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将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将来到荷兰。得益于鹿特丹等大型港口,荷兰已成为中国在欧洲最大的供货基地。中国供货商进驻荷兰,喜欢把其分销中心设立于此。近2~3年,每年都有20~30家中国企业到荷兰投资。虽然数量在不断增多,但是相比其他国家,还算很少。
2010年1月14日夜,北京,落雪未融,寒气逼人。雍和宫附近的四合院里却暖意融融。新年伊始,荷兰外商投资局中国事务首席代表纪维德、投资促进官员成城、李莎莎以及荷兰驻华使馆公共外交官员初婧与众媒体齐聚一堂,畅谈新的一年中荷经贸发展新趋势。据荷兰国家统计局最新数字显示,2009年成为荷兰继2006年之后通货膨胀率最低的年度。低通胀率能否拉动国际投资的上升?《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通过与上述人士交流,获取了中荷投资最新动向:能源、农业、食品、物流、通讯、金融合作可深入挖掘!
首席代表:打造欧洲门户
2009年八月,纪维德先生赴上海出任荷兰外商投资局中国事务首席代表。作为新一任荷兰外商投资局中国事务首席代表,纪维德不仅是一位中国通,在商贸和投资领域也是一位资深行家。在赴上海任职之前,纪维德曾担任欧洲商会台湾地区首席执行官及荷兰皇家航空公司亚太地区市场总监。教育和工作经历使他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企业投资荷兰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他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向本报记者说到:“目前,有200多家大型中国企业到荷兰投资,包括华为技术等。在将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将来到荷兰。得益于鹿特丹等大型港口,荷兰已成为中国在欧洲最大的供货基地。中国供货商进驻荷兰,喜欢把其分销中心设立于此。近2~3年,每年都有20~30家中国企业到荷兰投资。虽然数量在不断增多,但是相比其他国家,还算很少。因此,我们也在不断思考,如何帮助中国企业在荷兰设立办事处,雇佣当地员工,如何管理企业,如何与当地员工沟通以及帮助当地员工了解中国文化等。”
“超过6000家外商已经进驻荷兰,荷兰也由此成为全球第六大吸引外商投资的国家。因为荷兰国小地少,必须依靠对外贸易,实行开放的国家政策发展经济。依靠贸易,荷兰将继续演绎好欧洲门户的角色。”
投资促进:排除担忧
《中国联合商报》:众所周知,荷兰在水利、航天等领域掌握着世界领先的技术。由此,高新科技优势也成为推动中国企业荷兰发展的重要因素。很多中国企业担心,在中荷研发合作中,荷方会有意识地对核心技术进行封锁。您如何看待该问题?
成城:的确,在国际投资合作中,由于害怕自己的技术被盗用,由此设立壁垒,最终使合作双方从朋友变成竞争伙伴例子为数不少。荷兰在这方面持开放的态度。荷兰外商投资局总部和荷兰科技部门已联合组织活动,从而监督、促进荷兰高科技企业对外商开放他们的技术。目前,这一活动正在推广中。在中国,该项目从上海开始实施,具有代表性的是位于杨浦区的中荷孵化园。目前,已有200多家高新科技企业进驻该园区。2009年,一家中国软件企业通过先期到荷兰考察,找到合作公司,最终在荷兰顺利设立办事处就是很好的例子。
《中国联合商报》:荷兰作为世界上十个最主要发达国家之一,被人们称之为“地理上的侏儒,经济上的巨人。”当下,金融危机的余波尚未平复,荷兰的商业投资环境如何?
李莎莎:荷兰可谓是小国大业,人均GDP全球排名第十位,总体GDP在世界排到第十六位。在各个行业中,农业、物流业、能源业一直是其传统的优势行业。能源业中,荷兰皇家壳牌公司在全球500强中排名已升至第一位。农业领域中,在中国的市场上可以见到多美滋奶粉。化工业方面有阿克苏诺贝尔,高科技方面有飞利浦,食品领域有大家所熟知的喜力啤酒。除了经济发达,荷兰的商业和政治环境比较稳定。社会环境的稳定性保证了投资的收益以及企业的发展。
不得不提的是,在税收方面,荷兰企业所得税正在调整,调整后的税率将维持在20%到25%之间。相比英、法等欧盟大国来讲,税率较低。另外,在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方面,荷兰也具有比较优势。
《中国联合商报》:作为负责中国北方地区企业投资荷兰的官员,您认为目前中国企业、尤其是北方区企业在走进欧洲、走进荷兰的进程如何?
李莎莎:我主要负责中国北方区企业在荷兰的投资,包括北京、天津、东北、河南等13个省市。拿北京市来讲,这里央企、国企、集团企业尤为集中。这些企业“走出去”的周期长,规模大,影响力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央政府号召走出去的力度加大,鼓励企业抓住危机中的机遇。2009年年中以来,越来越多的大规模央企迈出了走出去的第一步。现在,新一波到荷兰投资的浪潮正在由金融服务机构兴起。他们大多是基于客户的需要来到荷兰,如中国银行已把荷兰作为自己拓展欧洲的门户。
公共外交:全方位、多层次
《中国联合商报》:上海世博会的开幕成为2010年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一大盛事。荷兰外商投资局中国总部又恰好设立在上海。荷兰将如何利用这一大好机会宣传自己,搭建中荷文化、经贸合作领域的新桥梁?
成城:5月18日是荷兰馆在世博会中的国庆日。除了参加上海世博会,荷兰还参加了鹿特丹水城——环保城市的展览,参观者通过参观,可以对如何在海平面下建造城市建立切身感受。另外一个活动是叫做“荷兰文化馆”,在上海的静安区,于3月1日开幕。在世博会期间将上演各式的文化宣传和活动,包括演出和展览。
初婧:荷兰是一个欧洲小国,是中国在欧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除了贸易,荷兰在水利方面有非常高的成就。这是由于荷兰整个国家位于海平面之下,需要长年与水进行博弈。在农业及食品方面,荷兰是欧洲食品出口第一大国。近两年,荷兰与中国的合作增多,比如在能源方面,2009年,荷兰经济事务大臣范德胡芬女士访华,与发改委下属的中国能源局签署了中荷能源合作谅解备忘录,将两国能源领域内的合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文化方面,荷兰积极参加在上海和香港举办的创意产业周,在直接推动中荷文化交流的同时,也间接促进了两国经贸领域的发展。
2010年1月14日夜,北京,落雪未融,寒气逼人。雍和宫附近的四合院里却暖意融融。新年伊始,荷兰外商投资局中国事务首席代表纪维德、投资促进官员成城、李莎莎以及荷兰驻华使馆公共外交官员初婧与众媒体齐聚一堂,畅谈新的一年中荷经贸发展新趋势。据荷兰国家统计局最新数字显示,2009年成为荷兰继2006年之后通货膨胀率最低的年度。低通胀率能否拉动国际投资的上升?《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通过与上述人士交流,获取了中荷投资最新动向:能源、农业、食品、物流、通讯、金融合作可深入挖掘!
首席代表:打造欧洲门户
2009年八月,纪维德先生赴上海出任荷兰外商投资局中国事务首席代表。作为新一任荷兰外商投资局中国事务首席代表,纪维德不仅是一位中国通,在商贸和投资领域也是一位资深行家。在赴上海任职之前,纪维德曾担任欧洲商会台湾地区首席执行官及荷兰皇家航空公司亚太地区市场总监。教育和工作经历使他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企业投资荷兰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他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向本报记者说到:“目前,有200多家大型中国企业到荷兰投资,包括华为技术等。在将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将来到荷兰。得益于鹿特丹等大型港口,荷兰已成为中国在欧洲最大的供货基地。中国供货商进驻荷兰,喜欢把其分销中心设立于此。近2~3年,每年都有20~30家中国企业到荷兰投资。虽然数量在不断增多,但是相比其他国家,还算很少。因此,我们也在不断思考,如何帮助中国企业在荷兰设立办事处,雇佣当地员工,如何管理企业,如何与当地员工沟通以及帮助当地员工了解中国文化等。”
“超过6000家外商已经进驻荷兰,荷兰也由此成为全球第六大吸引外商投资的国家。因为荷兰国小地少,必须依靠对外贸易,实行开放的国家政策发展经济。依靠贸易,荷兰将继续演绎好欧洲门户的角色。”
投资促进:排除担忧
《中国联合商报》:众所周知,荷兰在水利、航天等领域掌握着世界领先的技术。由此,高新科技优势也成为推动中国企业荷兰发展的重要因素。很多中国企业担心,在中荷研发合作中,荷方会有意识地对核心技术进行封锁。您如何看待该问题?
成城:的确,在国际投资合作中,由于害怕自己的技术被盗用,由此设立壁垒,最终使合作双方从朋友变成竞争伙伴例子为数不少。荷兰在这方面持开放的态度。荷兰外商投资局总部和荷兰科技部门已联合组织活动,从而监督、促进荷兰高科技企业对外商开放他们的技术。目前,这一活动正在推广中。在中国,该项目从上海开始实施,具有代表性的是位于杨浦区的中荷孵化园。目前,已有200多家高新科技企业进驻该园区。2009年,一家中国软件企业通过先期到荷兰考察,找到合作公司,最终在荷兰顺利设立办事处就是很好的例子。
《中国联合商报》:荷兰作为世界上十个最主要发达国家之一,被人们称之为“地理上的侏儒,经济上的巨人。”当下,金融危机的余波尚未平复,荷兰的商业投资环境如何?
李莎莎:荷兰可谓是小国大业,人均GDP全球排名第十位,总体GDP在世界排到第十六位。在各个行业中,农业、物流业、能源业一直是其传统的优势行业。能源业中,荷兰皇家壳牌公司在全球500强中排名已升至第一位。农业领域中,在中国的市场上可以见到多美滋奶粉。化工业方面有阿克苏诺贝尔,高科技方面有飞利浦,食品领域有大家所熟知的喜力啤酒。除了经济发达,荷兰的商业和政治环境比较稳定。社会环境的稳定性保证了投资的收益以及企业的发展。
不得不提的是,在税收方面,荷兰企业所得税正在调整,调整后的税率将维持在20%到25%之间。相比英、法等欧盟大国来讲,税率较低。另外,在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方面,荷兰也具有比较优势。
《中国联合商报》:作为负责中国北方地区企业投资荷兰的官员,您认为目前中国企业、尤其是北方区企业在走进欧洲、走进荷兰的进程如何?
李莎莎:我主要负责中国北方区企业在荷兰的投资,包括北京、天津、东北、河南等13个省市。拿北京市来讲,这里央企、国企、集团企业尤为集中。这些企业“走出去”的周期长,规模大,影响力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央政府号召走出去的力度加大,鼓励企业抓住危机中的机遇。2009年年中以来,越来越多的大规模央企迈出了走出去的第一步。现在,新一波到荷兰投资的浪潮正在由金融服务机构兴起。他们大多是基于客户的需要来到荷兰,如中国银行已把荷兰作为自己拓展欧洲的门户。
公共外交:全方位、多层次
《中国联合商报》:上海世博会的开幕成为2010年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一大盛事。荷兰外商投资局中国总部又恰好设立在上海。荷兰将如何利用这一大好机会宣传自己,搭建中荷文化、经贸合作领域的新桥梁?
成城:5月18日是荷兰馆在世博会中的国庆日。除了参加上海世博会,荷兰还参加了鹿特丹水城——环保城市的展览,参观者通过参观,可以对如何在海平面下建造城市建立切身感受。另外一个活动是叫做“荷兰文化馆”,在上海的静安区,于3月1日开幕。在世博会期间将上演各式的文化宣传和活动,包括演出和展览。
初婧:荷兰是一个欧洲小国,是中国在欧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除了贸易,荷兰在水利方面有非常高的成就。这是由于荷兰整个国家位于海平面之下,需要长年与水进行博弈。在农业及食品方面,荷兰是欧洲食品出口第一大国。近两年,荷兰与中国的合作增多,比如在能源方面,2009年,荷兰经济事务大臣范德胡芬女士访华,与发改委下属的中国能源局签署了中荷能源合作谅解备忘录,将两国能源领域内的合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文化方面,荷兰积极参加在上海和香港举办的创意产业周,在直接推动中荷文化交流的同时,也间接促进了两国经贸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