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初级躯体感觉皮层后肢代表区的神经回路和时间可塑性:平面微电极阵列记录技术的应用(英文)

来源 :Neuroscience Bulletin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mbwang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平面微电极阵列记录技术探讨大鼠初级躯体感觉皮层(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S1 area)后肢代表区的神经回路和时间可塑性。方法将急性分离的大鼠脑片置于MED-64系统的电极平皿中,持续灌流通入95%O2和5%CO2混合气的人工脑脊液,随后进行多电极同时同步记录。利用双线性内插法计算出64个点的电流源与电流井,并将其转换为二维电流源密度分布图。结果刺激S1后肢代表区脑片的II-III层,可鉴定出局部皮层内的连接回路,而刺激IV层(丘脑传入的主要终末端)则鉴定出丘脑皮层间的连接回路。首先,丘脑皮层投射的激活可以诱发更多的有效场电位,并且与S1区更多的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与之相比,皮层内回路的激活引起的电反应活动范围则较小。其次,刺激IV层在每一刺激强度下诱发的场电位幅度远远大于刺激II-III的场电位幅度,即S1区更容易被丘脑皮层连接回路的投射纤维所激活。最后,在S1区IV层给予强直刺激可以记录到长达两个小时的局部场电位幅度的增加,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的诱出率约为83.3%(5/6例)。相反,在II-III层,同样的强直刺激并未能明显诱导LTP的发生。结论大鼠S1区的后肢代表区似乎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神经回路,一种是由层间联系介导的皮层内回路,另一种则是由丘脑皮层传入介导的丘脑皮层连接回路。皮层内回路在空间上联系较局限且可塑性不强,而丘脑皮层回路的空间连接范围则相对较广,对躯体感觉信息的传入也显示出很强的可塑性。本结果为进一步在体外神经网络水平研究S1区的神经回路特性提供了很好的实验模型。
其他文献
针对某难浸铀矿石,采用“氯化焙烧-硫酸浸出”工艺进行处理提取铀、铜、银。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氯化焙烧实验条件为氯化钠用量6%,氯化焙烧温度460℃,氯化焙烧时间2 h,焙烧液固
以案例形式阐明了非直接从英语翻译为汉语的再次翻译专利文献的语言特点,例如谓语和宾语分离、状语前置位于宾语前、介宾短语做状语等,基于这些语言特点,结合专利文献的翻译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上,学校教育不是被动等待或无所作为,而是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上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目的观察疏肝益气散结方辅助西医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疗效及对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6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行乳管切除术治疗,术后对照组43例给予乙
第二语言习得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心理、社会及文化等。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一直是老师和学者们关心的问题。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相似性决定了迁移的属性
现代水利工程建设,不仅需要契合社会发展需求,同时也应该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将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融入水利建设之中则显得至关重要。鉴此,本文即主要通过
动画作为一种隶属于影视的艺术,其题材来源多种多样。电影题材来自于生活,因此在许多影视作品中都可以看见与现实生活相似的情节,动画的题材也一样,取自于生活或是各种民间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