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进步及对图书管理效率要求的提高,基于 RFID 核心技术的新一代图书管理系统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数字化管理水平较高的图书馆得到率先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RFID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优势,其后概括了RFID在图书馆中应用的情况,最后分析了RFID图书管理系统如何推进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RFID 图书管理系统 图书馆
随着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图书馆领域,推动着图书馆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的改变。近年来,RFID技术引入又一次掀起了科技热潮,在全国各大高校图书馆普及应用,有着取代光学条形码的趋势。
1 RFID图书管理系统介绍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图书管理系统是基于RFID技术的一种全新图书管理方案。RFID称为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这是一种通过无线射频信号对目标物进行识别并读取存储信息,获得认知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能迅速、简单、方便地追踪和管理馆藏文献。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存储信息的芯片标签安装在天线上,通过读卡机以无线电波发送出去,然后通过位于接收端的处理系统进行解码识别,以达到安全保护的目的。
1.1 RFID技术与条形码技术的比较
一直以来,多数高校图书馆采用光学条形码来辨别、标识每本图书,外加贴磁条以防图书被窃。读者在借还图书时,由图书馆员使用条码枪读取出图书的信息呈现在管理系统上,进行借、还、续借等操作。而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带有RFID标签的图书可以识别标签上高度集成的数据信息,从而实现自助借还,无需人工操作。RFID技术的优越性更多的表现在防盗标签的可充消磁,标签的安全磁条不会被公文包、背包、人体等物品屏蔽,信号强度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推迟而衰减。这种标签可以重复地充消磁,并能保证充磁饱满,提供最优等级的保护,不会引起误报。从信息存储容量上来看,RFID标签的信息存储容量是传统的条形码的几百倍以上。这种技术能够对图书馆馆藏资源中的图书文献、光盘、影像资料等物品提供简单有效的保护,使文献资料的管理变得简单、快捷,图书馆员可以通过RFID管理系统实现很多应用,如自助借阅服务,读者可以非常轻松地体验到自助借还带来的方便与享受;整理书架、盘点馆藏,图书馆员只要手持设备探测RFID标签,就可以对馆藏进行精确管理,极大的提高了服务效率。
1.2 RFID技术的优点
1.2.1 读取方便,加速流通过程。通过条形码进行图书借还管理,由于条形码技术的障碍,只能一本本的进行扫描处理借还业务,时常因为条码枪等设备或者扫描角度的原因出现重复扫描或因条形码印刷不清楚、颜色脱落而导致误操作。这些都会增加图书馆员的重复劳动,降低工作效率,不能及时满足读者的借还请求,使得借还台排起长队,浪费了读者时间。而RFID标签读码器能够读取多本图书,读者可以一次办理多本图书借还手续,让借阅和归还图书的操作变得快速和简单。
1.2.2 实现快速上架,排除乱架功能。利用RFID图书分拣系统对图书馆内各楼层和各类目图书进行分拣,能够大大缩短图书上架的时间,降低图书管理员的劳动强度,而且能使读者及时找到所需要图书,从而更好地实现图书通借通还,最大化的利用图书资源。以我校图书馆现在的全开架式排架方式为例,如果有一本书放错了位置,就会成为死书,读者甚至图书馆馆员也很难在百万多本甚至更多的图书中查找出来。利用RFID技术,可以确定图书的相对位置,如果放错了位置,只要通过手持RFID设备进行扫描,错排了的图书就会发出声音提示,同时漏点图书的信息会在系统中标注,马上可以在点检仪上得到提示,并示意该书的正确位置。
1.2.3 提高盘点速度。当图书馆进行盘点时,只要管理员手持点检仪,通过电波讯号与RFID芯片交换信息,可以同时读取多本书籍信息。这种方式不需要从书架上取下书,也不需要打开书籍找到条形码的位置,与传统的点检方式相比,节省了大量的工作流程及时间,节约了人力成本。
1.2.4 提高馆藏目录的准确性。在现有的图书管理系统下,如果馆藏目录出现错误,进行重新盘点的成本很大,即使发现错误也没办法及时排除。如果利用RFID技术进行图书管理,重新编制图书馆的馆藏目录就会变得很轻松,而且准确率高,从而解决了诸如检索目录里有的书在书库中却找不到等繁琐的问题,这样既降低了图书馆的管理成本又提高了服务水平。
1.2.5 安全防盗性强。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使用的安全防盗系统是采用磁条检测技术和条形码识别技术,由于磁条的使用寿命和电磁状态难以确保正常、稳定,使得安全系统不可靠,而RFID技术的灵敏度、准确性远远高于磁性图书检测报警器。图书馆如果引进和应用RFID系统,能更有效地防止未借出资料被带离馆外,且RFID电子标签的数据存取有密码保护,不易被伪造和更改。另外还可以实现对附有RFID标签的图书进行追踪定位,防止图书丢失。
2 RFID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情况
RFID技术在图书馆界的应用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目前,全球已有超过五百余家图书馆采用了RFID系统进行管理,其中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等图书馆事业较为发达国家地区已广泛使用RFID技术。在国内,2006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的深圳图书馆新馆是中国最大的RFID项目和国内第一家全面使用RFID设备的图书馆,从文献的采访、分编、加工到流通、典藏和读者证卡,RFID标签和阅读器已经完全取代了原有的条码、磁条等传统设备。2006年厦门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配套建设的“RFID智能馆藏管理系统”,成为国内第一家采用RFID智能馆藏管理系统的高校图书馆。汕头大学图书馆、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图书馆、西安理工大学图书馆等已开始运用了RFID,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从2010年3月份起实现了120万册开架图书和期刊的RFID标签转换和自动识别,是目前国内RFID应用规模最大的高校图书馆。由此可见,RFID系统大规模进入高校图书馆,逐步取代条形码系统,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很多高校本校区已经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开始建设新校区。新校区图书馆不仅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也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学校学术精神的象征。因此,新图书馆的规划和建设应符合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引进RFID技术将推动高校图书馆建设迈向新的台阶。 3 引进RFID系统,推进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
现行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是读者的借还书需求,通过图书馆员按照管理者的工作流程和习惯来完成藏书借阅、资料检索、文献复印等活动。对于读者而言,这是一种被动接受的服务,不能实现个性化的需求。未来图书馆更多的应该提供一种自助服务模式,在一定的技术条件支持下,读者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需要和研究方向等,自主地完成文献搜索、借还的一种自主服务方式。RFID图书管理系统的运用,可使自助服务模式得以普及推广,其自有的优势也得到了发挥,因而引进RFID技术是对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
首先,图书馆采用自助服务模式体现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精神。图书馆自助服务是以满足读者自我需求为前提,这种服务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体现出便捷性。读者可以自助控制借还时间,馆员下班后仍然可以通过设备进行借还书,同时能够保护读者隐私,有利于将读者对文献资源的潜在需求转变为显性需求,激发读者获取文献信息的渴望与需求。这种自助式的读者个性化自我服务,强调读者发挥主观能动性,读者可以实现在利用图书馆阅读和研究中方便自我、满足自我。通过自助服务的方式,读者对图书馆藏信息资源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也进一步加深,这样就可以解决因图书馆员个人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专业局限性等带来的服务局限,使读者用最低的成本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源信息,对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也有帮助。采用FRID图书管理系统后,对培养读者的搜索信息能力、掌握分析信息能力有极大帮助,这种服务模式读者参与程度高,服务策略和服务内容针对性强,而原先作为服务工作主体的图书馆员只起个别指导、参考咨询的辅助作用。
其次,为读者创造了多维选择空间。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是选择接受别人的服务还是选择自我服务,同时,自助服务方式能使读者遵循图书馆内部体系框架,对馆藏信息的了解与使用有了进一步的深入,读者的操作过程变得更为自由和便利,图书馆业务工作开展也变得更加顺利。在这种优化环境中,图书文献资源的使用率也会提高,图书的使用次数增加,服务的读者数量也相对增加,图书馆的服务层次也得到提高。以图书馆借还图书业务为例,使用RFID自助借还书系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从单一的人工借还扩展为人工借还与机器自助借还并存的借还服务模式,读者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因开馆时间、人力成本造成的约束减少了,既维护了读者的隐私权又便于读者自我掌控借还书时间。借书时,读者只需选中自己需要的书,进入指定借书区域进行操作,阅读器会读取书本信息和读者借书证信息,借书一次性完成。读者还书时只需将书放入还书箱即可完成。自助式服务使服务本身更显个性、自由、方便,给读者提供愉悦的学习条件,同时也能满足读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再次,基于FRID技术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是一项新型的服务管理方式,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它极大的方便了教师和学生,优化了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提高了服务质量,减少了图书馆人力成本的投入。对于读者而言,可以减少排队,在借还书高峰期,对流通台人流进行分流,减少读者排队等候时间;借还手续简便,只需要按照屏幕进行读者识别和图书标签扫描,几秒钟便可完成借还。同时,新技术的应用能够促使读者素质提高,通过日常的图书馆利用,读者对数字化图书馆中使用的高新信息技术有了更多的认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接受高等教育、具备较高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的群体,他们不论在专业知识、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等方面都比普通用户要强,基于这个因素,RFID图书管理系统更加适合在高校图书馆应用和推广。
最后,图书馆自助服务的推广,促使高校图书馆日常低层次服务转为高层次服务。馆藏的精确性将提供更轻松、更人性化的服务环境以及更多性化的定制服务。对于人力资源日趋紧张的图书馆而言,自助服务可以将馆员从重复的机械式劳动中解放出来,能够提高馆员的工作热情,减轻体力劳动强度,有更多的时间去为读者提供高层次的参考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Karen C. Management of RFID in Libraries[J].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05(5):486-489.
[2]秦红.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分析探讨[J].现代情报,2009(6):130-132.
[3]邵勇.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1)127-128.
基金:贵州省科技厅工业攻关项目“贵州农家书屋建设中数字化平台架构及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项目编号:黔科合GY字[2010]3053号)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高雅(1982-),女,管理学硕士,助理馆员工作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图书馆。
关键词:RFID 图书管理系统 图书馆
随着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到图书馆领域,推动着图书馆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的改变。近年来,RFID技术引入又一次掀起了科技热潮,在全国各大高校图书馆普及应用,有着取代光学条形码的趋势。
1 RFID图书管理系统介绍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图书管理系统是基于RFID技术的一种全新图书管理方案。RFID称为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这是一种通过无线射频信号对目标物进行识别并读取存储信息,获得认知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能迅速、简单、方便地追踪和管理馆藏文献。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存储信息的芯片标签安装在天线上,通过读卡机以无线电波发送出去,然后通过位于接收端的处理系统进行解码识别,以达到安全保护的目的。
1.1 RFID技术与条形码技术的比较
一直以来,多数高校图书馆采用光学条形码来辨别、标识每本图书,外加贴磁条以防图书被窃。读者在借还图书时,由图书馆员使用条码枪读取出图书的信息呈现在管理系统上,进行借、还、续借等操作。而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带有RFID标签的图书可以识别标签上高度集成的数据信息,从而实现自助借还,无需人工操作。RFID技术的优越性更多的表现在防盗标签的可充消磁,标签的安全磁条不会被公文包、背包、人体等物品屏蔽,信号强度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推迟而衰减。这种标签可以重复地充消磁,并能保证充磁饱满,提供最优等级的保护,不会引起误报。从信息存储容量上来看,RFID标签的信息存储容量是传统的条形码的几百倍以上。这种技术能够对图书馆馆藏资源中的图书文献、光盘、影像资料等物品提供简单有效的保护,使文献资料的管理变得简单、快捷,图书馆员可以通过RFID管理系统实现很多应用,如自助借阅服务,读者可以非常轻松地体验到自助借还带来的方便与享受;整理书架、盘点馆藏,图书馆员只要手持设备探测RFID标签,就可以对馆藏进行精确管理,极大的提高了服务效率。
1.2 RFID技术的优点
1.2.1 读取方便,加速流通过程。通过条形码进行图书借还管理,由于条形码技术的障碍,只能一本本的进行扫描处理借还业务,时常因为条码枪等设备或者扫描角度的原因出现重复扫描或因条形码印刷不清楚、颜色脱落而导致误操作。这些都会增加图书馆员的重复劳动,降低工作效率,不能及时满足读者的借还请求,使得借还台排起长队,浪费了读者时间。而RFID标签读码器能够读取多本图书,读者可以一次办理多本图书借还手续,让借阅和归还图书的操作变得快速和简单。
1.2.2 实现快速上架,排除乱架功能。利用RFID图书分拣系统对图书馆内各楼层和各类目图书进行分拣,能够大大缩短图书上架的时间,降低图书管理员的劳动强度,而且能使读者及时找到所需要图书,从而更好地实现图书通借通还,最大化的利用图书资源。以我校图书馆现在的全开架式排架方式为例,如果有一本书放错了位置,就会成为死书,读者甚至图书馆馆员也很难在百万多本甚至更多的图书中查找出来。利用RFID技术,可以确定图书的相对位置,如果放错了位置,只要通过手持RFID设备进行扫描,错排了的图书就会发出声音提示,同时漏点图书的信息会在系统中标注,马上可以在点检仪上得到提示,并示意该书的正确位置。
1.2.3 提高盘点速度。当图书馆进行盘点时,只要管理员手持点检仪,通过电波讯号与RFID芯片交换信息,可以同时读取多本书籍信息。这种方式不需要从书架上取下书,也不需要打开书籍找到条形码的位置,与传统的点检方式相比,节省了大量的工作流程及时间,节约了人力成本。
1.2.4 提高馆藏目录的准确性。在现有的图书管理系统下,如果馆藏目录出现错误,进行重新盘点的成本很大,即使发现错误也没办法及时排除。如果利用RFID技术进行图书管理,重新编制图书馆的馆藏目录就会变得很轻松,而且准确率高,从而解决了诸如检索目录里有的书在书库中却找不到等繁琐的问题,这样既降低了图书馆的管理成本又提高了服务水平。
1.2.5 安全防盗性强。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使用的安全防盗系统是采用磁条检测技术和条形码识别技术,由于磁条的使用寿命和电磁状态难以确保正常、稳定,使得安全系统不可靠,而RFID技术的灵敏度、准确性远远高于磁性图书检测报警器。图书馆如果引进和应用RFID系统,能更有效地防止未借出资料被带离馆外,且RFID电子标签的数据存取有密码保护,不易被伪造和更改。另外还可以实现对附有RFID标签的图书进行追踪定位,防止图书丢失。
2 RFID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情况
RFID技术在图书馆界的应用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目前,全球已有超过五百余家图书馆采用了RFID系统进行管理,其中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等图书馆事业较为发达国家地区已广泛使用RFID技术。在国内,2006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的深圳图书馆新馆是中国最大的RFID项目和国内第一家全面使用RFID设备的图书馆,从文献的采访、分编、加工到流通、典藏和读者证卡,RFID标签和阅读器已经完全取代了原有的条码、磁条等传统设备。2006年厦门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配套建设的“RFID智能馆藏管理系统”,成为国内第一家采用RFID智能馆藏管理系统的高校图书馆。汕头大学图书馆、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图书馆、西安理工大学图书馆等已开始运用了RFID,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从2010年3月份起实现了120万册开架图书和期刊的RFID标签转换和自动识别,是目前国内RFID应用规模最大的高校图书馆。由此可见,RFID系统大规模进入高校图书馆,逐步取代条形码系统,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很多高校本校区已经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开始建设新校区。新校区图书馆不仅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也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学校学术精神的象征。因此,新图书馆的规划和建设应符合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引进RFID技术将推动高校图书馆建设迈向新的台阶。 3 引进RFID系统,推进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
现行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是读者的借还书需求,通过图书馆员按照管理者的工作流程和习惯来完成藏书借阅、资料检索、文献复印等活动。对于读者而言,这是一种被动接受的服务,不能实现个性化的需求。未来图书馆更多的应该提供一种自助服务模式,在一定的技术条件支持下,读者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需要和研究方向等,自主地完成文献搜索、借还的一种自主服务方式。RFID图书管理系统的运用,可使自助服务模式得以普及推广,其自有的优势也得到了发挥,因而引进RFID技术是对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
首先,图书馆采用自助服务模式体现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精神。图书馆自助服务是以满足读者自我需求为前提,这种服务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体现出便捷性。读者可以自助控制借还时间,馆员下班后仍然可以通过设备进行借还书,同时能够保护读者隐私,有利于将读者对文献资源的潜在需求转变为显性需求,激发读者获取文献信息的渴望与需求。这种自助式的读者个性化自我服务,强调读者发挥主观能动性,读者可以实现在利用图书馆阅读和研究中方便自我、满足自我。通过自助服务的方式,读者对图书馆藏信息资源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也进一步加深,这样就可以解决因图书馆员个人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专业局限性等带来的服务局限,使读者用最低的成本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源信息,对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也有帮助。采用FRID图书管理系统后,对培养读者的搜索信息能力、掌握分析信息能力有极大帮助,这种服务模式读者参与程度高,服务策略和服务内容针对性强,而原先作为服务工作主体的图书馆员只起个别指导、参考咨询的辅助作用。
其次,为读者创造了多维选择空间。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是选择接受别人的服务还是选择自我服务,同时,自助服务方式能使读者遵循图书馆内部体系框架,对馆藏信息的了解与使用有了进一步的深入,读者的操作过程变得更为自由和便利,图书馆业务工作开展也变得更加顺利。在这种优化环境中,图书文献资源的使用率也会提高,图书的使用次数增加,服务的读者数量也相对增加,图书馆的服务层次也得到提高。以图书馆借还图书业务为例,使用RFID自助借还书系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从单一的人工借还扩展为人工借还与机器自助借还并存的借还服务模式,读者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因开馆时间、人力成本造成的约束减少了,既维护了读者的隐私权又便于读者自我掌控借还书时间。借书时,读者只需选中自己需要的书,进入指定借书区域进行操作,阅读器会读取书本信息和读者借书证信息,借书一次性完成。读者还书时只需将书放入还书箱即可完成。自助式服务使服务本身更显个性、自由、方便,给读者提供愉悦的学习条件,同时也能满足读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再次,基于FRID技术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是一项新型的服务管理方式,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它极大的方便了教师和学生,优化了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提高了服务质量,减少了图书馆人力成本的投入。对于读者而言,可以减少排队,在借还书高峰期,对流通台人流进行分流,减少读者排队等候时间;借还手续简便,只需要按照屏幕进行读者识别和图书标签扫描,几秒钟便可完成借还。同时,新技术的应用能够促使读者素质提高,通过日常的图书馆利用,读者对数字化图书馆中使用的高新信息技术有了更多的认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接受高等教育、具备较高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的群体,他们不论在专业知识、外语水平、计算机能力等方面都比普通用户要强,基于这个因素,RFID图书管理系统更加适合在高校图书馆应用和推广。
最后,图书馆自助服务的推广,促使高校图书馆日常低层次服务转为高层次服务。馆藏的精确性将提供更轻松、更人性化的服务环境以及更多性化的定制服务。对于人力资源日趋紧张的图书馆而言,自助服务可以将馆员从重复的机械式劳动中解放出来,能够提高馆员的工作热情,减轻体力劳动强度,有更多的时间去为读者提供高层次的参考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Karen C. Management of RFID in Libraries[J].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05(5):486-489.
[2]秦红.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分析探讨[J].现代情报,2009(6):130-132.
[3]邵勇.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1)127-128.
基金:贵州省科技厅工业攻关项目“贵州农家书屋建设中数字化平台架构及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项目编号:黔科合GY字[2010]3053号)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高雅(1982-),女,管理学硕士,助理馆员工作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