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竭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从而使学生热爱学习,主动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可以发展学生智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最终实现有效性的数学教学。
关键词 自主 主动 探索 独立思考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自主学习是区别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全新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的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现在我们提倡自主学习,要改变过去的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就数学课而言,要使数学课堂体现自主、焕发活力,就需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起来,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中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愉快的事,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自主学习环境呢?
一、要创设自主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发现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是每一节课的灵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自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促使学生们乐于参与。因此,应及时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主体角色合理转变。新课伊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学生的心紧紧贴在课堂上。精心设计引学生入胜的导语,让学生对今天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积极参与,从而促使学生展开丰富联想,发散思维;课中,教师应是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时的忠实听众,认真倾听,适时加以点拨;练习巩固时,教师则是学生的得力帮手。教学中,往往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的,为吸引学生,我们要及时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说、做,甚至是表演,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
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敢于质疑
激发兴趣的目的在于为课堂教学铺设良好的背景,使学生对要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借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疑”,则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探索,进而引发学生提出新问题或新见解。学生在学习中必然要遇到问题,培养学生由问题而引发思考,再由思考而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的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问题的深层面,启发学生思考,探究、讨论,将问题的结论达成共识,从而形成自己的技能。
三、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学生全员参与
新课程引领下的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向往知识,发展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发展。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坚信“我能行”,时刻调动学生保持乐观向上的饱满情绪是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踊跃交流的关键。在课堂上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如每天课前3分钟同桌交流前一节课的学习收获,让学生养成主动进行交流的习惯;课上经常用游戏等动手操作的形式让学生参与演示,并说出这样做的想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在有争议的问题上及时让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在同伴面前敢于争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经过长期坚持,既能让学生及时运用学习到的新知识,又能达到树立自主学习信心的目的,同时也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独立思考是自主学习的一个显著特征,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应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一个问题提出后,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他们独自沉浸在思考的情境中,经过思考的体验过后,再进行讨论。因为此刻他们或多或少的都有了自己的见解,而且各自对问题的认识极易产生冲突,这种冲突恰恰又能激发他们及时回过头来进行“反思”,最终通过合作探究,把对问题的理解从最初的认识层面,统一升华至真理上来。所以说“集思”是“智慧的摇篮”。
五、要善于让学生参与评价
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上,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和差异性,要为学生提供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课堂中,我经常会问,“你认为他做的怎么样?”“好在哪里?”“有要改进的地方吗?”“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么做?”……让学生参与自评或互评。自评即自己评价自己,鼓励学生客观的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或不足,有针对性的改进并完善自己,养成自查的习惯。互评则能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群体中的不足,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而且这种模式也能让更多的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他们在学习团体中的互补作用,同时,在协作学习的氛围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富有个性的学习是新课程的要求,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最终形成有效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只有不断地为学生创设有效的自主学习环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益。
关键词 自主 主动 探索 独立思考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自主学习是区别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全新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的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现在我们提倡自主学习,要改变过去的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就数学课而言,要使数学课堂体现自主、焕发活力,就需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起来,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中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愉快的事,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创设有效的自主学习环境呢?
一、要创设自主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发现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是每一节课的灵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自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促使学生们乐于参与。因此,应及时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主体角色合理转变。新课伊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学生的心紧紧贴在课堂上。精心设计引学生入胜的导语,让学生对今天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积极参与,从而促使学生展开丰富联想,发散思维;课中,教师应是学生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时的忠实听众,认真倾听,适时加以点拨;练习巩固时,教师则是学生的得力帮手。教学中,往往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的,为吸引学生,我们要及时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说、做,甚至是表演,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
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敢于质疑
激发兴趣的目的在于为课堂教学铺设良好的背景,使学生对要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借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疑”,则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探索,进而引发学生提出新问题或新见解。学生在学习中必然要遇到问题,培养学生由问题而引发思考,再由思考而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的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问题的深层面,启发学生思考,探究、讨论,将问题的结论达成共识,从而形成自己的技能。
三、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鼓励学生全员参与
新课程引领下的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向往知识,发展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发展。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坚信“我能行”,时刻调动学生保持乐观向上的饱满情绪是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踊跃交流的关键。在课堂上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如每天课前3分钟同桌交流前一节课的学习收获,让学生养成主动进行交流的习惯;课上经常用游戏等动手操作的形式让学生参与演示,并说出这样做的想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在有争议的问题上及时让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在同伴面前敢于争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经过长期坚持,既能让学生及时运用学习到的新知识,又能达到树立自主学习信心的目的,同时也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独立思考是自主学习的一个显著特征,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应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一个问题提出后,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他们独自沉浸在思考的情境中,经过思考的体验过后,再进行讨论。因为此刻他们或多或少的都有了自己的见解,而且各自对问题的认识极易产生冲突,这种冲突恰恰又能激发他们及时回过头来进行“反思”,最终通过合作探究,把对问题的理解从最初的认识层面,统一升华至真理上来。所以说“集思”是“智慧的摇篮”。
五、要善于让学生参与评价
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上,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和差异性,要为学生提供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课堂中,我经常会问,“你认为他做的怎么样?”“好在哪里?”“有要改进的地方吗?”“如果是你的话,你会怎么做?”……让学生参与自评或互评。自评即自己评价自己,鼓励学生客观的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或不足,有针对性的改进并完善自己,养成自查的习惯。互评则能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群体中的不足,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而且这种模式也能让更多的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他们在学习团体中的互补作用,同时,在协作学习的氛围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富有个性的学习是新课程的要求,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最终形成有效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只有不断地为学生创设有效的自主学习环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