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小城之春》中的戏剧元素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zo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费穆是中国电影语言民族化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他把舞台经验结合自己的电影作品不断试验,这种求索的成就汇集在《小城之春》中。笔者试图分析该电影中戏剧元素的运用,以此为当下电影创作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城之春;费穆;戏剧;写意
  一、戏剧性的剧本设定
  (一)人物关系
  《小城之春》的编剧李天济先生是从事话剧的,因此剧本设计师严格按照话剧剧本的格式所撰写的,原剧本是三幕一景,在费穆先生的修改之下,辅之以电影手段拍摄就变成了如今的电影。但仍保留了人物少、场景集中、结构简练的特点,可以说费穆先生打造了一个在城墙中与世隔绝的“舞台”。它的人物简练到只有夫、妻、妹、客、仆这五人,连房子周围的一个邻居都没有,这俨然不符合日常生活,与我们的电影遵循的“写实性”是相悖的。而就人物关系的设定上,妻子爱着旧情人、朋友爱着朋友的妻子,丈夫知道他们的旧情人关系,妹妹爱慕哥哥的朋友,这种纷繁复杂的极端化的人物设定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戏剧冲突,人物关系之间的矛盾纠葛产生强烈的戏剧张力。
  (二)台词中的旁白与独白
  电影台词中出现了独白和旁白,从传统意义上讲,这本身就是戏剧手法,而后才被运用到电影中。在戏曲舞台中,也常常运用独白和旁白糅合的方式上场,通过这种自报家门的方式,讲述身世、姓名、籍贯、剧中情节等。在电影中玉纹的出场中包含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多种信息,与戏曲人物出场时的念白具有一致性和相似性。
  影片中玉纹的大段台词的出现与画面相匹配,像是现在进行时态的解说。例如画面中玉纹推开自己的房门,同时出现玉纹的画外音“推开自己的房门”、她走近自己的床时,画面随之附和“坐在自己的床上”。其次,玉纹的旁白“他竟然不知道我和礼言结了婚”、“你为什么来?你何必来?叫我怎么见你”。这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语句在话剧台本中才比较常见,而在现代电影剧本中大多都是更为通俗自然的语言。
  二、银幕下的“规定情境”
  它的场景:只有城墙、花园、河边、家这几处。若按照大的空间环境划分,则可归为残墙、破园,这两处场景。故事发生在小城里,城里和城外俨然是两个世界,城外的世界观众不得而知,而除了在城墙和河边的戏,多数戏都是发生在主人公的家里。
  在电影中,环境是人物行动的依据,人物在一定的真实空间里展开调度。而电影中场景的封闭导致人物的行动局限于一个闭塞的环境空间,观众只能集中注意力去关注在这个空间中发生的事件。因为将人物放置在“封闭空间”这种受限的空间内,可以快速地引发矛盾,呈现激烈集中的戏剧性冲突。影片的从头到尾,观众的视线都没有离开过这座小城。
  在戏剧舞台上,表演是真实且直接的,服装、化妆、道具、场景等都要为演员自身的表演而服务,过于写实的布景陈设反而会阻碍演员的表演。在拍摄《生死恨》时,费穆先生就对梅兰芳说“设法引导观众忘记布景,不置成为您优美动作的障碍。”布景和简单的场景设计让演员发挥出了更大的表演空间,通过简单的场景蕴含无限言外之意,更加凸显了演员演出的重要性。在话剧舞台上,一桌两椅就能构成一个故事。戏剧和戏曲的布景高度简练、概括,以一当十,以少胜多。而在《小城之春》的布景设计上,室内戏的处理中,中式摆件陈设,桌、椅、床则构成了整个场景。这样的场景和布景设计打破了电影所追求的写实性,以一种局限的方式构建了一种假定性的舞台,在银幕中制造“规定情境”,体现出了费穆先生所追求的“在写实和写意之间,别创一种风格”。
  三、多元化的叙事角度
  叙事角度即叙事主体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故事的角度,在具体的作品中它主要体现为叙事人称的变化。中国戏曲中的人物往往身兼多职,不仅是剧中人,更是作者的代言人和故事的叙述者,其叙事视点具有灵活自由性,作者视点、叙述人视点、叙事对象视点等相互交错,共同构成繁复的叙事角度的转换。
  主人公玉纹以第一人称展开叙事,这种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是“我”(即玉纹)与影片中其他人物关系。玉纹正说到“我这辈子再不想什么”,画面一转,随之,“谁知道会有一个人来。”直到她口中所说的一个人的出现,即玉纹的舊情人章志忱,原本平淡如水的生活被改变了。镇定自若的玉纹在志忱出现之后,再也压抑不住自己的情感。玉纹情感指向的变化,导致受叙者也因此变成了志忱。在这样的开端中,受叙者是她的丈夫戴礼言。可是志忱出现后,她口中的“他”,却变成了志忱。这不仅仅是挖掘两人感情的前史,也是向观众的暗示,同时为后文两人旧情复燃作了很好的铺垫。
  在这里所提到的第三人称叙事,通常与第二人称等来回转换,例如“他把礼言的安眠药片倒出来,把维他命药片换在安眠药片的瓶子里。”那么她是何从得知的呢?此时导演就把玉纹刻画成了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作为客观的叙述角度,它能够更好的揣测每个人物的内心,观察人物的心理活动。玉纹的自述“这是三年来,他第一次走进我的房间”才转变为戴礼言。人物指向,也就是玉纹口中受叙者的变化,同样预示着志忱和玉纹的结局必定是“发乎情,止于礼”的。玉纹不再抗争了,毕竟她是戴礼言的妻子,她的内心还是要回归到现实中来。章志忱认识到自己打破了他们生活的常态,决定离开,这个静谧的小城,这个平静的一家又恢复到了以前的生活。
  电影和戏曲均造诣颇深的费穆先生,借助于戏曲灵感,运用戏曲的假定性特质来解放电影叙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电影美学风格。从叙事人称中借助于第一、二、三人称的转换,实现了从第一人称限知视角到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转换,达到了游刃有余的切换和反复多义的共存。
  结语:
  中国电影与传统戏剧的渊源关系始终是中国电影理论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费穆导演用自己的作品不断的实验、论证,力求运用中国传统戏剧的精髓来丰富电影的表现形式,《小城之春》就是两者结合的结晶。影视手法融入戏剧,推动了戏剧表演的艺术发展,戏剧又在借鉴电影的观念与手法的同时提高了戏剧舞台艺术的动态表现力。寻觅电影中戏剧元素的运用,结合二者所长对于当下热门影视作品的创作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邵雯艳. 华语电影与中国戏曲[D].苏州大学,2010.
  [2]  张蔚,杨晓旭.寻觅《小城之春》的戏剧痕迹[J].当代戏剧,2010(06):36-37.
其他文献
摘要:社会力量参与到文物保护的过程中,其发挥的作用还是很大的,也是属于文物保护工作的一部分,是建立和健全文物保护机制的途径,是改革创新的突破口。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国外人们对文物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社会力量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主要的社会力量有企业、社会组织与个人等。但是,我国的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方面还有很多的问题,处在发展的阶段,需要进行问题的解决。实质上,人们对文物保护的自觉性和自主性还没有
期刊
矿质吸收代谢是植物吸收、固定、转化、富集的基础。富集植物在重金属超累积和矿质元素高效吸收之间存在显著的矛盾。本文以块根植物紫薯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培盆栽试验,分析紫薯在镉胁迫下不同生长时期矿质营养代谢的差异,通过水培试验,进一步分析镉与矿质元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同时,利用转录组和代谢组测序分析紫薯根系对镉胁迫的响应机制,重点关注与Cd转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代谢产物,并结合离子组学,分析紫薯矿质代
摘要:地方公共文化服务的推广与普及是地方群众文化艺术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一直以来,由于面对的受众人群素质层次参差不齐,如何有效推广文化艺术服务的各类项目是横亘在地方群艺馆工作人员面前一道棘手的难题。要突破效能低下的瓶颈,文化工作者们在推广项目时必须要与党和国家自十八大以来关于文化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紧密结合,真正起到惠及群众,深受群众喜爱和逐步提升群众文化素质等等作用,因此,在对地方公共文化服务的准
期刊
摘要:婚礼是婚俗活动中最为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中国的婚礼习俗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既有传承也有变迁。本文着重于梳理清末民国以来婚礼习俗的流传与变迁情况。从20世纪初新式婚礼在中国始出现,到民国时期的集体婚礼,再到建国后单位和组织证婚,再到改革开放后传统回归,乃至当下各种新式婚礼百花齐放。文章通过对这些不同历史时期中婚礼流变情况的梳理得出结论认为,时代和社会发展决定了婚俗流程和仪式的流传与变迁
期刊
摘要:文化馆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基地,在普及基础文化、激活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形成社会主义群众道德、提高群众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传播党的科技政策和知识,弘扬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关键词:群众文化;文化馆;主导作用  文化馆基于时代的性质、特征、工作、功能和需求而建设的。作为由政府设立的社会福利文化设施,文化馆宣传政治意志和提高国民精神品质的实施例。在过去的时代,文化馆作为
期刊
摘要:文创是连接文化与旅游的纽带,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旅游的丰富。在现代文创设计中,研究历史悠久的泰山文化并提取出经典元素,能够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丰富产品的文化底蕴,提高产品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本文通过研究泰山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提取出泰山文化在现代文创设计的具体转换及再运用方式,设计并推广泰山旅游文创产品,目的为更好的传播泰山人文文化,推广“中华泰山,天下泰安”这一城市旅游名片。  
期刊
摘要:中华优秀历史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可或缺的养分,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来自方方面面对中华传统思想的冲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加强制度建设,促进主流意识形态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本文的研究主题。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融合  1 引言  随着中国国力提升,不断深入参与全球治理,也愈加面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的复杂形势和严重挑战,在意识形态领域方面,思想文化在世
期刊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我国面积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竹种。近几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愈加严重,如雨雪冰冻等严重影响了毛竹的生长。扩展蛋白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毛竹的形态建成和器官发育都离不开可以调节细胞壁松弛和伸长的扩展蛋白。因此,研究毛竹扩展蛋白的分子特征及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对揭示毛竹抗逆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对毛竹扩展蛋白成员
改善铀矿冶工业(铀尾矿、铀废石场、铀矿山退役区域等)周边环境放射性氡及子体污染的技术瓶颈问题之一是具有吸附、富集和固定作用的覆盖植物品种的筛选。本论文以小叶美喙藓(Eurhynchium filiforme)、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和大羽藓(Thuidium plumulosum)为材料,经过氡暴露处理,分析苔藓对氡的吸附富集特性与生理生化机制,筛选出氡吸附能力较好的苔藓品
摘要:众所周知,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是艺术产生的本要根源。我国陶瓷雕塑艺术发展至今都是在生活艺术的基础之上朝着开放性多元性的方向进行不断进行创新的。具体的创新内容包括陶瓷雕塑语言不断的摒弃旧文化,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妙手勾勒出的绝妙意境;雕刻时手发自如的潇洒性以及对于雕刻所用的泥巴、釉面的创新表达。本文就中国现代陶瓷雕塑的写意性进行一系列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中国现代;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