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已成为现代城市园林的发展方向。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园林景观设计设计实践,从多方面详细分析阐述了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点,并对节约型生态园林造景设计与植物配置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节约型园林;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045-01
节约型城市园林就是“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财政拨款、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广义地讲,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就是生态化的城市绿地,也是可持续的绿地,这样的城市园林绿地设计成为可持续景观设计或生态设计。
一般认为,节约型生态园林植物景观应该有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园林的观赏性,能创造怡人的景观;二是具有可持续发展性,改善环境的生态效应,调节小气候,维护生态平衡;三是具有生态结构的合理性,包括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造结构,能与环境一起组成和谐的统一体。随着城市生态形势日益严峻,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正实现从绿化层面向生态层面的提升,传统的植物造景概念与内涵已经不能适应生态时代的要求,如何将生态的内涵赋予到植物造景中,如何构建绿地生态效益的生态园林成为园林景观设计者不断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具体地讲,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景观技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地形、种植树木和花草等途径,创作并建成优美的自然环境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绿化景观设计首先要考虑“适用”的问题。所谓“适用”,一层意思是“因地制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另一层意思是景观的功能适合于服务对象。“适用”的观点带有一定的永恒性。在考虑是否“适用”的前提下,其次考虑的是“经济”问题。实际上,因地制宜,巧于因借,本身就减少了大量投资,也解决了部分经济问题。经济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做到“事半功倍”,尽量在投资少的情况下办好事。在“适用”、“经济”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美观”,即满足园林布局、造景的艺术要求。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美观要求提到最重要的地位。实质上,美、美感,本身就是一个“适用”,也就是它的观赏价值。园林中的孤置假山、雕塑作品等起到装饰、美化环境,创造出感人的精神文明氛围,这就是一种独特的“实用”价值。
二 生态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1.生态功能优先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
生态设计是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对绿化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尽量增加自然生态要素,追求整体生产力健全的景观生态结构。绿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因此,在植物造景中要通过乔、灌、草和地被复合群落结构,提高叶面积指数,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绿化光合效率,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能耗,提高市民与自然环境的联结感。同样,根据功能区和污染性,选择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发挥绿地对污染物的覆盖、吸收和同化等作用,降低污染程度,促进城市生态平衡。此外,还应重视植物景观的其他生态功能的发挥,如对人直接的强身祛病功能、植物抑菌、创造清新空气和释放保健物质等功能,在特定的环境中营建卫生保健的植物景观,改善生活环境,有利身心健康。
2.物种多样性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
(1)要提高品种意识,加强地带性植物生态型和变种的筛选和驯化,构建有区域特色和城市个性的绿化景观,同时,慎重而有节制地引进国外特色物种,重点是原产我国,但经过培育改良的优良品种。
(2)城市引入的植物种类较多,但是绝大多数种群规模很小,甚至渐趋消亡。这与对绿化植物要求太高,过于追求完美和轻易否定有关。如片面追求“四季常绿”,就造就了适应性强、色彩和季相丰富的落叶植物被冷落:“一次成型”等急功近利的作法,也导致慢生植物和缺乏大规格苗木的植物被抛弃,具有某些不足的绿化植物被轻易否定。植物本身无所谓高低好坏,春盛、夏绿、秋实和冬枯是正常的自然现象和自然景观,关键是植物配置的合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因此,应将增加绿地的适应性种类和扩大多样性物种种群相结合,如在绿地中限制和调剂好各物种所占比例等。
(3)借鉴地带性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合理选择耐荫植物,开发利用绿化空间资源,丰富林下植物,改变单一物种密植的做法,使自然更新种具有生存和繁衍空间,以快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建立接近自然和符合潜在植被性的绿地。如 Minawaki 利用演替理论,快速恢复和重建当地的潜在植被,效果明显。
城市地区恢复潜在植被主要包括植被确定、恢复重建和养护管理等三个阶段,地带性群落有利于提高物种潜在的共存性,为动物、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繁衍场所。
三 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
此外,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脉和特色的重要方面,应以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带性植被为基础,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城市园林绿化中,使城市绿地系统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产生可识别性和特色性。实现功能、形式和意义的统一,满足市民的游憩和身心再生需求,丰富和提升植物景观的内涵和功能。
城市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必须考虑植物种类组合构图、色彩季相、园林意境以及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等之间的相互搭配,其主要技术包括:
(1)了解本地区条件和植物特性(气候特征、土壤理化性状、光照强度、湿度等,植株高度、绿色期、开花期花色、适应性等),遵循适地适植物原则,主要途径有改植物适地和改地适植物,改植物适地包括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改地适植物,即整地、施肥、灌溉、混交、土壤管理等技术。
(2)高度搭配要适当。上层乔、灌木分枝点较高,种类较少时,下层地被植物可适当高些,种植区面积较小时,要选择较为低矮的种类,花坛边缘选择一些更为低矮或蔓生种类,会更加衬托出花的艳丽。
(3)色彩搭配要协调。植物搭配要注意色彩的变化和对比,具有丰富季相变化,如落叶树下可选一些常绿植物,如麦冬、葱兰、沿阶草等,常绿树下可选耐阴性强、花色明亮、花期较长的植物,如玉瞽、紫萼等。
综上所述,在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建设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景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基础,是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方向。建设节约型园林,空喊口号是不会实现的,要从战略和全局发展的高度出发,改变旧的传统观念,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处做起,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和执行,建立健全的有关节约型园林建设的法律法规,为子孙后代保护好环境和资源,从而实現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雪痕.园林植物造景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2] 董晓华.园林规划设计 [ 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刘福智.景园规划与设计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 过元炯.园林艺术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关键词:节约型园林;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045-01
节约型城市园林就是“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财政拨款、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广义地讲,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就是生态化的城市绿地,也是可持续的绿地,这样的城市园林绿地设计成为可持续景观设计或生态设计。
一般认为,节约型生态园林植物景观应该有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园林的观赏性,能创造怡人的景观;二是具有可持续发展性,改善环境的生态效应,调节小气候,维护生态平衡;三是具有生态结构的合理性,包括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造结构,能与环境一起组成和谐的统一体。随着城市生态形势日益严峻,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正实现从绿化层面向生态层面的提升,传统的植物造景概念与内涵已经不能适应生态时代的要求,如何将生态的内涵赋予到植物造景中,如何构建绿地生态效益的生态园林成为园林景观设计者不断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具体地讲,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景观技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地形、种植树木和花草等途径,创作并建成优美的自然环境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绿化景观设计首先要考虑“适用”的问题。所谓“适用”,一层意思是“因地制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另一层意思是景观的功能适合于服务对象。“适用”的观点带有一定的永恒性。在考虑是否“适用”的前提下,其次考虑的是“经济”问题。实际上,因地制宜,巧于因借,本身就减少了大量投资,也解决了部分经济问题。经济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做到“事半功倍”,尽量在投资少的情况下办好事。在“适用”、“经济”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美观”,即满足园林布局、造景的艺术要求。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美观要求提到最重要的地位。实质上,美、美感,本身就是一个“适用”,也就是它的观赏价值。园林中的孤置假山、雕塑作品等起到装饰、美化环境,创造出感人的精神文明氛围,这就是一种独特的“实用”价值。
二 生态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1.生态功能优先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
生态设计是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对绿化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尽量增加自然生态要素,追求整体生产力健全的景观生态结构。绿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因此,在植物造景中要通过乔、灌、草和地被复合群落结构,提高叶面积指数,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绿化光合效率,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能耗,提高市民与自然环境的联结感。同样,根据功能区和污染性,选择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发挥绿地对污染物的覆盖、吸收和同化等作用,降低污染程度,促进城市生态平衡。此外,还应重视植物景观的其他生态功能的发挥,如对人直接的强身祛病功能、植物抑菌、创造清新空气和释放保健物质等功能,在特定的环境中营建卫生保健的植物景观,改善生活环境,有利身心健康。
2.物种多样性是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
(1)要提高品种意识,加强地带性植物生态型和变种的筛选和驯化,构建有区域特色和城市个性的绿化景观,同时,慎重而有节制地引进国外特色物种,重点是原产我国,但经过培育改良的优良品种。
(2)城市引入的植物种类较多,但是绝大多数种群规模很小,甚至渐趋消亡。这与对绿化植物要求太高,过于追求完美和轻易否定有关。如片面追求“四季常绿”,就造就了适应性强、色彩和季相丰富的落叶植物被冷落:“一次成型”等急功近利的作法,也导致慢生植物和缺乏大规格苗木的植物被抛弃,具有某些不足的绿化植物被轻易否定。植物本身无所谓高低好坏,春盛、夏绿、秋实和冬枯是正常的自然现象和自然景观,关键是植物配置的合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因此,应将增加绿地的适应性种类和扩大多样性物种种群相结合,如在绿地中限制和调剂好各物种所占比例等。
(3)借鉴地带性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合理选择耐荫植物,开发利用绿化空间资源,丰富林下植物,改变单一物种密植的做法,使自然更新种具有生存和繁衍空间,以快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建立接近自然和符合潜在植被性的绿地。如 Minawaki 利用演替理论,快速恢复和重建当地的潜在植被,效果明显。
城市地区恢复潜在植被主要包括植被确定、恢复重建和养护管理等三个阶段,地带性群落有利于提高物种潜在的共存性,为动物、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繁衍场所。
三 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
此外,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景观的植物配置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脉和特色的重要方面,应以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带性植被为基础,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城市园林绿化中,使城市绿地系统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产生可识别性和特色性。实现功能、形式和意义的统一,满足市民的游憩和身心再生需求,丰富和提升植物景观的内涵和功能。
城市节约型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必须考虑植物种类组合构图、色彩季相、园林意境以及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等之间的相互搭配,其主要技术包括:
(1)了解本地区条件和植物特性(气候特征、土壤理化性状、光照强度、湿度等,植株高度、绿色期、开花期花色、适应性等),遵循适地适植物原则,主要途径有改植物适地和改地适植物,改植物适地包括选种、引种驯化、育种等,改地适植物,即整地、施肥、灌溉、混交、土壤管理等技术。
(2)高度搭配要适当。上层乔、灌木分枝点较高,种类较少时,下层地被植物可适当高些,种植区面积较小时,要选择较为低矮的种类,花坛边缘选择一些更为低矮或蔓生种类,会更加衬托出花的艳丽。
(3)色彩搭配要协调。植物搭配要注意色彩的变化和对比,具有丰富季相变化,如落叶树下可选一些常绿植物,如麦冬、葱兰、沿阶草等,常绿树下可选耐阴性强、花色明亮、花期较长的植物,如玉瞽、紫萼等。
综上所述,在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建设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景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基础,是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方向。建设节约型园林,空喊口号是不会实现的,要从战略和全局发展的高度出发,改变旧的传统观念,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处做起,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和执行,建立健全的有关节约型园林建设的法律法规,为子孙后代保护好环境和资源,从而实現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雪痕.园林植物造景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2] 董晓华.园林规划设计 [ 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刘福智.景园规划与设计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4] 过元炯.园林艺术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