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我一直在对初中美术的兴趣教学进行尝试,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上狠下功夫,尤其是善于激发学生对枯燥无味的课产生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事情。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在学生普遍喜欢上美术课,认为上美术课心里没有压力,而且能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下面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1 要拓开教学的趣味性。首先是教师才识广泛。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性、开放性。
如:在上设计图案时,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我让学生回家提前准备各种植物各种颜色的种子,这样在上课时,让他们亲自动手用植物种子来拼贴图案。结果学生的图案各式各样,颜色运用也各不相同,作业丰富多彩,真是漂亮极了。这样学生还感到上美术课有无限乐趣,就会乐意去接受美术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学习。
2 在课堂上利用演示范画。能把枯燥的教学内容激活。
例如,在彩画静物等绘画教学内容中,我都以随堂范画为主,在课堂上当堂示范写生。在讲中国画写意花鸟时,就在课堂上铺开宣纸、拿来毛笔、墨、颜料等工具材料作花鸟示范画,让学生亲眼看到老师的作画过程,包括执笔用笔方法、线条的运用,颜料的调配,一目了然。加上简单的讲解,使学生把老师的作画步骤、方法都记在了脑子里。同时学生可以直接问老师问题.这样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气氛活跃了,许多难题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提高了。
3 倡导独立的审美个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增强美术课程的趣味性。
对同一作品进行审美时,由于学生不同,学生的心境、经历以及常识和经验的不同,会对同一作品产生不同的理解与审美意味。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倡导学生应该有自我独特的审美视角,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与美术作品产生共鸣,从而使审美想象力得到应有的发展。
比如我在构建欣赏课时,让学生对《金黄色的庄稼和柏树》进行欣赏。我只是简单介绍了作者概况及作品的社会时代背景,然后让学生感受作品,要求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思考:画了什么内容?如何画的?色彩与笔触有什么特点?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鼓励学生都说一下自己的个人见解。学生们有的看到了色彩的明丽与单纯,有的看到了强烈的油彩和多变的笔触带来的冲击力量,有的感受到一种令人激动的情怀,有的看到了作者用色块大胆地表现自然之美,有的体会到了一种生命的呐喊与释放,有的则感受到朵朵花儿如火一般点燃了生命的强光……可见,倡导学生独立的审美个性,可以使学生的审美形成多元化、复杂化及深刻化。从而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审美感觉和参与美术课的积极趣味,并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
4 倡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体验。倡导参与,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
倡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体验,也就是鼓励学生多动手,对美术材料接触体验,多多练习尝试,从而形成使用材料的技巧与技能。尤其是在手工工艺课上,我不要求学生必须按程式创作作品,用什么手法,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何构图,不作一刀切式的规定。要让学生自己反复熟悉材料,以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理解与发现:原来,手工材料及工具有这样一些特性,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及步骤。
对于水彩画和中国画工具材料的特点特性的掌握,倡导学生亲自动手做,从一次一次的失败,到逐渐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从调色、设色、用水、用笔的体验中,收获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的参与作风。
在创作图案时,老师可展示标本、图片、视频录像、实物范作,让学生自己进行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然后让学生自己提炼概括出作品的造型特点。最终结果是,学生创作的作品,在造型、色彩等方面,要比单纯只欣赏老师范画效果好得多,造型生动,程式多变,并且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使美术课堂充满了趣味。
5 倡导学生艺术性地表现思想。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动机,提高课堂兴趣。
当代美术教育学家伊顿曾经说:“教育事业是勇敢的人的探索——特别是艺术教育事业,因为艺术涉及到了精神领域的创造。”也就是说,培养创造性思维是艺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美术教学中,我从不轻易否定学生作品中与人不同的特点,因为美术创作不同于解决一个数字题,只有一个答案就可以。美术作品的美是具有多元性的,需要从不同的层面与角度去感受与判断。这样,学生的作品不会雷同,不会缺乏自我个性与生命的活力。所以,无论学生的创作是平淡还是非凡,是粗犷还是婉约,是热烈还是静谧,它们都是有其内涵的,是每一个学生思维的结晶、创造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表现。
在进行作业讲评时,我尽量多讲学生作品中的优点,多对学生的创造性进行肯定,以激发学生乐于创造、乐于表现美感的欲望。这样做,学生个个变得更加大胆,更加充分,更加主动,更善于用色彩语言与他人交流。学生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很好地得到了培养,学生的自我艺术个性淋漓尽致地得以表现。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就谈不上愉快地学习;不能愉快地学习,就没有学习效率;没有效率,就是我们教师的失败。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是每位美术教师的职责。
1 要拓开教学的趣味性。首先是教师才识广泛。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性、开放性。
如:在上设计图案时,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我让学生回家提前准备各种植物各种颜色的种子,这样在上课时,让他们亲自动手用植物种子来拼贴图案。结果学生的图案各式各样,颜色运用也各不相同,作业丰富多彩,真是漂亮极了。这样学生还感到上美术课有无限乐趣,就会乐意去接受美术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学习。
2 在课堂上利用演示范画。能把枯燥的教学内容激活。
例如,在彩画静物等绘画教学内容中,我都以随堂范画为主,在课堂上当堂示范写生。在讲中国画写意花鸟时,就在课堂上铺开宣纸、拿来毛笔、墨、颜料等工具材料作花鸟示范画,让学生亲眼看到老师的作画过程,包括执笔用笔方法、线条的运用,颜料的调配,一目了然。加上简单的讲解,使学生把老师的作画步骤、方法都记在了脑子里。同时学生可以直接问老师问题.这样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气氛活跃了,许多难题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提高了。
3 倡导独立的审美个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增强美术课程的趣味性。
对同一作品进行审美时,由于学生不同,学生的心境、经历以及常识和经验的不同,会对同一作品产生不同的理解与审美意味。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倡导学生应该有自我独特的审美视角,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与美术作品产生共鸣,从而使审美想象力得到应有的发展。
比如我在构建欣赏课时,让学生对《金黄色的庄稼和柏树》进行欣赏。我只是简单介绍了作者概况及作品的社会时代背景,然后让学生感受作品,要求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思考:画了什么内容?如何画的?色彩与笔触有什么特点?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鼓励学生都说一下自己的个人见解。学生们有的看到了色彩的明丽与单纯,有的看到了强烈的油彩和多变的笔触带来的冲击力量,有的感受到一种令人激动的情怀,有的看到了作者用色块大胆地表现自然之美,有的体会到了一种生命的呐喊与释放,有的则感受到朵朵花儿如火一般点燃了生命的强光……可见,倡导学生独立的审美个性,可以使学生的审美形成多元化、复杂化及深刻化。从而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审美感觉和参与美术课的积极趣味,并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
4 倡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体验。倡导参与,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
倡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体验,也就是鼓励学生多动手,对美术材料接触体验,多多练习尝试,从而形成使用材料的技巧与技能。尤其是在手工工艺课上,我不要求学生必须按程式创作作品,用什么手法,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何构图,不作一刀切式的规定。要让学生自己反复熟悉材料,以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理解与发现:原来,手工材料及工具有这样一些特性,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及步骤。
对于水彩画和中国画工具材料的特点特性的掌握,倡导学生亲自动手做,从一次一次的失败,到逐渐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从调色、设色、用水、用笔的体验中,收获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的参与作风。
在创作图案时,老师可展示标本、图片、视频录像、实物范作,让学生自己进行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然后让学生自己提炼概括出作品的造型特点。最终结果是,学生创作的作品,在造型、色彩等方面,要比单纯只欣赏老师范画效果好得多,造型生动,程式多变,并且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使美术课堂充满了趣味。
5 倡导学生艺术性地表现思想。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动机,提高课堂兴趣。
当代美术教育学家伊顿曾经说:“教育事业是勇敢的人的探索——特别是艺术教育事业,因为艺术涉及到了精神领域的创造。”也就是说,培养创造性思维是艺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美术教学中,我从不轻易否定学生作品中与人不同的特点,因为美术创作不同于解决一个数字题,只有一个答案就可以。美术作品的美是具有多元性的,需要从不同的层面与角度去感受与判断。这样,学生的作品不会雷同,不会缺乏自我个性与生命的活力。所以,无论学生的创作是平淡还是非凡,是粗犷还是婉约,是热烈还是静谧,它们都是有其内涵的,是每一个学生思维的结晶、创造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表现。
在进行作业讲评时,我尽量多讲学生作品中的优点,多对学生的创造性进行肯定,以激发学生乐于创造、乐于表现美感的欲望。这样做,学生个个变得更加大胆,更加充分,更加主动,更善于用色彩语言与他人交流。学生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很好地得到了培养,学生的自我艺术个性淋漓尽致地得以表现。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了兴趣,就谈不上愉快地学习;不能愉快地学习,就没有学习效率;没有效率,就是我们教师的失败。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是每位美术教师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