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培训中的美感教育

来源 :百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so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术领域催生的大批美术培训机构,在教师和家长急功近利的要求下,盲目追求短平快的教学效果,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发展,导致美术培训行业乱象丛生。此文对美术培训中的美感教育做了简单探讨,讨论在教给学生绘画技巧的同时,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及想象能力,从而实现美感教育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美感教育;美术欣赏;想象能力;诗画教学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以及学生教育理念的发展,美术领域催生了大批美术培训机构。但随之而来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培训机构和家长们的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短期效应,导致培训机构在对学生进行美术培训时多选择更快出效果的教学方案,刻板专制的教学方式抹杀了学生们的想象力甚至审美能力,导致大多学生接受多年美术培训,却毫无审美能力,最终望美兴叹。学习美术,最关键的不是绘画技巧,而是审美能力。因此在日常美术培训中,要更加注重美感教育。
  一、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1、整体感觉,自由地谈论
  美术欣赏教育是给学生复杂而丰富的心理感受的一种精神活动。在这种精神活动中,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感受,把认知对象变为情感体验的对象。对艺术品初步的直观印象,是学生美术欣赏的第一步,这一步要把学生生动活泼的个人体验放在优先位置,由此出发再来讨论其他问题。有的作品,老师刚刚拿出来,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发出一片感叹的惊呼,会大声叫到“真漂亮!”他们往往是被画面鲜艳丰富的色彩、各种奇特的、不规则的图案所吸引,這其实就是他们对这幅作品的第一印象。这是未被教师矫正过的最真实最原始的直觉体验,它伴随一种创造性知觉活动和思维活动,是学生产生审美愉悦的重要源泉。面对学生的这种表现,教师如果选择制止、阻拦甚至训斥学生的随意和不守规矩的态度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妨碍学生良好的情绪体验和审美心境的形成。学生在欣赏艺术品的瞬间,他们会把所看到的、感觉到的和体验到的全部汇集在一起,从而表现出特定的表情、姿态、动作和声音,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这时教师最好能和学生一起作出真实的反应,从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2、要素识别及其形式关系分析
  学生欣赏美术作品,不仅要获得对作品的内容、主题、题材方面的认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逐渐养成能够透过画面所描绘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内容,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潜伏在具象中的画面中的意味,形成欣赏的习惯和能力。教师一般采用“你看到了什么”的提问为线索,引导学生发现作品的点、线、形、色等要素。让学生认真观察,然后自由讨论。刚开始学生可能会主要从作品描绘的具体事物,或这些点、线、形、色所构成的东西“像什么”的角度来观察和感知。学生能从抽象的画中看出很多东西来,说明他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思维是活跃的,这是学生欣赏能力培养的良好开端,但这还主要是一种日常知觉而非审美知觉。在欣赏作品的讨论中学生们经常提到他们看到的“线条”“颜色”“形状”等,这是属于形式语言的东西,是图形艺术的魅力所在,是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把握的。在识别了线、形、色等要素之后,有时还要在识别这些要素的过程中,了解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它们所表现的情感和蕴含的意味,自然便会成为学生感受和谈论的主要内容。
  二、想象能力的培养
  1、诗画合一的追求
  我国绘画最高的一种艺术形式就是“诗画合一”,这种意境美的呈现既是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学习,又是对绘画的欣赏学习,这种完美式的融合也就构成了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唯美意境,这种唯美的诗画合一教学方式应用到美术培训中,可以不同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观。在美术绘画中,每个学生的想象力都是丰富多彩的,如果加以引导,学生就会产生天马行空的想象。“诗画结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绘画能力,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以及审美思维能力。
  美学理论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作者完成后的作品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它需要在读者的阅读中去进一步建构。”这一观点充分显示了读者在阅读、赏析作品中的主动性,也表明读者在赏析中想象的重要性。在古典诗词中,其开放性是表现得尤为突出的,许多诗人在创作中故意“留白”,使其意境深远,让读者去想象,去体味。创作上的“留白”即是古人论诗词常强调的“空灵”,指诗词必须给读者留下大片想象的空间,以激发读者进行审美再创作的热情。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题目叫《秋思》,句中却没有一个“思”字,更没有游子的心理描写,作者是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极具典型萧瑟秋天特色而又富有独特感情内涵的审美意象的巧妙叠加,再加上“断肠人”远离故乡流落“天涯”这一孤独痛苦心情的诉说,从而创造了一种既含蓄深沉又悲怆欲绝的艺术审美意境,寄寓了诗人极其深邃的“秋思”之情。
  读者通过这首词完全可以想象得出游子见到各种景物时的内心世界;它能够带给我们的是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的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意境悠远而深邃……
  我们知道,由于每个读者的审美经验不同,再创造的形象也就因人而异,作家实写景物,虚写情思,我们所体悟到的情思也就有所不同,这种虚笔描写就体现出一种空灵美。这也表明了古典诗词的这种意境乃至主题的模糊性、开放性,是无法下一个精确的结论的,但这正给了读者以驰骋想象的空间。因此,古典诗词的教学不应该是让学生得到一个固定的答案,而是应该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注重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让他们在想象中去体味无尽的诗情画意。
  2、诗画合一的教学
  教师诗化的语言可以让学生沉浸在美好的学习氛围中,无论是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通过对诗歌的赏析,让学生展开想象,从而在绘画中展现出来。比如,教师讲秋天:“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漫山遍野,层林尽染。秋天的阳光,殷红的,翠绿的,橙黄的,金灿灿的,各色树叶仿佛透明一般,格外的艳丽,一片片,一树树招人喜爱。金秋的缤纷,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更让人有一种想去飞翔想去歌唱的愉悦!”学生从这些词汇中就可以想象出秋天的美景,从而想把秋天画下来。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可以创造精彩的场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这种方式的采用使学生的鉴赏能力也有所提高。
  比如王维边塞诗《使至塞上》里的千古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国画论》中提到:“天地万物,一横一竖”,线条是平面构图中的一个重要元素,竖直的线条和圆的线条形成对比,大漠的地平线以下是平面,孤烟是直线,黄河的横线,落日的圆弧,强化的线条感造成鲜明的视觉想象,使整首诗的画面跃然纸上。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原本相通,相同之处在于追求意境,诗与画虽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是以创造意境为目的,因此,在美术培训过程中,注重诗画合一的教学,一定会让孩子们受益匪浅。
  结 语
  形象感染与逐渐渗透是美术培训中应该把握的首要原则。而审美教育与人格教育融合一体的教育是以审美为内容,审美的形式是指向人格的培养,这才是最佳途径。审美教育其实就是美感教育,它是以陶冶情感为特征,以生动形象为手段,通过个人兴趣爱好的自由形式,培养人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人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因此在日常美术培训中,要着重保护、培养学生们的审美、想象力,让美术学习成为他们终身受用的一项技能。
其他文献
煤矿井下铺设道轨需要大量道钉,精明的张铁匠瞅准机会,在矿门口搭两间棚子,支起烘炉,叮叮当当开起了铁匠铺,专门打制道钉,卖给矿上,生意不错。当然,农忙时也打制锄镰锨等农具。  张铁匠有一儿一女,儿子抡大锤,闺女拉风箱,他自己掌小锤儿,老婆烧水沏茶做饭,一家人围绕着红彤彤的炉子从早忙到晚,小日子红红火火。  打铁是个技术活儿,更是个力气活儿,一天到晚汗流浃背,非常辛苦,于是,离不开两样东西:一样是水,
期刊
辛国炜,无党派,西安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艺术硕士,视觉艺术策展人,观念摄影人,工作于陕西省铜川市群众艺术馆。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360°看铜川”摄影文化品牌及“360°看銅川”摄影志愿服务团创始人,360°摄影俱乐部主席。铜川市政协委员,政协智库成员,铜川市王益区政协常委。
期刊
时值岁末,我接到了一个声音相对陌生的电话,待到对方报清了姓名,我不由自主地握着话筒站起身来:“哎呀,是老商啊,好多年不见了,还真挺想念。不知道你都忙啥呢?”  “嗨,到了我们这个年龄还有什么可忙的?我只想和你见见面,叙叙旧。”他的声音诚恳得有点颤抖。  “好,那就怀念不如相见,咱们约个时间吧。”我的心情好像比他还迫切。  ……  “桌上清茶已就,同学情谊常青。”刚一落座,我就半开玩笑似地说了一句。
期刊
走近横山,不吃一碗地道、美味的横山炖羊肉是不行的,如果到了横山区响水镇,不吃一碗横山羊肉烩冻豆腐那更将是一种遗憾。那肥而不腻、十里飘香的横山炖羊肉配上绵软、清香的响水冻豆腐那可真是一个绝字了得。  响水豆腐好吃,自然名气也大。别的地方做豆腐多用酸浆点制,而响水豆腐一直沿用传统的卤水点制,即使相隔不远的其它乡镇,也有用卤水点制的,但做出来总感觉少了响水豆腐的鲜、嫩、爽、滑。响水人木讷少言,不会夸奖自
期刊
胡晓姗,1981年出生在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  她从小跟随母亲王西安(2019年被评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塞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学习民间剪纸艺术。在母亲的熏陶下,她10岁时创作的剪纸作品《骑驴婆姨》《收工》被收录在《安塞剪纸》一书中。之后她来西安求学,毕业于西安欧亚学院。上学之余也没有放弃对民间剪纸的学习。  2011年11月份参加陕西省妇女手工艺大赛获得剪纸類二等奖,被省妇女联合会授予“陕西
期刊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进行直播。如何借助新媒体直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也值得人们思考与研究。本文通过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分析,从新媒体直播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角度出发,试图分析以下几个方面:(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1、保护方式。2、保护程度。(二)新媒体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递和展现的方
期刊
摘 要:国务院发布支持政策来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戏曲,提出:“增加传统中国戏曲的推广和宣传,加强通识教育,结合现实的学校教育,并加强教育教学的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的中国戏曲的内容。”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共同发表《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的意见》指出传统歌剧保留传统民族文化的基因,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民族自豪感,有必要加强传统戏曲的教育。以诚信教育为根本任务的“校园文化
期刊
红二十五军的长征,以及在长征途中成功创建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不仅创造了史诗般的英雄壮举,而且留下了大量的红色歌谣。这些红色歌谣,产生于1934年11月8日至1937年4月的激情燃烧的岁月,读之让人激动不已,品之令人回味无穷。这些歌谣已经传唱了八十多年,是我们的革命先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她,必将为我们在新的长征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产生积极的作用。 
期刊
时间:当代某天。  地点:云南某自然保护区。  第一部分  人物:  杨 亮——新警察,23岁,刚从警官学院毕业,年轻气盛,一开始不喜欢森林公安这个行业,后来被老警察用生命保护森林的精神所感动,最终爱上森林公安这个行业,并成长为新的森林公安基层所长。  王所长——老警察,56岁,从警校毕业后就一直在森林当森林公安,热爱森林,热爱森林警察行业,表面严肃,但内心感情丰富,关心下属。  幕启舞蹈画外音:
期刊
摘 要:本文以舞蹈创作的构思及选材为中心,借助舞蹈《水》来完成。通过了解编舞的社会功能,以及编写的灵感来源,确定舞蹈的题材,巧妙地应用观察生活、捕捉形象等方法进入构思,最终完成创作。  关键词:构思;选材;舞蹈;舞蹈创作  一、编舞的社会功能  人类社会的许多事物都是在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本体的自我完善和提升,如科学向高、精、尖发展;体育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医生提出要攻克不治之症等等;二、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