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财务报告是会计主体定期向外提供财务信息的载体。其信息披露的完整与否,对财务信息使用者的经营决策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能够满足信息需要者决策的需要,多年以来,会计理论界和会计实务界对财务报告的内容作了许多改进,但随着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现行财务报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 财务报告;会计主体;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 F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1- 0013- 02
1 财务报告的界定
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和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记录企业经济业务的凭证和账簿,能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的经济活动的信息。但是这些会计信息只是零星地、散乱地记录在各个账簿中,不能总括而全面地反映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人员需要进一步整理分散在账簿中的信息,定期编制并报送财务报告,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综合化,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更好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
2 我国现行财务报告的缺陷
我国财务报告改革虽然也取得了进展,但仍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其局限性已日趋明显,主要表现为:
(1)报告目标过分强调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服务。现行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财务报告成为国家实行财政税收与物价政策等的主要依据之一,这种报告模式产生于计划经济,财务报告的主要职能是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情况下,企业已经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格局,财务报告目标应转向满足与企业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相关集团,如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等的信息需求。
(2)信息披露不完整。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信息披露方面不完整,现行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是面向过去的历史信息,并且统一运用货币计量,对使用者未来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如预测信息、人力资源价值、主要管理人员的素质等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是财务报告之外;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在财务报告中长期被忽视,由此导致的管制成本足以影响企业日后长远的经营业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由于报告用户的信息需求和获取信息的途径各不相同,某些特定使用者或使用者集团已不满足于通用的财务报告了,随着新的会计环境下财务分析职业的兴起,市场和财务信息使用者正在呼唤财务报表以外的满足某些特定需要的差别报告。
(3)财务报告信息反映不够准确。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是立足于企业已发生的确定性交易和事项,基本上是一张历史会计数据汇总表、一种向后看的会计报表,它与使用者决策所需信息的相关性较低,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大多来自历史资料,以历史成本模式生成的财务信息,虽然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但无法满足决策有用性的要求。尽管《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提取8项减值准备,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历史成本与现行市价间的差距,但是,在整个财务报告体系中,历史信息仍占绝大部分,使得许多能反映企业未来前景、对使用者非常有用的现金流量预测性信息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财务报告之外。
(4)信息披露不及时,滞后性十分严重。依据传统会计惯例一般是按年度披露会计信息,这一方面是基于人们对年度财富分配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基于手工会计下信息披露成本的考虑,这种基于会计分期假设定期编制的财务报表具有滞后性,严重影响了信息的及时性。尽管过去和现在的财务信息与将来的财务信息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肯定不能代表未来,投资者、债权人和财务分析人员对预测性财务报告的需求日益增强。提高财务信息的反馈价值要求信息及时报告,这是因为使用者的决策是不间断地进行的,他们希望随时得到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3 财务报告的具体改进措施
(1)丰富、完善财务报告的格式。财务会计报表变革的可行性是由于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网络的普及,这都为其发展提供了理論和技术支持。表现为会计数据的载体由纸质升级为磁介质和光介质。从理论上讲,数据载体的变化升级,从根本上消除了信息处理过程中分类与再分类的重复环节,即利用同一基础信息可实现信息的多维组合,从而为会计数据的分类、重组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会计数据处理工具从手工、算盘演变为计算机,并可以进行过程运算,消除了地域、空间等障碍因素。可以对报表数据进行深度加工,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企业可以在互联网上公布其会计信息、财务数据。而信息使用者也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甄选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
(2)编制实时财务报告、重视披露预测。必须建立一套能够提供实时信息的财务报告体系。使时间和周期不再是财务报告的约束条件。不同期间产生的财务信息可以迅速转化为报表资料,并可以及时以电子形式更快捷、完整、真实、系统地通过网络平台传达给报表需用者。它有着双重的优点:定期的年度会计报告仍然存在,作为财务成果分配的依据,也是年度的总结以及可以根据成本效益原则,也可以视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增加实时报告,可以是每发生一笔重要交易或事项就报告一次,即实行绝对的实时报告;也可以1天、5天、10天或1个月为限而进行相对的实时报告,这种绝对和相对的报告形式相辅相成,向报表使用者传递更有价值的决策有用信息。
(3)扩展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范围。在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与企业决策相关的信息不仅包括财务信息,还包括非财务信息。并且非财务信息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如市场份额、国内占有率、用户满意程度、新产品开发与应用、行业发展及竞争趋势分析等信息将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经营模式、发展前景以及行业的景气程度。企业的经营者利用财务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做出科学、系统的分析,并运用到企业实际工作当中,使企业的财务报告更加透明,使可理解性更强。
(4)丰富现行财务报告的附注内容,完善表外信息。对于会计报表附注来说,要扩大其信息披露量。由于财务报表附注对报表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且逐渐成为正确解读报表数据和判断决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现阶段我国会计报表附注主要侧重于对表内项目的解释,并且主要是以财务信息为主,而对于企业未来的机会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通货膨胀、行业信息等一些影响企业外部环境的非财务信息披露得太少。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晓莉.现行财务报告缺陷分析研究[J].商场现代化:上旬刊,2007(1).
[2]吴利元.浅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J].法制与社会,2007(2).
[关键词] 财务报告;会计主体;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 F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1- 0013- 02
1 财务报告的界定
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和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记录企业经济业务的凭证和账簿,能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的经济活动的信息。但是这些会计信息只是零星地、散乱地记录在各个账簿中,不能总括而全面地反映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人员需要进一步整理分散在账簿中的信息,定期编制并报送财务报告,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综合化,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更好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
2 我国现行财务报告的缺陷
我国财务报告改革虽然也取得了进展,但仍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其局限性已日趋明显,主要表现为:
(1)报告目标过分强调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服务。现行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财务报告成为国家实行财政税收与物价政策等的主要依据之一,这种报告模式产生于计划经济,财务报告的主要职能是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情况下,企业已经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格局,财务报告目标应转向满足与企业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相关集团,如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等的信息需求。
(2)信息披露不完整。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信息披露方面不完整,现行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是面向过去的历史信息,并且统一运用货币计量,对使用者未来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如预测信息、人力资源价值、主要管理人员的素质等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是财务报告之外;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在财务报告中长期被忽视,由此导致的管制成本足以影响企业日后长远的经营业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由于报告用户的信息需求和获取信息的途径各不相同,某些特定使用者或使用者集团已不满足于通用的财务报告了,随着新的会计环境下财务分析职业的兴起,市场和财务信息使用者正在呼唤财务报表以外的满足某些特定需要的差别报告。
(3)财务报告信息反映不够准确。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是立足于企业已发生的确定性交易和事项,基本上是一张历史会计数据汇总表、一种向后看的会计报表,它与使用者决策所需信息的相关性较低,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大多来自历史资料,以历史成本模式生成的财务信息,虽然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但无法满足决策有用性的要求。尽管《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提取8项减值准备,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历史成本与现行市价间的差距,但是,在整个财务报告体系中,历史信息仍占绝大部分,使得许多能反映企业未来前景、对使用者非常有用的现金流量预测性信息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财务报告之外。
(4)信息披露不及时,滞后性十分严重。依据传统会计惯例一般是按年度披露会计信息,这一方面是基于人们对年度财富分配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基于手工会计下信息披露成本的考虑,这种基于会计分期假设定期编制的财务报表具有滞后性,严重影响了信息的及时性。尽管过去和现在的财务信息与将来的财务信息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肯定不能代表未来,投资者、债权人和财务分析人员对预测性财务报告的需求日益增强。提高财务信息的反馈价值要求信息及时报告,这是因为使用者的决策是不间断地进行的,他们希望随时得到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3 财务报告的具体改进措施
(1)丰富、完善财务报告的格式。财务会计报表变革的可行性是由于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网络的普及,这都为其发展提供了理論和技术支持。表现为会计数据的载体由纸质升级为磁介质和光介质。从理论上讲,数据载体的变化升级,从根本上消除了信息处理过程中分类与再分类的重复环节,即利用同一基础信息可实现信息的多维组合,从而为会计数据的分类、重组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会计数据处理工具从手工、算盘演变为计算机,并可以进行过程运算,消除了地域、空间等障碍因素。可以对报表数据进行深度加工,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企业可以在互联网上公布其会计信息、财务数据。而信息使用者也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甄选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
(2)编制实时财务报告、重视披露预测。必须建立一套能够提供实时信息的财务报告体系。使时间和周期不再是财务报告的约束条件。不同期间产生的财务信息可以迅速转化为报表资料,并可以及时以电子形式更快捷、完整、真实、系统地通过网络平台传达给报表需用者。它有着双重的优点:定期的年度会计报告仍然存在,作为财务成果分配的依据,也是年度的总结以及可以根据成本效益原则,也可以视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增加实时报告,可以是每发生一笔重要交易或事项就报告一次,即实行绝对的实时报告;也可以1天、5天、10天或1个月为限而进行相对的实时报告,这种绝对和相对的报告形式相辅相成,向报表使用者传递更有价值的决策有用信息。
(3)扩展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范围。在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与企业决策相关的信息不仅包括财务信息,还包括非财务信息。并且非财务信息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如市场份额、国内占有率、用户满意程度、新产品开发与应用、行业发展及竞争趋势分析等信息将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经营模式、发展前景以及行业的景气程度。企业的经营者利用财务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做出科学、系统的分析,并运用到企业实际工作当中,使企业的财务报告更加透明,使可理解性更强。
(4)丰富现行财务报告的附注内容,完善表外信息。对于会计报表附注来说,要扩大其信息披露量。由于财务报表附注对报表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且逐渐成为正确解读报表数据和判断决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现阶段我国会计报表附注主要侧重于对表内项目的解释,并且主要是以财务信息为主,而对于企业未来的机会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通货膨胀、行业信息等一些影响企业外部环境的非财务信息披露得太少。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晓莉.现行财务报告缺陷分析研究[J].商场现代化:上旬刊,2007(1).
[2]吴利元.浅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J].法制与社会,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