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粟裕斗胆直陈,建议在中原打歼灭战
1947年7月以后,刘(伯承)邓(小平)、陈(赓)谢(富治)和陈(毅)粟(裕)三路大军呈“品”字形在江淮河汉之间的中原地区纵横驰骋,完成了开创中原解放区的战略任务。此时在中原地区,虽然解放军在战略上和政治上已占优势,但国民党军在人数和装备上仍占优势。大别山区的刘邓大军在国民党军重兵围困下,处境困难;陈粟大军和陈谢大军也难以寻找到打大歼灭战的战机。
粟裕对如何在中原发展战略进攻进行了思考。1948年1月22日,粟裕发出了致中央军委和刘伯承、邓小平的电报,提出他的战略构想和相应的建议。他说:
目前敌人虽已被迫作全面防御,但尚有一定兵力,作为其攻势防御之机动使用。……因此,目前江北(中原、鄂豫陕及豫皖苏)敌我是处在反复的拉锯形势中。这种形势,本给我们以有利而且多的运动战机会,但由于新区反动势力未完全打倒,反动武装未肃清和新区群众尚未完全发动,故使我们难以保留和及时捕捉战机。而敌人多采取避实击虚的战法,我兵力分散时则进犯,我集中兵力时则后缩,敌我兵力相等则与我纠缠,不让我安定休整。在上述情况下,我一个战略区之兵力对当面之敌作战,则难取全胜;如待三个战略区兵力集中,则又失去战机。而敌人则利用其较我优良的运输条件和建制的临机变动,以集中或分散对付我军。但我军则因缺乏固定补给来源和足够的运输能力,又不便长期集中强大的兵团于一个地区(或方向)作战。因此,建议三军(刘邓、陈谢和我们)在今后一个时期,采取忽集忽分的作战方式,以求较彻底地歼灭敌人一路(我们一军如不担负打援,兵力是够用的)。只要邻区能及时协同打援或钳制援敌迟进,歼敌一路是很可能的。在此区歼灭战结束,敌向此区集中,则我又分散或转至邻区,总以何区便于歼敌,即向何区集中。如此能有两三次歼灭战,则形势可能变化。管见是否有当,请示知。如认为可行,则请刘邓统一指挥。
在电报的最后,粟裕说:“管见所及,斗胆直陈。是否有当,尚盼裁示。”
粟裕这封电报的主旨是建议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互相配合,在中原打歼灭战。毛泽东此时正在对中原战局进行筹划。此前,他电召陈毅到中共中央驻地陕北米脂县杨家沟,于1月19日至21日听取了陈毅关于华东野战军情况的汇报。
毛泽东接到粟裕的电报后,逐句圈点。在送周恩来、任弼时和陈毅传阅时,他特别标注:“再送毛。”毛泽东尽管反复阅读了粟裕的电报,但并没有采纳粟裕的建议。他此时正在筹划继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后,进一步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引向江南。27日,他为中央军委起草致粟裕电:“关于由你统率叶、王、陶三纵在宜昌上下渡江南进,执行宽大机动任务问题,我们与陈毅同志研究有三个方案。”电报在叙述和分析了这三个方案的渡江时间及其利弊后说:“以上三案各有优劣,请你熟筹见复。”
1月31日午时,粟裕复电,提出了渡江南进时间和路线的两个方案,同时复述了他1月22日电报的意见。他写道:“职对于中原战局的认识,除已于子养电呈外,认为我军以原有的政治优势,于反攻中又取得了战略优势,但在数量上及技术上并非优势。加以土改又为反攻中最主要政治内容,故进展较慢。在军事上,如能于最近打几个歼灭战,敌情当有变化。因此于最近时期,将三个野战军由刘邓统一指挥,采取忽集忽分(要有突然性)的战法,于三个地区辗转寻机歼敌(华野除叶、王、陶外可以三至四个纵队参战),是可能于短期内取得较大胜利的。如是则使敌人机动兵力大为减少,而我军在机动兵力的数量上,则将逐渐走向优势;同时也可因战役的胜利,取得较多的休整与提高技术的时间。如果我军能在数量上及技术上取得优势,则战局的发展可能急转直下,也将推进政治局势的迅速变化。”
粟裕这封电报是在执行中央军委关于渡江南进决策的前提下,提出在中原地区,由三个野战军配合寻机歼敌。电报特别指出,“除叶、王、陶外”,因为他们要准备执行渡江南进的任务。
2月1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复电,表示完全同意粟裕提出的渡江作战方案,并指令3月下旬出动。
2月4日,陈毅离开杨家沟东返。他带了毛泽东手书的组建东南野战军的决定,由陈毅任东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员,邓子恢任副政委。东南野战军第一兵团由华东野战军第一、第四、第六纵队组成,粟裕兼任司令员及政委,叶飞任副司令员,张震任参谋长,钟期光任政治部主任。成立中共中央东南分局,粟裕任书记,叶飞、金明任副书记。
粟裕请求推迟渡江,形同向军委立了军令状
从1948年2月下旬起,粟裕率华野第一、第四、第六纵队和两广纵队、特种兵纵队到濮阳整训,进行渡江准备工作。开展新式整军运动,为渡江作战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针对江南地理条件进行行军、作战训练;派遣一个营到沿江地区侦察地形、敌情;调集准备随军南下的干部学习和研究新区政策;印制了供新区使用的货币东南流通券。用张震的话说,当时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渡江”了。
在准备渡江的时候,粟裕仍在继续思考渡江作战的利弊。1944年底,他曾经率新四军第一师渡江南下作战,一直到1945年10月才返回苏北,对于无后方作战的难处深有体会。他反复权衡,认为留在中原歼敌比远出江南更有利。4月16日,粟裕向4月2日来到濮阳的陈毅提出这一想法。陈毅鼓励他分别向刘伯承、邓小平和中央军委、中央工委反映。当日,粟裕致电刘伯承、邓小平,提出华野三个纵队暂不渡江南进,集中兵力在中原打歼灭战的建议。
4月18日,刘伯承、邓小平致电中央军委和陈毅、粟裕,认为:“从中原形势而论,粟部过江迫使敌人抽走几个师,将发生很有利的变化,于全国战局的发展亦极有利。这个问题,决定于自身的准备、过江条件。”“如果粟部迟出,加入中原作战,争取在半后方作战情况下多歼灭些敌人,而后再出,亦属稳妥,亦可打开中原战局。” 粟裕原计划南北夹击整编第五军,但由于国民党援军蜂拥而来,企图在鲁西南同解放军决战。敌军过于密集,粟裕难寻战机。此时,陈唐兵团已进至距离开封只一日行程的睢县、杞县。战场情况表明,打整编第五军的条件尚未具备,但攻开封的条件已经成熟。6月16日,粟裕提出“先打开封,后歼援敌”的作战方案,一面报中央军委和中原军区,一面下令部队执行。17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复电:“完全同意铣午(16日午时)电部署,这是目前情况下的正确方针。”“情况紧张时,独立处置,不要请示。”
开封虽有守军3万余人,但指挥不统一,内部有矛盾,战斗力不强,而且援军都在100公里以外,处境孤立。17日,陈唐兵团发起对开封的攻击。
开封是被解放军围攻的第一座省会城市,如果开封丢了,蒋介石会感到颜面尽失。于是,他飞临开封上空督战,一面令空军大力配合守军作战,一面督令多路增援。在东面,以整编第五军为主力的邱清泉兵团由成武、曹县西援,被华野第一、第四、第六纵队,两广纵队和中野第十一纵队阻于兰封以东;刚刚组建的区寿年兵团由民权南下企图经睢县、杞县迂回开封;在南面,胡琏兵团北上,被中野第一、第三纵队和华野第十纵队抑留于上蔡以北;在西面,孙元良兵团东进,被中野第九纵队等部阻于中牟地区。
至6月22日,陈唐兵团攻克开封,守军一部投降,一部被歼。
此役,歼灭整编第六十六师师部及第十三旅和河南省两个保安旅3万人,加阻援歼敌共4万人。
解放军攻占开封在南京引起一片哗然。国民党政府豫鲁监察使郭仲隗对同住在珠江饭店的《〈中国时报〉·〈前锋报〉联合版》负责人李静之说:“蒋介石听到开封失守的消息,大发脾气,说要追查责任,要杀人。何应钦(国民党政府国防部部长)、顾祝同(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参谋总长)互相推诿,谁也不敢负责。文武大员都怕见蒋介石。蒋介石说他要调20万大军,亲自到前线指挥收复开封,彻底消灭河南的共军。这几天顾祝同打电话嗓子都喊哑了。顾祝同要刘茂恩(国民党政府河南省主席)、李仲辛(国民党军整编第六十六师师长)坚守三天,援军即可开到,三天后开封失守不要他们负责。离开封最近的刘汝明兵团却按兵不动,所谓朝发夕至,全部机械化的第五军也迟迟不前。”郭还转述监察院院长于右任的话说:“大官怕死,士兵厌战,老百姓心向共产党,仗是不能打了,恐怕你不可能回河南了。”
开封虽然是省会,打下开封尽管给国民党以震撼,但开封守军战斗力毕竟不强。尽管拿下了开封,但毛泽东认为当时在中原地区打大规模的歼灭战的条件还不成熟。就在陈唐兵团攻克开封的同一天,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致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邓子恢并粟裕、陈士榘、唐亮电:“目前打很大规模的歼灭战,主客观条件都不成熟,故须避免。你们两大集团今后或者分开行动,每次歼敌以不超过一个整编师为限度;或者集中行动,一次歼敌以不超过两个整编师为限度。目前必须打有确实把握的仗,哪怕歼敌一个旅也是好的,例如宛西那样的仗。”
歼灭区寿年兵团
由于国民党援军正多路逼近开封,粟裕决定弃城打援,命令阻击邱清泉兵团的华野第一、第四、第六纵队,两广纵队和中野第十一纵队南移,陈唐兵团于6月26日主动从开封南撤。
此时,距离开封较近的国民党军援军是东面的邱清泉兵团和区寿年兵团。邱清泉看到阻援的解放军已经撤走,得意洋洋地抢先占领开封,随后又尾追陈唐兵团南下。
区寿年看到解放军大批南下,在睢县、杞县徘徊不前,同邱清泉兵团形成40公里的空隙。区寿年兵团辖整编第七十五、整编第七十二师和新编第二十一旅,战斗力不强。粟裕决定求歼区兵团,准备将原阻击邱清泉兵团的华野第一、第四、第六纵队和中野第十一纵队组成突击集团围歼区兵团,以陈唐兵团以及华野第十纵队、两广纵队组成阻援集团阻击邱兵团。6月24日,他和陈士榘、张震将此方案报告中央军委、华东局和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邓子恢。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邓子恢、李达、曾山经过研究,不太看好粟裕提出的求歼区寿年兵团的方案。他们致电粟裕、陈士榘、张震,认为“南北两部敌军均很集中,我北面分割邱(清泉)、黄(百韬)只能作战术分割,无法避免与敌十一个旅以上接触,似嫌歼击企图太多太大,而南面阻击亦将很吃力,须付出很大的代价,顾虑到不利情况,造成僵局,似以别作分散歼敌办法为好”。
但是,毛泽东支持粟裕的计划。6月26日3时,他为中央军委起草复电:“蒋介石、白崇禧似均判断我粟裕、陈士榘、张震南进与刘伯承、邓小平会合打十八军等,故令邱清泉、区寿年从民权、兰封、开封之线向西南急进,以期合击我军。邱军又以一部守开封。在此情况下,粟、陈、张部署在睢杞通许之线(或此线以南)歼敌一路是很适当的。如能歼灭七十五、七十二师当然更好,否则能歼灭七十五师也是很好的。敌指挥官区寿年和我军作战较少经验。”
6月27日晚,为抓住战机,粟裕命令华野突击集团不待查明区寿年兵团的具体分布,即开始对立足未稳的区兵团进行合围。
6月28日13时左右,蒋介石飞到杞县邱清泉军部驻地上空,用无线电话与邱清泉联系。据时任整编第五军参谋长龚时英后来回忆:“我当时代他接了电话。蒋介石在电话中大发脾气,乱吼一阵。他首先问我:‘你是哪一个?’我说:‘我是龚参谋长。’他问:‘邱清泉到哪里去了?’我答:‘他因为有事到四十五旅去了,不在军部。’他说:‘你们为什么不同区寿年会师?’我说:‘打不过去。’他说:‘怎么打不过去,你告诉邱清泉,如果他明天不攻过去同区寿年会师,我杀他的头。’……到了晚上邱清泉一回到杞县天主堂军部,我就把蒋介石的话都告诉了。他听过之后,懒洋洋地说:‘要杀头就杀头,打不过去,有什么办法呢?’我说:‘总得有个办法。’他说:‘有什么办法?’我说:‘总统既然已经讲过了,如果是我们不发起总攻,万一区寿年被歼,那我们就会受到处分,我们应该尽人事以听天命。’这样他最后才决定于明日发起总攻,可是一连攻了一两天,依然是没有越过雷池一步。” 战至6月29日清晨,华野突击集团将区寿年兵团部以及整编第七十五师分割包围于龙王店、常郎屯等地,将整编第七十二师包围于铁佛寺周围。当晚,华野突击集团主力围攻龙王店外围各村落。至7月1日中午,全歼整编第七十五师所属第六旅和新编第二十一旅,接着猛攻龙王店。
6月30日,毛泽东看到华野已经将区寿年兵团包围于龙王店、铁佛寺等地,改变了22日电报中认为打大歼灭战条件尚不成熟的过于谨慎的看法,兴奋地写道:“现在是打歼灭战的极好时机,粟、陈、唐正围歼区兵团五个旅于睢县地区……”
眼看着区寿年兵团行将就歼,蒋介石于7月1日致电邱清泉:“据报弟今日只派第二百旅与第八十三师向东进攻,而仍留主力在西面,未参加向东增援作战,故桃林岗、许村仍难攻克,无任骇异。当此革命战争同生死、共存亡之际,对沈师长等切勿稍存意气,更不可报复前嫌,免被匪各个击破,同归于尽。……希即全力东进,击破当面之匪,达成解围任务勿误。”
原来,1946年7月,沈澄年的整编第七十五师曾划拨给邱清泉指挥,邱清泉命其驻扎在定陶、曹县一带,负责保护商丘至定陶的后方补给线。1948年6月南京国防部未通知邱清泉,直接下令沈澄年率部移驻商丘。沈澄年未请示邱即率部开往商丘。邱清泉到定陶发现军营已空无一人,勃然大怒,致电蒋介石,要求将沈交军事法院审判。因沈的行动有国防部的命令,此事不了了之。
邱清泉接到蒋介石的电报后,继续向东进攻,但在解放军顽强阻击下,仍无进展。
此时,围攻龙王店的解放军将国民党军依托房屋和墙垣设立的火力点一一拔除,国民党军官兵都被赶到几条街道内。至7月2日凌晨,突然有四辆坦克从街心开出,朝东大门开去,正在此地的华野六纵十八师五十二团参谋长袁捷命令二营和三营利用地形、地物阻击,并活捉兵团司令区寿年、整编第七十五师少将师长沈澄年、整编第七十五师副师长兼兵团少将参谋长林曦祥。
重创黄百韬兵团
在华野突击集团围歼区寿年兵团之际,中野推迟襄阳战役,全力阻击胡琏兵团北上。华野阻击集团顽强阻击邱清泉兵团在空军支援下坦克、炮兵和步兵的联合进攻。
蒋介石看到邱清泉兵团进展迟缓,又将整编第二十五师从山东调至商丘,与第三快速纵队和交警第二总队组成西援兵团,由整编第二十五师师长黄百韬率领,昼夜兼程西援。前卫第三快速纵队以坦克为先导,于7月1日突破中野第十一纵队的阵地到达睢县东北的田花园,同准备从东面进攻驻铁佛寺的整编第七十二师的华野第一纵队第一师遭遇。第一师一面向纵队司令员叶飞报告,一面投入战斗,很快歼灭第三快速纵队大部,攻占田花园。此时整编第二十五师已进至田花园以南的帝丘店。于是,第一纵队便展开两面作战,西攻整编第七十二师,东抗整编第二十五师,防止整编第二十五师向整编第七十二师靠拢。
7月2日,粟裕速调华野第一、第四纵队及第六纵队大部和两广纵队东移,指定叶飞负责指挥,攻歼黄百韬兵团;命令中野第十一纵队监视整编第七十二师,同时作为战役预备队。19时,粟裕、陈士榘、唐亮、张震致电华野第一、第四、第六纵队,中野第十一纵队,两广纵队和骑兵团各首长:“我军应乘黄部立足未稳,工事未固,于本晚分别完成包围,随即发起攻击,明日白昼亦继续攻击,以求快速,否则战斗时间拖长,对我颇为不利。但快速原则之执行,亦不是盲目乱碰。望各首长遵叶司令之具体部署,迅速坚决执行,务求于明晚完成歼灭黄兵团之任务为要。”
战至7月6日晨,解放军歼灭整编第二十五师3个多团,将黄百韬部压缩到帝丘店周围的狭小地带。黄百韬认为自己被歼已不可避免,于9时在司令部召集干部开会说:“现在情况非常紧急,你们将重要武器和车辆做好破坏准备,等共军进来,完全破坏不留。你们都年轻,可以自想办法逃生。至于我个人,你们不要管了。我不能走,也不能当俘虏,只有一死以报总统知遇之恩。”
当天,国民党军各路援军云集,粟裕向中央军委和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报告后,指挥部队于24时撤出战斗。
豫东战役震撼了南京,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豫东战役在南京国民党高层引起激烈反应。7月6日,军令部部长徐永昌日记载:国民党铨叙部部长贾景德请客吃晚餐,在座的有国防部部长何应钦以及张伯苓、沈鸿烈、熊斌等。席间,“敬之(即何应钦)述共匪退出开封却寻攻区寿年兵团,既击溃七十五师及二十一旅,以致俘区。此时第五军及七十二师踌躇不能援救。匪遂转而攻黄百韬兵团(二十五师及快支队)已被围,激战五昼夜矣。黄兵团如再损失则津浦危而京师震动矣。一座悚惧”。7日,徐永昌日记载:“下午往国际联欢社参加陆军节酒会。晤敬之,渠见人辄道喜,黄泛区由危险至极转为胜利。黄百韬二十五师等殊死抵抗。难得空军大轰炸,帮助尤大。”
请看,当解放军进攻国民党军时,如果国民党军没有被歼灭,从国民党方面来说,就算是胜利,何应钦就会见人就道喜。在豫东战役中,黄百韬兵团虽然被打击,但因为没有被歼灭,竟被国民党吹嘘为“黄泛区大捷”,黄百韬被蒋介石授予“青天白日”勋章。至于所谓空军大轰炸,完全是空军总司令周至柔的谎报军情,自我吹嘘。因为华野是在半夜撤出战斗,当时国民党军空军还没有夜间空袭的技能。战后,蒋介石给邱清泉以撤职留任的处分。
对粟裕此战的指挥,徐永昌评论道:“余谓为章(即刘斐)如此看来,敌撤开封寻攻区兵团,完全出于机动。攻黄时已收获不小,损失太大尤其是轰炸之下,兵弹两缺,所以攻黄不能如期而下,自动退去,非同败退。不过敌前退却,益以空军追击,自然不能满载以归而已。虽然我如不能利用匪之退却并力追击与努力准备,则此一股匪稍事整补,转而之它,为期并不远。”
当时,国民党军果真可以并力追击吗?请看粟裕对撤出战斗的回忆:“睢杞战役的最后一仗,我军不仅把黄兵团打得焦头烂额,而且使邱清泉不寒而栗,起了一箭双雕的作用。在我军与敌脱离接触时,黄百韬仍惊魂未定,一动也不敢动。邱清泉兵团遭我回击后,也未敢再进。而我军却在多路援敌逼近的情况下,一下子跳了出来,进入预定地区休整。当敌人查明我军位置时,我军已休整一周了。”
至于徐世昌所言“稍事整补,转而之它,为期并不远”,说得倒是一点儿也不差。两个多月后,济南战役开始。
豫东战役歼灭了区寿年兵团,打击了黄百韬兵团,削弱了邱清泉兵团,共歼灭国民党军9万余人,创造了解放战争一个战役歼敌人数的新纪录,基本达到了中央军委提出的华野4至8个月内歼敌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旅10万人的要求。经过华野和中野参战部队全体指战员20天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丰硕的战果。粟裕给中央军委交了一份优等答卷,他的紧张心情为之一扫。
粟裕建议推迟渡江,这一改变看起来并不大,但影响巨大而深远,它加速了解放战争南线的进程。
说它看起来并不大,是因为这一改变是在肯定渡江南进的方针的前提下做出的,渡江南进只不过是推迟而已。
说它影响巨大而深远,是因为战后中央军委再一次调整了战略部署。7月13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致中原局并告粟裕、陈士榘、唐亮的电报,指示:“粟兵团应在现地作战至明年春季或夏季,歼灭五军、十八军等部,开辟南进道路,然后南进(不歼灭五军、十八军不走)。”
后来战争形势快速发展,华野打完豫东战役紧接着就是进行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粟裕的建议为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做出了杰出贡献。
1947年7月以后,刘(伯承)邓(小平)、陈(赓)谢(富治)和陈(毅)粟(裕)三路大军呈“品”字形在江淮河汉之间的中原地区纵横驰骋,完成了开创中原解放区的战略任务。此时在中原地区,虽然解放军在战略上和政治上已占优势,但国民党军在人数和装备上仍占优势。大别山区的刘邓大军在国民党军重兵围困下,处境困难;陈粟大军和陈谢大军也难以寻找到打大歼灭战的战机。
粟裕对如何在中原发展战略进攻进行了思考。1948年1月22日,粟裕发出了致中央军委和刘伯承、邓小平的电报,提出他的战略构想和相应的建议。他说:
目前敌人虽已被迫作全面防御,但尚有一定兵力,作为其攻势防御之机动使用。……因此,目前江北(中原、鄂豫陕及豫皖苏)敌我是处在反复的拉锯形势中。这种形势,本给我们以有利而且多的运动战机会,但由于新区反动势力未完全打倒,反动武装未肃清和新区群众尚未完全发动,故使我们难以保留和及时捕捉战机。而敌人多采取避实击虚的战法,我兵力分散时则进犯,我集中兵力时则后缩,敌我兵力相等则与我纠缠,不让我安定休整。在上述情况下,我一个战略区之兵力对当面之敌作战,则难取全胜;如待三个战略区兵力集中,则又失去战机。而敌人则利用其较我优良的运输条件和建制的临机变动,以集中或分散对付我军。但我军则因缺乏固定补给来源和足够的运输能力,又不便长期集中强大的兵团于一个地区(或方向)作战。因此,建议三军(刘邓、陈谢和我们)在今后一个时期,采取忽集忽分的作战方式,以求较彻底地歼灭敌人一路(我们一军如不担负打援,兵力是够用的)。只要邻区能及时协同打援或钳制援敌迟进,歼敌一路是很可能的。在此区歼灭战结束,敌向此区集中,则我又分散或转至邻区,总以何区便于歼敌,即向何区集中。如此能有两三次歼灭战,则形势可能变化。管见是否有当,请示知。如认为可行,则请刘邓统一指挥。
在电报的最后,粟裕说:“管见所及,斗胆直陈。是否有当,尚盼裁示。”
粟裕这封电报的主旨是建议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互相配合,在中原打歼灭战。毛泽东此时正在对中原战局进行筹划。此前,他电召陈毅到中共中央驻地陕北米脂县杨家沟,于1月19日至21日听取了陈毅关于华东野战军情况的汇报。
毛泽东接到粟裕的电报后,逐句圈点。在送周恩来、任弼时和陈毅传阅时,他特别标注:“再送毛。”毛泽东尽管反复阅读了粟裕的电报,但并没有采纳粟裕的建议。他此时正在筹划继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后,进一步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引向江南。27日,他为中央军委起草致粟裕电:“关于由你统率叶、王、陶三纵在宜昌上下渡江南进,执行宽大机动任务问题,我们与陈毅同志研究有三个方案。”电报在叙述和分析了这三个方案的渡江时间及其利弊后说:“以上三案各有优劣,请你熟筹见复。”
1月31日午时,粟裕复电,提出了渡江南进时间和路线的两个方案,同时复述了他1月22日电报的意见。他写道:“职对于中原战局的认识,除已于子养电呈外,认为我军以原有的政治优势,于反攻中又取得了战略优势,但在数量上及技术上并非优势。加以土改又为反攻中最主要政治内容,故进展较慢。在军事上,如能于最近打几个歼灭战,敌情当有变化。因此于最近时期,将三个野战军由刘邓统一指挥,采取忽集忽分(要有突然性)的战法,于三个地区辗转寻机歼敌(华野除叶、王、陶外可以三至四个纵队参战),是可能于短期内取得较大胜利的。如是则使敌人机动兵力大为减少,而我军在机动兵力的数量上,则将逐渐走向优势;同时也可因战役的胜利,取得较多的休整与提高技术的时间。如果我军能在数量上及技术上取得优势,则战局的发展可能急转直下,也将推进政治局势的迅速变化。”
粟裕这封电报是在执行中央军委关于渡江南进决策的前提下,提出在中原地区,由三个野战军配合寻机歼敌。电报特别指出,“除叶、王、陶外”,因为他们要准备执行渡江南进的任务。
2月1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复电,表示完全同意粟裕提出的渡江作战方案,并指令3月下旬出动。
2月4日,陈毅离开杨家沟东返。他带了毛泽东手书的组建东南野战军的决定,由陈毅任东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员,邓子恢任副政委。东南野战军第一兵团由华东野战军第一、第四、第六纵队组成,粟裕兼任司令员及政委,叶飞任副司令员,张震任参谋长,钟期光任政治部主任。成立中共中央东南分局,粟裕任书记,叶飞、金明任副书记。
粟裕请求推迟渡江,形同向军委立了军令状
从1948年2月下旬起,粟裕率华野第一、第四、第六纵队和两广纵队、特种兵纵队到濮阳整训,进行渡江准备工作。开展新式整军运动,为渡江作战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针对江南地理条件进行行军、作战训练;派遣一个营到沿江地区侦察地形、敌情;调集准备随军南下的干部学习和研究新区政策;印制了供新区使用的货币东南流通券。用张震的话说,当时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渡江”了。
在准备渡江的时候,粟裕仍在继续思考渡江作战的利弊。1944年底,他曾经率新四军第一师渡江南下作战,一直到1945年10月才返回苏北,对于无后方作战的难处深有体会。他反复权衡,认为留在中原歼敌比远出江南更有利。4月16日,粟裕向4月2日来到濮阳的陈毅提出这一想法。陈毅鼓励他分别向刘伯承、邓小平和中央军委、中央工委反映。当日,粟裕致电刘伯承、邓小平,提出华野三个纵队暂不渡江南进,集中兵力在中原打歼灭战的建议。
4月18日,刘伯承、邓小平致电中央军委和陈毅、粟裕,认为:“从中原形势而论,粟部过江迫使敌人抽走几个师,将发生很有利的变化,于全国战局的发展亦极有利。这个问题,决定于自身的准备、过江条件。”“如果粟部迟出,加入中原作战,争取在半后方作战情况下多歼灭些敌人,而后再出,亦属稳妥,亦可打开中原战局。” 粟裕原计划南北夹击整编第五军,但由于国民党援军蜂拥而来,企图在鲁西南同解放军决战。敌军过于密集,粟裕难寻战机。此时,陈唐兵团已进至距离开封只一日行程的睢县、杞县。战场情况表明,打整编第五军的条件尚未具备,但攻开封的条件已经成熟。6月16日,粟裕提出“先打开封,后歼援敌”的作战方案,一面报中央军委和中原军区,一面下令部队执行。17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复电:“完全同意铣午(16日午时)电部署,这是目前情况下的正确方针。”“情况紧张时,独立处置,不要请示。”
开封虽有守军3万余人,但指挥不统一,内部有矛盾,战斗力不强,而且援军都在100公里以外,处境孤立。17日,陈唐兵团发起对开封的攻击。
开封是被解放军围攻的第一座省会城市,如果开封丢了,蒋介石会感到颜面尽失。于是,他飞临开封上空督战,一面令空军大力配合守军作战,一面督令多路增援。在东面,以整编第五军为主力的邱清泉兵团由成武、曹县西援,被华野第一、第四、第六纵队,两广纵队和中野第十一纵队阻于兰封以东;刚刚组建的区寿年兵团由民权南下企图经睢县、杞县迂回开封;在南面,胡琏兵团北上,被中野第一、第三纵队和华野第十纵队抑留于上蔡以北;在西面,孙元良兵团东进,被中野第九纵队等部阻于中牟地区。
至6月22日,陈唐兵团攻克开封,守军一部投降,一部被歼。
此役,歼灭整编第六十六师师部及第十三旅和河南省两个保安旅3万人,加阻援歼敌共4万人。
解放军攻占开封在南京引起一片哗然。国民党政府豫鲁监察使郭仲隗对同住在珠江饭店的《〈中国时报〉·〈前锋报〉联合版》负责人李静之说:“蒋介石听到开封失守的消息,大发脾气,说要追查责任,要杀人。何应钦(国民党政府国防部部长)、顾祝同(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参谋总长)互相推诿,谁也不敢负责。文武大员都怕见蒋介石。蒋介石说他要调20万大军,亲自到前线指挥收复开封,彻底消灭河南的共军。这几天顾祝同打电话嗓子都喊哑了。顾祝同要刘茂恩(国民党政府河南省主席)、李仲辛(国民党军整编第六十六师师长)坚守三天,援军即可开到,三天后开封失守不要他们负责。离开封最近的刘汝明兵团却按兵不动,所谓朝发夕至,全部机械化的第五军也迟迟不前。”郭还转述监察院院长于右任的话说:“大官怕死,士兵厌战,老百姓心向共产党,仗是不能打了,恐怕你不可能回河南了。”
开封虽然是省会,打下开封尽管给国民党以震撼,但开封守军战斗力毕竟不强。尽管拿下了开封,但毛泽东认为当时在中原地区打大规模的歼灭战的条件还不成熟。就在陈唐兵团攻克开封的同一天,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致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邓子恢并粟裕、陈士榘、唐亮电:“目前打很大规模的歼灭战,主客观条件都不成熟,故须避免。你们两大集团今后或者分开行动,每次歼敌以不超过一个整编师为限度;或者集中行动,一次歼敌以不超过两个整编师为限度。目前必须打有确实把握的仗,哪怕歼敌一个旅也是好的,例如宛西那样的仗。”
歼灭区寿年兵团
由于国民党援军正多路逼近开封,粟裕决定弃城打援,命令阻击邱清泉兵团的华野第一、第四、第六纵队,两广纵队和中野第十一纵队南移,陈唐兵团于6月26日主动从开封南撤。
此时,距离开封较近的国民党军援军是东面的邱清泉兵团和区寿年兵团。邱清泉看到阻援的解放军已经撤走,得意洋洋地抢先占领开封,随后又尾追陈唐兵团南下。
区寿年看到解放军大批南下,在睢县、杞县徘徊不前,同邱清泉兵团形成40公里的空隙。区寿年兵团辖整编第七十五、整编第七十二师和新编第二十一旅,战斗力不强。粟裕决定求歼区兵团,准备将原阻击邱清泉兵团的华野第一、第四、第六纵队和中野第十一纵队组成突击集团围歼区兵团,以陈唐兵团以及华野第十纵队、两广纵队组成阻援集团阻击邱兵团。6月24日,他和陈士榘、张震将此方案报告中央军委、华东局和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邓子恢。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邓子恢、李达、曾山经过研究,不太看好粟裕提出的求歼区寿年兵团的方案。他们致电粟裕、陈士榘、张震,认为“南北两部敌军均很集中,我北面分割邱(清泉)、黄(百韬)只能作战术分割,无法避免与敌十一个旅以上接触,似嫌歼击企图太多太大,而南面阻击亦将很吃力,须付出很大的代价,顾虑到不利情况,造成僵局,似以别作分散歼敌办法为好”。
但是,毛泽东支持粟裕的计划。6月26日3时,他为中央军委起草复电:“蒋介石、白崇禧似均判断我粟裕、陈士榘、张震南进与刘伯承、邓小平会合打十八军等,故令邱清泉、区寿年从民权、兰封、开封之线向西南急进,以期合击我军。邱军又以一部守开封。在此情况下,粟、陈、张部署在睢杞通许之线(或此线以南)歼敌一路是很适当的。如能歼灭七十五、七十二师当然更好,否则能歼灭七十五师也是很好的。敌指挥官区寿年和我军作战较少经验。”
6月27日晚,为抓住战机,粟裕命令华野突击集团不待查明区寿年兵团的具体分布,即开始对立足未稳的区兵团进行合围。
6月28日13时左右,蒋介石飞到杞县邱清泉军部驻地上空,用无线电话与邱清泉联系。据时任整编第五军参谋长龚时英后来回忆:“我当时代他接了电话。蒋介石在电话中大发脾气,乱吼一阵。他首先问我:‘你是哪一个?’我说:‘我是龚参谋长。’他问:‘邱清泉到哪里去了?’我答:‘他因为有事到四十五旅去了,不在军部。’他说:‘你们为什么不同区寿年会师?’我说:‘打不过去。’他说:‘怎么打不过去,你告诉邱清泉,如果他明天不攻过去同区寿年会师,我杀他的头。’……到了晚上邱清泉一回到杞县天主堂军部,我就把蒋介石的话都告诉了。他听过之后,懒洋洋地说:‘要杀头就杀头,打不过去,有什么办法呢?’我说:‘总得有个办法。’他说:‘有什么办法?’我说:‘总统既然已经讲过了,如果是我们不发起总攻,万一区寿年被歼,那我们就会受到处分,我们应该尽人事以听天命。’这样他最后才决定于明日发起总攻,可是一连攻了一两天,依然是没有越过雷池一步。” 战至6月29日清晨,华野突击集团将区寿年兵团部以及整编第七十五师分割包围于龙王店、常郎屯等地,将整编第七十二师包围于铁佛寺周围。当晚,华野突击集团主力围攻龙王店外围各村落。至7月1日中午,全歼整编第七十五师所属第六旅和新编第二十一旅,接着猛攻龙王店。
6月30日,毛泽东看到华野已经将区寿年兵团包围于龙王店、铁佛寺等地,改变了22日电报中认为打大歼灭战条件尚不成熟的过于谨慎的看法,兴奋地写道:“现在是打歼灭战的极好时机,粟、陈、唐正围歼区兵团五个旅于睢县地区……”
眼看着区寿年兵团行将就歼,蒋介石于7月1日致电邱清泉:“据报弟今日只派第二百旅与第八十三师向东进攻,而仍留主力在西面,未参加向东增援作战,故桃林岗、许村仍难攻克,无任骇异。当此革命战争同生死、共存亡之际,对沈师长等切勿稍存意气,更不可报复前嫌,免被匪各个击破,同归于尽。……希即全力东进,击破当面之匪,达成解围任务勿误。”
原来,1946年7月,沈澄年的整编第七十五师曾划拨给邱清泉指挥,邱清泉命其驻扎在定陶、曹县一带,负责保护商丘至定陶的后方补给线。1948年6月南京国防部未通知邱清泉,直接下令沈澄年率部移驻商丘。沈澄年未请示邱即率部开往商丘。邱清泉到定陶发现军营已空无一人,勃然大怒,致电蒋介石,要求将沈交军事法院审判。因沈的行动有国防部的命令,此事不了了之。
邱清泉接到蒋介石的电报后,继续向东进攻,但在解放军顽强阻击下,仍无进展。
此时,围攻龙王店的解放军将国民党军依托房屋和墙垣设立的火力点一一拔除,国民党军官兵都被赶到几条街道内。至7月2日凌晨,突然有四辆坦克从街心开出,朝东大门开去,正在此地的华野六纵十八师五十二团参谋长袁捷命令二营和三营利用地形、地物阻击,并活捉兵团司令区寿年、整编第七十五师少将师长沈澄年、整编第七十五师副师长兼兵团少将参谋长林曦祥。
重创黄百韬兵团
在华野突击集团围歼区寿年兵团之际,中野推迟襄阳战役,全力阻击胡琏兵团北上。华野阻击集团顽强阻击邱清泉兵团在空军支援下坦克、炮兵和步兵的联合进攻。
蒋介石看到邱清泉兵团进展迟缓,又将整编第二十五师从山东调至商丘,与第三快速纵队和交警第二总队组成西援兵团,由整编第二十五师师长黄百韬率领,昼夜兼程西援。前卫第三快速纵队以坦克为先导,于7月1日突破中野第十一纵队的阵地到达睢县东北的田花园,同准备从东面进攻驻铁佛寺的整编第七十二师的华野第一纵队第一师遭遇。第一师一面向纵队司令员叶飞报告,一面投入战斗,很快歼灭第三快速纵队大部,攻占田花园。此时整编第二十五师已进至田花园以南的帝丘店。于是,第一纵队便展开两面作战,西攻整编第七十二师,东抗整编第二十五师,防止整编第二十五师向整编第七十二师靠拢。
7月2日,粟裕速调华野第一、第四纵队及第六纵队大部和两广纵队东移,指定叶飞负责指挥,攻歼黄百韬兵团;命令中野第十一纵队监视整编第七十二师,同时作为战役预备队。19时,粟裕、陈士榘、唐亮、张震致电华野第一、第四、第六纵队,中野第十一纵队,两广纵队和骑兵团各首长:“我军应乘黄部立足未稳,工事未固,于本晚分别完成包围,随即发起攻击,明日白昼亦继续攻击,以求快速,否则战斗时间拖长,对我颇为不利。但快速原则之执行,亦不是盲目乱碰。望各首长遵叶司令之具体部署,迅速坚决执行,务求于明晚完成歼灭黄兵团之任务为要。”
战至7月6日晨,解放军歼灭整编第二十五师3个多团,将黄百韬部压缩到帝丘店周围的狭小地带。黄百韬认为自己被歼已不可避免,于9时在司令部召集干部开会说:“现在情况非常紧急,你们将重要武器和车辆做好破坏准备,等共军进来,完全破坏不留。你们都年轻,可以自想办法逃生。至于我个人,你们不要管了。我不能走,也不能当俘虏,只有一死以报总统知遇之恩。”
当天,国民党军各路援军云集,粟裕向中央军委和刘伯承、陈毅、邓小平报告后,指挥部队于24时撤出战斗。
豫东战役震撼了南京,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豫东战役在南京国民党高层引起激烈反应。7月6日,军令部部长徐永昌日记载:国民党铨叙部部长贾景德请客吃晚餐,在座的有国防部部长何应钦以及张伯苓、沈鸿烈、熊斌等。席间,“敬之(即何应钦)述共匪退出开封却寻攻区寿年兵团,既击溃七十五师及二十一旅,以致俘区。此时第五军及七十二师踌躇不能援救。匪遂转而攻黄百韬兵团(二十五师及快支队)已被围,激战五昼夜矣。黄兵团如再损失则津浦危而京师震动矣。一座悚惧”。7日,徐永昌日记载:“下午往国际联欢社参加陆军节酒会。晤敬之,渠见人辄道喜,黄泛区由危险至极转为胜利。黄百韬二十五师等殊死抵抗。难得空军大轰炸,帮助尤大。”
请看,当解放军进攻国民党军时,如果国民党军没有被歼灭,从国民党方面来说,就算是胜利,何应钦就会见人就道喜。在豫东战役中,黄百韬兵团虽然被打击,但因为没有被歼灭,竟被国民党吹嘘为“黄泛区大捷”,黄百韬被蒋介石授予“青天白日”勋章。至于所谓空军大轰炸,完全是空军总司令周至柔的谎报军情,自我吹嘘。因为华野是在半夜撤出战斗,当时国民党军空军还没有夜间空袭的技能。战后,蒋介石给邱清泉以撤职留任的处分。
对粟裕此战的指挥,徐永昌评论道:“余谓为章(即刘斐)如此看来,敌撤开封寻攻区兵团,完全出于机动。攻黄时已收获不小,损失太大尤其是轰炸之下,兵弹两缺,所以攻黄不能如期而下,自动退去,非同败退。不过敌前退却,益以空军追击,自然不能满载以归而已。虽然我如不能利用匪之退却并力追击与努力准备,则此一股匪稍事整补,转而之它,为期并不远。”
当时,国民党军果真可以并力追击吗?请看粟裕对撤出战斗的回忆:“睢杞战役的最后一仗,我军不仅把黄兵团打得焦头烂额,而且使邱清泉不寒而栗,起了一箭双雕的作用。在我军与敌脱离接触时,黄百韬仍惊魂未定,一动也不敢动。邱清泉兵团遭我回击后,也未敢再进。而我军却在多路援敌逼近的情况下,一下子跳了出来,进入预定地区休整。当敌人查明我军位置时,我军已休整一周了。”
至于徐世昌所言“稍事整补,转而之它,为期并不远”,说得倒是一点儿也不差。两个多月后,济南战役开始。
豫东战役歼灭了区寿年兵团,打击了黄百韬兵团,削弱了邱清泉兵团,共歼灭国民党军9万余人,创造了解放战争一个战役歼敌人数的新纪录,基本达到了中央军委提出的华野4至8个月内歼敌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旅10万人的要求。经过华野和中野参战部队全体指战员20天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丰硕的战果。粟裕给中央军委交了一份优等答卷,他的紧张心情为之一扫。
粟裕建议推迟渡江,这一改变看起来并不大,但影响巨大而深远,它加速了解放战争南线的进程。
说它看起来并不大,是因为这一改变是在肯定渡江南进的方针的前提下做出的,渡江南进只不过是推迟而已。
说它影响巨大而深远,是因为战后中央军委再一次调整了战略部署。7月13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致中原局并告粟裕、陈士榘、唐亮的电报,指示:“粟兵团应在现地作战至明年春季或夏季,歼灭五军、十八军等部,开辟南进道路,然后南进(不歼灭五军、十八军不走)。”
后来战争形势快速发展,华野打完豫东战役紧接着就是进行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粟裕的建议为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做出了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