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的不断推进和我个人不断学习、反思,我觉得现行教材最能体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它摒弃了原教材的单一形式,删除了已经脱离了学科及社会发展的实际、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知识等等,更注重了教材内容和信息资源之间的联系,突破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以及设置上,介绍了许多新材料、新能源、环境科学、卫生和健康等,而这些都体现以学生为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备课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好教材,引领学生也使用好教材,是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应该也是一定要具备的素养。
一、高中化学教材的内容特点分析
(一)主体知识的编排特点
我们当前所使用的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编制的。因此,无论是从知识点的选择方面,还是从知识的呈现方式上,都遵循了新课程标准中的各项要求。
1.教材将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与具体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改变了传统教材中的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增强了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使得学生在阅读教材时,能够产生一种和教材有效交流、对话的感受。
2.教材中文字的表述生动有趣,使得教材的内容不再局限于对理论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对学生学习、思考、探究等过程的引导与点拨。
(二)习题编排特点
1.教材每小节后都附带小节习题,同时,在每章末尾也都设有“归纳与整理”与“复习题”两个栏目。“归纳与整理”是对本章主要知识内容的梳理和总结,而“复习题”中则编有涉及本章知识点的题目。这些内容的设计对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教材正文中所出现的题目,大都是开放性质的探究类题目,其对于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知识框架的构建等都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用好教材和与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
新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采用了循序渐进,由浅及深,螺旋上升的模式,将原知识体系中的难点分散到不同章节或模块中,打破了传统的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结构,而注重化学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注重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规律,以话题为切入点开展学习。
我们备课时一定要以教材为基础,认真研读教材中的每句话,研究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去解决教材中所设计的问题。必修化学1和选修化学4、5三个模块中探究性实验较多,如何带领学生去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老师备课中一定要认真去思考的。很多难点的讲解分析过程也可以在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中找到,特别是新教师,对教材和考纲不熟悉,对很多知识理解不到位,只有结合着教师用书,多分析、研究教材,才能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考纲中的考点不会超出教材要求,高考中很多试题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对应的落脚点。
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是按照着教辅资料及其课件进行授课,基本不用教材,这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大忌。我觉得教辅资料只是学生学习的一种辅助材料,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分析、解题方法,拓展知识面,同时选择一些较好的练习题进行强化训练,不能将教辅资料当成教材在课堂中进行使用。
三、培养学生阅读化学教材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等。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绝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获取的。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所学的知识主要来源于教材,因此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便是化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近几年高考中信息题大量出现,这就意味着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对阅读能力的考查。因此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不但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全面,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教師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做好课前阅读材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生最难做好的一个环节,很多学生不重视预习,他们课前不愿意阅读教材,作为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课前阅读的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教材的习惯。要想使学生课前认真阅读教材,就要提出一些明确的要求,不仅要使学生明确阅读范围,更要使学生明确通过阅读要解决的问题,即要让学生做到“带着问题去看书”。为了使学生在课前能认真阅读并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严格检查是必不可少的,经过一个时期的严格要求,学生的阅读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二)课堂上注重分析教材,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对于培养学生阅读化学教材的习惯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也是关键的一环。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学生阅读教材的方法指导,不仅能让学生养成阅读教材的习惯,还能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教材。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获取知识,然后再通过讲解,学生知道自己是否找到了重点,以后在阅读中应该注意什么;其次要重视表格、插图及其所隐含的信息;最后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重视知识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对比。
(三)课后重新阅读教材,弥补听课不足,提高阅读能力
课后对教材的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它是培养阅读教材的习惯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学生可以通过课后阅读对已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是高中化学教学中一项长期的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始终抓住这几个环节,逐步使学生的养成阅读化学教材的习惯。
四、抓好教材实验内容进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求学生通过具体实验操作,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探究、分析而得出结论、规律,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探究能力。新课程中的实验不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学生实验,很多属于科学探究性实验。这与老教材相比较有较大区别,原教材是通过实验,教材中总结出实验现象和结论;而新教材只给出实验,必须让学生通过实验描述现象,从而自己得出结论。例如必修化学1中“氯气的化学性质”这部分内容是以文本和实验的形式呈现的,与传统的人教版教材相比,新教材在内容呈现上的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是对实验的处理。例如对于氯气性质的介绍,传统教材和新教材的区别如下:
传统教材:在空气中点燃H2,然后把导管伸入盛有Cl2的集气瓶中(如图)。观察H2在Cl2中燃烧时的现象。
纯净的H2可以在Cl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反应生成的气体是HCl,它在空气里与水蒸气结合,呈现雾状(如图)。
而新教材则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得出实验结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和交流,深化对“燃烧”概念的理解。
类似这些实验内容的教学都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而不能教师通过简单的讲实验,得出现象和结论,甚至根本不涉及实验内容,只是根据教辅资料的归纳进行授课。例如选修4中“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中的几个重要实验,就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设计实验方案,小组间对所设计的方案作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价补充,然后完成实验。我们老师要尽量做能够做的实验,并认真备课,积极查阅资料,做到高屋建瓴,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情况、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做到很好的点拨和引导。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脱离了实验教学,不仅失去了开设化学学科的真正目的,也使得学生到高三还对实验基础部分比较陌生,对实验综合题有比较强的畏惧心理,导致实验题得分率较低。
教材是现代教学理念与形式的直接折射,而现代高中化学教材的基础性、时代性与开放性的特点,正反映了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所应具备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所以,我们应该摒弃传统“教教材”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同时,在对学生进行教学之前,我们应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以有效地对教学进行开发,并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创造,结合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材开发的有效应用,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相长,在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的基础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云南省凤庆县第一中学)
一、高中化学教材的内容特点分析
(一)主体知识的编排特点
我们当前所使用的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编制的。因此,无论是从知识点的选择方面,还是从知识的呈现方式上,都遵循了新课程标准中的各项要求。
1.教材将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与具体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改变了传统教材中的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增强了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使得学生在阅读教材时,能够产生一种和教材有效交流、对话的感受。
2.教材中文字的表述生动有趣,使得教材的内容不再局限于对理论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对学生学习、思考、探究等过程的引导与点拨。
(二)习题编排特点
1.教材每小节后都附带小节习题,同时,在每章末尾也都设有“归纳与整理”与“复习题”两个栏目。“归纳与整理”是对本章主要知识内容的梳理和总结,而“复习题”中则编有涉及本章知识点的题目。这些内容的设计对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教材正文中所出现的题目,大都是开放性质的探究类题目,其对于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知识框架的构建等都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用好教材和与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
新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采用了循序渐进,由浅及深,螺旋上升的模式,将原知识体系中的难点分散到不同章节或模块中,打破了传统的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结构,而注重化学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注重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规律,以话题为切入点开展学习。
我们备课时一定要以教材为基础,认真研读教材中的每句话,研究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去解决教材中所设计的问题。必修化学1和选修化学4、5三个模块中探究性实验较多,如何带领学生去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老师备课中一定要认真去思考的。很多难点的讲解分析过程也可以在教材配套的教师用书中找到,特别是新教师,对教材和考纲不熟悉,对很多知识理解不到位,只有结合着教师用书,多分析、研究教材,才能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考纲中的考点不会超出教材要求,高考中很多试题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对应的落脚点。
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是按照着教辅资料及其课件进行授课,基本不用教材,这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大忌。我觉得教辅资料只是学生学习的一种辅助材料,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分析、解题方法,拓展知识面,同时选择一些较好的练习题进行强化训练,不能将教辅资料当成教材在课堂中进行使用。
三、培养学生阅读化学教材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等。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绝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获取的。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所学的知识主要来源于教材,因此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便是化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近几年高考中信息题大量出现,这就意味着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对阅读能力的考查。因此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不但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全面,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教師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做好课前阅读材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生最难做好的一个环节,很多学生不重视预习,他们课前不愿意阅读教材,作为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课前阅读的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教材的习惯。要想使学生课前认真阅读教材,就要提出一些明确的要求,不仅要使学生明确阅读范围,更要使学生明确通过阅读要解决的问题,即要让学生做到“带着问题去看书”。为了使学生在课前能认真阅读并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严格检查是必不可少的,经过一个时期的严格要求,学生的阅读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二)课堂上注重分析教材,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对于培养学生阅读化学教材的习惯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也是关键的一环。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学生阅读教材的方法指导,不仅能让学生养成阅读教材的习惯,还能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教材。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获取知识,然后再通过讲解,学生知道自己是否找到了重点,以后在阅读中应该注意什么;其次要重视表格、插图及其所隐含的信息;最后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重视知识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对比。
(三)课后重新阅读教材,弥补听课不足,提高阅读能力
课后对教材的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它是培养阅读教材的习惯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学生可以通过课后阅读对已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是高中化学教学中一项长期的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始终抓住这几个环节,逐步使学生的养成阅读化学教材的习惯。
四、抓好教材实验内容进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求学生通过具体实验操作,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探究、分析而得出结论、规律,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探究能力。新课程中的实验不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学生实验,很多属于科学探究性实验。这与老教材相比较有较大区别,原教材是通过实验,教材中总结出实验现象和结论;而新教材只给出实验,必须让学生通过实验描述现象,从而自己得出结论。例如必修化学1中“氯气的化学性质”这部分内容是以文本和实验的形式呈现的,与传统的人教版教材相比,新教材在内容呈现上的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是对实验的处理。例如对于氯气性质的介绍,传统教材和新教材的区别如下:
传统教材:在空气中点燃H2,然后把导管伸入盛有Cl2的集气瓶中(如图)。观察H2在Cl2中燃烧时的现象。
纯净的H2可以在Cl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反应生成的气体是HCl,它在空气里与水蒸气结合,呈现雾状(如图)。
而新教材则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得出实验结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和交流,深化对“燃烧”概念的理解。
类似这些实验内容的教学都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而不能教师通过简单的讲实验,得出现象和结论,甚至根本不涉及实验内容,只是根据教辅资料的归纳进行授课。例如选修4中“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中的几个重要实验,就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设计实验方案,小组间对所设计的方案作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价补充,然后完成实验。我们老师要尽量做能够做的实验,并认真备课,积极查阅资料,做到高屋建瓴,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情况、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做到很好的点拨和引导。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脱离了实验教学,不仅失去了开设化学学科的真正目的,也使得学生到高三还对实验基础部分比较陌生,对实验综合题有比较强的畏惧心理,导致实验题得分率较低。
教材是现代教学理念与形式的直接折射,而现代高中化学教材的基础性、时代性与开放性的特点,正反映了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所应具备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所以,我们应该摒弃传统“教教材”的教学模式,采用新的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同时,在对学生进行教学之前,我们应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以有效地对教学进行开发,并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创造,结合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教材开发的有效应用,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相长,在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的基础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云南省凤庆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