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既简单,又复杂。简单地看,生活的内涵,不过就是些锅碗瓢盆过日子。然而事实上,假如认真起来,这生活中,有些问题还真的非常严肃而棘手。
我们这些占人群绝大多数的凡夫俗子,往往把自己局限在一些琐碎的小事里,围着芝麻绿豆那么些破事儿,鼠目寸光地生活着。然而与此同时,总有极个别的人,他们心中时刻装着那些全人类必须面对的问题,他们密切关注着更多他人的生活状态和人类更久远的共同命运。
比如,两千多年前的苏格拉底,就是这样的一个另类。他总是能在最简单的生活中,找到一些极为复杂而有趣的道理。
他曾经给学生出过这样一道考题:他让每位学生沿着一片麦田向前走,不能回头,并每人只有一次采摘麦穗的机会,待走到麦田尽头后,看手中的麦穗是不是最大的那一颗。
摘麦穗,是所有的农民都会做的事。然而,就这么一个日常生活中看似最简单的问题,不仅苏格拉底的学生们没能做到最好,数千年来,整个地球没有一个人,能在这道题上得满分。以至于,心理学乃至整个社会学界,都把它看成是人类共同面对的一大难题——“麦穗难题”。
多年前,儿子放假回家,我们一起到地里采摘草莓玩,尝试着做了这道题。然而,按照规则在草莓地里几趟走下来,都没有能够采到最好的草莓。
兩种结果:
其一,提前采摘了那颗并非最好的草莓,而到遇上更好的草莓时,因为手里一颗草莓的提前存在,而失去了再次采摘的机会。
其二,耐心地走下来,总是期待更好的那颗草莓在下一时刻能够出现,然而走到尽头之后,发现那颗最好的草莓已经被错过。
都是错,一个是失去了选择的机会,一个是错过了最好的草莓。
“这太困难了!”回来的路上,儿子一边吃着草莓,一边感叹。
“哈哈,遇上问题了吧?别认为会做几道数学题就很厉害,生活中比你试卷上的难题更难的问题多了去了!”面对我近乎挖苦的话,儿子这一次很少见地虚心接受,不予反驳。
“麦穗难题”实际上属于一道严格条件下的复杂的选择题。
每个人最后都无法选择出那颗最大的麦穗,而且事实上,不论现实还是理想,都符合基本逻辑,都是生活中的合理存在。
但是,在生命和生活的各种法则之下,选择时时处处都在进行。事实上,生命本来就是一个择弃取舍的过程。这些选择,有的靠自然生态,而有的靠个人判断。远而大里说,从物种的“物竞天择”到精子的优胜劣汰;近而小处讲,从当下所迈出的每一步到大脑中瞬间而过的一闪之念,无不是在选择和舍弃中进行。所以,选择必然就成为人生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学会选择”,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命题的提出,我是在1993年,听取时任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先生的报告时,第一次听到。当时的我,还处在对教育懵懂无知的状态。不过从那个高爽的秋日下午起,这个教育理念就在我大脑里存储了下来。
十几年过去,或许永远,这个话题都不过时。我们的教育,不仅只是要教会学生完成试卷上的选择题,得到一个好的分数,也不仅是把关于苏格拉底这个摘麦穗的故事编进小学课本,让十一、二岁的孩子大声朗读或背诵。
而更应该做的是,教会我们的学生,在面对各种大小事件时,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选择起点,认清他所面对的多种可能的选项,正确分析并利用好他所能拥有的选择条件和身边资源,在对自己的选择结果所能带来的影响进行充分论证和预测的前提下,慎重而果敢地作出理性的、负责任的选择。
若能如此,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在知识和无知之间,文明和野蛮之间,利己和利他之间,合作和争斗之间,积极和消极之间……必然能够多一些更为合理的判断。那么此时,他在“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各个方面,必定能够积累很多的智慧,少走很多的弯路。
(博客地址:http://blog.edu11.net/54)
责任编辑赵霭雯
我们这些占人群绝大多数的凡夫俗子,往往把自己局限在一些琐碎的小事里,围着芝麻绿豆那么些破事儿,鼠目寸光地生活着。然而与此同时,总有极个别的人,他们心中时刻装着那些全人类必须面对的问题,他们密切关注着更多他人的生活状态和人类更久远的共同命运。
比如,两千多年前的苏格拉底,就是这样的一个另类。他总是能在最简单的生活中,找到一些极为复杂而有趣的道理。
他曾经给学生出过这样一道考题:他让每位学生沿着一片麦田向前走,不能回头,并每人只有一次采摘麦穗的机会,待走到麦田尽头后,看手中的麦穗是不是最大的那一颗。
摘麦穗,是所有的农民都会做的事。然而,就这么一个日常生活中看似最简单的问题,不仅苏格拉底的学生们没能做到最好,数千年来,整个地球没有一个人,能在这道题上得满分。以至于,心理学乃至整个社会学界,都把它看成是人类共同面对的一大难题——“麦穗难题”。
多年前,儿子放假回家,我们一起到地里采摘草莓玩,尝试着做了这道题。然而,按照规则在草莓地里几趟走下来,都没有能够采到最好的草莓。
兩种结果:
其一,提前采摘了那颗并非最好的草莓,而到遇上更好的草莓时,因为手里一颗草莓的提前存在,而失去了再次采摘的机会。
其二,耐心地走下来,总是期待更好的那颗草莓在下一时刻能够出现,然而走到尽头之后,发现那颗最好的草莓已经被错过。
都是错,一个是失去了选择的机会,一个是错过了最好的草莓。
“这太困难了!”回来的路上,儿子一边吃着草莓,一边感叹。
“哈哈,遇上问题了吧?别认为会做几道数学题就很厉害,生活中比你试卷上的难题更难的问题多了去了!”面对我近乎挖苦的话,儿子这一次很少见地虚心接受,不予反驳。
“麦穗难题”实际上属于一道严格条件下的复杂的选择题。
每个人最后都无法选择出那颗最大的麦穗,而且事实上,不论现实还是理想,都符合基本逻辑,都是生活中的合理存在。
但是,在生命和生活的各种法则之下,选择时时处处都在进行。事实上,生命本来就是一个择弃取舍的过程。这些选择,有的靠自然生态,而有的靠个人判断。远而大里说,从物种的“物竞天择”到精子的优胜劣汰;近而小处讲,从当下所迈出的每一步到大脑中瞬间而过的一闪之念,无不是在选择和舍弃中进行。所以,选择必然就成为人生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学会选择”,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命题的提出,我是在1993年,听取时任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先生的报告时,第一次听到。当时的我,还处在对教育懵懂无知的状态。不过从那个高爽的秋日下午起,这个教育理念就在我大脑里存储了下来。
十几年过去,或许永远,这个话题都不过时。我们的教育,不仅只是要教会学生完成试卷上的选择题,得到一个好的分数,也不仅是把关于苏格拉底这个摘麦穗的故事编进小学课本,让十一、二岁的孩子大声朗读或背诵。
而更应该做的是,教会我们的学生,在面对各种大小事件时,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选择起点,认清他所面对的多种可能的选项,正确分析并利用好他所能拥有的选择条件和身边资源,在对自己的选择结果所能带来的影响进行充分论证和预测的前提下,慎重而果敢地作出理性的、负责任的选择。
若能如此,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在知识和无知之间,文明和野蛮之间,利己和利他之间,合作和争斗之间,积极和消极之间……必然能够多一些更为合理的判断。那么此时,他在“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各个方面,必定能够积累很多的智慧,少走很多的弯路。
(博客地址:http://blog.edu11.net/54)
责任编辑赵霭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