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高校零淘汰率 守住学术底线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wenqi651182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演员翟天临学术门事件”到“湖南大学硕士生毕业论文抄袭事件”,高校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现象频繁被媒体曝光。学术不端问题造成的不良后果是显而易见的,不仅会降低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也会降低社会对高等教育学历的认可度。特别是当学术与权术勾结,一些学生有媚骨无风骨,这势必会破坏学术生态,败坏社会风气。整治学术不端乱象,抑制高校浮躁之风迫在眉睫。
  其实,早在2006年,南开大学便对28名超期未毕业的博士生按结业处理,率先打破了博士生的零淘汰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效仿此举,大胆出台了淘汰“差生”的规章制度。例如,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有18名学生因学分不达标从本科降为专科;2019年,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劝退两名缺勤的博士生。教育部在2018年8月22日印发的《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中提到,要严格实行论文查重和抽检制度,建立健全盲审制度,严肃处理抄袭、伪造、篡改、代写、买卖毕业论文等违纪问题,确保本科毕业生论文(设计)质量,同时,坚决取消“清考”制度。
  教育部对学术不端问题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但是学术不端问题有其复杂的原因,涉及学生、教师、学校管理者、相关政策制定者等多种主体。表面上看,这与我国高校长期以来饱受诟病的“严进宽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关。由于缺少毕业的压力,一些自我约束力不够强的学生在升入高等学府之后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而一些教师也出于种种原因对这些学生放任自流,导致高校内学术风气不正。而实际上,学术不端还与学校的管理制度、指标评价体系有关。高中阶段一些教师对学生的误导也会为学生日后的行为埋下隐患。因此,纠正学术不端不能一蹴而就。
  本期特别报道聚焦高校学术不端问题,特邀多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其产生原因与解决办法,以期还学术圈一个风清氣正。
其他文献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思政课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刻阐述了上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为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新时代,如何上好高校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师范大学共同发布《民办教育蓝皮书:中国民办教育产业发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指出,民办教育未来发展需重点关注五大领域:国际教育规模扩张,行业壁垒越来越高;高等教育学校数量与招生人数稳定增长,资金风险依然较大;学前教育需求巨大,遏制过度逐利行为;教育科技迅速发展,有待完善行业应用;新兴技术不断渗透,高效赋能不可忽视。  全国人大常
近几年,山东以新旧动能转换为突破口,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越来越多的高校、企业因此受益。  产教融合,升级改造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  2018年,国务院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这是党的十九大后获批的首个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标志着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正式成为国家战略,山东将在全国新旧动能转换中先行先试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交大附小”),是一所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现代化学校。其前身为1897年创办于上海的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堂。经过百年的文化积淀,学校以塑造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创新人才,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己任,传承文化精髓,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当今世界已步入人工智能时代,著名的预言家凯文·凯利提出,人工智能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最重要的技术;而著名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更是预言,2030年人类将成
在自主探究式的科学活动中,幼儿是探究的主体,教师成为观察者、环境的创设者、材料的提供者。在这样的探究中,同伴学习活动往往能产生新的经验。  多种多样的合作学习形式  第一,同伴指导。在自主探究科学活动中,幼儿同伴的帮助指导是不可或缺的。例如,在活动“压花机”中,有的幼儿不能完成拆卸零件,有的幼儿发现将小板子当作工具能方便拆卸,于是指导不能完成的幼儿用小板子拆卸零件。这里需要提出的是榜样式的同伴指导
“品牌”(BRAND)一词来源于古挪威语“BRANDR”,原意为“烙印”。“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将“品牌”定义为:“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它们的相互组合,用以识别某个消费者或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顾名思义,品牌虽为一种无形资产,却是企业产品的重要标识。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其以“烙印”的形式体现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