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一个班级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有一个良好的班风。一个班的风气是友伴群较量的结果,友伴群或称非正式小团体。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班级是个群体,学生是由两种不同性质的团体组成的:一种是按教育管理的要求组织起来的正式团体——小组、小队;另一种是三三两两自发聚集在一起交往频繁的小团体,心理学理论称之为“非正式团体”或“友伴群”。教师的教育就是通过正式的团体渠道进行,而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育的同时,也在接受着潜在的非正式团体的相互影响。就是说教师对班级的影响和潜在的非正式团体的影响有可能步调一致,也可能相互冲突。如果潜在的小团体支持教师的工作,教师就得心应手,可以一路顺风;如果潜在的小团体总是否定教师的意见,教师推动的工作就会步履艰难。良好班风不仅使师生之间能愉快合作顺利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同学之间互帮互助、融洽相处,而且对学生的个性成长及道德品质的形成也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一个班集体只要班风优良,管理班级将轻轻松松、顺顺当当。
我已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认为一个班级要想有一个良好的班风,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心理学理论中有个概念叫“关键期”。心理学理论是这样解释的:“指有机体早期生命中某一短暂的阶段内,对来自环境的特定刺激特别容易接受或掌握某一种技能的最佳时期。……如错过这个关键期,与此期相关的能力就会永远丧失。”形成班风的关键期是这个班级组成的最初阶段,一旦错过,再进行纠正就很困难了。关键期,以我的经验主要是指新班组成后的1—3周,而第一周又是关键的关键。在接新班之前,我都要把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状况等各方面情况向老师了解清楚,使每一个学生在我的头脑里都有一个清晰的图像。经过这个阶段的工作,在给学生上第一节课或开第一次会时,就能叫出学生的姓名、清楚他们的特点,给学生一个惊奇,学生也感到亲切,会对你产生一种敬佩感。
二、有一个精锐的班委队伍
班干部的才干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培养教育,龙其是通过工作实践,在实践中锻炼逐步形成的。因此,要尽量创造条件,让他们在为他人尽义务、开展活动中逐渐增长才干。如召开班委干部会了解分析班级情况,讨论班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制定班级一个阶段的工作计划;利用班团活动由班长、团支部书记主持班会,负责班级工作;让劳动委员负责组织教室及公区的清洁卫生;让纪律委员负责检查课间操、自习课等活动中的纪律情况;让宣传委员负责黑板报及宣传班级好人好事的表扬、不良风气的批评等等。在工作和活动中他们自己首先要带头,又要组织帮助大家,这样,不仅增强了为同学服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而且从亲自组织、主持、检查、总结等实践中,能经受锻炼,不断增长才干。班级干部进行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某些缺点或错误,或同学不听调度指挥等情况,班主任要及时给予帮助,大力支持班干部开展工作,对不听从指挥的同学,给予适当的教育。这样,既能及时帮助干部纠正缺点、改正错误,提高工作能力和自信心,又有利于发动班级同学支持班干部共同搞好班集体。
三、集体活动,培养班级荣誉感
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最易体现学生的向心力和荣誉感,也是测试良好的班风是否形成的风向标。每参加一项活动,我就进行全班动员,做到每人都有任务、人人都有职责。比如参加校运会,除运动员外,哪些同学组成拉拉队、哪些同学负责报道、哪些同学提供茶水、哪些同学拿书包衣服及看成绩等都有分派,虽然事情不大,但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该事与自己有关。对于班级组织的活动,则更是精心设计,力争每次活动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效果。这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就明显增强了,不遵守纪律、调皮捣蛋的事情也会明显减少。
四、注意班级动态,将问题解决于萌芽之中
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社会上的种种不健康思想和不良习性往往会通过多种渠道侵入学校,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如游戏机、录像、电视、小说等。有的学生几人结成小团伙在班内闹事,有的学生还偷偷抽烟等,这种现象对于良好班风的形成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必须重点抓,且一抓到底、决不手软。由于平时我很警惕这类问题,所以一发现苗头,立即追根问底、抓住不放并立即制订纠正措施,或单独谈心或公开批评或和学生家长联系、取得家长配合。学生总归是学生,只要及早发现并采取得当措施,纠正起来并不困难。
五、正确对待班级中的典型学生
每个班级总会有几个调皮学生,这些学生大都是活跃分子,是班级集体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但又常“惹事生非,制造事端”。对该类学生如果缺乏正确的认识就可能把他们归到坏学生一类,使其产生对抗情绪,变得更难教育;相反的做法则可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因此,抓这类学生的思想工作非常重要。这类学生比较讲“义气”,吃软不吃硬。抓住这些特点,在他们犯错误时千万不要讽刺挖苦,而要正面教育,使其自己认识到错误;并注意轻易不要向其家长“告状”,只要他们接受了批评、能改正错误,最好不要在班上点名,也不要记录在案。对此他们会非常感动,会暗下决心不再重犯。这里暂不考虑执行班规的问题,要灵活些,因为,制订班规的目的还是在于使学生不犯错误。
班级管理是一种很繁琐的工作,对于一个班主任来说,不仅要有一颗耐心、有一颗责任心,还要有一颗爱心。具有这“三心”,再加上恰当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班级工作定会顺利,好的班风定会形成。
我已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认为一个班级要想有一个良好的班风,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心理学理论中有个概念叫“关键期”。心理学理论是这样解释的:“指有机体早期生命中某一短暂的阶段内,对来自环境的特定刺激特别容易接受或掌握某一种技能的最佳时期。……如错过这个关键期,与此期相关的能力就会永远丧失。”形成班风的关键期是这个班级组成的最初阶段,一旦错过,再进行纠正就很困难了。关键期,以我的经验主要是指新班组成后的1—3周,而第一周又是关键的关键。在接新班之前,我都要把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状况等各方面情况向老师了解清楚,使每一个学生在我的头脑里都有一个清晰的图像。经过这个阶段的工作,在给学生上第一节课或开第一次会时,就能叫出学生的姓名、清楚他们的特点,给学生一个惊奇,学生也感到亲切,会对你产生一种敬佩感。
二、有一个精锐的班委队伍
班干部的才干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培养教育,龙其是通过工作实践,在实践中锻炼逐步形成的。因此,要尽量创造条件,让他们在为他人尽义务、开展活动中逐渐增长才干。如召开班委干部会了解分析班级情况,讨论班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制定班级一个阶段的工作计划;利用班团活动由班长、团支部书记主持班会,负责班级工作;让劳动委员负责组织教室及公区的清洁卫生;让纪律委员负责检查课间操、自习课等活动中的纪律情况;让宣传委员负责黑板报及宣传班级好人好事的表扬、不良风气的批评等等。在工作和活动中他们自己首先要带头,又要组织帮助大家,这样,不仅增强了为同学服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而且从亲自组织、主持、检查、总结等实践中,能经受锻炼,不断增长才干。班级干部进行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某些缺点或错误,或同学不听调度指挥等情况,班主任要及时给予帮助,大力支持班干部开展工作,对不听从指挥的同学,给予适当的教育。这样,既能及时帮助干部纠正缺点、改正错误,提高工作能力和自信心,又有利于发动班级同学支持班干部共同搞好班集体。
三、集体活动,培养班级荣誉感
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最易体现学生的向心力和荣誉感,也是测试良好的班风是否形成的风向标。每参加一项活动,我就进行全班动员,做到每人都有任务、人人都有职责。比如参加校运会,除运动员外,哪些同学组成拉拉队、哪些同学负责报道、哪些同学提供茶水、哪些同学拿书包衣服及看成绩等都有分派,虽然事情不大,但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该事与自己有关。对于班级组织的活动,则更是精心设计,力争每次活动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效果。这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就明显增强了,不遵守纪律、调皮捣蛋的事情也会明显减少。
四、注意班级动态,将问题解决于萌芽之中
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社会上的种种不健康思想和不良习性往往会通过多种渠道侵入学校,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如游戏机、录像、电视、小说等。有的学生几人结成小团伙在班内闹事,有的学生还偷偷抽烟等,这种现象对于良好班风的形成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必须重点抓,且一抓到底、决不手软。由于平时我很警惕这类问题,所以一发现苗头,立即追根问底、抓住不放并立即制订纠正措施,或单独谈心或公开批评或和学生家长联系、取得家长配合。学生总归是学生,只要及早发现并采取得当措施,纠正起来并不困难。
五、正确对待班级中的典型学生
每个班级总会有几个调皮学生,这些学生大都是活跃分子,是班级集体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但又常“惹事生非,制造事端”。对该类学生如果缺乏正确的认识就可能把他们归到坏学生一类,使其产生对抗情绪,变得更难教育;相反的做法则可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因此,抓这类学生的思想工作非常重要。这类学生比较讲“义气”,吃软不吃硬。抓住这些特点,在他们犯错误时千万不要讽刺挖苦,而要正面教育,使其自己认识到错误;并注意轻易不要向其家长“告状”,只要他们接受了批评、能改正错误,最好不要在班上点名,也不要记录在案。对此他们会非常感动,会暗下决心不再重犯。这里暂不考虑执行班规的问题,要灵活些,因为,制订班规的目的还是在于使学生不犯错误。
班级管理是一种很繁琐的工作,对于一个班主任来说,不仅要有一颗耐心、有一颗责任心,还要有一颗爱心。具有这“三心”,再加上恰当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班级工作定会顺利,好的班风定会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