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全民焦虑。焦虑成了流行风潮和时代标志,相互传染蔓延。
插个题外话是,焦虑或许是大国崛起的时代标配!既然无力反抗,那只好改变心态学会适应了。
从知乎上的一段问答说起
前些天,知乎上的一则问答被广泛传阅。
提问是这样的:
其中的一条回复可谓神来之笔:
月入3万还焦虑,装X还是矫情?
坐标一线城市,才30岁就月入3万,若与同龄人相比也算年轻有为,可这样的人竟然也会焦虑。
随后的评论中,有人贴出月入3万在上海所处的薪资阶层:
在2400多万人口的大上海,月入3万属于前3.5%的高收入人群,从这个角度看,题主明显是在炫耀、得瑟,“不明真相的群众”绝对有理由相信这只是一次装X行为。
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尚且如此,那对于全国600多个大中小城市来说,这个收入更可以站在金字塔尖了。如果月薪3万都还焦虑、困惑,且属于贫下中农,那对于广大二三四线城市月薪五六千、三两千的老百姓来说,岂不是只有默默吃土的份?
到底是满满自我优越感的炫耀装X行为,还是不食人间烟火、无病呻吟的做作矫情呢?
2当我们谈论焦虑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月入3万,即使在上海这样的高消费城市也能过的足够滋润——买奢侈品、出国旅游、生育二胎……前提是不要买房、不要给予子女过高的品质生活/教育。
大城市安居难,难在房子及其附带的居民福利(养老/医疗/子女教育/买车等)。
一线城市最普通的房子,其上车门槛的首付也至少在200万以上,月薪3万,按照年储蓄30万计算也得7年,人生有几个7年?更何况7年后房子又是什么价位?所以月薪3万有个卵用?在高房价面前,所有的努力都不名一文!而子女的奶粉、尿布、早教、幼儿园、补习班、兴趣班及期间的养育成本,因费用弹性过大,往高了说简直是无底洞。
职场中有个潜规则,基层岗位基本拒绝35岁以上的大龄青年,对于一些科技类/研发类/互联网类技术升级换代快的高工作强度行业,40岁就是一个槛,于是也就有了年初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华为大龄老员工被辞退风波。毕竟年轻人干劲更足、技术更新、接受新事物更快、家庭羁绊更少,更重要的是工资更低,直接秒杀普通老员工。
这就是城市中产/准中产的焦虑所在:赡养父母的焦虑、养育子女的焦虑、技能迭代的焦虑、职场晋升的焦虑、改善居住生活品质的焦虑、同侪攀比的焦虑、欲壑难填的焦虑……
这也是上文题答的精彩之处——月薪三万焦虑的原因是收入的姿势不对:如果月薪只有1万,4套房子的月租2万,绝对不会焦虑。
有4套房子,就不会为首付和月供焦虑,除租金收益外,还有房子的资产增值收益,既保证了每月的现金流,又能随时筹措一笔大额资金应急不时之需——不管是卖房子还是以房子抵押贷款,被动收入基本覆盖了生活刚性支出,也就不会有失业焦虑及手停口停的生存压力。
等同的收入,不同的收入来源,造成的结果却是鸿沟天堑:单一化的劳动收入带来的是焦虑困扰,多元化的被动收入格局却是安然泰若的进退自如。
3如何建立正确的收入姿势?
如何打破月入3万的焦虑困境,并建立正确的收入姿势呢?
首先还是老调常谈的多元化自己的收入来源,在强化自己主动收入的同时,要不断增加自己的被动收入。
主动收入既包括本职工作收入,也包括适当的兼职收入,所以在迭代升级职业技能的同时,还可考虑伸展外延,当然更建议专注某一领域精进成高纬度的人,夯实自己的主动收入。被动收入就是投资性收入,房产的增值及租金、股票的价涨及分红、债券/信托/互金产品的借贷利息、甚至在大概率指导下的博取泡沫收益……
其次随着年龄/经验/智慧的增长,要由最初的出卖劳动,逐渐的向出卖智慧/技能/资本等有累积优势的领域转变,这也属于时下提倡的降维攻击——既然在精力/时间/冲劲/活力这个维度上无法与年轻人竞争,那就换个维度,在自己更擅长的领域、经过时间沉淀的领域与新人错位竞争、跨界打劫。
再次是投资年轻人并与他们打成一片,这也是时下很火的风投——天使投资、VC投资、PE投资等,发现有潜质的年轻人和有创意的点子,用年轻时打拼下的资本去投资它们,随带的分配成果收益。当然,这种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但也不一定非要做风投,身边的有特点、重契约的年轻人也可尝试,权当杠杆撬动、泡沫博弈了。
如果以上都没法做到,那只好调整自己的心态、降低自己的欲望,这是一种妥协的智慧。就像上文的题主,月入3万还要梦想中的房子和车子,明知不可为而强力为之,当自己的能力遠超自己的欲望时,自然焦虑困惑、并显得庸人自扰,毕竟10万有10万的活法,1万有1万的活法,1千也有1千的活法,收入多少都能活——上帝在为一个人关上门的同时,也会为他打开一扇窗。
后记:
希望各位都能结合自己的实际,尽快尽早的建立属于自己的正确收入姿势!
全民焦虑。焦虑成了流行风潮和时代标志,相互传染蔓延。
插个题外话是,焦虑或许是大国崛起的时代标配!既然无力反抗,那只好改变心态学会适应了。
从知乎上的一段问答说起
前些天,知乎上的一则问答被广泛传阅。
提问是这样的:
其中的一条回复可谓神来之笔:
月入3万还焦虑,装X还是矫情?
坐标一线城市,才30岁就月入3万,若与同龄人相比也算年轻有为,可这样的人竟然也会焦虑。
随后的评论中,有人贴出月入3万在上海所处的薪资阶层:
在2400多万人口的大上海,月入3万属于前3.5%的高收入人群,从这个角度看,题主明显是在炫耀、得瑟,“不明真相的群众”绝对有理由相信这只是一次装X行为。
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尚且如此,那对于全国600多个大中小城市来说,这个收入更可以站在金字塔尖了。如果月薪3万都还焦虑、困惑,且属于贫下中农,那对于广大二三四线城市月薪五六千、三两千的老百姓来说,岂不是只有默默吃土的份?
到底是满满自我优越感的炫耀装X行为,还是不食人间烟火、无病呻吟的做作矫情呢?
2当我们谈论焦虑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月入3万,即使在上海这样的高消费城市也能过的足够滋润——买奢侈品、出国旅游、生育二胎……前提是不要买房、不要给予子女过高的品质生活/教育。
大城市安居难,难在房子及其附带的居民福利(养老/医疗/子女教育/买车等)。
一线城市最普通的房子,其上车门槛的首付也至少在200万以上,月薪3万,按照年储蓄30万计算也得7年,人生有几个7年?更何况7年后房子又是什么价位?所以月薪3万有个卵用?在高房价面前,所有的努力都不名一文!而子女的奶粉、尿布、早教、幼儿园、补习班、兴趣班及期间的养育成本,因费用弹性过大,往高了说简直是无底洞。
职场中有个潜规则,基层岗位基本拒绝35岁以上的大龄青年,对于一些科技类/研发类/互联网类技术升级换代快的高工作强度行业,40岁就是一个槛,于是也就有了年初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华为大龄老员工被辞退风波。毕竟年轻人干劲更足、技术更新、接受新事物更快、家庭羁绊更少,更重要的是工资更低,直接秒杀普通老员工。
这就是城市中产/准中产的焦虑所在:赡养父母的焦虑、养育子女的焦虑、技能迭代的焦虑、职场晋升的焦虑、改善居住生活品质的焦虑、同侪攀比的焦虑、欲壑难填的焦虑……
这也是上文题答的精彩之处——月薪三万焦虑的原因是收入的姿势不对:如果月薪只有1万,4套房子的月租2万,绝对不会焦虑。
有4套房子,就不会为首付和月供焦虑,除租金收益外,还有房子的资产增值收益,既保证了每月的现金流,又能随时筹措一笔大额资金应急不时之需——不管是卖房子还是以房子抵押贷款,被动收入基本覆盖了生活刚性支出,也就不会有失业焦虑及手停口停的生存压力。
等同的收入,不同的收入来源,造成的结果却是鸿沟天堑:单一化的劳动收入带来的是焦虑困扰,多元化的被动收入格局却是安然泰若的进退自如。
3如何建立正确的收入姿势?
如何打破月入3万的焦虑困境,并建立正确的收入姿势呢?
首先还是老调常谈的多元化自己的收入来源,在强化自己主动收入的同时,要不断增加自己的被动收入。
主动收入既包括本职工作收入,也包括适当的兼职收入,所以在迭代升级职业技能的同时,还可考虑伸展外延,当然更建议专注某一领域精进成高纬度的人,夯实自己的主动收入。被动收入就是投资性收入,房产的增值及租金、股票的价涨及分红、债券/信托/互金产品的借贷利息、甚至在大概率指导下的博取泡沫收益……
其次随着年龄/经验/智慧的增长,要由最初的出卖劳动,逐渐的向出卖智慧/技能/资本等有累积优势的领域转变,这也属于时下提倡的降维攻击——既然在精力/时间/冲劲/活力这个维度上无法与年轻人竞争,那就换个维度,在自己更擅长的领域、经过时间沉淀的领域与新人错位竞争、跨界打劫。
再次是投资年轻人并与他们打成一片,这也是时下很火的风投——天使投资、VC投资、PE投资等,发现有潜质的年轻人和有创意的点子,用年轻时打拼下的资本去投资它们,随带的分配成果收益。当然,这种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但也不一定非要做风投,身边的有特点、重契约的年轻人也可尝试,权当杠杆撬动、泡沫博弈了。
如果以上都没法做到,那只好调整自己的心态、降低自己的欲望,这是一种妥协的智慧。就像上文的题主,月入3万还要梦想中的房子和车子,明知不可为而强力为之,当自己的能力遠超自己的欲望时,自然焦虑困惑、并显得庸人自扰,毕竟10万有10万的活法,1万有1万的活法,1千也有1千的活法,收入多少都能活——上帝在为一个人关上门的同时,也会为他打开一扇窗。
后记:
希望各位都能结合自己的实际,尽快尽早的建立属于自己的正确收入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