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行为习惯都不是说教出来的,而是在反复训练和实践基础上养成的。”习惯的养成不可能“速成”,一蹴而就。培养学生的好习惯,贵在坚持,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训练与强化。
奥妙之三:反复训练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题目你都做错了?”
“老师,这道题做错了,是因为马虎;那道题做错了,也是因为没有留意题目细节……我今后绝不会在同一处跌跤!”
每次考试,学生因粗心、马虎看错题目而丢分的情况比比皆是。即使他们在家长、老师面前信誓旦旦,保证今后一定注意改正,可往往下一次还是依然如故。
如何根治学生粗心、马虎这一顽疾?我认为,只有准确找到导致学生粗心、马虎的病根,方能药到病除。于是,我开始了根治这一顽疾的实验。
实验第一阶段:对马虎与粗心的认识停留在表面,仅是对不良态度、不良习惯进行盘点,要求学生写下“病历诊断书”。
这一阶段的实验期为半年,我简单地模仿魏书生的做法,要求做错事的学生自查,写出“病历诊断书”;然后,我站在班主任的角度,对犯错的学生进行惩戒。在这一阶段中,我对学生的“病历”及其自我诊断少了关注与研究,很少思考如何利用病历诊断书这一形式,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又达成思想教育的效果。最后结果可想而知,实验效果并不理想。
实验第二阶段:认识升级,马虎与粗心实质上是学习能力与素养的问题,要求学生写下升级版病历诊断书。
一次,我从学生漫不经心的语气和不屑一顾的神情中,发现了蛛丝马迹,继而读懂了学生的心思:马虎、粗心不是能力问题,只是态度与运气问题,只要下次注意就行,何必如此小题大做?可以说,正是如此心态,才造成了一次又一次的粗心与马虎。因此,我对学生再三强调:“细心与严谨是一个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而粗心、马虎是能力素养比较差的表现,如果大家不下决心克服粗心、马虎的毛病,一定会妨碍自己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
这一次,我在如何写“病历诊断书”上做足了文章:首先,粗心、马虎者要给自己拟定一个形象俏皮的“病名”;“危险指数”要求用文字描述,而不是用简单而抽象的“级别”;“发病时间与地点”则让学生明确容易粗心、马虎的地方;“病情描述”是病历诊断书的重中之重,我要求学生必须采用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如做错题时的具体情形,自己的内心活动,形象而直观地展示其出错过程;“诊断措施”既可以具体描述,也可以采用条款式叙述,最重要的是能符合实际,容易达成,且能长期坚持。
在填写病历诊断书的过程中,我还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以前是否遇到过相关或相似的情形,从而进一步认识到粗心、马虎的危害性,也使病历诊断书内容更丰富,主旨更鲜明,某种意义上还能算作一次实实在在的记叙文写作的具体训练。其结果是,学生在读题的细心与答题的严谨方面明显有所加强,不仅粗心、马虎的情况得到有效的遏制,几个经常写病历诊断书的同学写作水平也提高了不少,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的数量明显增加。
实验第三阶段:接纳家长对马虎与粗心的评价,为病历诊断书增添人文关怀,变身为片断作文与命题作文。
2014年,我接手新班,如法炮制地继续沿用病历诊断书的做法。没想到,不到两周,一位学生就告诉我,他父亲发现他写的病历诊断书后,不仅将之撕毁,而且还告诫他不准再写。问及原因才知,这位家长认为粗心、马虎不是大毛病,而病历诊断书的说法会伤害学生自尊,也有侮辱学生人格之嫌。这位家长关于粗心、马虎的看法,我不敢苟同,但也觉得他对病历诊断书的评价不无道理。于是,我对病历诊断书加以修改,根据学生粗心、马虎的程度,决定是写命题作文还是片段作文,以这种替代方式让学生提高对粗心、马虎危害的认识。
这次,我的良苦用心得到了家长的一致理解和大力支持。读着学生那些描写细腻、刻画俏皮的作文,家长个个忍俊不禁,时时点赞;期中、期末考试中,我班语文成绩明显高于其他班级,几次作文竞赛中,我班也是获奖人数最多,获奖级别最高。这些成绩,让家长、学生喜笑颜开。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都外国语学校)
奥妙之三:反复训练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题目你都做错了?”
“老师,这道题做错了,是因为马虎;那道题做错了,也是因为没有留意题目细节……我今后绝不会在同一处跌跤!”
每次考试,学生因粗心、马虎看错题目而丢分的情况比比皆是。即使他们在家长、老师面前信誓旦旦,保证今后一定注意改正,可往往下一次还是依然如故。
如何根治学生粗心、马虎这一顽疾?我认为,只有准确找到导致学生粗心、马虎的病根,方能药到病除。于是,我开始了根治这一顽疾的实验。
实验第一阶段:对马虎与粗心的认识停留在表面,仅是对不良态度、不良习惯进行盘点,要求学生写下“病历诊断书”。
这一阶段的实验期为半年,我简单地模仿魏书生的做法,要求做错事的学生自查,写出“病历诊断书”;然后,我站在班主任的角度,对犯错的学生进行惩戒。在这一阶段中,我对学生的“病历”及其自我诊断少了关注与研究,很少思考如何利用病历诊断书这一形式,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又达成思想教育的效果。最后结果可想而知,实验效果并不理想。
实验第二阶段:认识升级,马虎与粗心实质上是学习能力与素养的问题,要求学生写下升级版病历诊断书。
一次,我从学生漫不经心的语气和不屑一顾的神情中,发现了蛛丝马迹,继而读懂了学生的心思:马虎、粗心不是能力问题,只是态度与运气问题,只要下次注意就行,何必如此小题大做?可以说,正是如此心态,才造成了一次又一次的粗心与马虎。因此,我对学生再三强调:“细心与严谨是一个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而粗心、马虎是能力素养比较差的表现,如果大家不下决心克服粗心、马虎的毛病,一定会妨碍自己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
这一次,我在如何写“病历诊断书”上做足了文章:首先,粗心、马虎者要给自己拟定一个形象俏皮的“病名”;“危险指数”要求用文字描述,而不是用简单而抽象的“级别”;“发病时间与地点”则让学生明确容易粗心、马虎的地方;“病情描述”是病历诊断书的重中之重,我要求学生必须采用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如做错题时的具体情形,自己的内心活动,形象而直观地展示其出错过程;“诊断措施”既可以具体描述,也可以采用条款式叙述,最重要的是能符合实际,容易达成,且能长期坚持。
在填写病历诊断书的过程中,我还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以前是否遇到过相关或相似的情形,从而进一步认识到粗心、马虎的危害性,也使病历诊断书内容更丰富,主旨更鲜明,某种意义上还能算作一次实实在在的记叙文写作的具体训练。其结果是,学生在读题的细心与答题的严谨方面明显有所加强,不仅粗心、马虎的情况得到有效的遏制,几个经常写病历诊断书的同学写作水平也提高了不少,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的数量明显增加。
实验第三阶段:接纳家长对马虎与粗心的评价,为病历诊断书增添人文关怀,变身为片断作文与命题作文。
2014年,我接手新班,如法炮制地继续沿用病历诊断书的做法。没想到,不到两周,一位学生就告诉我,他父亲发现他写的病历诊断书后,不仅将之撕毁,而且还告诫他不准再写。问及原因才知,这位家长认为粗心、马虎不是大毛病,而病历诊断书的说法会伤害学生自尊,也有侮辱学生人格之嫌。这位家长关于粗心、马虎的看法,我不敢苟同,但也觉得他对病历诊断书的评价不无道理。于是,我对病历诊断书加以修改,根据学生粗心、马虎的程度,决定是写命题作文还是片段作文,以这种替代方式让学生提高对粗心、马虎危害的认识。
这次,我的良苦用心得到了家长的一致理解和大力支持。读着学生那些描写细腻、刻画俏皮的作文,家长个个忍俊不禁,时时点赞;期中、期末考试中,我班语文成绩明显高于其他班级,几次作文竞赛中,我班也是获奖人数最多,获奖级别最高。这些成绩,让家长、学生喜笑颜开。
(作者单位:湖北省宜都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