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北宋在与西夏争夺河套南部的过程中,组织当地驻军开展了以屯垦和筑堡为代表的大规模屯戍活动,对土地的粗放式经营和对森林资源的掠夺式开发严重破坏生态。在气候逐渐转冷的大背景下,气温和湿度的间歇性波动导致河套南部农牧业生产摇摆不定,严寒、暴雨等极端天气和过度屯田、广筑堡寨、修筑道路、兴办马政四种人为因素进一步加剧了河套南部的生态恶化。
【机 构】
: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宁夏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基金项目】
: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唐宋时期河套地区城市发展与生态变迁研究”(项目批准号:17XZS038)的阶段性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在与西夏争夺河套南部的过程中,组织当地驻军开展了以屯垦和筑堡为代表的大规模屯戍活动,对土地的粗放式经营和对森林资源的掠夺式开发严重破坏生态。在气候逐渐转冷的大背景下,气温和湿度的间歇性波动导致河套南部农牧业生产摇摆不定,严寒、暴雨等极端天气和过度屯田、广筑堡寨、修筑道路、兴办马政四种人为因素进一步加剧了河套南部的生态恶化。
其他文献
宋代笔记数量庞大、成果丰硕,主要体现在史籍整理、文献研究两个维度。在宋代笔记的整理层面,点校出版的笔记数量明显增多;高质量的点校本为史学研究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出版的笔记整理本不断更新笔记的定义和分类方式,推动“笔记”概念界定和分类朝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向迈进,但在笔记校订和考证上仍有提升余地。在研究层面,相比文学领域的热烈讨论,宋代笔记的史学价值仍有深入挖掘的空间,其在补史、历史细节、区域史和民族史等方面的意义仍值得关注。
西夏陵是西夏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历史文化遗存,其选址除了自然因素之外,与西夏京畿格局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历代帝陵与都城关系的历时性对比看,西夏陵遵循着4条选址规律,陵城的空间关系为历代最紧密,在以兴庆府为核心的京畿格局中,不仅具有精神象征,还具有生态上的涵养功能、防守上的拱卫功能、交通上的西部门户功能。
内容摘要:拉梢寺石窟由造像记可知造像人及相关信息,但因题记内容与史料有出入,导致学界在造像时间及人物身份的认识上理解各异。本文通过对相关人物的职爵变化分析,认为记文所载时间无误,符合当时的政治背景与造像人的意图。尉迟迥秦州刺史的职衔或可补史料记载之不足,大佛的雕造工期也可为该地区石窟的创建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拉梢寺;北周;尉迟迥 中图分类号:K87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内容摘要:法国国家图书馆官网公布了27件西夏文文献,它们是伯希和从敦煌莫高窟北区发掘而为《法藏敦煌西夏文文献》漏刊的材料。这27件文献中有17件可以给出准确的定名,有4件可据内容给出初步拟题,另有6件因残存字数太少,尚无法辨识。这些材料虽然多是些残叶、残片,但也有其他藏卷中未曾见过的孤本文献,更有多种新见校译本,同时还有一定的缀合及补缺价值。这批材料的编号不符合馆藏编号原则,出土洞窟也不明确,存在
矿物能源消耗造成的温室效应,引起冰川加速消融、全球气候反常,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危机之一.因此,发展先进低碳技术、清洁能源已经成为全人类面临
《天盛律令》“催索债利门”集中规定了民间借贷的主体资格、借贷契约的形式以及债务负担的程序与措施等内容。与同时期的宋朝相比较,西夏法律对于商事主体的资格限制较为宽松,也更为尊重主体的意思自由。在债务人不能如约履行债务时,法律规定了官方介入的程序与催索债利的顺位。在债务负担的措施方面,强调“个体责任”和推行“出工抵债”的办法,突出了催索债利机制的西夏特色。究其原理,西夏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使得达官贵族的牟利心理与广大贫困民众的谋生需求形成“照应”,推动了西夏民间借贷的“繁荣”。在西夏别籍异财
《龟兹石窟题记》由《题记报告篇》《图版篇》《研究论文篇》3册组成.其中《题记报告篇》和《图版篇》做到了科学规范、编撰精良;而《研究论文篇》所集结的多篇论文,都是在调
为了研究7-11世纪党项羌的北迁及其与周边民族之间的融合发展,宁夏社会科学院西夏学科组一行8人于2021年6月4日至11日,从银川出发至甘肃天水、甘南和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开展
内容摘要:敦煌莫高窟北区的B121窟可能属于瘗窟,窟中出土了一具女性遗骨,同时也出土了各类织物约十余件。这些织物从材料上看有丝、有棉、有金线;从织绣品种上看包括红色莲鱼龙纹绫、锁甲纹缎、红地花间翔凤纳石失锦、红地动物纹妆金纱、深蓝地柿蒂窠花卉纹刺绣等;而从款式上看,则有红色莲鱼龙纹绫袍和柿蒂窠花卉纹刺绣拼布等。一则说明窟中埋葬的年轻女性有着一定的身份,生前穿着元代典型的丝绸服装。服装品质较高,图案
北宋时为应对西北边境军事压力,朝廷不断征籍陕西当地乡民入军成立乡兵组织。北宋开宝八年(975),朝廷承袭后周番号设立保毅军,但只是临时点集少数乡民为军。咸平四年(1001),大规模强制征调陕西乡民入保毅军,保毅军开始成为正规军号,人数最多时六万八千余人,但由于不断从中拣刺禁军,后期人数维持在五千左右。熙宁初期的免役法亦对保毅军造成深刻影响,直至熙宁四年(1071)该军废罢。保毅军设立后,农闲时参加教阅,与禁军一同上番戍守边境,并承担各州军内相应劳役。其与禁军一样,也享有上番口粮、郊祀赏赐、特支钱及其他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