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介绍了分层培养的概念及特点,提出工程造价专业人才能力分层培养管理模式的新思路以及分层培养管理模式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工程造价;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前言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优化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问题;二是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及教学模式的问题。
二、分层培养的概念及特点
1.概念。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分层教学的发展中,各种批判改革活动一直时起时伏,推动它不断向前发展。
2.特点。根据分层教学模式的要求,在教学中应对不同层次学生把握不同的难度,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经过自主和协作学习能够完成任务。教师在项目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年龄、兴趣、自身优势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设计项目。
三、分层培养管理模式的提出
根据学生的兴趣、知识和水平的差异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各层次通过不同的方案进行培养。具体分类实施方法如下:
1.科研学术层。致力于较深层次的理论知识学习和科研训练,为学生在研究生、博士生阶段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未来走学术型道路的可能性更大。学生通过深层次的科研训练,参与教师课题,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一般最后都能形成论文发表。既培养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科研能力也获得很大提高。
2.应用层。重视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重视实践教学,以竞赛辅导班、指导教师指导参与竞赛为训练方式,通过参加各类竞赛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避免科研过程中眼高手低的现象。通过参加各类竞赛和创新项目,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3.基础层。所有学生都可归入这层,最重要的训练手段是实践实验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论文写作训练。通过实践实验课程具有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的实验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实践,组织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调研,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大四阶段毕业论文的写作是这个层次学生参与科研最为重要的方式,通过毕业实习、查文献资料、提出论文题目进行研究,培养基本的从事科研活动的能力。
四、分层管理模式的实践
1.“1+2+1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第一年进行必修课学习,包括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创造学基础知识;第二、三学年开设公共和专业选修课,并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和创新能力开发;第四学年开设任意选修课,学生找工作或考研、撰写毕业论文。
“以人为本”体现在两个方面:
(1)不完全选课制。学生刚入学对专业还存在盲目性,第二、三学年开设大量专业选修课,此时他们对专业已有初步认识,学习目的性更强。
(2)前3年学生将专业课内容学完,第七、八学期开设任意选修课对学生的限制不大,是一种更灵活、人性化的教学模式。
2.选取拔尖人才
从大一第二个学期开始,学生根据兴趣和目标选择不同的层次,参与到科研能力培养中。学生先自愿报名,再通过笔试和面试,选拔具有科研兴趣和能力的学生组成科研集中训练的拔尖班。每个学生配备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指导该生一直到毕业论文阶段。学生除了按选课制学习专业课程外,还由学院额外组织进行科研训练的小班授课,并由导师带领参加导师的课题或学生自己提出的课题。
3.组建学生竞赛团队。每学期选拔有操作能力和兴趣的学生组成竞赛团队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数学模型竞赛、机器人大赛等项目;和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一起,完成建筑设计项目比赛;一些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竞赛,也可以鼓励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参与,如结构设计大赛、6m钢桁架设计、挡土墙设计等[1]。学院通过各种形式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进来,在培训过程中学生选择合适的竞赛指导教师。学生在参加各类竞赛过程中,不仅要发挥合作精神,更要发挥独立思考能力、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小组成员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都得到了增强。
4.各类实习、实践课程和毕业设计的训练
(1)教学实践。所有教学活动与研究,都要以工程为核心,源于工程、依托工程、指导工程、回归工程[2]。
①入学阶段为学生介绍本专业发展、就业情况。
②带学生参观经典工程、工地现场等,对学生进行工程认识教育。
③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工程方法教育、专业发展与前沿教育,培养学生建立起工程视角,为培养具有工程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奠定思想基础。
(2)实验教学。实验内容的设置要体现多样性、及时性、灵活性、实用性、社会性。
①工程造价基础实验。
②工程造价专业基础实验:如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计算机上机实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实验等。
③工程造价专业实验:包括: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实训模拟、工程项目管理实训模拟等。
(3)实习实践
①认识实习。通过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和老师的讲解,使学生对建筑构造、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造价的构成建立感性认识。
②课程实习。主要是测量实习、CAD工程应用等。
③生产实习。将学生下放到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全过程、多工种实习。
④毕业实习。让学生了解专业新进展,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团队合作、沟通和组织管理能力。
(4)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其内容涉及建筑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及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的知识,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五、总结
多领域分层培养可以让学生真正地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熊海贝,何敏娟,顾祥林.从美国ASCE学生会议审视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C].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9,10(35):6-11
[2]冯鹏.全面素质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R].长沙: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2010.
(作者单位: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关键词:工程造价;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前言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优化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问题;二是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及教学模式的问题。
二、分层培养的概念及特点
1.概念。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分层教学的发展中,各种批判改革活动一直时起时伏,推动它不断向前发展。
2.特点。根据分层教学模式的要求,在教学中应对不同层次学生把握不同的难度,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经过自主和协作学习能够完成任务。教师在项目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年龄、兴趣、自身优势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设计项目。
三、分层培养管理模式的提出
根据学生的兴趣、知识和水平的差异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各层次通过不同的方案进行培养。具体分类实施方法如下:
1.科研学术层。致力于较深层次的理论知识学习和科研训练,为学生在研究生、博士生阶段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未来走学术型道路的可能性更大。学生通过深层次的科研训练,参与教师课题,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一般最后都能形成论文发表。既培养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科研能力也获得很大提高。
2.应用层。重视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重视实践教学,以竞赛辅导班、指导教师指导参与竞赛为训练方式,通过参加各类竞赛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避免科研过程中眼高手低的现象。通过参加各类竞赛和创新项目,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3.基础层。所有学生都可归入这层,最重要的训练手段是实践实验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论文写作训练。通过实践实验课程具有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的实验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实践,组织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调研,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大四阶段毕业论文的写作是这个层次学生参与科研最为重要的方式,通过毕业实习、查文献资料、提出论文题目进行研究,培养基本的从事科研活动的能力。
四、分层管理模式的实践
1.“1+2+1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第一年进行必修课学习,包括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创造学基础知识;第二、三学年开设公共和专业选修课,并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和创新能力开发;第四学年开设任意选修课,学生找工作或考研、撰写毕业论文。
“以人为本”体现在两个方面:
(1)不完全选课制。学生刚入学对专业还存在盲目性,第二、三学年开设大量专业选修课,此时他们对专业已有初步认识,学习目的性更强。
(2)前3年学生将专业课内容学完,第七、八学期开设任意选修课对学生的限制不大,是一种更灵活、人性化的教学模式。
2.选取拔尖人才
从大一第二个学期开始,学生根据兴趣和目标选择不同的层次,参与到科研能力培养中。学生先自愿报名,再通过笔试和面试,选拔具有科研兴趣和能力的学生组成科研集中训练的拔尖班。每个学生配备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指导该生一直到毕业论文阶段。学生除了按选课制学习专业课程外,还由学院额外组织进行科研训练的小班授课,并由导师带领参加导师的课题或学生自己提出的课题。
3.组建学生竞赛团队。每学期选拔有操作能力和兴趣的学生组成竞赛团队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数学模型竞赛、机器人大赛等项目;和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一起,完成建筑设计项目比赛;一些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竞赛,也可以鼓励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参与,如结构设计大赛、6m钢桁架设计、挡土墙设计等[1]。学院通过各种形式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进来,在培训过程中学生选择合适的竞赛指导教师。学生在参加各类竞赛过程中,不仅要发挥合作精神,更要发挥独立思考能力、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小组成员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都得到了增强。
4.各类实习、实践课程和毕业设计的训练
(1)教学实践。所有教学活动与研究,都要以工程为核心,源于工程、依托工程、指导工程、回归工程[2]。
①入学阶段为学生介绍本专业发展、就业情况。
②带学生参观经典工程、工地现场等,对学生进行工程认识教育。
③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工程方法教育、专业发展与前沿教育,培养学生建立起工程视角,为培养具有工程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奠定思想基础。
(2)实验教学。实验内容的设置要体现多样性、及时性、灵活性、实用性、社会性。
①工程造价基础实验。
②工程造价专业基础实验:如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计算机上机实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实验等。
③工程造价专业实验:包括: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实训模拟、工程项目管理实训模拟等。
(3)实习实践
①认识实习。通过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和老师的讲解,使学生对建筑构造、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造价的构成建立感性认识。
②课程实习。主要是测量实习、CAD工程应用等。
③生产实习。将学生下放到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全过程、多工种实习。
④毕业实习。让学生了解专业新进展,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团队合作、沟通和组织管理能力。
(4)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其内容涉及建筑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及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的知识,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五、总结
多领域分层培养可以让学生真正地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熊海贝,何敏娟,顾祥林.从美国ASCE学生会议审视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C].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9,10(35):6-11
[2]冯鹏.全面素质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R].长沙: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2010.
(作者单位: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