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笔者探索了学案导学模式下的课堂预设与生成,很好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重点介绍高中历史基础知识中历史人物概念的预设与生成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预设 课堂生成 基础知识 基本概念 历史人物
“中学历史知识属于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所必不可少的,更是他们一生发展中必可少的知识。……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大多数同意把广义知识分为两大类,其中一类为陈述性知识,该类知识主要用于关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北京’等。这类知识一般通过学习与记忆便能获得并加以保持。21 世纪高中历史教育‘三维目标’中‘知识与能力’的知识要求,就属于陈述性知识。另一类为程序性知识。”
历史基础知识蕴涵着丰富的能力培养因素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方面的因素,因此对其进行精心的预设促进其动态生成就显得尤为重要。历史概念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本质的反映,反映了历史现象本质的、内在的联系,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历史思维的细胞。学生只有在充分认识了该事件或现象的本质时,才能对其有较深的理解。按照所反映历史事物的内容不用,历史概念可划分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名物、历史现象四类。
历史人物概念是指那些在历史发展中起过重要影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足迹,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物。
策略一:角色扮演
是指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一定的角色,让学生假扮某位历史人物的身份,运用方方面面的知识来分析问题,从而作出正确的抉择。角色扮演是促成非预设性生成的好方法,不但可以引导和促进学生理解历史人物概念、提升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同时可以从历史人物成就、失败、人品等方面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譬如,我在执教高中历史必修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内容时,在“自主学习”环节预设的内容,就是让学生为“课堂展示”中的角色扮演准备材料,这种设计就使得学生的展示带有生成性。这种设计旨在让学生弄清历史人物的基本史实,包括时间、主要事迹、成就、思想主张、正确评价等。采用了“以人带事”的方法(就是以介绍历史人物为主线,带出主要事迹,并给予评价的方法)。故事和图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历史课的趣味性;“诸子百家名言擂台赛”以及“角色扮演”,能指导学生理解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学生运用诸子百家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思考过程,懂得学以致用;“观点争鸣”环节能教给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答题技巧,让学生在争鸣中理解“争鸣”,在多元的思想中,感受诸子百家思想中体现的人文精神,体会人类优秀思想对后世惠泽千年的影响;整个导学案的设计能够让学生感受先代哲人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智慧,同时能够从诸子百家的观点中获取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的有益启发。這些环节的编制是属于开放性的,在课堂上能够导致并促成动态生成。
此处需要注意的是,角色扮演是为了神入历史人物,切忌“戏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人物,提高自身素养,防止“愤青”的出现。
策略二:撰写历史人物小传
历史人物小传的突出特点是“小”,要求短小精悍,同时必须具有传记文学的特点,即记述历史人物生平的主要活动。撰写历史人物小传“可以提高学科能力水平,尤其是提高学生的自觉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当学生展示撰写的历史人物小传时,教师可以结合其表述,尤其是暴露的史实错误,进行新的教学内容,这就是非预设生成。由于撰写历史人物小传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教师需要作重点指导。
以李鸿章为例,我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点拨。
第一,选题。鼓励学生自己选题,教师指导学生选题宜小不宜大,更不宜用一些空洞或华丽的题目。如《李鸿章: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人》。
第二,搜集史料。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到学校阅览室或上网查阅,广泛收集、整理尽可能多的资料,以便于从中甄选、辨别。弄不清楚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或向教师请教,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如撰写《李鸿章: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人》时,要大量搜集洋务运动的史料,江南制造总局以及北洋舰队都是很好的实例。
第三,构思。学生在材料大致齐备后,往往感到无从下笔,不知道写些什么和怎样写。我就在导学案中规定基本要求,如短小精悍、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等。
第四,定稿。指导学生搜寻准确、鲜明的观点,迅速整合资料,把所思、所想呈现给大家。“写完后,不要急于修改,先放置几天,认真琢磨自己收集的材料,再重新酝酿、求索,待有一些‘灵感’后,再重新分析、判断自己所写的内容,加以润色、考虑详略,使文章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和逻辑性,以达到‘谋篇’新颖、巧妙的目的”。
实行此策略,尤其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独立作用:撰写历史人物小传是学生掌握知识兼写作技能和培养各项能力的综合性、创造性活动。应以鼓励为前提,不要限制得太死。只要学生自己构思、独立完成、有自己特色的小传都应予以表扬,不必介意水平高低、观点强弱、文笔优劣等。”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预设 课堂生成 基础知识 基本概念 历史人物
“中学历史知识属于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所必不可少的,更是他们一生发展中必可少的知识。……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大多数同意把广义知识分为两大类,其中一类为陈述性知识,该类知识主要用于关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北京’等。这类知识一般通过学习与记忆便能获得并加以保持。21 世纪高中历史教育‘三维目标’中‘知识与能力’的知识要求,就属于陈述性知识。另一类为程序性知识。”
历史基础知识蕴涵着丰富的能力培养因素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方面的因素,因此对其进行精心的预设促进其动态生成就显得尤为重要。历史概念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本质的反映,反映了历史现象本质的、内在的联系,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历史思维的细胞。学生只有在充分认识了该事件或现象的本质时,才能对其有较深的理解。按照所反映历史事物的内容不用,历史概念可划分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名物、历史现象四类。
历史人物概念是指那些在历史发展中起过重要影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足迹,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物。
策略一:角色扮演
是指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一定的角色,让学生假扮某位历史人物的身份,运用方方面面的知识来分析问题,从而作出正确的抉择。角色扮演是促成非预设性生成的好方法,不但可以引导和促进学生理解历史人物概念、提升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同时可以从历史人物成就、失败、人品等方面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譬如,我在执教高中历史必修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内容时,在“自主学习”环节预设的内容,就是让学生为“课堂展示”中的角色扮演准备材料,这种设计就使得学生的展示带有生成性。这种设计旨在让学生弄清历史人物的基本史实,包括时间、主要事迹、成就、思想主张、正确评价等。采用了“以人带事”的方法(就是以介绍历史人物为主线,带出主要事迹,并给予评价的方法)。故事和图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历史课的趣味性;“诸子百家名言擂台赛”以及“角色扮演”,能指导学生理解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学生运用诸子百家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思考过程,懂得学以致用;“观点争鸣”环节能教给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答题技巧,让学生在争鸣中理解“争鸣”,在多元的思想中,感受诸子百家思想中体现的人文精神,体会人类优秀思想对后世惠泽千年的影响;整个导学案的设计能够让学生感受先代哲人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智慧,同时能够从诸子百家的观点中获取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的有益启发。這些环节的编制是属于开放性的,在课堂上能够导致并促成动态生成。
此处需要注意的是,角色扮演是为了神入历史人物,切忌“戏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人物,提高自身素养,防止“愤青”的出现。
策略二:撰写历史人物小传
历史人物小传的突出特点是“小”,要求短小精悍,同时必须具有传记文学的特点,即记述历史人物生平的主要活动。撰写历史人物小传“可以提高学科能力水平,尤其是提高学生的自觉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当学生展示撰写的历史人物小传时,教师可以结合其表述,尤其是暴露的史实错误,进行新的教学内容,这就是非预设生成。由于撰写历史人物小传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教师需要作重点指导。
以李鸿章为例,我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点拨。
第一,选题。鼓励学生自己选题,教师指导学生选题宜小不宜大,更不宜用一些空洞或华丽的题目。如《李鸿章: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人》。
第二,搜集史料。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到学校阅览室或上网查阅,广泛收集、整理尽可能多的资料,以便于从中甄选、辨别。弄不清楚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或向教师请教,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如撰写《李鸿章: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人》时,要大量搜集洋务运动的史料,江南制造总局以及北洋舰队都是很好的实例。
第三,构思。学生在材料大致齐备后,往往感到无从下笔,不知道写些什么和怎样写。我就在导学案中规定基本要求,如短小精悍、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等。
第四,定稿。指导学生搜寻准确、鲜明的观点,迅速整合资料,把所思、所想呈现给大家。“写完后,不要急于修改,先放置几天,认真琢磨自己收集的材料,再重新酝酿、求索,待有一些‘灵感’后,再重新分析、判断自己所写的内容,加以润色、考虑详略,使文章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和逻辑性,以达到‘谋篇’新颖、巧妙的目的”。
实行此策略,尤其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独立作用:撰写历史人物小传是学生掌握知识兼写作技能和培养各项能力的综合性、创造性活动。应以鼓励为前提,不要限制得太死。只要学生自己构思、独立完成、有自己特色的小传都应予以表扬,不必介意水平高低、观点强弱、文笔优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