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改善异位妊娠生育需求患者内分泌功能及再次妊娠结局的作用

来源 :河北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c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在改善异位妊娠生育需求患者内分泌功能及再次妊娠结局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确诊治疗的异位妊娠且有生育需求的患者2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单药组,每组100例。单药组患者给予1 mg/kg甲氨蝶呤肌内注射治疗,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25 mg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其中联合组依据甲氨蝶呤给药方法分为多次组和单次组,每组50例。单次组患者给药方法同单药组,多次组患者1 mg/kg甲氨蝶呤分3次每隔2 d肌内注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随访2年,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前,治疗后7、14 d的血清β-HCG水平和包块直径,治疗后6、12、18、24个月的再次妊娠结局情况。结果多次组和单次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多次组和单次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组和单次组患者治疗后7、14 d的血清β-HCG水平及其复常时间明显低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多次组和单次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组和单次组患者治疗后7、14 d的包块直径及其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多次组和单次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次组和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次组和单药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组和单次组患者治疗后6、12、18个月再次正常妊娠率明显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多次组和单次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和3组患者24个月再次正常妊娠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可有效提高异位妊娠生育需求患者的治疗疗效,及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内分泌功能及再次妊娠结局,其中甲氨蝶呤多次给药方案具有更为良好的安全性且对临床疗效和再次妊娠结局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