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皮肤科医生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较多的剂型和广泛的皮肤科应用范围。皮肤科医生应掌握糖皮质激素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给药方法、疗程,并注意积极预防和减轻副作用。本文从系统应用和局部应用两方面阐述糖皮质激素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药物类型;应用原则;皮肤科用药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7225(2020)07-0014-01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发现、开发和应用在医学史上具有重要意里程碑义。1948年,糖皮质激素开始在临床中使用。此后,糖皮质激素逐渐成为应用中最多的免疫抑制和抗炎药之一。1952年,局部皮质激素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皮肤病的局部和全身治疗。60多年来,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挽救了数亿人的生命,改善了许多疾病的预后。但是,糖皮质激素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较多副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提倡对糖皮质激素进行临床总结和基础研究,以评估其利弊,合理正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
1糖皮质激素分类及药理作用
1.1糖皮质激素的分类
皮质激素按半衰期分为三类:短效、中效和强效作用。短效:生物半衰期6 - 12小时,如可的松、氢化可的松;中等效果:生物半衰期12 - 36h,如泼尼松、强的松龙、甲基强的松龙;强效:生物半衰期为48 - 72小时,如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鉴于上述特点,临床治疗中最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制剂是地塞米松、强的松和甲基强的松龙。
1.2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1)抗炎的作用。血清素可以抑制炎症,如退化,增殖,细胞渗透等。其抗炎作用不是特异性的。消炎机制会导致血管收缩、血管管理能力增加、渗透性下降。稳定酵素的解体膜,减少水解酶的释放,抑制非对立化,防止组胺和其他炎症物质的释放。抑制白细胞或淋巴细胞在蒸发过程中向外转移,减少组织炎症,干扰了端粒酶的工作。抗毒素的作用。提高对内毒素的耐受性,减少内毒素对机体的损伤。抗过敏和免疫抑制作用。抑制吞噬细胞(包括cl)和嗜酸性细胞移动,抑制淋巴细胞,抑制抗体形成,降低补体水平。
(2)防止休克的效果。皮质类固醇还能保护心脏,保护缺氧的心肌细胞,改善微循环,抑制TNF a等炎症介质,并抑制增殖。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
(3)抑制疤痕形成,也可能导致正常皮肤萎缩。糖皮质激素抑制成纤维细胞DNA合成和RNA转录,抑制有丝分裂,从而降低细胞增殖率。
2系统用糖皮质激素的适应症
2.1接触性皮炎
对于急性皮炎患者接触或严重或非常严重,可以服用皮质系统在短时间内使用,以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副作用。皮质激素是治疗皮炎的常用药物。原则是短期、适量和及时停药。结缔组织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和多肌炎、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和类风湿关节炎,这些疾病可以预防或逆转疾病的進展。大疱性皮肤病:包括天疱疮、疱疹性皮炎和家族性天疱疮。无菌脓疱性皮肤病:在无菌的情况下,疱疹脓疱和嗜酸性脓疱性是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的适应症。然而,对于慢性皮炎、掌跖脓疱,不建议采用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
2.2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各种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或以血管炎病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例如,持续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结节性动脉炎,结节性红斑点,坏疽性脓皮病等。急性GVHD的1线治疗方案是与激素合作的钙蛋白酶抑制剂。慢性GVHD的标准案是从环孢素A分成一种,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来减少其用量。病灶广泛或迅速扩大的脱发,内服低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有效,3个月无效就停止使用。肉芽肿性皮肤病:非感染性肉芽肿,具有内脏病理变化的结核病和广泛性环状肉芽肿可由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
2.3鳞状红斑皮肤病。stevens 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大疱性皮坏死(T综合征EN)、超敏反应综合征是糖皮质激素全身使用的指征。对于脓疱性银屑病、关节炎和红皮病患者,如果其他治疗失败,病情继续恶化,可以考虑短期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可用于银屑病的急性期。代谢性皮肤疾病:低剂量的口服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严重的代谢性皮肤疾病,如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进展性和广泛性白癜风患者应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vogt-willoh综合征也是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一个指标。另外:皮肤肿瘤、肥厚瘢痕和瘢痕疙瘩、皮肤t细胞淋巴瘤、晚期肉芽肿、淋巴乳头状瘤和需要化疗的sezary综合征都是皮质激素的适应症。皮肤传染病:应注意在治疗原发性疾病的同时谨慎和正确地应用糖皮质激素于这些疾病。例如,梅毒治疗预防赫对氏反应,带状疱疹的早期,可以酌情使用。
3糖皮质激素的外用
外用皮质类固醇治疗的一般原则是,必须具有合适的强度,选择性治疗皮肤病变,低强度的外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可作为维持治疗。临床应避免使用低效糖皮质激素进行实验性治疗,以免影响后续治疗的有效性。局部皮质类固醇的频率取决于所选药物的类型和治疗部位。对于大多数药物,通常建议每天给药一到两次,日常活动容易去除药物的区域可以增加用药次数。在皮炎部分消退期间或采取间歇性治疗,可采用其他治疗方案。局部超强糖皮质激素的持续时间不应超过3周,小面积顽固性皮肤损则可适当延长。强效激素不宜昌面部或皱纹处使用,也不应使用超过两周的时间。当皮肤病消退时,应停用糖皮质激素。
综上所述,糖皮质激素是最常用的抗炎及免疫抑制药剂、皮肤上外用有强大的疗效,但但非理性的、缺乏指征等,错误的选择不当品种和剂量,管理方法和治疗方案的也可能出现严重副作用。我们必须认识到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中的重要作用,深入了解其双重作用,合理应用,使其治疗效果最大化,副作用最小化。因此,掌握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并优化其积极的治疗作用,是皮肤科和药学研究人员今后的重要工作之一。
参考文献: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72-279.
[2]张建中.皮肤病治疗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34-638.
[3]李邻峰.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皮肤科的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57-6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糖皮质激素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2011:4-7.
[5]张建中.糖皮质激素皮肤科规范应用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18.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药物类型;应用原则;皮肤科用药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7225(2020)07-0014-01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发现、开发和应用在医学史上具有重要意里程碑义。1948年,糖皮质激素开始在临床中使用。此后,糖皮质激素逐渐成为应用中最多的免疫抑制和抗炎药之一。1952年,局部皮质激素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皮肤病的局部和全身治疗。60多年来,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挽救了数亿人的生命,改善了许多疾病的预后。但是,糖皮质激素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较多副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提倡对糖皮质激素进行临床总结和基础研究,以评估其利弊,合理正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
1糖皮质激素分类及药理作用
1.1糖皮质激素的分类
皮质激素按半衰期分为三类:短效、中效和强效作用。短效:生物半衰期6 - 12小时,如可的松、氢化可的松;中等效果:生物半衰期12 - 36h,如泼尼松、强的松龙、甲基强的松龙;强效:生物半衰期为48 - 72小时,如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鉴于上述特点,临床治疗中最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制剂是地塞米松、强的松和甲基强的松龙。
1.2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1)抗炎的作用。血清素可以抑制炎症,如退化,增殖,细胞渗透等。其抗炎作用不是特异性的。消炎机制会导致血管收缩、血管管理能力增加、渗透性下降。稳定酵素的解体膜,减少水解酶的释放,抑制非对立化,防止组胺和其他炎症物质的释放。抑制白细胞或淋巴细胞在蒸发过程中向外转移,减少组织炎症,干扰了端粒酶的工作。抗毒素的作用。提高对内毒素的耐受性,减少内毒素对机体的损伤。抗过敏和免疫抑制作用。抑制吞噬细胞(包括cl)和嗜酸性细胞移动,抑制淋巴细胞,抑制抗体形成,降低补体水平。
(2)防止休克的效果。皮质类固醇还能保护心脏,保护缺氧的心肌细胞,改善微循环,抑制TNF a等炎症介质,并抑制增殖。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
(3)抑制疤痕形成,也可能导致正常皮肤萎缩。糖皮质激素抑制成纤维细胞DNA合成和RNA转录,抑制有丝分裂,从而降低细胞增殖率。
2系统用糖皮质激素的适应症
2.1接触性皮炎
对于急性皮炎患者接触或严重或非常严重,可以服用皮质系统在短时间内使用,以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副作用。皮质激素是治疗皮炎的常用药物。原则是短期、适量和及时停药。结缔组织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和多肌炎、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和类风湿关节炎,这些疾病可以预防或逆转疾病的進展。大疱性皮肤病:包括天疱疮、疱疹性皮炎和家族性天疱疮。无菌脓疱性皮肤病:在无菌的情况下,疱疹脓疱和嗜酸性脓疱性是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的适应症。然而,对于慢性皮炎、掌跖脓疱,不建议采用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
2.2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各种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或以血管炎病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例如,持续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结节性动脉炎,结节性红斑点,坏疽性脓皮病等。急性GVHD的1线治疗方案是与激素合作的钙蛋白酶抑制剂。慢性GVHD的标准案是从环孢素A分成一种,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来减少其用量。病灶广泛或迅速扩大的脱发,内服低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有效,3个月无效就停止使用。肉芽肿性皮肤病:非感染性肉芽肿,具有内脏病理变化的结核病和广泛性环状肉芽肿可由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
2.3鳞状红斑皮肤病。stevens 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大疱性皮坏死(T综合征EN)、超敏反应综合征是糖皮质激素全身使用的指征。对于脓疱性银屑病、关节炎和红皮病患者,如果其他治疗失败,病情继续恶化,可以考虑短期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可用于银屑病的急性期。代谢性皮肤疾病:低剂量的口服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严重的代谢性皮肤疾病,如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进展性和广泛性白癜风患者应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vogt-willoh综合征也是使用糖皮质激素的一个指标。另外:皮肤肿瘤、肥厚瘢痕和瘢痕疙瘩、皮肤t细胞淋巴瘤、晚期肉芽肿、淋巴乳头状瘤和需要化疗的sezary综合征都是皮质激素的适应症。皮肤传染病:应注意在治疗原发性疾病的同时谨慎和正确地应用糖皮质激素于这些疾病。例如,梅毒治疗预防赫对氏反应,带状疱疹的早期,可以酌情使用。
3糖皮质激素的外用
外用皮质类固醇治疗的一般原则是,必须具有合适的强度,选择性治疗皮肤病变,低强度的外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可作为维持治疗。临床应避免使用低效糖皮质激素进行实验性治疗,以免影响后续治疗的有效性。局部皮质类固醇的频率取决于所选药物的类型和治疗部位。对于大多数药物,通常建议每天给药一到两次,日常活动容易去除药物的区域可以增加用药次数。在皮炎部分消退期间或采取间歇性治疗,可采用其他治疗方案。局部超强糖皮质激素的持续时间不应超过3周,小面积顽固性皮肤损则可适当延长。强效激素不宜昌面部或皱纹处使用,也不应使用超过两周的时间。当皮肤病消退时,应停用糖皮质激素。
综上所述,糖皮质激素是最常用的抗炎及免疫抑制药剂、皮肤上外用有强大的疗效,但但非理性的、缺乏指征等,错误的选择不当品种和剂量,管理方法和治疗方案的也可能出现严重副作用。我们必须认识到糖皮质激素在皮肤科中的重要作用,深入了解其双重作用,合理应用,使其治疗效果最大化,副作用最小化。因此,掌握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并优化其积极的治疗作用,是皮肤科和药学研究人员今后的重要工作之一。
参考文献: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72-279.
[2]张建中.皮肤病治疗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34-638.
[3]李邻峰.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皮肤科的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57-6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糖皮质激素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2011:4-7.
[5]张建中.糖皮质激素皮肤科规范应用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