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该处的地质特征的了解及物化探异常的揭露,矿化体赋存的特点,发现该处金矿化点普遍低品位、大规模,对比矿床的成因类型,初步确定其为类卡林型。
关键词:大规模;低品位;金矿点;地层;火山岩;构造;异常;成因
南岔区隶属黑龙江省,对该区的某处开展普查工作,发现了大规模低品位的金矿点,现对该处的地质特征描述如下:
地层:出露地层为寒武系下统:下部为灰黑色白云质沥青质灰岩、沥青质灰岩夹钙质粉砂岩、粉砂岩,区内岩性主要以大理岩及板岩为主。
火山岩:侏罗系中统太安屯组(J2t):中酸性及酸性火山碎屑岩为主,夹中性火山碎屑岩及凝灰质粉砂岩,区内岩性主要以凝灰岩及流纹岩为主。
构造:构造形迹主要有近南北向、近东西向弧形断裂构造,近南北向断裂沿查证区东部河谷穿过;近东西向断裂分布在查证区北部,亦沿河谷穿过。区内存在北东向的断裂构造,其为下寒武统地层,与发现的矿(化)体与矿化蚀变带具有紧密关联。
近矿围岩蚀变:蚀变一般,普遍以高岭土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及褐铁矿化为主,见少量硅化,沿断裂、破碎带分布。
高岭土化:呈浅灰色、灰白色,粘土状、粉末状。主要为破碎带矿物的蚀变产物。
绢云母化:呈灰色、浅黄色隐晶质鳞片状集合体产出。
碳酸盐化:主要呈脉状、膜状、块状、钙华产出,局部大理岩形成交错状节理形态。
褐铁矿化:为黄铁矿的氧化物,主要呈褐黄色、褐红色,沿岩石裂隙面、破碎带分布。
硅化:主要表现为脉状、网脉状、弥漫状、团块状。在地表破碎带中可见团块状石英及粒状石英颗粒,在钻孔中可见弥漫状硅化。
经物化探查证,该处的物化探异常套合较好,经地表槽探揭露发现,其矿化体所处部位均为破碎蚀变带。其金品位大部分大于0.1×10-6。
综上所述该处金品位低,规模大,矿(化)体受构造作用明显,均赋存于破碎蚀变带中,矿(化)体的围岩主要为寒武系下统晨明组碳酸盐岩,破碎带中蚀变主要可见高岭土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弱硅化、褐铁矿化,在其附近围岩中可见脉岩(闪长玢岩)出露。该区的矿(化)体地质特征与卡林型金矿相类似,故初步确定该区矿床的成因为类卡林型金矿。
卡林型金矿地质特征:
(1)成矿时代:产于不同时代沉积地层中。从震且系、寒武系、奥陶系到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都有。
(2)容矿岩石类型: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细碎屑岩、粘土岩、碳酸盐岩以及硅质岩,以及之间过渡类型的岩石。在容矿岩石中还常见有粉砂岩、粘土岩以及泥灰岩互层组成的韵律,或具明显的浊积岩层序特征。
(3)构造控矿:几乎所有卡林型金矿都显示有与断裂有密切的空间关系。矿床产状按其产出形态和构造控制因素可分出顺层的层带型和切层的断裂型或交错型,以及由二者组合在一起的复合型。另外,有些成矿区内各种容矿岩石表现出已遭受过强度不等的构造改造,实际上已成为碎裂岩或角砾化岩石。
(4)围岩蚀变:主要类型有硅化,其次有脱钙化、泥化和各种氧化作用。硅化强烈常形成似碧玉岩及石英脉带;碳酸盐岩石的脱钙表现为方解石的迁移,是矿化早期过程发生的;泥化作用形成高岭石和绢云母与金矿化伴随出现;氧化作用主要是在表生过程中硫化物和有机碳的迁出并生成Fe、As、Sb的氧化物,在卡林型金矿围岩中还常出现由铁碳酸盐或硫化物等礦物集合体重结晶聚集形成的斑点构造及由含铁矿物分解、有机碳氧化引起的褪色带。
(5)岩浆岩(脉岩):卡林矿区内火成岩不多见,有一些规模不大的小岩墙和小岩株,如石英斑岩、花岗斑岩、闪长玢岩沿高角度断层侵位。(侵位时间早于金矿化)。
关键词:大规模;低品位;金矿点;地层;火山岩;构造;异常;成因
南岔区隶属黑龙江省,对该区的某处开展普查工作,发现了大规模低品位的金矿点,现对该处的地质特征描述如下:
地层:出露地层为寒武系下统:下部为灰黑色白云质沥青质灰岩、沥青质灰岩夹钙质粉砂岩、粉砂岩,区内岩性主要以大理岩及板岩为主。
火山岩:侏罗系中统太安屯组(J2t):中酸性及酸性火山碎屑岩为主,夹中性火山碎屑岩及凝灰质粉砂岩,区内岩性主要以凝灰岩及流纹岩为主。
构造:构造形迹主要有近南北向、近东西向弧形断裂构造,近南北向断裂沿查证区东部河谷穿过;近东西向断裂分布在查证区北部,亦沿河谷穿过。区内存在北东向的断裂构造,其为下寒武统地层,与发现的矿(化)体与矿化蚀变带具有紧密关联。
近矿围岩蚀变:蚀变一般,普遍以高岭土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及褐铁矿化为主,见少量硅化,沿断裂、破碎带分布。
高岭土化:呈浅灰色、灰白色,粘土状、粉末状。主要为破碎带矿物的蚀变产物。
绢云母化:呈灰色、浅黄色隐晶质鳞片状集合体产出。
碳酸盐化:主要呈脉状、膜状、块状、钙华产出,局部大理岩形成交错状节理形态。
褐铁矿化:为黄铁矿的氧化物,主要呈褐黄色、褐红色,沿岩石裂隙面、破碎带分布。
硅化:主要表现为脉状、网脉状、弥漫状、团块状。在地表破碎带中可见团块状石英及粒状石英颗粒,在钻孔中可见弥漫状硅化。
经物化探查证,该处的物化探异常套合较好,经地表槽探揭露发现,其矿化体所处部位均为破碎蚀变带。其金品位大部分大于0.1×10-6。
综上所述该处金品位低,规模大,矿(化)体受构造作用明显,均赋存于破碎蚀变带中,矿(化)体的围岩主要为寒武系下统晨明组碳酸盐岩,破碎带中蚀变主要可见高岭土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弱硅化、褐铁矿化,在其附近围岩中可见脉岩(闪长玢岩)出露。该区的矿(化)体地质特征与卡林型金矿相类似,故初步确定该区矿床的成因为类卡林型金矿。
卡林型金矿地质特征:
(1)成矿时代:产于不同时代沉积地层中。从震且系、寒武系、奥陶系到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都有。
(2)容矿岩石类型: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细碎屑岩、粘土岩、碳酸盐岩以及硅质岩,以及之间过渡类型的岩石。在容矿岩石中还常见有粉砂岩、粘土岩以及泥灰岩互层组成的韵律,或具明显的浊积岩层序特征。
(3)构造控矿:几乎所有卡林型金矿都显示有与断裂有密切的空间关系。矿床产状按其产出形态和构造控制因素可分出顺层的层带型和切层的断裂型或交错型,以及由二者组合在一起的复合型。另外,有些成矿区内各种容矿岩石表现出已遭受过强度不等的构造改造,实际上已成为碎裂岩或角砾化岩石。
(4)围岩蚀变:主要类型有硅化,其次有脱钙化、泥化和各种氧化作用。硅化强烈常形成似碧玉岩及石英脉带;碳酸盐岩石的脱钙表现为方解石的迁移,是矿化早期过程发生的;泥化作用形成高岭石和绢云母与金矿化伴随出现;氧化作用主要是在表生过程中硫化物和有机碳的迁出并生成Fe、As、Sb的氧化物,在卡林型金矿围岩中还常出现由铁碳酸盐或硫化物等礦物集合体重结晶聚集形成的斑点构造及由含铁矿物分解、有机碳氧化引起的褪色带。
(5)岩浆岩(脉岩):卡林矿区内火成岩不多见,有一些规模不大的小岩墙和小岩株,如石英斑岩、花岗斑岩、闪长玢岩沿高角度断层侵位。(侵位时间早于金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