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分析金融危机开始,通过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的比较入题。然后介绍了宏观审慎的定义、类型以及政策指引。
关键词:金融危机宏观审慎 微观审慎
一、关于金融危机
最近的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从本质上看,它是经济泡沫产生再破灭的一次经典案例。在危机之前的一段时期,美国和欧洲经历的一次巨大的信用泡沫触发了这次金融危机。2008年秋天,雷曼兄弟的倒闭使危机进一步恶化。在信用泡沫期间,金融机构积累了过多的借贷和资产与负债的错配。过度的借贷打破了资产与负债的平衡,这使得金融机构风险承担过多。更一般的来讲,过多借贷意味着过多的风险承担,包括与资本基础相关的交易不平衡。金融危机出现时,借贷过多表现为金融机构资本短缺和偿付能力问题。另外,期限错配是指通过短期借款为长期资产融资。在最近的金融危机的早期阶段,这种错配增长很快。结构性投资工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些结构性投资工具投资于和次级房贷有关的证券产品,并且通过发行以这些资产为支撑的短期商业票据来筹资。然而一旦发生一个震动,资金供给将出现困难,流动性风险就会在本国和国际两个方面均出现。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英国和日本的金融机构都面临着严重的美元流动性风险。一旦产生流动性短缺,金融机构不得不便卖资产,进而导致资产价格下滑,对于整个金融系统来来,流动性短缺进一步加剧。这样,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资金短缺和流动性短缺的相互影响使得这种消极漩涡不断加强。
二、基于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的方法思考
在最近的金融危机中,金融机构所遭受的危机表现为资本和流动性的短缺。因此,一个阻止危机再次发生的自然的调整和监管办法是充分提高金融机构需要保持的资本和流动性的最低水平。这种方法集中于减少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可以视为基于微观审慎的一种反应。
最近的金融危机引发了金融机构关于资金短缺的很多论题,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借贷增长最显著的并非传统银行业务。例如,金融机构在交易账户中持有高风险的证券产品,但是它们在资本充足性规定中的权重却很小。日本的交易账户规模在总资产中不到10%,而美国和欧洲则大约为40%。结果,当以资产风险为基础的资本率作为评判标准时,主要金融机构的放贷量至少从表面上看并不过分,核心资本也是充足的。主要的金融机构通过从母公司信用筹资设立结构性投资工具,然后投资于证券化产品。结果风险全由其母公司承担。在这种情况下,必要的管理和监控措施是精确评估金融机构的风险和必要的资本,进而要求金融机构持有更多资本。
这种基于微观审慎的控制和监督响应是必要的,其重要性不容低估。其次银行还要进行各种针对资本、流动性和风险管理的网上检测和网下检测,并给出必要的建议。然而,最近的金融危机表明,只是依靠基于微观审慎原则的管理和监督是很难达到金融系统稳定的目标,更不要提金融系统稳定的最终目标——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三、基于宏观审慎的政策指引
会计系统也是影响金融机构行为的一个因素。会计系统直接影响金融机构对自己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的估计。例如:从2008年秋季开始随着市场活跃度下降,证券产品的价格应声而降,从而导致对金融机构的资本短缺。这进一步使得市场运营瘫痪,激化了下降的漩涡。事情的过程再次证明,评估金融产品的方法和整个会计系统影响金融机构的行为和整个金融系统。因此,国际上广泛讨论要设计一个能够有利于金融系统稳定性的会计系统。例如,当市场上的流动性趋紧时,可以使用模型估算的价格来给金融资产估值。当前的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制度加强了周期性,所以银行不得不增加准备金,所以有人提出了贷款准备金制度。当根据期望损失提取准备金的时候,当前讨论最多的是如何确定未来的损失。我的观点是应该从多方面考虑这一建议:比如打算在多大程度上削弱周期,提取时的可行性,能否保证提取的透明性,会计的主要任务。
最后,基础信息在确定金融系统的稳定性过程中非常重要。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得不到相关数据是无法整体分析金融系统的风险,这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有必要披露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风险相关资料,并且据此构建统计指标来从宏观审慎的视角来描述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进一步来讲,虽然过去的经验清楚的证明房地产价值的波动明显影响金融系统,但是房地产行业的信息确非常少,统计数据分析所需要的数据不能令人满意。
参考文献:
[1] Macro prudence and the central bank: speech by Mr. Masaaki Shirakawa, Governor of the Bank of Japan, at the Seminar of the Securities Analysts Association of Japan, Tokyo, 22 December2009
[2]Macro-prudential supervision in Europe: text of the Economist’s2nd City Lecture by Mr. Jean-Claude Trichet, President of 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 London, 11 December 2009
(责任编辑:罗亦成)
关键词:金融危机宏观审慎 微观审慎
一、关于金融危机
最近的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从本质上看,它是经济泡沫产生再破灭的一次经典案例。在危机之前的一段时期,美国和欧洲经历的一次巨大的信用泡沫触发了这次金融危机。2008年秋天,雷曼兄弟的倒闭使危机进一步恶化。在信用泡沫期间,金融机构积累了过多的借贷和资产与负债的错配。过度的借贷打破了资产与负债的平衡,这使得金融机构风险承担过多。更一般的来讲,过多借贷意味着过多的风险承担,包括与资本基础相关的交易不平衡。金融危机出现时,借贷过多表现为金融机构资本短缺和偿付能力问题。另外,期限错配是指通过短期借款为长期资产融资。在最近的金融危机的早期阶段,这种错配增长很快。结构性投资工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些结构性投资工具投资于和次级房贷有关的证券产品,并且通过发行以这些资产为支撑的短期商业票据来筹资。然而一旦发生一个震动,资金供给将出现困难,流动性风险就会在本国和国际两个方面均出现。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英国和日本的金融机构都面临着严重的美元流动性风险。一旦产生流动性短缺,金融机构不得不便卖资产,进而导致资产价格下滑,对于整个金融系统来来,流动性短缺进一步加剧。这样,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资金短缺和流动性短缺的相互影响使得这种消极漩涡不断加强。
二、基于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的方法思考
在最近的金融危机中,金融机构所遭受的危机表现为资本和流动性的短缺。因此,一个阻止危机再次发生的自然的调整和监管办法是充分提高金融机构需要保持的资本和流动性的最低水平。这种方法集中于减少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可以视为基于微观审慎的一种反应。
最近的金融危机引发了金融机构关于资金短缺的很多论题,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银行借贷增长最显著的并非传统银行业务。例如,金融机构在交易账户中持有高风险的证券产品,但是它们在资本充足性规定中的权重却很小。日本的交易账户规模在总资产中不到10%,而美国和欧洲则大约为40%。结果,当以资产风险为基础的资本率作为评判标准时,主要金融机构的放贷量至少从表面上看并不过分,核心资本也是充足的。主要的金融机构通过从母公司信用筹资设立结构性投资工具,然后投资于证券化产品。结果风险全由其母公司承担。在这种情况下,必要的管理和监控措施是精确评估金融机构的风险和必要的资本,进而要求金融机构持有更多资本。
这种基于微观审慎的控制和监督响应是必要的,其重要性不容低估。其次银行还要进行各种针对资本、流动性和风险管理的网上检测和网下检测,并给出必要的建议。然而,最近的金融危机表明,只是依靠基于微观审慎原则的管理和监督是很难达到金融系统稳定的目标,更不要提金融系统稳定的最终目标——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三、基于宏观审慎的政策指引
会计系统也是影响金融机构行为的一个因素。会计系统直接影响金融机构对自己资产价值和盈利能力的估计。例如:从2008年秋季开始随着市场活跃度下降,证券产品的价格应声而降,从而导致对金融机构的资本短缺。这进一步使得市场运营瘫痪,激化了下降的漩涡。事情的过程再次证明,评估金融产品的方法和整个会计系统影响金融机构的行为和整个金融系统。因此,国际上广泛讨论要设计一个能够有利于金融系统稳定性的会计系统。例如,当市场上的流动性趋紧时,可以使用模型估算的价格来给金融资产估值。当前的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制度加强了周期性,所以银行不得不增加准备金,所以有人提出了贷款准备金制度。当根据期望损失提取准备金的时候,当前讨论最多的是如何确定未来的损失。我的观点是应该从多方面考虑这一建议:比如打算在多大程度上削弱周期,提取时的可行性,能否保证提取的透明性,会计的主要任务。
最后,基础信息在确定金融系统的稳定性过程中非常重要。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得不到相关数据是无法整体分析金融系统的风险,这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有必要披露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风险相关资料,并且据此构建统计指标来从宏观审慎的视角来描述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进一步来讲,虽然过去的经验清楚的证明房地产价值的波动明显影响金融系统,但是房地产行业的信息确非常少,统计数据分析所需要的数据不能令人满意。
参考文献:
[1] Macro prudence and the central bank: speech by Mr. Masaaki Shirakawa, Governor of the Bank of Japan, at the Seminar of the Securities Analysts Association of Japan, Tokyo, 22 December2009
[2]Macro-prudential supervision in Europe: text of the Economist’s2nd City Lecture by Mr. Jean-Claude Trichet, President of 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 London, 11 December 2009
(责任编辑:罗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