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模型方法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70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模型的概念与分类
  模型方法是人们为了认识自然界中某一复杂对象(如非常庞大的太阳系或非常微小的细胞)或事物发生的过程、规律等,用形象化的具体实物或抽象的语言文字、图表、数学公式等对认识对象进行模拟或简化描述的一种方法。
  模型的种类很多,一般所说的模型主要有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概念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属于物理模型,如教材中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细胞膜结构的实物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建构血糖调节的模型等;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即用字母、数字及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等式或不等式以及图表、图象、框图等描述客观事物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的数学结构表达式,如用Nt=N0λt表示种群的“J”型增长;概念模型是指人们抽象出生物原型某些方面的本质属性而构思出来的理想化模型,如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有氧呼吸过程的图解等;同一生物学概念可以用不同的模型来表示,只是侧重点各有不同,如种间关系中的共生关系可以用数学模型(图A)和概念模型(图B)两种模型分别来表示。
  二、模型的建构
  (一)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为例,介绍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1.实验方案的设计
  (1)结构要完整
  真核细胞(以动物细胞为例)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基质及其内含的各种细胞器,主要有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溶酶体等,以及细胞核。
  (2)材料要方便易得
  在建立模型时,可选用琼脂(或明胶)做细胞质基质,用各色彩泥(有些地区可选用胶泥、面团儿)捏制各种细胞器,并固定于琼脂中,即可成为一个动物真核细胞的模型。
  2.课前准备
  (1)细胞质基质制备
  将20g琼脂与800ml清水混合并加热至琼脂溶化,置于冰箱中冷凝约40分钟(也可置于室温下冷凝,时间需延长)。
  (2)其他材料
  1000ml的烧杯一个,玻璃棒,电炉,大头针若干(用来固定各种细胞器),直径约2㎜的塑料吸管若干(用来制作中心体)。
  3.模型制作
  制作模型时,科学性和准确性是第一位的,所以制作中各种细胞器的大小要成比例,核糖体是最小的,其他一些结构的参考数据:
  溶酶体:直径0.2~0.8?m ;线粒体:直径:0.5~1?m,长度2~3?m;
  中心体:直径0.2~0.4?m ;细胞核:直径:5~10?m
  教材中没有指定具体的材料用具,也没有列出详细的活动步骤,给学生发挥各自的创造潜能留下充分的空间。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细胞的复杂性、整体性、有序性和重要性的理解和掌握。
  (二)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65页“问题探讨”中的素材为例,介绍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三)建构概念模型
  对学生具有一定的难度,高中阶段不作要求,只要求学生能利用概念模型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就行,在此不再介绍。
  三、模型方法的重要作用
  物理模型具有强大的立体感,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既看得见又摸得着,给人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对微观科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如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它以极其简单的形式显示了DNA结构这么复杂的事物,揭示了遗传的秘密,帮助学生理解了无法直接观察到的自然现象,理解生命的神奇;又如,学生参与制作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动态模型,可以使学生深刻地理解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变化和数目变化,为遗传规律的学习打好基础。在建构模型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愉快,在主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使抽象深奥的知识变得直观简单。
  数学模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新规律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在生物学中越来越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引导学生建构数学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透过现象揭示本质的洞察能力;同时,通过生物与数学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简约、严密的思维品质。如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变化的坐标曲线等等,都是借助数学方法来分析生命现象,揭示生物体结构、生理代谢、生命活动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等方面的本质属性,它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强烈的系统性、高度的概括性和独特的能力培养作用。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综合能力,改善思维方式,提高思维能力。
  概念模型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理过程本质的理解,化复杂为简单,化零碎为整体。如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反应階段等一目了然,使学生更容易掌握。
  总之,模型方法是现代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部分安排了5个模型建构活动,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模型建构活动,理解模型方法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置身于探索科学现象、发现科学规律的活动中,更好地理解、掌握、巩固和运用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其他文献
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数学解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应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平台,因此,加强解题能力的训练尤为重要。数学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数学知识的传授当成一个载体, 在数学解题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读题,解题和反思。笔者结合平时教学中碰到的几个问题谈谈点亮解题教学的三个原则。  一、要把学生的好奇心放在第一位,学生的问题是教师进行学习指导的重要窗口  在解题教学的过程中,许多教师热
期刊
由于现代家庭结构和经济生活的变化,小学生接受新事物快,思维灵活、学生生理心理早熟,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以意愿为前提去思考、处理事情,缺乏分辨是非好壞的能力,易受不良风气侵蚀。给我们的教育增加一些新的难度,为履行教师职责,培养新一代,我注意用爱去感化学生。  一、真诚善待让学生感受师意  古语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要让学生感受教师对国家的忠诚,对事业的热爱,对学生无限的爱,学生才会信服教师,接受教
期刊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有提高,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教师需要精心准备每节课,本着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的原则,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教学细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结合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利用精彩的情境创设,
期刊
高中数学是高考中必考科目,可以说他决定着考生的命运。因此,高中数学的教学有效性是目前教师面临的重大任务。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注重的是解题思路,以题海训练为核心,是一种高密度、快节奏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将学生培养成了解题机器,不仅使学生学习负担加重,而且还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变得单一,增加了逆反心理,最终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一、有效性教学相关概述  (一)研究背景  在今天这个充斥着快餐文化的时
期刊
中学地理知识涉及面广,对初学者来说,大量的地理概念、规律、特征等常常不易分辨、掌握。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前后形成一个统一的知识体系。下面举例说明比较法在教学中经常运用的几种形式。  (一)对比法  把分别独立的几个地理事物或现象,并列到一起进行对照。了解它们之间的个性和共性。让学生既能掌握全部知识,又能了解各自特性,例如,在讲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时,一
期刊
一、Phonics自然拼音教学法提出的背景  (一)传统的英语单词教学模式已不适用  当前,大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在教授英语单词时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等教学模式,对学生一味机械地灌输单词,经常出现老师带读,学生跟读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模式简单枯燥,机械死板,学生缺乏正确的记忆方法,记忆效果差,导致他们逐渐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从而失去兴趣。鉴于这样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勇于推陈出新,
期刊
学习初中地理知识,有良好的记忆方法,不但能使记忆变得轻松,而且准确性增高,保持长久。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如果不讲究方法,就会学得很累。学生在学习中,如果老师能够提示、引导记忆的技巧,学习起来不但会很轻松,而且还能够感受到学习是件愉快的事情。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挖掘记忆的方法和技巧,提示、指引给学生,才会有高效的教学效果。在此,具体介绍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提示给学生的记忆方法和技巧。  一、形象记忆
期刊
在我们周围,有这样一些细节,你或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父母总是把饭盛到碗里端到桌上,一遍又一遍地在饭桌上督促孩子多吃;父母端着碗追赶着孩子,一遍又一遍呼唤着孩子吃;父母总是担心孩子不吃或少吃,周到细致地把饭喂到孩子嘴里……孩子烦着、抗拒着,吃饭竟成了一个问题。父母不劝、不督促、不喂,孩子就干脆不吃了。孩子挑食、厌食,让父母忧心忡忡、手足无措。  父母在饭桌上传递给孩子的是一种错误的信号:父母自觉做成
期刊
一、指导思想  本课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把体育运动作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内容教给他们,让他们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从事、参与、理解、创造运动的乐趣,使学生掌握一至二项乐于参与的体育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本着这样的理念,本课注重运动兴趣和运动技能的教学。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本课教学内容是技巧和篮球。技巧是体操教学内容之一,本课教学目标是
期刊
新课标强调“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可见,培养小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想象力的基础是小学生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  在《周长》与《面积》的教学中总是会发现在新授时学生似乎对这两者的概念都是理解的。可在之后的练习中,学生却往往容易对这两个概念混淆,经常指鹿为马,不知所云。究其原因是学生对空间观念没有真正得到突破。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呢?  下面我就结合三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