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法对临湘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结构调整目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判断该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结构调整方案是否有利于促进其土地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表明,该市的消费生态盈亏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但生态赤字状态得到缓解,说明临湘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在减缓土地生态压力和促进土地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最后本文提出了促进临湘市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规划实施措施。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构调整目标、生态足迹
1引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 [1]。目前,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土地资源的环境问题更是尤为突出,因此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关系重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土地发展战略、土地利用目标和方针、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的实施可能对环境带来影响做出预测、分析和评价,并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过程。本文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角度,利用生态足迹法对临湘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2生态足迹评价模型
2.1生态足迹法简介
生态足迹理论是由Rees和Wachernagel提出并完善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物理评价方法[2]。该方法通过测算人类对自然生态服务的需求与自然所能够提供的生态服务之前的差距,评价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情况并较准确地判定评价对象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和状况[3]。其基本思想就是把消费与支持消费需要的各类土地联系起来,把物质消费转换为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以此来度量人类消费对生态资源的占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冲击[4]。
2.2生态足迹法的基本假设
生態足迹的概念和计算主要基于以下假设:人类消费的大多数资源和产生废弃物的数量是可以确定的;这些资源和废物流可转换成相应的生物生产面积;每单位土地面积转化为全球均衡面积,每单位全球均衡面积代表着相同的生物生产力;各类土地在空间上是互斥的,即一块土地只能有一种属性,这样就能对各类土地进行加总;自然系统能够提供的生态服务量也可以表达为标准化公顷为单位的生态生产面积;人类对土地面积的需求可以超越自然可提供的土地面积。
2.3生态足迹法的计算模型
4措施建议
综合以上的分析结果,本文认为临湘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结构调整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该市的生态承载力,改善其生态环境,但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使方案的实施更好地降低临湘市的土地生态压力。第一,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第二,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等级,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耕地的产出率;第三,保护林地并适度开发利用林业资源;第四,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提高空间利用率,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参考文献
[1] 王万茂,韩桐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2] 刘鎏,黄云,高德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乐山市峨边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348—2349
[3] 陈文波,赵小敏,武春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方法初探[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28(1):134—138
[4] 蔡育秋,俞艳,袁艳斌,等.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0,27(4):62-66
作者简介:汪小涵(1991-),女,广东人,现就读于武汉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关键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构调整目标、生态足迹
1引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 [1]。目前,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土地资源的环境问题更是尤为突出,因此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关系重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土地发展战略、土地利用目标和方针、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的实施可能对环境带来影响做出预测、分析和评价,并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过程。本文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角度,利用生态足迹法对临湘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2生态足迹评价模型
2.1生态足迹法简介
生态足迹理论是由Rees和Wachernagel提出并完善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物理评价方法[2]。该方法通过测算人类对自然生态服务的需求与自然所能够提供的生态服务之前的差距,评价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情况并较准确地判定评价对象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和状况[3]。其基本思想就是把消费与支持消费需要的各类土地联系起来,把物质消费转换为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以此来度量人类消费对生态资源的占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冲击[4]。
2.2生态足迹法的基本假设
生態足迹的概念和计算主要基于以下假设:人类消费的大多数资源和产生废弃物的数量是可以确定的;这些资源和废物流可转换成相应的生物生产面积;每单位土地面积转化为全球均衡面积,每单位全球均衡面积代表着相同的生物生产力;各类土地在空间上是互斥的,即一块土地只能有一种属性,这样就能对各类土地进行加总;自然系统能够提供的生态服务量也可以表达为标准化公顷为单位的生态生产面积;人类对土地面积的需求可以超越自然可提供的土地面积。
2.3生态足迹法的计算模型
4措施建议
综合以上的分析结果,本文认为临湘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结构调整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该市的生态承载力,改善其生态环境,但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使方案的实施更好地降低临湘市的土地生态压力。第一,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第二,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等级,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增加耕地的产出率;第三,保护林地并适度开发利用林业资源;第四,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提高空间利用率,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参考文献
[1] 王万茂,韩桐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2] 刘鎏,黄云,高德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乐山市峨边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348—2349
[3] 陈文波,赵小敏,武春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方法初探[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28(1):134—138
[4] 蔡育秋,俞艳,袁艳斌,等.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0,27(4):62-66
作者简介:汪小涵(1991-),女,广东人,现就读于武汉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