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加卸载响应比的冲击地压矿井急倾斜巨厚煤层推进速度研究

来源 :煤炭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f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作面推进速度过快易诱发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探讨合理的工作面推进速度已成为冲击地压矿井安全高效开采亟待解决的关键。采用数值模拟、岩石力学试验和现场微震监测等方法,通过研究急倾斜巨厚煤层推进速度影响下工作面前方煤体经历的采动应力路径,分析推进速度采动应力路径下的煤样力学行为特征。完成了采动应力路径下煤样加卸载响应比的变化规律研究与急倾斜巨厚煤层工作面推进速度的合理确定,开展了现场工程实践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急倾斜巨厚煤层随工作面推进速度增加使得采动应力峰值增大,同时其采动应力路径的循环加卸载幅度增加,循环次数减小,主要影响区域范围增加,而作用时间减小。不同推进速度应力路径下的煤样强度呈非线性递增趋势,且采动应力路径下的煤样强度普遍大于的常规路径,煤样破坏程度、声发射累计计数及能量均随应力路径所处推进速度的增加而增大。类比冲击矿压评价指标得到6.4m/d应力路径下的煤样可视为冲击煤样,同时引入加卸载响应比,提出了基于采动加卸载响应比的冲击地压矿井工作面推进速度合理确定方法,形成了不同推进速度采动应力路径影响的加卸载响应比评价指标,确定了满足+425水平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开采推进速度。现场微震实测结果验证了基于采动加卸载响应比确定工作面推进速度的有效性。研究结果为冲击地压矿井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科学指导。
其他文献
玉米白斑病(MWS, PLS)是中国近两年爆发的新型病害,严重地影响了中国西南地区的玉米生产。前人对玉米白斑病及其抗病基因定位的研究表明,白斑病的致病机理复杂多样,危害大;巴西和美国等美洲地区拥有丰富的抗白斑病种质资源;玉米的10条染色体均定位到了与白斑病抗性相关的基因位点。前人的这些研究可为以后研究玉米白斑病的病原菌、抗性基因资源鉴定、筛选和改良利用提供更丰富的理论依据。
目的 明确丹红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的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方法 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红注射液低(0.5 ml/kg)、中(1.0 ml/kg)、高(2.0 ml/kg)剂量组,每组8只。复制大鼠AMI模型,尾静脉注射法给药,连续给药7 d。超声心动图法测定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浆T型肌钙蛋白(TN-T)和脑钠肽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枯草芽孢杆菌对断奶湖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的影响。选择日龄[(60±10)日龄]相近、体重[(21.13±2.07) kg]接近的健康湖羊断奶公羔45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枯草芽孢杆菌Ⅰ组、枯草芽孢杆菌Ⅱ组,每组1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枯草芽孢杆菌Ⅰ组饲喂基础饲粮+1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1×1011CFU/g),枯草芽孢杆菌Ⅱ组
以东北主要水稻产区为研究区,以土壤--作物系统锌元素地球化学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系统的野外调查和土壤、水稻样品的采集、测试及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北水稻产区土壤表层锌含量介于11.01~94.95 mg/kg之间,平均值为43.97 mg/kg,锌含量总体处于缺乏状态;籽实锌含量介于14.27~36.92 mg/kg之间,平均值为24.70 mg/kg,样品中97.56%的籽实锌含量满足人体需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妊娠期饲喂高纤维饲粮对母猪产仔性能及后代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40头经产二元母猪,按照背膘、胎次一致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分别为对照组和高纤维组。妊娠期对照组和高纤维组母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粗纤维水平为3.85%)和高纤维饲粮(粗纤维水平为5.02%),妊娠第107天进入产房后2组母猪统一饲喂哺乳期饲粮。2组母猪饲喂同种哺乳期饲粮,自由采食。试验期间记录
S32750超级双相不锈钢具有优良的耐蚀性能和力学强度,被广泛应用于恶劣的腐蚀环境中。其焊接热输入一般推荐在1.5 kJ/mm以下,但未说明原因。本文对S32750超级双相不锈钢开展不同焊接热输入的焊接试验,观察焊接热影响区的金相组织与金属间析出相,分析冲击断口,讨论焊接热影响区冲击性能与组织的关系。结果表明,S32750焊接热影响区的冲击性能在焊接热输入大于1.5 kJ/mm后显著下降,但在焊接
构建血脑屏障微流控芯片模型, 应用于中药活性成分跨血脑屏障渗透性研究。该芯片模型由垂直交叉的两层通道及单层聚碳酸酯膜组成, 采用原代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并能模拟血管剪切应力。通过活/死细胞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芯片上细胞生长状态, 细胞生长状态良好, 且在动态培养下细胞间黏附连接蛋白结构完整;考察该芯片模型对荧光示踪剂和3种模型药物的渗透性和P-糖蛋白 (P-gp)的表达情况, 结果显示荧光示踪
为了研究布瓦西坦晶型I的热膨胀特性, 探讨晶体结构对其热膨胀行为的影响机制, 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SXRD)和变温X射线粉末衍射(VT-PXRD)技术在不同温度下对布瓦西坦晶型I的晶体结构进行了热膨胀研究;用CrystalExplorer 21.5软件, 以B3LYP/6-31G(d,p)波函数对布瓦西坦分子进行相互作用能的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 在123~323 K温度范围内, 布瓦西坦晶型I呈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痛风小分子药物在降低血清尿酸水平方面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其具有严重的过敏反应和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许多天然产物具有广泛的降尿酸或抗痛风活性,且安全性高,已成为抗痛风新药发现的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具有降尿酸或抗痛风药理作用的天然产物及其机制研究,以期为药物研发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