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作文教学;说写水平;规范语言;观察;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2(B)-0085-01
一、严格要求,规范语言
以前,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只考虑其答案是否正确,对于学生口头表述出现的问题并没有过多关注。殊不知,学生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是紧密相关的。一年级新生刚步入学校,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尤其对教师的一举一动非常关注,把教师的言语都默记于心。所以,教师不论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在平常与学生的交谈中,都要力求做到所说的句子完整、准确、规范。同时,一旦发现学生讲的话不完整,就要及时引导,进行纠正。
二、引导观察,说写同步
学生的作文,是周围事物在他们头脑中的反映。如果学生不会观察,没有养成观察的习惯,说写时就不会有具体实在的内容。实践证明,一年级的学生观察事物时不细致,抓不住事物的特点。因此,教学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特点的能力。第一册的语文教材里配有大量插图,画面生动形象,趣味性强。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并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具体内容,从而锻炼他们说话的能力。对于单幅图,学生能说出图上画什么就可以了;对于多幅图,可以先要求学生说出每幅图的图意,并加以比较、思考,然后引导他们根据各幅图之间的内在联系,说几句连贯的话。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说是写的基础,写是说的归宿。为了提高学生说话和写话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看看(做做)——说说——写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还要求学生能够用字组词、用词造句,用组的多个词串成一段连贯的话(不会写的字可用拼音代替),从而为学生以后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创设情境,提高说写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对于那些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寓言故事、动物故事等,低年级学生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主人公,根据故事情节进行表演。
如,在教学看图说话《小鸭子得救了》时,教师可以用flash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在讲到大象救小鸭子时,一个学生说大象是用长鼻子把小鸭子甩起来的。这时,有学生马上有了疑问,要是这样,小鸭子不知会被甩到哪里去了呢!教师马上问这个学生:“那大象应该怎么做才能把小鸭子安全地救上来呢?”学生回答:“大象可以先让小鸭子站在它的鼻子上,然后慢慢地举起鼻子把小鸭子放到岸上。”其他学生为这个学生的精彩回答鼓掌,教师也表扬了这个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这样,学生身临其境,观察、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四、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持续性和阶段性。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循序渐进,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地进行说写教学。教学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每一次、每一单元的训练看成是小学阶段整个说话、写话、作文训练链条上的一个环节,明确整个小学阶段表达能力训练的序列。
比如,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的内容,在一年级上学期主要对学生进行说话能力的培养,以达到“看图或观察简单事物以后,能说几句意思完整、连续的话”的教学目标。
同时,说写训练不能囿于教科书的范畴,教师要从学生课外活动的方方面面和各个角度去捕捉说写训练的内容,如在问路、请假、买东西、打电话等这些日常生活小事的表达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另外,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贴鼻子”“小猪插花”“整理书包”等比赛,创造机会让学生练习说写。这样可以大大地优化低年级说写训练的过程,能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从而提高他们的说写水平。
编辑:谢颖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2(B)-0085-01
一、严格要求,规范语言
以前,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只考虑其答案是否正确,对于学生口头表述出现的问题并没有过多关注。殊不知,学生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是紧密相关的。一年级新生刚步入学校,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尤其对教师的一举一动非常关注,把教师的言语都默记于心。所以,教师不论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在平常与学生的交谈中,都要力求做到所说的句子完整、准确、规范。同时,一旦发现学生讲的话不完整,就要及时引导,进行纠正。
二、引导观察,说写同步
学生的作文,是周围事物在他们头脑中的反映。如果学生不会观察,没有养成观察的习惯,说写时就不会有具体实在的内容。实践证明,一年级的学生观察事物时不细致,抓不住事物的特点。因此,教学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特点的能力。第一册的语文教材里配有大量插图,画面生动形象,趣味性强。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并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说说画面上的具体内容,从而锻炼他们说话的能力。对于单幅图,学生能说出图上画什么就可以了;对于多幅图,可以先要求学生说出每幅图的图意,并加以比较、思考,然后引导他们根据各幅图之间的内在联系,说几句连贯的话。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说是写的基础,写是说的归宿。为了提高学生说话和写话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看看(做做)——说说——写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还要求学生能够用字组词、用词造句,用组的多个词串成一段连贯的话(不会写的字可用拼音代替),从而为学生以后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创设情境,提高说写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对于那些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寓言故事、动物故事等,低年级学生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主人公,根据故事情节进行表演。
如,在教学看图说话《小鸭子得救了》时,教师可以用flash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在讲到大象救小鸭子时,一个学生说大象是用长鼻子把小鸭子甩起来的。这时,有学生马上有了疑问,要是这样,小鸭子不知会被甩到哪里去了呢!教师马上问这个学生:“那大象应该怎么做才能把小鸭子安全地救上来呢?”学生回答:“大象可以先让小鸭子站在它的鼻子上,然后慢慢地举起鼻子把小鸭子放到岸上。”其他学生为这个学生的精彩回答鼓掌,教师也表扬了这个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这样,学生身临其境,观察、思维、想象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四、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持续性和阶段性。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循序渐进,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地进行说写教学。教学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每一次、每一单元的训练看成是小学阶段整个说话、写话、作文训练链条上的一个环节,明确整个小学阶段表达能力训练的序列。
比如,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的内容,在一年级上学期主要对学生进行说话能力的培养,以达到“看图或观察简单事物以后,能说几句意思完整、连续的话”的教学目标。
同时,说写训练不能囿于教科书的范畴,教师要从学生课外活动的方方面面和各个角度去捕捉说写训练的内容,如在问路、请假、买东西、打电话等这些日常生活小事的表达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另外,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贴鼻子”“小猪插花”“整理书包”等比赛,创造机会让学生练习说写。这样可以大大地优化低年级说写训练的过程,能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从而提高他们的说写水平。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