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建立快捷灵敏的季节性流感病毒PCR-ELISA检测技术。方法根据甲型流感病毒M基因(M)、H1和H3亚型的HA基因(H1-HA、H3-HA)、乙型流感病毒的NS基因(B-NS)保守序列设计引物探针,通过生物素与地高辛的特异性标记,最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判断PCR扩增的有无。结果M、H1、H3、B-NS四个基因片段所能检测的最低拷贝数分别为:1.43×103、8.67×102、3
【机 构】
:
210093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10093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10009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0009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0093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快捷灵敏的季节性流感病毒PCR-ELISA检测技术。
方法根据甲型流感病毒M基因(M)、H1和H3亚型的HA基因(H1-HA、H3-HA)、乙型流感病毒的NS基因(B-NS)保守序列设计引物探针,通过生物素与地高辛的特异性标记,最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判断PCR扩增的有无。
结果M、H1、H3、B-NS四个基因片段所能检测的最低拷贝数分别为:1.43×103、8.67×102、3.86×103、5.45×103拷贝/μl,其敏感度比普通PCR扩增提高了10倍,且不同流感病毒亚型之间、不同种属病毒之间均不存在交叉反应现象。另外还检测了104份临床标本,本文所建立的PCR-ELISA方法的检测结果与细胞培养完全一致。
结论本文通过特异性和敏感性实验显示此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且操作简单,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流感病毒的实验室检测。
其他文献
作者选择25例中度至重度的泛发性斑块型、对常规治疗无效的银屑病患者,给予免疫抑制剂抗代谢类药物阿扎利宾(Azaribioe)治疗。其中男性11名、女性14名,年龄16~73岁。平均为47岁。大多数病人按125毫克/公斤/天之剂量,分3~4次口服给药,持续8周。服药前作血、尿常规,胸片,肝功,肾功等检查,服药时每周一次检查全血常规,停药后重复服药前检查,观察治疗前后之变化。
现代放射疗法的新技术是应用合成放射性同位素铱192和采用无放射性的沟导向器。铱为一种半衰期74天的同位素,放置期间可产生相当恒定的放射剂量。分二种类型,一种为直径0.5毫米的单排或双排铱针,另一种为直径0.3毫米的铱丝。铱针疗法适用于很多皮肤病。具有疗效快的特点。为了给予6000拉得(rad)的剂量,接触放疗需要二周,电子加速器疗法约需6周,而铱针治疗仅需3或4天。
瘙痒性红皮病伴掌?角化过度;因皮损呈湿疹样变化而住院治疗。检查时见特异性的Wilson-Brocq剥脱性皮炎的临床表现。下肢轻度水肿,无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93万,白细胞44,000(中性多核:17%,淋巴:60%,单核:16%,正幼红细胞(原文如此)7%);血沉:100/115;骨髓象:骨髓有淋巴组织变形;皮肤活检:皮肤血液病型红皮病。疾病演变: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皮肤
瘤型麻风病人的复发被认为和治疗中断、耐氨苯砜杆菌的出现有关。相隔一定时间作皮肤涂片查菌,当在过去皮肤涂片已阴转或只有颗粒状菌的部位出现一或多条染色完整的杆菌时可及时发现复发。作者以往主张对制止期瘤型病人,规则地每隔6个月作皮肤涂片查菌,部位为两耳垂及面、躯干或四肢原来有皮损或过去查菌的4~6个部位。
眼、口腔粘膜、外生殖器综合征的病因和治疗仍在探索中。目前,对本病有3个主要的病因学说,即病毒、自体免疫和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缺陷。病毒病因得到某些作者的支持。1945年有作者用本病患者的脑脊液注射到兔子鞘内,产生了脑炎、视神经炎、眼色素层炎、角膜和结膜炎。
例1,男性,83岁。左下肢渗出性和增殖性肿胀10年。局部为菜花样增殖性损害。主要位于足背、踝、小腿中1/3部位,呈斑状浸润,直至膝部。某些损害表面较脆,易出血,带脓性,散发一种特殊气味。直接检查见棕色孢子,培养阴性。活检示多形性炎性肉芽肿和小脓肿,其内可见真菌孢子。口服5-氟胞嘧啶100毫克/公斤/日。
银屑病化学疗法的历史开始在1/4个世纪以前,首先报告了白血宁对银屑病的应用,此后关于白血宁及氨甲喋?`(MTX)在治疗中各方面问题的报告详述了不同投药方法所增加的效果以及与毒性的关系。MTX仍为严重银屑病全身化学疗法的主要药物。作为MTX治疗成功的副产品,很大地促进了对银屑病基础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特性的研究。在银屑病病人的表皮观察中,注意到有极为大量的核分裂,用同位素测量方法发现细胞周期加快。
目的观察乙脑减毒活疫苗加强免疫与水痘减毒活疫苗联合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两种疫苗联合接种的可行性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意见。方法选择广州市海珠区439名满足入选排除标准的儿童进行临床研究,200名受试者单独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239名受试者联合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分别在乙脑减毒活疫苗加强免疫前和免疫后35~42 d采集静脉血检测乙脑中和抗体,比较两组的阳转率、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和不良反
目的了解水痘减毒活疫苗和甲肝减毒活疫苗联合接种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为制订水痘疫苗的免疫程序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686名18~24月龄儿童分为3组:水痘和甲肝疫苗联合接种组、水痘疫苗接种组和甲肝疫苗接种组,分析免疫前后水痘抗体和(或)甲肝抗体水平和疫苗接种安全性;水痘血清抗体检测采用膜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中的抗体水平,甲肝血清抗体检测使用酶联免疫竞争法测定。结果水痘甲肝联合接种组与水痘接种组免
目的了解同时接种水痘疫苗和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 vaccine, MM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合理安排水痘疫苗和MMR疫苗的接种时间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组17~24月龄,符合纳入条件的健康儿童,分别联合接种水痘和MMR疫苗或仅接种水痘疫苗或MMR疫苗,分别在接种疫苗前和接种后35~42 d采集血液标本进行抗体水平监测,每组至少完成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