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看到这句诗,大家都会想起它的作者——文天祥。
古人以竹简记事,在制作竹简的过程中,有一道工序,要用火烤青竹,把其中的水分烤出来。烤的时候,青竹像出汗一样渗出水滴,然后再刮去竹子的青皮。这道工序叫“汗青”或者“杀青”。久而久之,汗青就被用来指代“史册”。而“丹心”这个词,之前曾在苏轼和陆游的诗中出现,表示“对祖国的忠诚之心”。人总是要死的,但要让爱国之心照耀史册!文天祥的诗句掷地有声。能写出这样的诗句,作者文天祥是个什么样的人,又为国家做了什么呢?
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末的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民族英雄。他饱读诗书,科举考试的成绩是进士第一名,也就是我们说的“状元”。能在全国考第一名,那学问是相当高的。他为官忠烈耿直,敢于和奸臣作斗争,散尽家财,招兵抗元,兵败而视死如归。
从小立志
文天祥的父亲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在文天祥很小的时候就请先生教他读书,而他也没有让父亲失望,读书特别用功,也特别有志气。
他的家乡有一个很有名的侯城书院,书院的墙上挂了几个人的画像。有一次,文天祥问父亲:“这几个人是谁呀?”父亲说:“他们是欧阳修、杨邦乂、周必大、胡铨,都是我们家乡的骄傲。”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作品文天祥已经读过,知道他在文坛的重要地位。而其他几个人文天祥不清楚,父亲就依次讲给他听。杨邦乂也是北宋的一位读书人,曾率军抗金,兵敗后被俘,他誓不投降,写下血书“宁为赵氏鬼,不为他邦臣”,被剖腹挖心而死。周必大和胡铨则是南宋时期的忠臣。这四个人的共同特点是都有学问,都中了进士,都有品格和气节,也都是吉州庐陵人。
他们的故事让幼小的文天祥热血沸腾,他激动地对父亲说:“如果不能成为他们这样的人,我就枉为男子汉!”这句誓言自此也深深地埋在了文天祥的心里。
保家卫国
因为志向远大、读书刻苦,文天祥在20岁时就中了进士。在皇帝举行殿试(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由皇帝在大殿上亲自考那些最优秀的考生)的时候,文天祥连草稿都不用打,就一气呵成地写好了一篇万余字的精彩文章。皇帝确定他是第一名。看着这位仪表堂堂十分帅气的年轻人,皇帝感叹道:“此人真是我大宋的祥瑞呀!”祥瑞又叫福瑞,意思是吉祥的征兆。从此,文天祥就把“宋瑞”作为自己的字了。他还自号“文山”,就是学问很多的意思。从这两个称呼看得出,文天祥还是很自傲的,但把这样的称呼顶在头上,压力也是巨大的,是他对自己的极大鞭策。
文天祥做官后十分忠烈耿直。元军打来时,宦官董宋臣建议迁移都城,以逃避危险。大臣们都不敢说这样是错的。文天祥听说后,上书请求斩杀董宋臣,以安定人心。因请求没被采纳,文天祥便辞官回家了。后来他又恢复官职,那时奸臣贾似道当了宰相,他又多次讥讽,被贾似道打压,干脆以37岁的“低龄”告老还乡,退休回家了。
后来他被任命为赣州(今江西赣州)知州。元军南下,朝廷危急,诏告各地入京护驾。文天祥赶紧招募了一万来人的军队,变卖了所有家产,来补充军费的不足。朋友劝他说:“这样临时招募的军队哪有战斗力呀,去了不是送死吗?”文天祥叹道:“我何尝不知道哇!国家有事,如果没有一人一马前往,我将深以为憾。所以我不自量力,甘愿以身殉国。”
慷慨赴义
文天祥组织军队在江浙一带抗击,但元军十分强大,加上一些官员、将领临阵脱逃,宋军节节败退。宋朝决定投降,并任命文天祥为丞相,前往敌营谈判讲和。他和对方的丞相针锋相对,对方恼羞成怒后把他抓了起来。但文天祥在部属的帮助下,九死一生,逃了回去。他又组织军队在江西、广东一带进行抗争,最终在广东被俘。
因为文天祥在南宋影响极大,敌人不舍得杀他,希望他能够投降,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仿效他而归顺元军。但文天祥始终坚贞不屈,敌人就把他带在军队里,一边打仗一边劝降他。一路上宋军兵败被杀的惨状深深地刺激着文天祥,在经过零丁洋(在广东省珠江口)时,写下了著名的《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发出了令人震撼的爱国宣言。
元军把文天祥先后关押了三年,他一直不肯屈服。在元大都(今北京)的时候,大女儿给他写了一封信。他得知妻子和女儿们都在宫里为奴,过着凄惨的生活,心都要碎了。如果他投降,忽必烈承诺让他担任丞相,他不仅能够得到高官,还能让家人过上好生活。即使如此,文天祥见到忽必烈也不肯下跪,在他的心中,唯死而已。
终于,忽必烈失去了耐心。文天祥就义,时年47岁。
(责任编辑 赵艳芳)
古人以竹简记事,在制作竹简的过程中,有一道工序,要用火烤青竹,把其中的水分烤出来。烤的时候,青竹像出汗一样渗出水滴,然后再刮去竹子的青皮。这道工序叫“汗青”或者“杀青”。久而久之,汗青就被用来指代“史册”。而“丹心”这个词,之前曾在苏轼和陆游的诗中出现,表示“对祖国的忠诚之心”。人总是要死的,但要让爱国之心照耀史册!文天祥的诗句掷地有声。能写出这样的诗句,作者文天祥是个什么样的人,又为国家做了什么呢?
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末的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民族英雄。他饱读诗书,科举考试的成绩是进士第一名,也就是我们说的“状元”。能在全国考第一名,那学问是相当高的。他为官忠烈耿直,敢于和奸臣作斗争,散尽家财,招兵抗元,兵败而视死如归。
从小立志
文天祥的父亲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在文天祥很小的时候就请先生教他读书,而他也没有让父亲失望,读书特别用功,也特别有志气。
他的家乡有一个很有名的侯城书院,书院的墙上挂了几个人的画像。有一次,文天祥问父亲:“这几个人是谁呀?”父亲说:“他们是欧阳修、杨邦乂、周必大、胡铨,都是我们家乡的骄傲。”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作品文天祥已经读过,知道他在文坛的重要地位。而其他几个人文天祥不清楚,父亲就依次讲给他听。杨邦乂也是北宋的一位读书人,曾率军抗金,兵敗后被俘,他誓不投降,写下血书“宁为赵氏鬼,不为他邦臣”,被剖腹挖心而死。周必大和胡铨则是南宋时期的忠臣。这四个人的共同特点是都有学问,都中了进士,都有品格和气节,也都是吉州庐陵人。
他们的故事让幼小的文天祥热血沸腾,他激动地对父亲说:“如果不能成为他们这样的人,我就枉为男子汉!”这句誓言自此也深深地埋在了文天祥的心里。
保家卫国
因为志向远大、读书刻苦,文天祥在20岁时就中了进士。在皇帝举行殿试(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由皇帝在大殿上亲自考那些最优秀的考生)的时候,文天祥连草稿都不用打,就一气呵成地写好了一篇万余字的精彩文章。皇帝确定他是第一名。看着这位仪表堂堂十分帅气的年轻人,皇帝感叹道:“此人真是我大宋的祥瑞呀!”祥瑞又叫福瑞,意思是吉祥的征兆。从此,文天祥就把“宋瑞”作为自己的字了。他还自号“文山”,就是学问很多的意思。从这两个称呼看得出,文天祥还是很自傲的,但把这样的称呼顶在头上,压力也是巨大的,是他对自己的极大鞭策。
文天祥做官后十分忠烈耿直。元军打来时,宦官董宋臣建议迁移都城,以逃避危险。大臣们都不敢说这样是错的。文天祥听说后,上书请求斩杀董宋臣,以安定人心。因请求没被采纳,文天祥便辞官回家了。后来他又恢复官职,那时奸臣贾似道当了宰相,他又多次讥讽,被贾似道打压,干脆以37岁的“低龄”告老还乡,退休回家了。
后来他被任命为赣州(今江西赣州)知州。元军南下,朝廷危急,诏告各地入京护驾。文天祥赶紧招募了一万来人的军队,变卖了所有家产,来补充军费的不足。朋友劝他说:“这样临时招募的军队哪有战斗力呀,去了不是送死吗?”文天祥叹道:“我何尝不知道哇!国家有事,如果没有一人一马前往,我将深以为憾。所以我不自量力,甘愿以身殉国。”
慷慨赴义
文天祥组织军队在江浙一带抗击,但元军十分强大,加上一些官员、将领临阵脱逃,宋军节节败退。宋朝决定投降,并任命文天祥为丞相,前往敌营谈判讲和。他和对方的丞相针锋相对,对方恼羞成怒后把他抓了起来。但文天祥在部属的帮助下,九死一生,逃了回去。他又组织军队在江西、广东一带进行抗争,最终在广东被俘。
因为文天祥在南宋影响极大,敌人不舍得杀他,希望他能够投降,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仿效他而归顺元军。但文天祥始终坚贞不屈,敌人就把他带在军队里,一边打仗一边劝降他。一路上宋军兵败被杀的惨状深深地刺激着文天祥,在经过零丁洋(在广东省珠江口)时,写下了著名的《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发出了令人震撼的爱国宣言。
元军把文天祥先后关押了三年,他一直不肯屈服。在元大都(今北京)的时候,大女儿给他写了一封信。他得知妻子和女儿们都在宫里为奴,过着凄惨的生活,心都要碎了。如果他投降,忽必烈承诺让他担任丞相,他不仅能够得到高官,还能让家人过上好生活。即使如此,文天祥见到忽必烈也不肯下跪,在他的心中,唯死而已。
终于,忽必烈失去了耐心。文天祥就义,时年47岁。
(责任编辑 赵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