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互联网+精准健康教育模式在慢性冠状动脉闭塞性心脏病(CTO)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宁波市第一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CTO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精准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知晓率、服药依从性和满意度及干预前后自我管理水平和自我效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疾病总知晓率[95.56%(43/45)]高于对照组[71.11%(3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n
【机 构】
:
宁波市第一医院介入中心,宁波 315010;宁波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宁波 315010;宁波市第一医院护理部,宁波 31501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互联网+精准健康教育模式在慢性冠状动脉闭塞性心脏病(CTO)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宁波市第一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CTO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精准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知晓率、服药依从性和满意度及干预前后自我管理水平和自我效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疾病总知晓率[95.56%(43/45)]高于对照组[71.11%(3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n 2=9.68,n P < 0.05)。观察组患者Morisky药物依从性量表(MMAS-8)评分[(7.23±0.45)分]高于对照组[(6.08±0.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n t=11.34,n P < 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95.56%(43/45)]高于对照组[75.56%(3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n 2=7.28,n P <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自我概念[(20.54±2.23)分]、自护技能[(31.45±2.28)分]、自护责任感[(24.12±3.25)分]和健康知识[(43.25±3.87)分]均高于对照组[(16.94±2.65)分、(27.97±2.65)分、(19.54±2.10)分和(38.94±2.9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n t=6.97、6.67、7.94、5.92,均n P <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22.01±3.31)分]高于对照组[(17.86±2.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n t=6.26,n P < 0.05)。n 结论:互联网+精准健康教育模式在CTO患者中效果良好,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知晓率和满意度,并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自我效能,具备显著创新性和科学性。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风险信息特征对公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风险认知的影响,为改善传染病事件的信息发布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方法 于2020年6月15-18日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湖北省和北京市5个省、市抽取1292名社会公众进行风险信息特征对新冠肺炎风险认知影响的网络问卷调查.结果 个人具有传染病的经历或经验、政府部门发布的信息、专家或学者发布的信息、传统媒体发布的信息、网络或社交媒体发布的信息、邻居或朋友传播的信息、信息发布前后不一致或矛盾、专家或学者的不同意见或争论、网络大V或明星
目的 探讨大麻二酚(CBD)对四氯化碳(CCL4)构建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依次为对照组,模型组,低、高剂量CBD组(4、8 mg/kg),秋水仙素组(0.2 mg/kg).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花生油,剩余小鼠按照5 mL/kg注射30%CCL4,每周2次,连续10周.CBD组和秋水仙素组在造模的同时每次注射相应剂量药物,对照组和模型组注射生理盐水.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狼星红染色检查肝组织胶原沉积情况;试剂盒检测肝
目的 比较季节性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SARIMA)、温特线性与季节指数平滑模型、Census X12季节分解模型和线性组合预测模型4种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手足口病发病的预测性能,为手足口病的预测提供方法支撑.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8年1月-2019年12月发布的中国手足口病月度发病人数和《中国统计年鉴—2020》发布的年末常住人口数据,据此测算出2008年1月-2019年12月中国手足口病的月度发病率数据;以2008年1月-2018年12月中国手足口病月度发病率数据作为样本建模数据分别构建
目的 比较京沪两地妇女保健组织架构健全程度的差异,明确其意义,推导确立其适宜定位,探索对其量化评估的可行性.方法 系统收集(即穷尽)2000-2017年京沪两地公开发布的与妇女保健相关的政策文件和相关文献,共收集北京市相关文件232篇,上海市相关文件417篇.摘录文件中提及“部门”“机构”“组织”的相关内容,基于组织架构基本健全程度、主要部门覆盖程度计算组织架构健全程度,利用Spearman相关、线性回归,分析其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系.结果 2000-2017年,京沪两地妇女保健组织架构健全程度分别由5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移动医疗技术得以蓬勃发展,使得克服时间、空间、人力的限制,实现疾病的院后远程管理成为可能.本研究首先从技术类型、管理方式、疾病研究方向三个方面对移动医疗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继而基于文献证据进行了疾病管理效果及成本-效益分析,并同患者的需求反馈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提出重视理论框架构建、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加强政府引导管理的建议,为我国疾病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目的:探讨腓肠肌腱膜松解后跟腱断端瘢痕组织缝合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7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2例,年龄26~53(35.2±11.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7~92(49.3±13.3)d.Myerson分型Ⅱ型6例,Ⅲ型11例.术中清除部分瘢痕组织后跟腱断端缺损2~5(4.1±1.5) cm.所有患者采用腓肠肌腱膜松解,跟腱断端瘢痕组织适当切除后直接缝合.术后3个月通过彩超评价跟腱的连续性及愈合情况,术前及术后1年采
跟腱是人体中最粗壮有力的肌腱,位于踝关节后方,起点是人小腿后侧中下1/3,止点是跟骨结节,故其可以将小腿后方肌群的肌肉力量传到至足,主要的生理作用是帮助足和踝关节的跖屈,常见的跟腱损伤主要分为急慢性损伤,疾病主要包括跟腱断裂和跟腱炎,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和生理功能,跟腱也是人体最容易出现断裂的肌腱之一[1],一旦出现跟腱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将受到巨大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闭合性断裂跟腱组织形态学与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跟腱微创缝合技术治疗的急性跟腱断裂患者35例,其中急性开放性跟腱断裂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19~50(35.1±9.7)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8(5.6±1.8)h.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23例,男21例,女2例,年龄18~50 (35.5±6.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15(7.5±3.1)h.于术前4~6 h通过肉眼观察及足踝部MRI比较两组患者跟腱组织断端的大体外观和影像学表现;于术后1~2 d
美国医学教育和执业医师管理制度有相对成熟的做法和经验.本研究通过建立涵盖培养制度、准入制度、考核监管制度、使用制度以及激励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系统回顾组成美国预防医学医师制度的各项政策内容.提出应正视公共卫生医师身份危机问题.当前,我国公共卫生医师非预防医学医师,建议为公共卫生医师正名,严格公共卫生医师准入,拓宽临床医师与公卫医师转换渠道,以期完善中国公共卫生医师制度.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间隙平衡技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0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截骨技术不同分为测量截骨组和间隙平衡组.测量截骨组61例,男24例,女37例;年龄45~77(63.35±4.26)岁;K-L分级,Ⅲ级41例,Ⅳ级20例,术中实施测量截骨技术.间隙平衡组45例,男17例,女28例;年龄45~78(64.03±4.31)岁;K-L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