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世纪、新时代、新教材、新课标为当前的历史教育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舞台,作为历史教师,必须主动适合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反思新课标下历史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初中历史 新课改 教师基本素质 角色转换
一、新课标下历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作为一名初中的历史教师,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素质,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要求。经过反思,我认为历史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与情感素质。
1、知识素质
有一个比喻:“你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只有掌握丰富知识的教師才有可能很好地传授知识。历史教师不仅要有比较系统、全面的历史知识,而且还应当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包括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靠历史教师自身的努力,那就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成为一名博学多才的教师。作为历史教师,还应关心时事政治,谈古论今,以古鉴今,使历史课更富有时代气息,能更好的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
2、能力素质
首先是备课能力。在教师的备课活动中,起主要作用的,不只是教学大纲,还包括对学生的深刻了解,以及历史专业知识修养。教师要把教学大纲对教学的要求溶解在讲课中,靠的是历史教师的日积月累起来的驾驭教材的能力,说得准确些,是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功底。其次是组织教学的能力,主要表现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二者的协调统一。教师要牢牢掌握课堂的主动权,采用多种行之有效、新颖多变的教学手段,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成语典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同时,历史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教师引人入胜的讲述,能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不仅可以弥补“历史不可重演”的缺陷,而且有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历史想象力。
3、情感素质
教育是一个需要激情的职业,作为历史教师更需要充满激情,三尺讲台,要融入历史教师自己的情感。历史教师的情感道德表现在对历史学科的热爱以及对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责任感上。这份爱只有融入整个教学过程,自然而真切地流露出来,才能感染学生,吸引学生。同时教师应具有的情感,就是关爱学生,关心他们的身体、生活、所思所想,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就史论事,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事业。真诚的关爱会引起学生的共鸣,他们会更加信任和爱戴老师,会因为对老师的爱戴而喜爱上老师所教的这门课。
二、新课标下历史教师角色的转换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明确要求,史课程的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可见,我们要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必须从传统的中心地位退出,让位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历史教师的角色转化。
1、从“以分为本”到“以人为本”
教育的意义,本来就是建立在促进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之上的。而“应试教育”的弊端,就是“只见分数不见人”,只看重少数成绩好的学生,把教育“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异化为“以分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育人为本”。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学校教育过程中充满了人的因素,但最根本的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努力做到着眼学生整体发展,立足每一个学生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包括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层次、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发展平台,获得最大最好的发展。
2、从“师道尊严”到“师生互动”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教师的角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即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师处于教学的中心,全面主宰学生的学习,是历史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是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唯一来源。而现在教改要求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要切实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扩展的过程,是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所以师生之间要互教互学,互惠互助,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知识结构的互动就是学习内容的综合教学,是知识与知识、师生与知识、现实与历史的交流与对话,表现为课堂内容上加强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如史地、史政、史文等的综合。
3、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
新教材要求师生在互动的教学中共同体验,一同成长。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要经常对自己在课前的思考,上课中的体验,上课后的认识进行认真的反思,不断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使自己的教学能力稳步提高。注重学生的“学”,既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又要了解学生的情感倾向,个人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积累等。“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课堂设计只会与学生的实际相差甚远,一堂课下来使师生双方筋疲力尽,收效甚微。所以教师要在“教师的行为”和“学生的行为”上下功夫,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热闹”中“有序”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以落实。
三、结语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作为历史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情感素质,同时还必须从传统的中心地位退出,让位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适应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历史 新课改 教师基本素质 角色转换
一、新课标下历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作为一名初中的历史教师,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素质,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要求。经过反思,我认为历史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与情感素质。
1、知识素质
有一个比喻:“你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只有掌握丰富知识的教師才有可能很好地传授知识。历史教师不仅要有比较系统、全面的历史知识,而且还应当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包括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靠历史教师自身的努力,那就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成为一名博学多才的教师。作为历史教师,还应关心时事政治,谈古论今,以古鉴今,使历史课更富有时代气息,能更好的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
2、能力素质
首先是备课能力。在教师的备课活动中,起主要作用的,不只是教学大纲,还包括对学生的深刻了解,以及历史专业知识修养。教师要把教学大纲对教学的要求溶解在讲课中,靠的是历史教师的日积月累起来的驾驭教材的能力,说得准确些,是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功底。其次是组织教学的能力,主要表现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二者的协调统一。教师要牢牢掌握课堂的主动权,采用多种行之有效、新颖多变的教学手段,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成语典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同时,历史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教师引人入胜的讲述,能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不仅可以弥补“历史不可重演”的缺陷,而且有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历史想象力。
3、情感素质
教育是一个需要激情的职业,作为历史教师更需要充满激情,三尺讲台,要融入历史教师自己的情感。历史教师的情感道德表现在对历史学科的热爱以及对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责任感上。这份爱只有融入整个教学过程,自然而真切地流露出来,才能感染学生,吸引学生。同时教师应具有的情感,就是关爱学生,关心他们的身体、生活、所思所想,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就史论事,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事业。真诚的关爱会引起学生的共鸣,他们会更加信任和爱戴老师,会因为对老师的爱戴而喜爱上老师所教的这门课。
二、新课标下历史教师角色的转换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明确要求,史课程的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可见,我们要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必须从传统的中心地位退出,让位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历史教师的角色转化。
1、从“以分为本”到“以人为本”
教育的意义,本来就是建立在促进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的基础之上的。而“应试教育”的弊端,就是“只见分数不见人”,只看重少数成绩好的学生,把教育“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异化为“以分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育人为本”。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学校教育过程中充满了人的因素,但最根本的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努力做到着眼学生整体发展,立足每一个学生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包括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层次、不同个性特长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发展平台,获得最大最好的发展。
2、从“师道尊严”到“师生互动”
在传统教育理念中,教师的角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即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师处于教学的中心,全面主宰学生的学习,是历史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是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唯一来源。而现在教改要求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要切实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扩展的过程,是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所以师生之间要互教互学,互惠互助,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知识结构的互动就是学习内容的综合教学,是知识与知识、师生与知识、现实与历史的交流与对话,表现为课堂内容上加强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如史地、史政、史文等的综合。
3、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
新教材要求师生在互动的教学中共同体验,一同成长。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师要经常对自己在课前的思考,上课中的体验,上课后的认识进行认真的反思,不断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使自己的教学能力稳步提高。注重学生的“学”,既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又要了解学生的情感倾向,个人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积累等。“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课堂设计只会与学生的实际相差甚远,一堂课下来使师生双方筋疲力尽,收效甚微。所以教师要在“教师的行为”和“学生的行为”上下功夫,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热闹”中“有序”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以落实。
三、结语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作为历史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情感素质,同时还必须从传统的中心地位退出,让位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适应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