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中小学新课改的进行,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理念、数学教学课程以及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新课改为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显著的成效,但是,其数学教学内容、思想与技能等方面与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形成了“脱节现象”,造成学生短时间难以适应,以至于数学成绩下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教材、教师与学生。针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方面出现的问题,本文从三个大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对策,以期待给初高中数学教学工作者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关键词:数学教学;衔接;教材;教师;学生
一、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认识
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剖析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之间联系与区别,揭示高中数学的本质特征,并将一些高中数学问题转化为熟悉的初中数学问题。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出发,注重学生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注重学生解决问题后的反思,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培养相关知识点的教学衔接。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更新观念,改进学习方法,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进入角色。
二、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问题
(一)初高中数学教材知识点衔接问题
初中生的学习侧重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因此在数学学习内容上容量较小,高中数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知识往往在初中数学教材中较为简单、浅显的呈现出来。以人教版初高中数学教材为例,分析初高中数学教材知识点脱节情况。
1、代数方面
①初中没有,高中直接应用
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两数和与两数差的立方公式、三个数的和的平方公式、简单分组分解以及高次多项式分解、多项式的除法以及分式拆分与乘法、简单的无立方根、绝对值方程、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解方程、双二次方程、多元一次和二元二次方程组、一元二次不等式、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用根的判别式分析函数图像及性质等。
②初中要求少,高中要求高
因式分解中分母不为1的方程、有理数计算中的口算、笔算和心算、二次函數、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配方法和换元法等。
2、几何方面
①初中没有,高中直接应用
合比、等比、射影概念及定理、同角三角函数以及补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平行四边形对角与边长的关系、垂径定理及逆定理、相交弦定理、两圆公切线性质定理以及轨迹定义等。
②初中要求少,高中要求高
图像对称与平移、特殊角的三角函数、重心于垂心的概念及应用、正多边形相关计算、复杂的几何证明、反证法、辅助线证明法等。
(二)教师教学方式的衔接问题
初中阶段,学生心理接受能力还处于未成熟期,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处于表层,而此刻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因此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点的学习主要依靠模仿教师的思维推理,而初中数学教师则往往采用反复强调和练习的方式,形成一种心理暗示,使学生对于一些中考的考点、难点和重点等知识记好记牢。而高中数学教学因为教学内容过多,课时少,课堂密度高,信息量广、题目难度大等,这就形成了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快、狠、准”,高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讲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要注重从知识中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解题能力,还要大量补充各种相关内容,要求学生举一反三,从典型例题中悟出一般解题规律。对大部分高一学生而言这个教学高度肯定是很能碰触到的。
(三)学生针对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衔接问题
1、初高中学生学习思维
初中数学知识点范围与储量较少,层次低,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主要采用形象逻辑思维,而高中数学知识量是初中的几倍,且几何趋于抽象世界,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必须具备抽象思维,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提高抽象概括能力,要求学生思维广阔,考虑问题全面周到和深刻,擅于从事物的不同角度去深入探讨事情的本质,注重严密的逻辑推理。
2、初高中学生学习习惯与能力
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知识点的掌握主要依靠教师耐心的讲解,以及学生课下大量习题的巩固,而考试的目的也是测试本阶段内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考试题也一般是平时训练或者讲过的题目,学生只需要掌握题目的解题方法就能取得好成绩,这种情况,往往使得学生完全习惯于教授的解学节奏,没有积极思考的习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学习能力较低。而因为高中数学知识量大,使得高中课程时间几乎都留给了教师讲授知识,以及没有时间给学生进行习题练习,教师只能教授一些典型例题使学生掌握同类型问题的解决策略,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改变初中数学学习的习惯,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勤于动脑,善于总结。
三、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对策
(一)教材方面的衔接对策
初高中数学教材编制需要根据当前初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不可一味迎合新课改,地盲目追求内容齐全,进而忽视初高中数学知识点的前后衔接以及学生的认识水平,循序渐进。首先,初中和高中数学教材的编撰者应该意识到,教材主要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因此,编撰者应该深入学校的课堂,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观察和访谈,从而确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其次,编撰者应将初中时要学习的全部知识和高中数学罗列出来,使其具有整体性。根据中考、高考的要求和课程标准,梳理了部分知识的重要性,确定了重点和难点。最后,教材编写者需要根据心理学、认知论以及知识论,对所有知识的编排进行考虑、分析。
(二)教师方面的衔接对策
高中数学特点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和挫折。这就需要高中数学教师首先做到根据实际调整教学速度,例如,对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而言,还没有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的节奏,这就需要高中数学教师讲授高一第一章《集合》时放慢节奏,在教参规定课时的基础上多增加几节课用于习题的评讲,在评讲中加深知识印象,待学生适应后酌情考虑教学速度。其次,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参透,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抽象思维水平,在概念教学中时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需要教师在平时上课时,一定要精心设置教学过程,使得学生由浅入深的理解概念的本质。同时,还应注意加强初高中数学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通过初高中数学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能够使得高中数学教师了解初中学生的认识、思维、学习等能力,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方式。最后,培训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生的动力,例如,巧妙的导入教学,诱发学生学习欲望,注重媒体运用艺术,吸引学生注意力等。
(三)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衔接对策
首先,做好课前预习,是学习高中数学的首要任务,在上课前一定要把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一次,找出疑难点,与同学探究,上课有备无患。其次,上课时需要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有意识的跟着老师思路进行问题分析,有意识的培养问题分析解决能力,有意识的学习老师对于课本知识的提炼,培养总结归纳的能力。其次,做好课堂笔记,有相关研究表明,喜欢做笔记的学生是不做笔记学生成绩的二倍,可见,课堂笔记的重要性。课下对于课堂笔记的复习,还可以唤起讲课内容的再认识,做笔记需要细心梳理,抓重难点,解题策略、解题思路等。最后,建立错题集,将平时练习和考试错误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指出错误的原因和考察的主要知识,把错误的答案和正确答案抄录在错题集上。这个习惯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和思想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韦有礼.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 ,2014.
[2] 王艳.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3] 杨立英,杨彦琴.初高中数学学习方法衔接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
(作者单位:河南省潢川高级中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衔接;教材;教师;学生
一、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认识
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剖析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之间联系与区别,揭示高中数学的本质特征,并将一些高中数学问题转化为熟悉的初中数学问题。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出发,注重学生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注重学生解决问题后的反思,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培养相关知识点的教学衔接。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更新观念,改进学习方法,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进入角色。
二、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问题
(一)初高中数学教材知识点衔接问题
初中生的学习侧重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因此在数学学习内容上容量较小,高中数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知识往往在初中数学教材中较为简单、浅显的呈现出来。以人教版初高中数学教材为例,分析初高中数学教材知识点脱节情况。
1、代数方面
①初中没有,高中直接应用
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两数和与两数差的立方公式、三个数的和的平方公式、简单分组分解以及高次多项式分解、多项式的除法以及分式拆分与乘法、简单的无立方根、绝对值方程、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解方程、双二次方程、多元一次和二元二次方程组、一元二次不等式、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用根的判别式分析函数图像及性质等。
②初中要求少,高中要求高
因式分解中分母不为1的方程、有理数计算中的口算、笔算和心算、二次函數、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配方法和换元法等。
2、几何方面
①初中没有,高中直接应用
合比、等比、射影概念及定理、同角三角函数以及补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平行四边形对角与边长的关系、垂径定理及逆定理、相交弦定理、两圆公切线性质定理以及轨迹定义等。
②初中要求少,高中要求高
图像对称与平移、特殊角的三角函数、重心于垂心的概念及应用、正多边形相关计算、复杂的几何证明、反证法、辅助线证明法等。
(二)教师教学方式的衔接问题
初中阶段,学生心理接受能力还处于未成熟期,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处于表层,而此刻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因此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点的学习主要依靠模仿教师的思维推理,而初中数学教师则往往采用反复强调和练习的方式,形成一种心理暗示,使学生对于一些中考的考点、难点和重点等知识记好记牢。而高中数学教学因为教学内容过多,课时少,课堂密度高,信息量广、题目难度大等,这就形成了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快、狠、准”,高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讲清楚知识的来龙去脉,还要注重从知识中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解题能力,还要大量补充各种相关内容,要求学生举一反三,从典型例题中悟出一般解题规律。对大部分高一学生而言这个教学高度肯定是很能碰触到的。
(三)学生针对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衔接问题
1、初高中学生学习思维
初中数学知识点范围与储量较少,层次低,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主要采用形象逻辑思维,而高中数学知识量是初中的几倍,且几何趋于抽象世界,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必须具备抽象思维,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提高抽象概括能力,要求学生思维广阔,考虑问题全面周到和深刻,擅于从事物的不同角度去深入探讨事情的本质,注重严密的逻辑推理。
2、初高中学生学习习惯与能力
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知识点的掌握主要依靠教师耐心的讲解,以及学生课下大量习题的巩固,而考试的目的也是测试本阶段内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考试题也一般是平时训练或者讲过的题目,学生只需要掌握题目的解题方法就能取得好成绩,这种情况,往往使得学生完全习惯于教授的解学节奏,没有积极思考的习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学习能力较低。而因为高中数学知识量大,使得高中课程时间几乎都留给了教师讲授知识,以及没有时间给学生进行习题练习,教师只能教授一些典型例题使学生掌握同类型问题的解决策略,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改变初中数学学习的习惯,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勤于动脑,善于总结。
三、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对策
(一)教材方面的衔接对策
初高中数学教材编制需要根据当前初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不可一味迎合新课改,地盲目追求内容齐全,进而忽视初高中数学知识点的前后衔接以及学生的认识水平,循序渐进。首先,初中和高中数学教材的编撰者应该意识到,教材主要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因此,编撰者应该深入学校的课堂,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观察和访谈,从而确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其次,编撰者应将初中时要学习的全部知识和高中数学罗列出来,使其具有整体性。根据中考、高考的要求和课程标准,梳理了部分知识的重要性,确定了重点和难点。最后,教材编写者需要根据心理学、认知论以及知识论,对所有知识的编排进行考虑、分析。
(二)教师方面的衔接对策
高中数学特点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和挫折。这就需要高中数学教师首先做到根据实际调整教学速度,例如,对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而言,还没有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的节奏,这就需要高中数学教师讲授高一第一章《集合》时放慢节奏,在教参规定课时的基础上多增加几节课用于习题的评讲,在评讲中加深知识印象,待学生适应后酌情考虑教学速度。其次,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参透,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抽象思维水平,在概念教学中时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需要教师在平时上课时,一定要精心设置教学过程,使得学生由浅入深的理解概念的本质。同时,还应注意加强初高中数学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通过初高中数学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能够使得高中数学教师了解初中学生的认识、思维、学习等能力,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方式。最后,培训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生的动力,例如,巧妙的导入教学,诱发学生学习欲望,注重媒体运用艺术,吸引学生注意力等。
(三)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衔接对策
首先,做好课前预习,是学习高中数学的首要任务,在上课前一定要把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一次,找出疑难点,与同学探究,上课有备无患。其次,上课时需要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有意识的跟着老师思路进行问题分析,有意识的培养问题分析解决能力,有意识的学习老师对于课本知识的提炼,培养总结归纳的能力。其次,做好课堂笔记,有相关研究表明,喜欢做笔记的学生是不做笔记学生成绩的二倍,可见,课堂笔记的重要性。课下对于课堂笔记的复习,还可以唤起讲课内容的再认识,做笔记需要细心梳理,抓重难点,解题策略、解题思路等。最后,建立错题集,将平时练习和考试错误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指出错误的原因和考察的主要知识,把错误的答案和正确答案抄录在错题集上。这个习惯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和思想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韦有礼.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 ,2014.
[2] 王艳.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3] 杨立英,杨彦琴.初高中数学学习方法衔接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
(作者单位:河南省潢川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