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晓龙,这位打造了《渴望》《北京人在纽约》《金婚》等一部部引起社会广泛共鸣电视剧作品的导演,在谈到《芈月传》时,他说最想感谢的是该剧编剧王小平:“我曾希望自己精彩时遇到一个人,结果,在遇到一个人后更为精彩。”
王小平,除了是《甄嬛传》《芈月传》的编剧外,还有着另一个身份——郑晓龙的夫人。
那些争吵是烟花,是美丽日子的浪漫
将时光逆转到《芈月传》拍摄片场:郑晓龙不时地回头和身后的女子交流,两人突然“争吵”起来——原来,这个镜头涉及到诏书的内容,按照剧本所写,古代诏书有多种用途,郑晓龙对此有些质疑。女子告诉他,剧本的描写准确无误。于是,两个人各持一词,互不妥协,吵了起来。
郑晓龙从椅子上一怒而起,厉声道:“我现在就去一个字一个字查,要是错了,看你怎么面对我?”女子毫不示弱:“错一个字,我就给你一万块钱。”郑晓龙回道:“谁稀罕你这点钱!”他扬长而去。
这个女子,就是王小平。
1985年4月,全国第三届中短篇小说颁奖大会在南京举行。当年,工作在北京电视制片厂(后更名为北京电视台艺术中心)的郑晓龙,和身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的王小平都参加了会议。初见面,郑晓龙就被美丽恬静的王小平吸引了,尤其是王小平发自骨子里的优雅,有一种超凡脱俗的风采。
因为工作关系,两个人的接触越来越多。郑晓龙的聪慧、机敏以及坦荡率性的性格,也打动着王小平。这个骑着摩托满街飞驰的大男孩,不仅是北京电视制片厂负责生产的副厂长、文学编辑部主任,还是个不错的编剧,对文学和影视作品有着超常的见解和品位。王小平感觉到了爱情的召唤。
1985年年底,郑晓龙去海南拍摄。巧的是,王小平要去广东组稿。郑晓龙邀请王小平结伴同去,虽然只是一段旅途的同行,他却为能够和心中的“女神”近距离相处而兴奋不已。一路上,他对王小平无微不至地照顾,毫不掩饰心中的爱慕之情。到了广东,两个人互道再见,旋即投入到各自忙碌的工作中,但两个人的心中似乎都多了一些期盼。
第二年春天,郑晓龙因为监制一部电视连续剧,一些镜头需要深入到前线去拍摄,无疑存在着一定的生命危险。以往,面对怎样未知的命运,郑晓龙都满心兴奋地投入其中,他喜欢挑战带来的乐趣。但是这一次,他心中有了不同,甚至有了一丝悲伤。他找到王小平,说出了藏在心中的“火山”:“我要去3个月,或者更久。也许,会有生命危险。要是……我回来了,你愿意我们今生永远在一起吗?”王小平看着他,未语,恬静地笑着,点了点头。
带着王小平的微笑,郑晓龙启程南下。半年后,他披着秋日南国的阳光,凯旋北京城。他第一时间就找到了王小平,王小平再次投以他恬静一笑。他仿佛一下就被融化在那笑容里,也笑了。
他们的爱情,终于绽开花蕊。
1990年,王小平要去美国学习深造。人还没有出发,郑晓龙的心仿佛就已经被掏空了。王小平在临行前,送给他一份特殊的礼物——那是郑晓龙当年去老山前线时,她写给郑晓龙的几十封未寄出的信。一封封信读下来,郑晓龙看到了一个个寂静的夜晚,王小平坐在窗前,遥望南国边陲的默默思念和祈福,看到了她对他的那份真挚的爱。从而,他坚定了对他和王小平爱情的信心。
此后,郑晓龙和王小平开始了煎熬的“异国恋”。不过,因为有信任,这爱情的灯火,让一个个思念的长夜都漫长而又幸福。爱情的美好,也带给郑晓龙无尽的创作激情和灵感。
1992年,郑晓龙赶到美国,和经历了7年爱情长跑的王小平喜结连理。
有一种依偎,是同甘苦共命运
1992年,出国热潮席卷中国。郑小龙对《北京人在纽约》剧本充满信心,他通过“私人关系”找到一家企业老总“化缘”,但对方对1000万元的赞助表示爱莫能助。让郑晓龙意外并感动的是,对方表示可以无偿给他50万元,作为这部电视剧的启动资金。50万元虽然和1000万元相差甚远,却让郑晓龙看到了希望。
郑晓龙拨通了远在美国的王小平的电话,述说自己面临的困境。王小平没有接他的话茬,只是轻声细语:“听说,你拍《编辑部的故事》时,挺好玩的,跟我说说呗……”郑晓龙的情绪一下轻松起来,他在电话这边讲着,王小平在电话那边听着、笑着。讲完,郑晓龙恍然大悟,王小平是在告诉他:办法总比问题多。
郑晓龙携剧组人员到了美国,王小平就“当仁不让”地成为这部剧的英文翻译和编辑。她不遗余力地陪郑晓龙面试演员,陪他跑拍摄场地,帮他协调剧组和当地的关系。王小平还尽其所能地提供自己所知的美国生活细节,更是不厌其烦地向美国演职员解释剧情和人物关系,并把台词译成英文,以便拍摄时使用。在王小平的倾力帮助下,郑晓龙的拍摄工作顺风顺水。
当《北京人在纽约》斩获国内所有电视剧大奖后,王小平如释重负地笑了。郑晓龙也笑了,对王小平说:“我拍这个戏,是有点儿私心的,就是为了每天能见到你。”王小平的笑容一下僵住,继而,眼圈一红,落下泪来……
天地可决,你是另一个我
结婚后,两个人的合作变得更加如鱼得水。虽然他们经常会因工作而“争吵”,但从工作中抽身后,便立刻恢复了恩爱有加、相敬如宾。
郑晓龙原本特别喜欢吸烟,而王小平非常反对吸烟。每次,只要郑晓龙在家里吸烟,王小平并不阻止,但她一定会锁着眉头,沉着脸去开窗开门开抽风机,不管夏天还是冬天。
一天夜里,郑晓龙看剧本时,习惯性地点燃一根烟,吸着。本来在卧室看书的王小平冲了出来,打开所有的窗户,又打开门。数九寒冬,寒气立刻灌进来,一下吹醒了郑晓龙,他急忙掐灭烟头去关窗,但心里却颇为伤感,随口说道:“大冬天的,至于吗,你就不怕全家感冒啊?”王小平冷着脸回道:“全家感冒是小病,要是都得了肺癌那才全完了。”郑晓龙无奈了,打起哈哈:“你看看、你看看,本来挺好看的脸蛋儿,皱着眉头跟板凳狗似的,丑死啦……” 郑晓龙也曾多次尝试戒烟,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2009年年底,在美国陪儿子的王小平打来电话:“我先声明哦,我没有逼你戒烟。”郑晓龙警觉地意识到,王小平话里有话,他“嗯”了一声回应着。王小平立刻说道:“我今天遇到一个朋友,他送了我一种药,据说能减少烟瘾。你吃吃试试?”王小平停了一下,再次强调道:“我真的没有逼你戒烟哦。”
郑晓龙感觉到王小平期望他戒烟的强烈之情,又感受到她对他的尊重之心。他回应道:“那就试试……”不久,王小平带着药从美国回来。随着药递到郑晓龙手中的,还有许多零食。王小平循循善诱:“想抽烟的时候就吃这些零食,帮你少抽烟。”
两个月后,郑晓龙戒烟成功,却喜欢上吃瓜子。尤其是拍剧的片场,瓜子必不可少,一部剧拍下来,他吃掉的瓜子有几十斤。对此,王小平是大力支持的,她每天早上都会叮嘱剧组的工作人员,帮郑晓龙准备好瓜子。
也是这一年,王小平去美国陪儿子读书,郑晓龙将求助电话打到美国,让王小平担任《甄嬛传》的编剧。修改第二稿时,王小平带儿子回国度假。本应久别胜新婚的夫妻,见面后却发生了激烈争吵。起因是郑晓龙觉得二稿中有关华妃吃酸黄瓜催吐的情节太雷人:“像神经病,不可理喻。这个情节一定要去掉!”王小平不同意,她认为就华妃的个体而言,吃酸黄瓜与她的人物特性一致,这幕戏一定要保留。夫妻俩谁都说服不了对方,彼此又都不让步。最后,郑晓龙无奈地问:“咱俩到底谁是导演?”王小平说道:“真理面前人人平等。”郑晓龙恨恨地说道:“你这样的编剧,我再不会和你合作了!”
第二天早晨,郑晓龙一睁眼,发现王小平正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他叹口气:“为什么别的编剧都是我指到哪儿他们打到哪儿,只有跟你沟通这么难呢?”王小平笑笑:“因为我是编剧,还是你的妻子。作为编剧,我考虑剧情和角色的合理性;作为妻子,我有责任维护你的声誉。”
此后的拍摄中,再遇见事,郑晓龙都会跟王小平商量。为了“甄嬛”,王小平可谓呕心沥血。这部戏里,有名有姓的角色就有150多人。王小平亲自审定角色名单,每个角色的年龄、性格特征以及角色之间的关系、场次数等都一一附在后面,供郑晓龙挑选演员时把握。
郑晓龙说:“王小平才是《甄嬛传》里最美的女人。所以,我要说一声,谢谢我的爱妻!”这是一个男人,能够说给妻子最动听的情话了吧。
决定拍摄《芈月传》后,曾经信誓旦旦再也不和王小平合作的郑晓龙,再次将剧本的改编重任交给了王小平。因为,交给王小平,他心里踏实;更因为,他和王小平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天地可决,他们却缺少不了对方,对方已是另一个自己;夫妻合作,可以让彼此更精彩。
编辑 尼尼威
王小平,除了是《甄嬛传》《芈月传》的编剧外,还有着另一个身份——郑晓龙的夫人。
那些争吵是烟花,是美丽日子的浪漫
将时光逆转到《芈月传》拍摄片场:郑晓龙不时地回头和身后的女子交流,两人突然“争吵”起来——原来,这个镜头涉及到诏书的内容,按照剧本所写,古代诏书有多种用途,郑晓龙对此有些质疑。女子告诉他,剧本的描写准确无误。于是,两个人各持一词,互不妥协,吵了起来。
郑晓龙从椅子上一怒而起,厉声道:“我现在就去一个字一个字查,要是错了,看你怎么面对我?”女子毫不示弱:“错一个字,我就给你一万块钱。”郑晓龙回道:“谁稀罕你这点钱!”他扬长而去。
这个女子,就是王小平。
1985年4月,全国第三届中短篇小说颁奖大会在南京举行。当年,工作在北京电视制片厂(后更名为北京电视台艺术中心)的郑晓龙,和身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的王小平都参加了会议。初见面,郑晓龙就被美丽恬静的王小平吸引了,尤其是王小平发自骨子里的优雅,有一种超凡脱俗的风采。
因为工作关系,两个人的接触越来越多。郑晓龙的聪慧、机敏以及坦荡率性的性格,也打动着王小平。这个骑着摩托满街飞驰的大男孩,不仅是北京电视制片厂负责生产的副厂长、文学编辑部主任,还是个不错的编剧,对文学和影视作品有着超常的见解和品位。王小平感觉到了爱情的召唤。
1985年年底,郑晓龙去海南拍摄。巧的是,王小平要去广东组稿。郑晓龙邀请王小平结伴同去,虽然只是一段旅途的同行,他却为能够和心中的“女神”近距离相处而兴奋不已。一路上,他对王小平无微不至地照顾,毫不掩饰心中的爱慕之情。到了广东,两个人互道再见,旋即投入到各自忙碌的工作中,但两个人的心中似乎都多了一些期盼。
第二年春天,郑晓龙因为监制一部电视连续剧,一些镜头需要深入到前线去拍摄,无疑存在着一定的生命危险。以往,面对怎样未知的命运,郑晓龙都满心兴奋地投入其中,他喜欢挑战带来的乐趣。但是这一次,他心中有了不同,甚至有了一丝悲伤。他找到王小平,说出了藏在心中的“火山”:“我要去3个月,或者更久。也许,会有生命危险。要是……我回来了,你愿意我们今生永远在一起吗?”王小平看着他,未语,恬静地笑着,点了点头。
带着王小平的微笑,郑晓龙启程南下。半年后,他披着秋日南国的阳光,凯旋北京城。他第一时间就找到了王小平,王小平再次投以他恬静一笑。他仿佛一下就被融化在那笑容里,也笑了。
他们的爱情,终于绽开花蕊。
1990年,王小平要去美国学习深造。人还没有出发,郑晓龙的心仿佛就已经被掏空了。王小平在临行前,送给他一份特殊的礼物——那是郑晓龙当年去老山前线时,她写给郑晓龙的几十封未寄出的信。一封封信读下来,郑晓龙看到了一个个寂静的夜晚,王小平坐在窗前,遥望南国边陲的默默思念和祈福,看到了她对他的那份真挚的爱。从而,他坚定了对他和王小平爱情的信心。
此后,郑晓龙和王小平开始了煎熬的“异国恋”。不过,因为有信任,这爱情的灯火,让一个个思念的长夜都漫长而又幸福。爱情的美好,也带给郑晓龙无尽的创作激情和灵感。
1992年,郑晓龙赶到美国,和经历了7年爱情长跑的王小平喜结连理。
有一种依偎,是同甘苦共命运
1992年,出国热潮席卷中国。郑小龙对《北京人在纽约》剧本充满信心,他通过“私人关系”找到一家企业老总“化缘”,但对方对1000万元的赞助表示爱莫能助。让郑晓龙意外并感动的是,对方表示可以无偿给他50万元,作为这部电视剧的启动资金。50万元虽然和1000万元相差甚远,却让郑晓龙看到了希望。
郑晓龙拨通了远在美国的王小平的电话,述说自己面临的困境。王小平没有接他的话茬,只是轻声细语:“听说,你拍《编辑部的故事》时,挺好玩的,跟我说说呗……”郑晓龙的情绪一下轻松起来,他在电话这边讲着,王小平在电话那边听着、笑着。讲完,郑晓龙恍然大悟,王小平是在告诉他:办法总比问题多。
郑晓龙携剧组人员到了美国,王小平就“当仁不让”地成为这部剧的英文翻译和编辑。她不遗余力地陪郑晓龙面试演员,陪他跑拍摄场地,帮他协调剧组和当地的关系。王小平还尽其所能地提供自己所知的美国生活细节,更是不厌其烦地向美国演职员解释剧情和人物关系,并把台词译成英文,以便拍摄时使用。在王小平的倾力帮助下,郑晓龙的拍摄工作顺风顺水。
当《北京人在纽约》斩获国内所有电视剧大奖后,王小平如释重负地笑了。郑晓龙也笑了,对王小平说:“我拍这个戏,是有点儿私心的,就是为了每天能见到你。”王小平的笑容一下僵住,继而,眼圈一红,落下泪来……
天地可决,你是另一个我
结婚后,两个人的合作变得更加如鱼得水。虽然他们经常会因工作而“争吵”,但从工作中抽身后,便立刻恢复了恩爱有加、相敬如宾。
郑晓龙原本特别喜欢吸烟,而王小平非常反对吸烟。每次,只要郑晓龙在家里吸烟,王小平并不阻止,但她一定会锁着眉头,沉着脸去开窗开门开抽风机,不管夏天还是冬天。
一天夜里,郑晓龙看剧本时,习惯性地点燃一根烟,吸着。本来在卧室看书的王小平冲了出来,打开所有的窗户,又打开门。数九寒冬,寒气立刻灌进来,一下吹醒了郑晓龙,他急忙掐灭烟头去关窗,但心里却颇为伤感,随口说道:“大冬天的,至于吗,你就不怕全家感冒啊?”王小平冷着脸回道:“全家感冒是小病,要是都得了肺癌那才全完了。”郑晓龙无奈了,打起哈哈:“你看看、你看看,本来挺好看的脸蛋儿,皱着眉头跟板凳狗似的,丑死啦……” 郑晓龙也曾多次尝试戒烟,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2009年年底,在美国陪儿子的王小平打来电话:“我先声明哦,我没有逼你戒烟。”郑晓龙警觉地意识到,王小平话里有话,他“嗯”了一声回应着。王小平立刻说道:“我今天遇到一个朋友,他送了我一种药,据说能减少烟瘾。你吃吃试试?”王小平停了一下,再次强调道:“我真的没有逼你戒烟哦。”
郑晓龙感觉到王小平期望他戒烟的强烈之情,又感受到她对他的尊重之心。他回应道:“那就试试……”不久,王小平带着药从美国回来。随着药递到郑晓龙手中的,还有许多零食。王小平循循善诱:“想抽烟的时候就吃这些零食,帮你少抽烟。”
两个月后,郑晓龙戒烟成功,却喜欢上吃瓜子。尤其是拍剧的片场,瓜子必不可少,一部剧拍下来,他吃掉的瓜子有几十斤。对此,王小平是大力支持的,她每天早上都会叮嘱剧组的工作人员,帮郑晓龙准备好瓜子。
也是这一年,王小平去美国陪儿子读书,郑晓龙将求助电话打到美国,让王小平担任《甄嬛传》的编剧。修改第二稿时,王小平带儿子回国度假。本应久别胜新婚的夫妻,见面后却发生了激烈争吵。起因是郑晓龙觉得二稿中有关华妃吃酸黄瓜催吐的情节太雷人:“像神经病,不可理喻。这个情节一定要去掉!”王小平不同意,她认为就华妃的个体而言,吃酸黄瓜与她的人物特性一致,这幕戏一定要保留。夫妻俩谁都说服不了对方,彼此又都不让步。最后,郑晓龙无奈地问:“咱俩到底谁是导演?”王小平说道:“真理面前人人平等。”郑晓龙恨恨地说道:“你这样的编剧,我再不会和你合作了!”
第二天早晨,郑晓龙一睁眼,发现王小平正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他叹口气:“为什么别的编剧都是我指到哪儿他们打到哪儿,只有跟你沟通这么难呢?”王小平笑笑:“因为我是编剧,还是你的妻子。作为编剧,我考虑剧情和角色的合理性;作为妻子,我有责任维护你的声誉。”
此后的拍摄中,再遇见事,郑晓龙都会跟王小平商量。为了“甄嬛”,王小平可谓呕心沥血。这部戏里,有名有姓的角色就有150多人。王小平亲自审定角色名单,每个角色的年龄、性格特征以及角色之间的关系、场次数等都一一附在后面,供郑晓龙挑选演员时把握。
郑晓龙说:“王小平才是《甄嬛传》里最美的女人。所以,我要说一声,谢谢我的爱妻!”这是一个男人,能够说给妻子最动听的情话了吧。
决定拍摄《芈月传》后,曾经信誓旦旦再也不和王小平合作的郑晓龙,再次将剧本的改编重任交给了王小平。因为,交给王小平,他心里踏实;更因为,他和王小平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天地可决,他们却缺少不了对方,对方已是另一个自己;夫妻合作,可以让彼此更精彩。
编辑 尼尼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