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是极主观的价值判断词汇。如果一定要比大小,只能回到效用角度。效用是序数概念而非基数概念,即只能排列顺序而不能进行加总比较。一个人选择了A而放弃了B,表明A对他的效用更大,但只是对自己而言。
秦时,为避战乱,有人率妻子邑人归隐桃源,繁衍生息,不知今世何世——这是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故事。而21世纪的今天,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也有着这样一个民族,他们和桃源人“鸡犬相闻,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的生活几无二致。数百年来,这些人过着不变的农耕生活,生活简朴,拒绝现代化的电话、电脑、电视等科技产品,家里甚至连一条电线也没有。他们穿统一的黑色粗布衣服、赶着马车出门,叮当的马铃声在公路上和大大小小的汽车混成一道奇特的景观。
他们是阿米绪人,散居在农耕区平原上,人数多达二三十万。有人不禁感叹道:他们虽然生活简朴,却比我们更加幸福。这种带着《读者》风格的感慨口吻很是熟悉,意思不外是说现代人过于沉溺于物质生活,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因此难以寻觅往日心灵的自由和放松。
比如,电视的出现,使得人们整天坐在一个怪盒子之前,缺乏阅读,缺少对话和交流。人们发明了手机,虽然沟通便利,但却反而制约了自己,随时都处于紧张的状态中,不能真正放松。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总而结之,是他们认为选择了物质而放弃了精神上追求的人们,还不如阿米绪人来得幸福。
阿米绪人比我们更加幸福么?
幸福是极为主观的价值判断词汇,如果一定要进行大小比较,我们只能回到经济学的效用角度。要注意的是,效用是序数概念而非基数概念。也就是说,只能排列顺序而不能进行加总比较。而顺序是通过选择来表现的。一个人选择了A而放弃了B,表明A对他的效用更大。但如果是两个人的不同选择,其效用我们是不能进行比较的。
“阿米绪人活得比现代人更为幸福”的说法,至少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个错误,“阿米绪人是幸福的”这是对一群人而非一个人的判断,是大有问题的。对于单独的某个阿米绪人来说,他是因为居住在乡间,生活简朴,劈柴喂马,关心粮食和蔬菜,而在城市里头要用现代化电器,要开耗用汽油的车子,因此他在乡下更快乐吗?这种对比的问题,是没有考虑阿米绪人的退出成本,这是重要的约束条件。我们无从得知,阿米绪人是否厌恶现代文明而觉得乡村生活更加幸福,还是因为其他因素制约,退出成本增加。
第二个错误,是不同主体间的效用是不能进行比较的。你吃汉堡包,我吃叉烧包,你的效用不能和我的比较。某个阿米绪人,他开马车,点蜡烛,居住在环境清新的平原,另一个上班一族,朝九晚五,居住在熙攘拥挤的市区。哪一个更加幸福,是不能进行比较的。
有人偶尔郊游或者远足到乡间,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甚至能“感觉到花蕾在春风里慢慢开放时那种美妙的生命力”,闻到“秋风中常常都带着种从远山上传过来的木叶清香”(古龙语),这种感觉让他精神一振,几天之后便打道回府,大隐于市,向城里人推销“阿米绪人比我们快乐多了”的幸福观。这是怎样的一种矛盾啊!
我想起了庄子和惠子那个著名的辩论。鱼是否快乐,你可以说它是快乐,我可以说它不快乐,看和什么比较。如果一个大池塘,鱼多游于水草之间,那么,我们不妨认为,在水草中嘻游他们会更快乐。如果鱼可以跃上岸边,但他们没有这样做,我们可以认为,他们在水里比在岸上更加快乐。
但如果没有了选择,就无从比较快乐。庄子说鱼儿多么快乐啊,只是一句文艺抒情而已,他并没有说鱼儿比我们快乐多了这样的话,因此当惠子无理取闹质疑“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时,与其用“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样更为无赖的句子来反驳,庄子还不如白眼一翻,答以套逻辑的一句:“它们没跳到地上,说明在水里他们是快乐的。”
秦时,为避战乱,有人率妻子邑人归隐桃源,繁衍生息,不知今世何世——这是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故事。而21世纪的今天,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也有着这样一个民族,他们和桃源人“鸡犬相闻,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的生活几无二致。数百年来,这些人过着不变的农耕生活,生活简朴,拒绝现代化的电话、电脑、电视等科技产品,家里甚至连一条电线也没有。他们穿统一的黑色粗布衣服、赶着马车出门,叮当的马铃声在公路上和大大小小的汽车混成一道奇特的景观。
他们是阿米绪人,散居在农耕区平原上,人数多达二三十万。有人不禁感叹道:他们虽然生活简朴,却比我们更加幸福。这种带着《读者》风格的感慨口吻很是熟悉,意思不外是说现代人过于沉溺于物质生活,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因此难以寻觅往日心灵的自由和放松。
比如,电视的出现,使得人们整天坐在一个怪盒子之前,缺乏阅读,缺少对话和交流。人们发明了手机,虽然沟通便利,但却反而制约了自己,随时都处于紧张的状态中,不能真正放松。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总而结之,是他们认为选择了物质而放弃了精神上追求的人们,还不如阿米绪人来得幸福。
阿米绪人比我们更加幸福么?
幸福是极为主观的价值判断词汇,如果一定要进行大小比较,我们只能回到经济学的效用角度。要注意的是,效用是序数概念而非基数概念。也就是说,只能排列顺序而不能进行加总比较。而顺序是通过选择来表现的。一个人选择了A而放弃了B,表明A对他的效用更大。但如果是两个人的不同选择,其效用我们是不能进行比较的。
“阿米绪人活得比现代人更为幸福”的说法,至少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个错误,“阿米绪人是幸福的”这是对一群人而非一个人的判断,是大有问题的。对于单独的某个阿米绪人来说,他是因为居住在乡间,生活简朴,劈柴喂马,关心粮食和蔬菜,而在城市里头要用现代化电器,要开耗用汽油的车子,因此他在乡下更快乐吗?这种对比的问题,是没有考虑阿米绪人的退出成本,这是重要的约束条件。我们无从得知,阿米绪人是否厌恶现代文明而觉得乡村生活更加幸福,还是因为其他因素制约,退出成本增加。
第二个错误,是不同主体间的效用是不能进行比较的。你吃汉堡包,我吃叉烧包,你的效用不能和我的比较。某个阿米绪人,他开马车,点蜡烛,居住在环境清新的平原,另一个上班一族,朝九晚五,居住在熙攘拥挤的市区。哪一个更加幸福,是不能进行比较的。
有人偶尔郊游或者远足到乡间,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甚至能“感觉到花蕾在春风里慢慢开放时那种美妙的生命力”,闻到“秋风中常常都带着种从远山上传过来的木叶清香”(古龙语),这种感觉让他精神一振,几天之后便打道回府,大隐于市,向城里人推销“阿米绪人比我们快乐多了”的幸福观。这是怎样的一种矛盾啊!
我想起了庄子和惠子那个著名的辩论。鱼是否快乐,你可以说它是快乐,我可以说它不快乐,看和什么比较。如果一个大池塘,鱼多游于水草之间,那么,我们不妨认为,在水草中嘻游他们会更快乐。如果鱼可以跃上岸边,但他们没有这样做,我们可以认为,他们在水里比在岸上更加快乐。
但如果没有了选择,就无从比较快乐。庄子说鱼儿多么快乐啊,只是一句文艺抒情而已,他并没有说鱼儿比我们快乐多了这样的话,因此当惠子无理取闹质疑“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时,与其用“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样更为无赖的句子来反驳,庄子还不如白眼一翻,答以套逻辑的一句:“它们没跳到地上,说明在水里他们是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