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路径实现学习的目标。目前,初中体育课堂基本上还是教师的灌与学生的练,先灌后练或者边灌边练的比较多,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尤其是前课环节的探索和研究更少。所谓前课,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的,与人们所讲的课前略有区别。“课前”一般指一节课之前的预习,内容往往只针对该节课,而“前课”,时间更为宽泛,可以是一节课、一个单元、一个学期,甚至是一个学年。在前课中利用分组学习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真正让体育课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
初中学生一般年龄在12到15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高峰阶段,其心理的变化也很大,我们的体育课教学要注意切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规律。根据教学的内容,我先后针对广播操、排球、耐久跑、篮球等四个教学单元进行了较为完整详细的前课教学设计,细化到每个技术动作与环节。仅以篮球而言,整个初中的篮球技战术大致包括:传接球、球性练习、移动、运球、投篮、基本战术等等,其中传接球技术又包括双手胸前传球、双手接球、原地传接球练习、双手头上传球动作、双手低手传球动作、单手胸前传球动作、单手胸前接球动作等等。
以篮球单元中的传接球部分的“双手接球”技术动作为例,我制作了前课自主学习卡,引导学生分组自主学习。
我利用这些卡片让学生在前课中分成小组自主学习,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再练习、纠错和展示。经过一个学期的对比与分析,实施前课自主学习的学生动作明显娴熟得多,身体的协调性与柔韧性也有更大的进步,尤其是他们已经基本能适应前课的分组自主学习,不仅准确地完成了卡片上的学习任务,还能举一反三,有所创造。
传统的体育课,基本上是备课组制定计划,教师按照大纲积极备课,再把备课的内容在课堂上灌输给学生,学生练习,教师纠错,下课,任务完成。因此,经常会出现某个技术动作一学就是三年、年年都学、年年一样、年年都学不会的奇怪现象。通过前课小组合作的实践研究,学生在课前自主查看、分析、学习共同制定的技术小卡片,基本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再到课堂教学时,只需要一定的实践和纠错环节。这样的学习,一是提高了学生自主自学的能力。二是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节省了教师详细解释知识点以及进行技术示范的时间,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直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或加深难度进行训练。三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前课学习认识,自主地参与练习,甚至创造性地进行训练,教师只需要适时指导,让学生在特定的范围内,特别是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自由地发挥和实战。
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开始是由我制作前课自主学习的材料,包括技术动作的解释、图例的展示、重点难点的提醒,以及完成的注意事项等等。逐步发展为我只布置要学习的技术动作名称(一般规定为同类运动项目),学生自己就会制作动作技术小卡片,而且内容比我的还要丰富,每个人都是学习的主人。再后来学生开始寻找自己喜欢的新项目,有的甚至是教师和大多数学生都从未接触过的内容。比如一个学生看了一个欧美电视剧里有人玩的飞盘,在网上查了查,写了操作方法和技术动作要点,卡片做得有模有样,一整套关于飞盘运动的材料非常翔实,也很有操作性。我打算在下学期就借鉴他搜集的资料,尝试在班级推广飞盘运动呢!
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是学生的兴趣如何调动和保持。体育有很多的项目,虽有共通的特点,但各个项目的差异也很大。学生不是对每个项目都喜欢,对于不喜欢的,他们没有兴趣,没有主动探索的动力和渴求的欲望。这时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同伴的示范作用,激励学生的学习愿望。
二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时的进度的把握。一开始的时候,我尝试着把某个单元的知识点集中起来制成卡片发给学生,结果顾前顾不了后,顾左顾不了右,哪个环节都没有做好,只得再回到课堂上重新整理,这样就没有起到前课自主学习、课中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目的。因此,要循序渐进,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布置、学习并检查。
三是学生分组的选择。前课的自主学习一般是自由组合,有一些自觉性较差的学生有可能自愿在一组,但由于他们的自我约束力不够,彼此之间互不服气,互不听指挥,结果造成组内气氛的紧张,不团结,很难共同完成任务。因此,教师在分组时要直接参与和指导,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等条件,合理地分配到各组之中,同时提倡学生之间的传帮带,真正面向学生全体,不放弃、不抛弃每一个。
四是前课自主学习采用分组学习,要防止不良的攀比心。有的小组成员只想表现自己的组,对其他组的学习不闻不问,甚至还出现贬低他人的不良行为,如不及时纠正,小组之间就容易产生矛盾,不利同学正常的交往。教师要将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教会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让他们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效如何判定。许多同学很努力地进行前课的自主学习,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不仅在文字理解上做足了功课,而且在课前能提前进行实际模拟练习,但是因为他们自身的身材条件、动作技能等因素,在课中展示的能力和考评成绩并不理想。一个学生曾经颇为无奈地为自己辩护:“老师,邓亚萍去打篮球,刘翔去游泳,乔丹去举重,他们还不一定有我好呢。”对此,我们应该进行适当的引导与肯定,只要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技能与体能有所提高,就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毕竟增强体质、形成终身学习与锻炼的意识与能力,这是对体育的最好诠释。
在初中体育课教学中运用前课分组的自主学习,给课堂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到主动地探索每个知识点,包括没有接触过的体育项目的技术和要点,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要使这种学习方式更为有效,教师还要想尽可能多的方法,准备更丰富的材料,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为今后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王璐,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210019)
责任编辑:宣丽华
初中学生一般年龄在12到15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高峰阶段,其心理的变化也很大,我们的体育课教学要注意切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规律。根据教学的内容,我先后针对广播操、排球、耐久跑、篮球等四个教学单元进行了较为完整详细的前课教学设计,细化到每个技术动作与环节。仅以篮球而言,整个初中的篮球技战术大致包括:传接球、球性练习、移动、运球、投篮、基本战术等等,其中传接球技术又包括双手胸前传球、双手接球、原地传接球练习、双手头上传球动作、双手低手传球动作、单手胸前传球动作、单手胸前接球动作等等。
以篮球单元中的传接球部分的“双手接球”技术动作为例,我制作了前课自主学习卡,引导学生分组自主学习。
我利用这些卡片让学生在前课中分成小组自主学习,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再练习、纠错和展示。经过一个学期的对比与分析,实施前课自主学习的学生动作明显娴熟得多,身体的协调性与柔韧性也有更大的进步,尤其是他们已经基本能适应前课的分组自主学习,不仅准确地完成了卡片上的学习任务,还能举一反三,有所创造。
传统的体育课,基本上是备课组制定计划,教师按照大纲积极备课,再把备课的内容在课堂上灌输给学生,学生练习,教师纠错,下课,任务完成。因此,经常会出现某个技术动作一学就是三年、年年都学、年年一样、年年都学不会的奇怪现象。通过前课小组合作的实践研究,学生在课前自主查看、分析、学习共同制定的技术小卡片,基本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再到课堂教学时,只需要一定的实践和纠错环节。这样的学习,一是提高了学生自主自学的能力。二是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节省了教师详细解释知识点以及进行技术示范的时间,学生在课堂上可以直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或加深难度进行训练。三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前课学习认识,自主地参与练习,甚至创造性地进行训练,教师只需要适时指导,让学生在特定的范围内,特别是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自由地发挥和实战。
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开始是由我制作前课自主学习的材料,包括技术动作的解释、图例的展示、重点难点的提醒,以及完成的注意事项等等。逐步发展为我只布置要学习的技术动作名称(一般规定为同类运动项目),学生自己就会制作动作技术小卡片,而且内容比我的还要丰富,每个人都是学习的主人。再后来学生开始寻找自己喜欢的新项目,有的甚至是教师和大多数学生都从未接触过的内容。比如一个学生看了一个欧美电视剧里有人玩的飞盘,在网上查了查,写了操作方法和技术动作要点,卡片做得有模有样,一整套关于飞盘运动的材料非常翔实,也很有操作性。我打算在下学期就借鉴他搜集的资料,尝试在班级推广飞盘运动呢!
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是学生的兴趣如何调动和保持。体育有很多的项目,虽有共通的特点,但各个项目的差异也很大。学生不是对每个项目都喜欢,对于不喜欢的,他们没有兴趣,没有主动探索的动力和渴求的欲望。这时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同伴的示范作用,激励学生的学习愿望。
二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时的进度的把握。一开始的时候,我尝试着把某个单元的知识点集中起来制成卡片发给学生,结果顾前顾不了后,顾左顾不了右,哪个环节都没有做好,只得再回到课堂上重新整理,这样就没有起到前课自主学习、课中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目的。因此,要循序渐进,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布置、学习并检查。
三是学生分组的选择。前课的自主学习一般是自由组合,有一些自觉性较差的学生有可能自愿在一组,但由于他们的自我约束力不够,彼此之间互不服气,互不听指挥,结果造成组内气氛的紧张,不团结,很难共同完成任务。因此,教师在分组时要直接参与和指导,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等条件,合理地分配到各组之中,同时提倡学生之间的传帮带,真正面向学生全体,不放弃、不抛弃每一个。
四是前课自主学习采用分组学习,要防止不良的攀比心。有的小组成员只想表现自己的组,对其他组的学习不闻不问,甚至还出现贬低他人的不良行为,如不及时纠正,小组之间就容易产生矛盾,不利同学正常的交往。教师要将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教会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让他们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效如何判定。许多同学很努力地进行前课的自主学习,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不仅在文字理解上做足了功课,而且在课前能提前进行实际模拟练习,但是因为他们自身的身材条件、动作技能等因素,在课中展示的能力和考评成绩并不理想。一个学生曾经颇为无奈地为自己辩护:“老师,邓亚萍去打篮球,刘翔去游泳,乔丹去举重,他们还不一定有我好呢。”对此,我们应该进行适当的引导与肯定,只要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技能与体能有所提高,就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毕竟增强体质、形成终身学习与锻炼的意识与能力,这是对体育的最好诠释。
在初中体育课教学中运用前课分组的自主学习,给课堂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到主动地探索每个知识点,包括没有接触过的体育项目的技术和要点,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要使这种学习方式更为有效,教师还要想尽可能多的方法,准备更丰富的材料,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为今后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王璐,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210019)
责任编辑:宣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