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效率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yan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历史学科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是必须解决的核心性课题。本文从备课、讲课、课件制作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教学改革 备课讲课 课件制作 学生参与 教学艺术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加强对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是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关键,本文仅就如何改革历史的教法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功夫要下在备课上
  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教师备课时,一要备学生,即了解学生的知识程度;二要备目标,即明确教学目标;三要备教材,即明确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四要备教法,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类型,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认真备课,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只有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加强历史教学的针对性,才能有效地克服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才能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只有选择好正确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要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密切地与教师相合作。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会促使学生去学习、去探索。而调动学生的广度又是区别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应试教育只注重调动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从目前教学看,在课堂上满堂灌、唱独角戏的的确不多了,但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许多老师仍是束手无策。如何抓好调动学生的广度,面向全体学生,除了思想认识上要切实转轨外,还要有一个方法问题。要想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备课时要全面考虑如何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在课堂上要善于启发各类学生。特别是那些成绩差的学生,把转化差生的工作做成功了,才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老师。使所有的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努力发展自己,使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有较大收获,这才尽到了我们老师有应尽之责。
  三、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制作HTV激发学生兴趣
  历史学科中的许多章节的内容都是一个或几个比较完整的故事,它们具有一定的情节。因此,历史教师可以大胆借鉴音乐电视(MTV)的做法,把每一节的内容制成历史电视。我们姑且把它叫做HTV。虽然现在有许多有关历史的电视剧,但由于这些电视剧中情节虚实混杂,不仅学生无法辨,就是专家也不可能去考证这些情节的虚实。加之这些电视剧太长,不太适合学生。内容也不太全面。因此依靠这些影视作品来进行形象化教学,显然是行不通的。制作教学用的HTV,必须是短小精罕型的。也就是说,在介绍历史人物、讲述故事情节时要借鉴历史剧制作的方法但又要讲究精练,注意必须和史实相吻合。具体说来,要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内容不宜过多,以教材所述为主,不宜过多发挥;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节课以半个小时为宜,要有一定的空余时间让学生思考,同时教师也做适当的归纳和分析。比如,《中国近现代史》中“西安事变”、“九一八事变”等都可制作成HTV。这样学生对事情的经过就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这对学生的学习和历史知识的再现都是很有益的。
  四、教师应注重教学艺术的提升
  教学艺术的提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学艺术性强给人的感染力就深,相反教学艺术性差,效果苍白无力。教学艺术的魅力就象我们看电视一样,一部好的电视剧,如果只是干巴巴地把角本读给人听,印象一般不会深刻,如果通过名角及所有演员配合,就会给人终身难忘的深刻印象。
  教学艺术的体现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老师基本功,诸如普通话、粉笔字等,就语言表达来说,普通话干练流畅,节奏感强,抑扬顿挫,生动形象,感染力就深,印象就好。比如大家熟悉的赵本山、倪萍等。相反若是平淡无力,或是结结巴巴,或嗡声嗡气、语无伦次……不仅印象不深,有时还会成了催眠曲,甚至是厌烦的噪音。从神态讲,有的声情并茂,神态感人;有的表情木然,呆若木鸡。还有导入、过渡、提问、板书设计、教具使用等。总之教学艺术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教师素质的综合效应。具体教学的合理归纳,清晰概括,不仅能突出重点,而且有助于突破难点,真正提高教学效率。一节好课会使人感到是一种艺术美的享受,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乐学好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五、应给学生搭建好展示个性的平台
  教学的最终的目的是培养能力,而能力又是在训练中形成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要有体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参与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应着眼于能力的训练。提问时多采用“为什么”,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而尽量不要问“是什么”。加强能力训练可以不断促使学生巩固历史知识,培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需要我们从多方面进行努力,自己浅见的片面之处,请同行们予以指正。
其他文献
摘 要: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现今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仍是薄弱环节。本文在分析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促进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几个配套措施。  关键词:职高物理 实验教学 现状 改革对策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回顾物理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出物理实验自始至终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物理课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
期刊
创造性思维一般是指“创新过程中的思维活动。”这里的创新,一般是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思维活动,只要是思维的结果具有创新性质,则他的思维过程就是创新思维。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揭示新规、创造新方法、建立新理论、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中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从点滴入手、以小带
期刊
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他能专心听课、思维敏捷,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去认识和解决数学问题。近日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北京、上海、南京等8城市,针对青少年上课注意力状况进行首次调查,结果显示仅有58.8%的青少年在上课时能集中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有更高的艺术性,在课堂上能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达到教师的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初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更为重
期刊
创造性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技能和创造性人格。实现这一目标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凡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技能和创造性人格的教学,就可以称之为创造性教学。这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有如下类型。  一、激疑引思型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学生不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便不会有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便会经常使用“激疑
期刊
当前正在积极探索适应研究性学习和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方法”,案例教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入了初中政治课教学。那么,案例教学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能发挥什么作用,它对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新课程标准即将实施能有何帮助?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认为初中政治课运用案例教学,并在初中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开始逐步地引案例进入课堂教学。笔者认为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期刊
摘 要:生物学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新课标 生物教学 实验探究 方法 有效性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基本的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参观、讨论、实习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掌握一般的科学
期刊
摘 要:关于“课程标准的逻辑体系”的困惑,新课标教材体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螺旋式上升”。“螺旋式上升”能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水平,使本学科内容不断地拓展与加深,并在知识的学习上有良好的复习和强化作用。实践发现存在这样一些弊端:淡化了数学的逻辑体系,知识体系不完善,造成内容的臃肿和不必要的重复,使学生对知识的形成和理解比较混乱,因此学生容易对数学产生厌倦情绪,从而失去信心,进而放弃数学。在课改初期
期刊
初中数学总复习并不是对以前所教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回忆和再现。最主要的是要通过对知识的系统复习,使每一章节中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找出其变化规律、性质相似之处及不同点等,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一、章节复习——善于转化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指出“学习有两个过程,一个是从薄到厚”,前者是“量”的积累,后者则是质的飞跃
期刊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因此,倡导创新精神,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作为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要有改革的胆略和创新的勇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敢于创新,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激活思维机制,进入创造状态,达到师生间的激情互动,逐步把学生由配角变为主角,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阅读到底该怎么上?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都在自觉、不自觉地采用各种形式、手段,或营造热热闹闹的氛围,或是固定为基础知识加政治思想教育的格式。久而久之,语文课堂笼罩着浓浓的张扬、浮华、形式化的东西,离其本真越来越远,渐渐迷失了方向。许多语文教师不由感慨道“越教越不知道怎样教语文了!”那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洗净浮华,从语文的“根”入手,追寻“真、实、趣”的境界。  一、“真”。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