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成为技工学校的一项基本功,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人才,我们就要把好社会发展的脉搏,制定出适应生会发展的战略方针,怎样使我们所培养出的学生能够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怎样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是技术教育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技工学校自身的健康发展也必须要求我们所培养出的学生首先是一个有理想、高尚、正直、有修养的人,其次才能使具备一定技能技巧的“技工”。“德”字为先是技工学校永恒的旋律。因此,做好新时期技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势在必行。
关键词:新时期;技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思考
一、当前技工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通过对我们学校以及其他兄弟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得出技工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实际情况。
1、技工学校学生关心政治、经济局势,希望保持社会稳定,有比较强烈的忧患意识。
2、技工学校学生政治视野比较开阔,政治评价更为积极。广大学生已跳出传统视野,能从更广阔的背景上看待政治问题。
3、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服务于社会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4、社会公德意识,集体观念比较淡薄。
5、道德感情贫乏、道德意志薄弱、道德评价态度鲜明、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出现脱节。
6、重视自我的意识不断增强,但对待他人的意识却有冷淡的趋势。
7、学习态度不端正。
二、做好新时期技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德育为先是永远不变的德育方针
在学生的各种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灵魂。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如果思想素质不健全,这样的人本身就存在缺陷,甚至会对他人、对社会带来危害。因此,人才全面素质的培养,应该把思想素质教育放在首位来抓。德育为先是永远不变的德育方针。
(二)开发校本课程,用特色教育提高德育效果
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人,用特色理论培养人的方针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激发学生对祖国、对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升技工学校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也帮助他们认清是非,让他们坚持正确的立场,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以学生为本,注重德育实践
以学生为本是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集中体现。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求知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对学生多一些激励与关怀,敢于触及和解决学生提出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前提下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四)增强节日、纪念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德育效果
将道德教育的他律转化为道德教育的自律是道德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分房和基本原则。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充分挖掘、利用道德教育资源,开展适合技工学校学生的特点的教育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吸引广大学生踊跃参加,在活动中懂得道德教育的原则和道德规范。尤其是在一年中的一些特定日子,诸如:“清明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教师节”“端午节”……也成为我们进行社会伦理道德的最佳时机。
(五)转变技校生的择业就业观念也是道德教育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转变就业与择业观念,转变靠国家、靠父母、靠关系的旧观念,树立就业靠自己的新观念,靠自己的真才实学,靠自己的聪明才智,靠自己的高尚人格,靠自己的多才多艺,转变就业嫌贫爱富、图轻松、讲待遇的享受观念,树立不怕苦、不怕失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主创业和为社会多作贡献的创业观念,并以此为荣。
(六)注重情感教育,发挥德育的柔性功能
教育中要平等地对待学生,不带框框,不带有色眼镜,不给学生贴标签,而是要虚心地听,耐心地听,全面地听,把握好学生健康成长的脉搏。洞悉学生的内心世界。然后要融入真情,用真情感化学生,用真情打动学生。常言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有融入真情,才能使教育者与学生达到水乳相融,心心相印。当然也会取得极好的教育效果。
(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学院
学校要为学生营造健康向上、优美高雅的校园环境氛围。一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二是要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通过其正面的引导及反面的警示作用,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内化学生道德行为,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完善。
(八)提升网络的德育功能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必须利用网络的吸引效应,围绕技工学校学生这个年轻群体,针对他们身心特点开展一系列健康的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努力将学生的聪明才智引导到科技创新中去。
定期开展网络大讨论,正确地认识网络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的基石,通过讨论,从各个角度为学生分析网络的积极作用与它的消极作用,怎样使网络成为学生学习,了解外部世界的一个窗口,也引用许多学生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的痛苦与无奈,使学生用一种理性的眼光看待今天的网络,使之成为自己实现人生理想的一只帆船
(九)提升学生的道德能力
提升学生的道德能力,构建良好道德就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致以行”的十六字方针,提升学生的道德能力,学会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道德水准。同时加强师德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无小事,事事皆楷模。 一位优秀的教师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一个优秀的学校环境就是一本读不烦的书,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第三要改善“两课”教学,德育与生活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课”教学的优势地位,使“两课”走进生活,走进学生心里,真正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树立德育生活观。最后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做中学”,“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走进大课堂,学会丰富的社会知识,用身心去体验社会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的教育因素,感受社会上方方面面的好人好事以及良好的道德风尚,挖掘学生自我教育的动力。
关键词:新时期;技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思考
一、当前技工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通过对我们学校以及其他兄弟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得出技工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实际情况。
1、技工学校学生关心政治、经济局势,希望保持社会稳定,有比较强烈的忧患意识。
2、技工学校学生政治视野比较开阔,政治评价更为积极。广大学生已跳出传统视野,能从更广阔的背景上看待政治问题。
3、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服务于社会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4、社会公德意识,集体观念比较淡薄。
5、道德感情贫乏、道德意志薄弱、道德评价态度鲜明、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出现脱节。
6、重视自我的意识不断增强,但对待他人的意识却有冷淡的趋势。
7、学习态度不端正。
二、做好新时期技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德育为先是永远不变的德育方针
在学生的各种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灵魂。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如果思想素质不健全,这样的人本身就存在缺陷,甚至会对他人、对社会带来危害。因此,人才全面素质的培养,应该把思想素质教育放在首位来抓。德育为先是永远不变的德育方针。
(二)开发校本课程,用特色教育提高德育效果
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人,用特色理论培养人的方针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激发学生对祖国、对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升技工学校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也帮助他们认清是非,让他们坚持正确的立场,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以学生为本,注重德育实践
以学生为本是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集中体现。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求知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对学生多一些激励与关怀,敢于触及和解决学生提出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前提下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四)增强节日、纪念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德育效果
将道德教育的他律转化为道德教育的自律是道德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分房和基本原则。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充分挖掘、利用道德教育资源,开展适合技工学校学生的特点的教育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吸引广大学生踊跃参加,在活动中懂得道德教育的原则和道德规范。尤其是在一年中的一些特定日子,诸如:“清明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教师节”“端午节”……也成为我们进行社会伦理道德的最佳时机。
(五)转变技校生的择业就业观念也是道德教育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转变就业与择业观念,转变靠国家、靠父母、靠关系的旧观念,树立就业靠自己的新观念,靠自己的真才实学,靠自己的聪明才智,靠自己的高尚人格,靠自己的多才多艺,转变就业嫌贫爱富、图轻松、讲待遇的享受观念,树立不怕苦、不怕失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主创业和为社会多作贡献的创业观念,并以此为荣。
(六)注重情感教育,发挥德育的柔性功能
教育中要平等地对待学生,不带框框,不带有色眼镜,不给学生贴标签,而是要虚心地听,耐心地听,全面地听,把握好学生健康成长的脉搏。洞悉学生的内心世界。然后要融入真情,用真情感化学生,用真情打动学生。常言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有融入真情,才能使教育者与学生达到水乳相融,心心相印。当然也会取得极好的教育效果。
(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学院
学校要为学生营造健康向上、优美高雅的校园环境氛围。一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二是要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通过其正面的引导及反面的警示作用,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内化学生道德行为,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和完善。
(八)提升网络的德育功能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必须利用网络的吸引效应,围绕技工学校学生这个年轻群体,针对他们身心特点开展一系列健康的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努力将学生的聪明才智引导到科技创新中去。
定期开展网络大讨论,正确地认识网络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的基石,通过讨论,从各个角度为学生分析网络的积极作用与它的消极作用,怎样使网络成为学生学习,了解外部世界的一个窗口,也引用许多学生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的痛苦与无奈,使学生用一种理性的眼光看待今天的网络,使之成为自己实现人生理想的一只帆船
(九)提升学生的道德能力
提升学生的道德能力,构建良好道德就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致以行”的十六字方针,提升学生的道德能力,学会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道德水准。同时加强师德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无小事,事事皆楷模。 一位优秀的教师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一个优秀的学校环境就是一本读不烦的书,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第三要改善“两课”教学,德育与生活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课”教学的优势地位,使“两课”走进生活,走进学生心里,真正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树立德育生活观。最后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做中学”,“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走进大课堂,学会丰富的社会知识,用身心去体验社会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的教育因素,感受社会上方方面面的好人好事以及良好的道德风尚,挖掘学生自我教育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