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 特色育人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fa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殊教育是一份充满着人道主义精神的爱心事业,残障儿童是需要全社会倍加呵护的弱势群体;特殊教育学校是展示教育公平的窗口和平台;特殊教育工作者是残障儿童实现人生梦想的奠基者和引路人。在十九大“办好特殊教育”的理念和背景下,研究残童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探索康教补偿和扬长发展的有效途径、打造特色育人模式、形成鲜明的特教特色是特殊教育学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多年的特教工作实践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残障儿童的教育和康复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育人工程。特教老师的爱心和责任、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永不言弃的探索和实践是育残成才的必由之路。
  一、全员式育人,感恩中成长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特别的爱就没有特殊教育。残障儿童由于身心缺陷和成长环境等不利因素,导致他们学习认知能力和生活适应行为的严重迟滞。要缩短他们与普通儿童的差距,必须从身心康复做起,努力为他们创设最佳的康复条件、和谐统一的成长氛围,培养他们感恩自强的人生品格。依据这一理念,我们确立了“教师爱心引领、学生爱心传递、家庭学校协助、社会爱心共筑”的德育新思路,并在育人工程中不断完善和升华。
  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师爱育爱、携手同行系列活动,通过领导干部包班级、党员教师包学生等举措,全方位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提升他们的责任意识、自我约束意识和管理能力,引领他们养成知恩感恩、助人为乐的好习惯。党员、骨干教师定期开展送教扶弱志愿服务活动、课余为学生辅导功课、为学生买礼物过生日,让学生感受家的温暖、体验学校生活的快乐。多措并进努力走近残童,打开他们封闭的心灵大门。
  在学生中积极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活动,高年级同学定向帮助一名认知和自理能力较弱的小同学,从每日的饮食起居强化生活、卫生习惯及学习习惯,增进生生之间的沟通,更好地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手把手教他们洗衣叠被、整理内务、讲如何安全避险、养成良好习惯等。对助人成果突出、个人成长更快的学生,采取评选宏志生、学雷锋标兵、优秀舍员等多种形式奖励激励,培养他们的助人品格,增强他们的成长自信。
  重视家长学校建设,定期召开家长会,教给家长教育孩子方法。开通班主任、家长微信互动平台,及时沟通学生信息,共商教育对策。倡导家长陪读、参与学校活动,通过评选表彰优秀家长调动家长培育孩子成才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学校紧密围绕“文明、互助、勤奋、自强”的功能实现,打造形成“情系光荣院温暖老荣军”、“关爱心连心健身手拉手”等品牌活动。经常组织学生慰问老荣军、到社区义演、邀请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到校与学生同场竞技、同台演出,营造全社会理解尊重关爱残疾儿童的和谐氛围,借助多元因素引领孩子们在爱和被爱中走出自闭、在感恩实践中体验成长、走向健康。
  二、应用式教学,康复中成长
  特殊学校教学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生活。为确保我校残障学生走上社会享受有尊严、有品质的生活,我校依据学生发展实际需要和就业需求为导向,确立了“关注全体、康复身心、强化技能、扬长发展”育人理念。开全国家规定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开设手工制作、家政服务、美食烹饪、生活自理等实用性校本课程,并将学生的语言训练和沟通交往能力培养贯穿所有学科教学中,配备有利于残障儿童康复的多种功能教室;创建了“融情、补偿、应用”教学模式,各科教师通过制定生活化教学目标、运用情境化教学手段、设计实践操作性作业等举措打造生活化课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康复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为确保各类残障儿童能早日入学,我校在丹东地区率先建立了针对自闭症儿童、脑瘫儿童进行早期专业的、综合性的康复训练机构——新希望儿童康复训练中心。——学前康复教育服务更加务实。“心理阳光工程”、“个别化教学”、“结构化教學”得以实施;身心康复咨询服务和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建档常态化,融合ABA、TEACCH和PCI等创新方法,并辅以感觉统合训练,建立康教结合、一生一案、同课异构教学机制,常态化开展送教上门服务、建立家庭课堂学家校共育体系,全面推进“新希望”康复中心基地建设,切实开展早期康复干预工作。
  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外出学习,聘请新加坡教师讲学交流,配备系统完善的训练器材,与凤城市凤凰医院联合启动医教结合、康教融和活动,进行科学诊断评估、制定康复措施。让重度残障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在科学的训练中康复。中心接收了60多名孩子进行实训,其中有4名儿童经过训练已经进入了普通小学和普通幼儿园,40余名儿童经过训练康复已经升入我校启智教学班。其他经过训练的儿童也进步明显。为送教上门的各类残疾儿童建立学籍档案、办理残疾证。减轻了患儿家长终生看护和陪护的经济和精神负担,让曾经无助和绝望的家庭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三、特长式培养,自信中成长
  尊重学生个性特征和人格养成,形成培养全才、发掘偏才、鼓励奇才、包容怪才的不拘一格育人观是特殊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和保障!为了挖掘学生潜能,我校以辽宁省残疾人艺术教育基地、国家级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发展为契机,实施特长培养工程。
  人才培养工程,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显,育人成果斐然。先后培养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千手观音》男二号演员刘洋、代表国家和辽宁省参加亚洲和国家级聋人篮球比赛的主力队员莫喜斌、29届残奥会开幕式大型手语舞“星星你好”表演的舞者赵明悦和曹丽婧、辽宁省职业技能大赛雕刻金奖的邢立辉。2018年8月,我校智障生张博宣、张师泽、潘喜刚参加辽宁省首届特奥会取得7金2银3铜优异成绩。
  四、扬长式发展,实践中成长
  作为国家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我校大力推行特殊教育与职业教育接轨的长远规划。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特点量身定制全方位、多角度贯彻实施职业发展规划和生存发展目标,依托市场导向、学生实际和就业方向,实行5+4+x学制,推行“双证书”制度,分层次开展初、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研发了“手工技能、家政技能、劳动技能、就业技能”四大技能校本教材。在扬长式发展的实践中,倡导家校携手共育、强化生活技能,逐渐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技能目标,体现扬长补短,保证学生毕业时能拥有一定的职业技能和必备的生活能力。
  借助辽宁省、丹东市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和凤城市中小学各类技能大赛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平台、搭建展示技能的舞台,学校融合民政、残联社会资源,实行校企联合办学,培养职业技能,积极组织布织布、十字绣、串珠三个社团成员在凤城文体宫现场作画、在丹东残联主会场举办手工作品展。
  全员式育人、应用式教学、特长式培养、扬长式发展,为特殊儿童的康复和成长赢得了多元的支持,提供了宽广的平台,搭建了成功的舞台,成就了孩子们的梦想和未来。近年来,我校培养出23名大学生,毕业生70%就业,目前有的已成为工厂技术骨干,工资在千元以上,真正减轻了家长和社会负担。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培养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学院决定建设工程造价实训基地。首先讲述了工程造价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然后介绍工程造价实训基地的运作形式,以及实训基地的持续改进,以便进一步把工程造价实训基地建设好,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实际操作环境。  ◆关键词:工程造价;实训基地;建设;运作  广州东华职业学院的工程造价专业于2016年进行第一次招生,原计划招两个班,实际招生三个班,如何将工程造价专
◆摘 要:小学教育阶段是孩子的自主意识启蒙,身心逐渐成熟的阶段,在家庭和学校的成人世界里往往因为固守陈旧的思维和习惯,只把小学阶段的孩子当做单纯无知的幼儿,过分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他们内心对独立的渴望和诉求,由此产生的沟通滞后、内心孤独、情绪波动等问题极易导致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对策  当小学生出现逆反甚至敌对的心理及行为时,恰恰表明孩子对长大成熟、独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对于中学生来说,能准确、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能参与齐唱、轮唱、合唱,在歌唱教学中,能够简单地分析歌曲的风格特点,表现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中学生歌唱能力已经有啦一定的储备,如何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将歌曲演绎得更加到位,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应着重关注的内容,笔者发现,歌唱活动中对于收、放的处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们歌唱水平的高低。那么,何为声音的“收”,又何为“放
期刊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我园以省级立项课题为抓手,以“自然即课程”的教育思想为引领,充分挖掘幼儿园周边教育资源,对如何建立幼儿户外活动基地进行了初探。  ◆关键词:浅谈;户外活动;基地  一、问题的提出  2017年我园由民办园转为公办园,在转型期不得不思考:幼儿园如何发展?
◆摘 要:本文以特殊教育为研究视角,针对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活动展开分析讨论。从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活动的基本内涵与要求出发,探索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期待为提高“送教上门”服务效率,推动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教师培养  残疾儿童是社会的一员,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的效率集中凸显着国家与社会对于他们的关注力度。为了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的时效性,国家相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