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形势下,艺术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着受市场经济社会功利主义思想深刻影响、受新兴媒体传播良莠不分信息深刻影响、受艺术院校整体学习教育氛围深刻影响等主要挑战;同时,具有“师傅带徒弟”“群体学习模仿”“父爱母爱传承”“讲台能量巨大”等鲜明特点和规律。为此,需要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德育思想、建立健全德育工作评价机制、坚持高品位和小细节并举共育、充分运用新兴媒体为德育增效四个方面,大力推进艺术院校德育工作创新发展。
关键词:艺术院校;德育工作;主要挑战;特点规律;创新发展
中华文化倡导在治国理政和人际交流交往中“以德服人”,倡导在人才识别选拔中“以德为先”,倡导在学校教育中“以德立人”,倡导在文化领域培养“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德育深刻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社会深入发展和新兴媒体迅猛发展等带来的影响冲击,加强艺术院校的德育工作,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新形势下艺术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是受市场经济社会功利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社会深入发展,给人们的价值追求、生活方式、行为模式等造成巨大冲击。在这种大环境影响下,一些艺术院校的学生变得浮躁起来,突出表现为:以片面追求学艺为标准,学生无形中在竞争谁的艺术技能更高超、更能赢得舞台掌声;以片面追求走出校园后的就业岗位为奋斗目标,有的学生刚进入大学一年级就开始投简历、找工作,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以片面追求享乐和自由为价值,有的学生身在教室,心在窗外,厌倦学校的纪律约束和学分考评,经常迷恋于同学、朋友聚会等。这些情况,给艺术院校德育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二是受新兴媒体传播良莠不分信息的深刻影响。近几年,随着手机通信越来越发达,3G、4G、无线通信日益飞跃式扩容发展,以及QQ、微博、微信、网络论坛不断改版翻新,艺术院校学生每天部分时间花在“玩手机”“打游戏”上。每天互联网中海量信息不断涌现,有的信息良莠不分,有的完全是负能量传递,深刻影响和冲击着艺术院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时,课堂上的大道理讲了大半天、礼堂里的报告现场感人至深,但课下几条负面网络信息立即毁了“三观”,冲淡了教育效果。这些情况,是艺术院校德育工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严峻挑战。
三是受艺术院校整体学习教育氛围的深刻影响。与理工科院校和其他文科院校不同,艺术院校的课堂讲授相对较少,专业教师示范课、课外实践课相对较多,文艺演出观摩和体验较多。这种情况,导致一些艺术院校学生轻视课堂教学,重视自身实践,不少学生在德育课教室中根本“坐不住”“静不下心”。另外,在不少艺术学校的宣传橱窗和校园网站公告中,经常呈现的是艺术专业比赛通知、学生获奖情况、近期安排演出信息等,与德育相关的仅是每学期和年度的优秀学生评比公示,但遗憾的是,其仍然以专业考试成绩和比赛获奖为主要标准。这些情况,非常不利于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新形势下艺术院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一是“师傅带徒弟”,专业教师的榜样作用极其重要。艺术院校的学生因为以艺术学习为主业,大多数比较崇拜艺术水平造诣高的专业教师,并以自己的专业教师为榜样。实践证明,如果专业教师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和品德高尚的文艺工作者,除对学生专业技能精心“传、帮、带”外,在学生品行教育指导上下的功夫也较多,其学生往往会在耳濡目染中深受影响和熏陶,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也会较高。如果专业教师偏爱于追求功利,对学生的专业指导也会呈现出物欲化、功利化趋向,其学生往往在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方面有缺失。只有准确把握这种特点和规律,艺术院校的德育工作才能更加富有成效。
二是“群体学习模仿”,学生团队道德建设至关重要。艺术院校的学生受群体影响比较重,不少学生无形中习惯模仿群体行为,不仅艺术专业技能学习如此,而且道德修养也如此。例如:有的社团将纪律性、突出正能量释放,作为社团成员的学生自然追求艺术品位,在舞台上展现出来的艺术大气高雅,给人以深刻启迪。为此,加强艺术院校学生德育工作,应高度重视学生团队的道德建设,充分运用团队的力量增强德育辐射力、影响力。
三是“父爱母爱传承”,家庭美德弘扬产生直接影响。艺术院校的学生,大多从小学艺,相当一部分学生经历过专业教师“一对一”教学,父母倾注大量心血,投入大量财力。实践证明,家庭美德对艺术院校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父母摆正心态,既重视孩子的艺术专业技能学习,又注重正确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出来的孩子在进入大学后会品行端正、身心健康、追求高尚;反之,如果父母只注重一味要求孩子专心学艺,强调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巨大财富,则培养出来的孩子进入大学后就会心态浮躁,一心只往艺术专业上发展,而忽视自身道德修养的历练。为此,加强艺术院校德育工作,需要更多地实现院校与家庭的对接培育,重视与家长的沟通联络,引导家长教育孩子正确看待专业学习与就业取向,引导教育学生将追求专业卓越与品德高尚有机结合起来。
四是“讲台能量巨大”,课堂德育教学效果影响深远。艺术院校的学生,往往花大量时间学习和实践艺术专业技能,课堂学习、集中教育的时间相对较少。越是这样,越显得德育课堂教育的重要性。好的德育课,能对学生人格形成、情操陶冶和思想道德发展,起到很大的启迪助推作用。为此,加强艺术院校德育工作,需要精心设计德育课,实施精致教学,不断推出德育精品课,以增强德育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
推进艺术院校德育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一是掀起习近平总书记的德育思想学习热潮。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德育工作非常重视,如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寄语广大青年“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要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这些重要论述,为新形势下艺术院校加强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定位、提出了鲜明要求。艺术院校应当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育工作的重要思想和文艺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积极借助开展“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教育等各种契机,掀起学习热潮,促进学生高瞻远瞩、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脚踏实地地历练思想道德和人格修为。 二是建立健全德育工作评价机制。一方面,要建立德育工作问责制,明确艺术院校德育工作的院级主要负责人,以及各系、机关和班级的主要负责人,一旦发生严重的德育问题,应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过失,并根据有关法规制度给予严肃惩处;另一方面,要建立艺术院校学生道德水平的刚性考评机制,除将学生的道德水平纳入奖学金评比、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比、推优保研之外,还应规避定性评价的弊端,采取科学的量化措施,准确评定学生的道德水平,并将结果刚性地与学生的学分累积和学位授予挂钩,凡是道德水平考核不合格者,不能授予相应的学位。
三是坚持高品位和小细节并举共育。高品位,即艺术院校的德育工作,一定要高屋建瓴、立意高远,与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结合起来,与学生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责任结合起来,与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念结合起来,精心设计打造德育高端课堂教学和高端报告讲座,促进学生开阔历史视野、国际眼光和未来远见。小细节,即艺术院校的德育工作,一定要接地气,不能成为空中楼阁和海市蜃楼,让学生可望不可及,感觉远离学习生活、脱离思想实际。要积极营造浓郁氛围、打造管用平台、拓展实践渠道,引导学生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细节上深化做实,在道德认知方面,要推出管用的新招,如筹划组织每个艺术院校的学生树立自己的座右铭,立好自己的学习榜样,选好自己喜欢的价值观书籍等;在道德养成方面,要教育引导艺术院校学生端正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追求,确定良好的道德品质定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习惯等。在道德实践方面,要教育引导艺术院校学生利用自己的专长,联络院校驻地中小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参加高品位的艺术实践,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诚关爱他人,多做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促进自身修养的提升、促进全社会艺术发展的进步。
四是充分运用新兴媒体为德育增效。加强艺术院校的德育工作,要适应新世纪新阶段计算机互联网络和手机移动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要求艺术院校必须在德育工作上努力占领网络道德阵地,与西方反华意识形态渗透作斗争,与社会负能量传递较高下,与网络谣言传播比速率,实现对学生的网络德育全员覆盖。主要措施应包括:建立艺术院校德育工作专门网站网页,及时宣传德育大政方针政策,反映德育新闻动态,引导大学积极上传好人好事、宣传德育先进典型、揭露道德低下者;建立艺术院校德育工作论坛,鼓励学生社团和个人创办和参与论坛,为营造风清气正、高尚清新的德育氛围积极建言献策,做德育工作的“主人翁”;建立艺术院校德育工作微信群,及时反映社会健康风尚、道德模范事迹和学生所见所闻,鼓励学生踊跃发表看法、参与讨论和传播正能量。
总之,做好艺术院校学生德育工作需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学生的是非分辨力,对社会上流行的不良现象以及不良网站进行谴责,发挥现代媒体的良好传播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意识形态,巩固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明白艺术的真正含义和魅力。除此之外,还应形成良好的艺术院校德育工作实践体系和激励政策,加强心理辅导工作,实现有效的心灵触碰和交流;用好榜样力量激励法,引导学生开放式地讨论他们心目中的学习榜样,并认真总结其榜样的优秀品质和散发出的正能量,进而围绕理想信仰确定自己的座右铭;积极协调组织学生参加向上的、正能量的艺术实践活动,安排有关德育实践的集体参观学习活动,组织学生走进大型企业、高科技园、城市高新区、教育基地、博物馆、历史纪念馆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在感受国家日新月异发展中增强民族和国家自豪感、自信心,自觉将个人发展与艺术院校的事业发展、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不断增强责任心、使命感,强化担当大任意识,引起莘莘学子们的共鸣,让学生看到更好的德育示范效果,真正以学为本,努力学到知识,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章海山,张建如.伦理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李菲.学校德育的意义关怀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高长利.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有效德育管理[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4] 梁静.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困境及德育对策探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9(2).
(作者单位:中国音乐学院学生处)
[责任编辑:翟 迪]
关键词:艺术院校;德育工作;主要挑战;特点规律;创新发展
中华文化倡导在治国理政和人际交流交往中“以德服人”,倡导在人才识别选拔中“以德为先”,倡导在学校教育中“以德立人”,倡导在文化领域培养“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德育深刻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社会深入发展和新兴媒体迅猛发展等带来的影响冲击,加强艺术院校的德育工作,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新形势下艺术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是受市场经济社会功利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社会深入发展,给人们的价值追求、生活方式、行为模式等造成巨大冲击。在这种大环境影响下,一些艺术院校的学生变得浮躁起来,突出表现为:以片面追求学艺为标准,学生无形中在竞争谁的艺术技能更高超、更能赢得舞台掌声;以片面追求走出校园后的就业岗位为奋斗目标,有的学生刚进入大学一年级就开始投简历、找工作,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以片面追求享乐和自由为价值,有的学生身在教室,心在窗外,厌倦学校的纪律约束和学分考评,经常迷恋于同学、朋友聚会等。这些情况,给艺术院校德育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二是受新兴媒体传播良莠不分信息的深刻影响。近几年,随着手机通信越来越发达,3G、4G、无线通信日益飞跃式扩容发展,以及QQ、微博、微信、网络论坛不断改版翻新,艺术院校学生每天部分时间花在“玩手机”“打游戏”上。每天互联网中海量信息不断涌现,有的信息良莠不分,有的完全是负能量传递,深刻影响和冲击着艺术院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时,课堂上的大道理讲了大半天、礼堂里的报告现场感人至深,但课下几条负面网络信息立即毁了“三观”,冲淡了教育效果。这些情况,是艺术院校德育工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严峻挑战。
三是受艺术院校整体学习教育氛围的深刻影响。与理工科院校和其他文科院校不同,艺术院校的课堂讲授相对较少,专业教师示范课、课外实践课相对较多,文艺演出观摩和体验较多。这种情况,导致一些艺术院校学生轻视课堂教学,重视自身实践,不少学生在德育课教室中根本“坐不住”“静不下心”。另外,在不少艺术学校的宣传橱窗和校园网站公告中,经常呈现的是艺术专业比赛通知、学生获奖情况、近期安排演出信息等,与德育相关的仅是每学期和年度的优秀学生评比公示,但遗憾的是,其仍然以专业考试成绩和比赛获奖为主要标准。这些情况,非常不利于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新形势下艺术院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一是“师傅带徒弟”,专业教师的榜样作用极其重要。艺术院校的学生因为以艺术学习为主业,大多数比较崇拜艺术水平造诣高的专业教师,并以自己的专业教师为榜样。实践证明,如果专业教师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和品德高尚的文艺工作者,除对学生专业技能精心“传、帮、带”外,在学生品行教育指导上下的功夫也较多,其学生往往会在耳濡目染中深受影响和熏陶,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也会较高。如果专业教师偏爱于追求功利,对学生的专业指导也会呈现出物欲化、功利化趋向,其学生往往在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方面有缺失。只有准确把握这种特点和规律,艺术院校的德育工作才能更加富有成效。
二是“群体学习模仿”,学生团队道德建设至关重要。艺术院校的学生受群体影响比较重,不少学生无形中习惯模仿群体行为,不仅艺术专业技能学习如此,而且道德修养也如此。例如:有的社团将纪律性、突出正能量释放,作为社团成员的学生自然追求艺术品位,在舞台上展现出来的艺术大气高雅,给人以深刻启迪。为此,加强艺术院校学生德育工作,应高度重视学生团队的道德建设,充分运用团队的力量增强德育辐射力、影响力。
三是“父爱母爱传承”,家庭美德弘扬产生直接影响。艺术院校的学生,大多从小学艺,相当一部分学生经历过专业教师“一对一”教学,父母倾注大量心血,投入大量财力。实践证明,家庭美德对艺术院校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父母摆正心态,既重视孩子的艺术专业技能学习,又注重正确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出来的孩子在进入大学后会品行端正、身心健康、追求高尚;反之,如果父母只注重一味要求孩子专心学艺,强调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巨大财富,则培养出来的孩子进入大学后就会心态浮躁,一心只往艺术专业上发展,而忽视自身道德修养的历练。为此,加强艺术院校德育工作,需要更多地实现院校与家庭的对接培育,重视与家长的沟通联络,引导家长教育孩子正确看待专业学习与就业取向,引导教育学生将追求专业卓越与品德高尚有机结合起来。
四是“讲台能量巨大”,课堂德育教学效果影响深远。艺术院校的学生,往往花大量时间学习和实践艺术专业技能,课堂学习、集中教育的时间相对较少。越是这样,越显得德育课堂教育的重要性。好的德育课,能对学生人格形成、情操陶冶和思想道德发展,起到很大的启迪助推作用。为此,加强艺术院校德育工作,需要精心设计德育课,实施精致教学,不断推出德育精品课,以增强德育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
推进艺术院校德育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一是掀起习近平总书记的德育思想学习热潮。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德育工作非常重视,如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讲话,寄语广大青年“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要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这些重要论述,为新形势下艺术院校加强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定位、提出了鲜明要求。艺术院校应当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德育工作的重要思想和文艺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积极借助开展“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教育等各种契机,掀起学习热潮,促进学生高瞻远瞩、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脚踏实地地历练思想道德和人格修为。 二是建立健全德育工作评价机制。一方面,要建立德育工作问责制,明确艺术院校德育工作的院级主要负责人,以及各系、机关和班级的主要负责人,一旦发生严重的德育问题,应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过失,并根据有关法规制度给予严肃惩处;另一方面,要建立艺术院校学生道德水平的刚性考评机制,除将学生的道德水平纳入奖学金评比、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比、推优保研之外,还应规避定性评价的弊端,采取科学的量化措施,准确评定学生的道德水平,并将结果刚性地与学生的学分累积和学位授予挂钩,凡是道德水平考核不合格者,不能授予相应的学位。
三是坚持高品位和小细节并举共育。高品位,即艺术院校的德育工作,一定要高屋建瓴、立意高远,与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结合起来,与学生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责任结合起来,与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念结合起来,精心设计打造德育高端课堂教学和高端报告讲座,促进学生开阔历史视野、国际眼光和未来远见。小细节,即艺术院校的德育工作,一定要接地气,不能成为空中楼阁和海市蜃楼,让学生可望不可及,感觉远离学习生活、脱离思想实际。要积极营造浓郁氛围、打造管用平台、拓展实践渠道,引导学生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细节上深化做实,在道德认知方面,要推出管用的新招,如筹划组织每个艺术院校的学生树立自己的座右铭,立好自己的学习榜样,选好自己喜欢的价值观书籍等;在道德养成方面,要教育引导艺术院校学生端正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追求,确定良好的道德品质定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习惯等。在道德实践方面,要教育引导艺术院校学生利用自己的专长,联络院校驻地中小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参加高品位的艺术实践,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诚关爱他人,多做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促进自身修养的提升、促进全社会艺术发展的进步。
四是充分运用新兴媒体为德育增效。加强艺术院校的德育工作,要适应新世纪新阶段计算机互联网络和手机移动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要求艺术院校必须在德育工作上努力占领网络道德阵地,与西方反华意识形态渗透作斗争,与社会负能量传递较高下,与网络谣言传播比速率,实现对学生的网络德育全员覆盖。主要措施应包括:建立艺术院校德育工作专门网站网页,及时宣传德育大政方针政策,反映德育新闻动态,引导大学积极上传好人好事、宣传德育先进典型、揭露道德低下者;建立艺术院校德育工作论坛,鼓励学生社团和个人创办和参与论坛,为营造风清气正、高尚清新的德育氛围积极建言献策,做德育工作的“主人翁”;建立艺术院校德育工作微信群,及时反映社会健康风尚、道德模范事迹和学生所见所闻,鼓励学生踊跃发表看法、参与讨论和传播正能量。
总之,做好艺术院校学生德育工作需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学生的是非分辨力,对社会上流行的不良现象以及不良网站进行谴责,发挥现代媒体的良好传播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意识形态,巩固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明白艺术的真正含义和魅力。除此之外,还应形成良好的艺术院校德育工作实践体系和激励政策,加强心理辅导工作,实现有效的心灵触碰和交流;用好榜样力量激励法,引导学生开放式地讨论他们心目中的学习榜样,并认真总结其榜样的优秀品质和散发出的正能量,进而围绕理想信仰确定自己的座右铭;积极协调组织学生参加向上的、正能量的艺术实践活动,安排有关德育实践的集体参观学习活动,组织学生走进大型企业、高科技园、城市高新区、教育基地、博物馆、历史纪念馆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在感受国家日新月异发展中增强民族和国家自豪感、自信心,自觉将个人发展与艺术院校的事业发展、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不断增强责任心、使命感,强化担当大任意识,引起莘莘学子们的共鸣,让学生看到更好的德育示范效果,真正以学为本,努力学到知识,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章海山,张建如.伦理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李菲.学校德育的意义关怀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高长利.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有效德育管理[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4] 梁静.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困境及德育对策探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9(2).
(作者单位:中国音乐学院学生处)
[责任编辑:翟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