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上学的女孩

来源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78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地一对母女千里迢迢如约来访, 安置好女孩,我先和女孩的母亲进行了沟通。
  沟通中我知道了女孩叫慧嫱,14岁,是个独生女。父母都是知识分子,都从事教育工作,因而,一面对孩子难免娇惯和溺爱,一面对孩子的学习要求特别严。慧嫱的父亲因为孩子练琴不如意砸过琴,因为孩子学习不如意摔过杯子。慧嫱从小就特别好强,小学一直当班长。中考时,她以最高分考入了当地一所重点高中。
  一开学,慧嫱就受到了老师的器重。在开学后的新生军训动员会上,老师安排她作为新生代表发言。可是当天,因为老师临时有别的事找她而迟到了,教官严厉地批评了她。慧嫱从小在学校从来没挨过批评,这回在大庭广众下挨批,心情糟糕透了,打电话把妈妈叫来学校。看到慧嫱难受,妈妈就在学校陪伴她两天,慧嫱才算平静下来。
  随后,新学期的生活开始了,慧嫱担任了班长。老师对学习要求特别高,尤其是担任了班干部的同学,学习上必须成为表率,至少要考年级前10名。虽然数学的第一次单元测验慧嫱考了96分,也进了前10名,可她却为没拿到第一伤心不已,哭了很长时间。后来,每次月考担心进不了前10的慧墙竟然需要妈妈陪着才能勉强坚持考完。愈想考好,愈不尽人意。每次考试慧嫱都在退步。巨大的失败感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再后来就不敢考试了,一说考试就头疼,就胃口不好,就跑厕所。在这般恐惧的日子里,一个同学又突然提到了初中一个暗恋她的男孩,送礼物给她却被妈妈强行退回的事,而且男孩也考入了这所学校。同学们一听,就在班上起哄。这下,慧嫱再也不敢去上学了。一见到教室就害怕。没办法,只得休学了。
  说到这里,慧嫱的母亲泣不成声了。
  眼看又要开学了,慧嫱能不能顺利地开始新的学习生活,一家人处在困惑之中。
  随后,我和慧嫱进行了沟通。这是一个表达能力很强、悟性很好的女孩。我对她表示了赞赏,很快我们形成了相互的信赖关系。慧嫱的诉说基本证实了母亲的讲述。此外,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慧嫱一再表示离不开妈妈,离开了就空荡荡的。二是考不好的时候,爸妈虽然没有打骂过,但是从神态上可以看出爸妈很不满意,于是自己就特别怕考不好。有时候考了九十多分,妈妈还说不达到100分怎能考一个好学校,一次考了97分让妈妈签字,妈妈说不考100分不给签字。虽然说这些话的时候妈妈带着温和的笑,慧嫱却感到非常害怕。我们谈了很多,慧嫱却一直没有谈到与男孩的故事。
  至此,可以判断,慧嫱没有什么精神疾病,只是遭遇了太重的心理压力。
  一是学业压力。这个压力首先来自家庭。慧嫱的父母软硬兼施,两路夹击,特别是妈妈的“软”压力,更有危害。家长的过高期望值给孩子带来的只能是压力。不过,孩子们几乎天生地会保护自我,那就是以各种方式来对抗压力。可面对软压力,孩子会失去对抗的意识和能力,任凭压力来挤压自己的心灵,还在想着是自己对不起父母。打个比方,这种压力恰似一个温柔的陷阱,让人无法防卫。慧嫱就是这样,在父母长期的过高期望的影响下,她丝毫没有意识到要对抗压力,而是以完美主义心态和自己过不去,考了九十多分还要“哭得不行”。因此说,软压力危害更大。当然学业的压力与学校教育也直接相关,这另当别论。
  二是人际压力。许多家教的困境都是这样形成的:家长对孩子,一面是学业上过高期望,一面是生活上过度保护。一味娇惯和溺爱,使孩子的承受挫折能力、适应环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生存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用术语说,就是只关注了孩子的“智商”,却忽略了孩子的“情商”。结果使孩子一面是在父母面前任性依赖,一面是离开父母难以生存。慧嫱就是这样。住校的新生活,对她形成了强大的压力,而这种压力具体表现为与老师、同学、教官等人际关系的压力。
  三是青春期生理的压力。处在青春期的慧嫱,性意识开始觉醒了,于是,萌生了对异性的向往,有了对两性关系的关注与敏感,与那个男孩的故事又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知。这原本不算什么。但是,由于父母退回礼物等简单强硬的做法,使她对自己的性意识采取了一种批判的态度,于是,想尽办法来压抑它。所以,沟通中她回避了与那个男孩的故事。但是,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性意识不可遏止。这样,一面是拼命地压抑和批判,一面是难以抑制的冲动和渴望。于是,心理冲突导致沉重的心理压力。
  这些压力的共同作用,让慧嫱混乱的心四分五裂了,于是,在潜意识里逃避学校便成了她逃避压力的出路,她的所谓身心症状都是心理压力的表现。
  原因既明,对策就有了。
  与慧嫱母亲沟通中我建议:一是以平常心来对待孩子的学业,二是给孩子锻炼独立生活的机会,三是善待孩子的青春期性心理,给孩子的两性交往以科学的引导,不要简单地禁止。就此,我们做了很多交流。慧嫱母亲领悟很好,为过高地期望和过度地保护以及当初只知退回礼物而忽略了积极引导的做法而自责,同时也明确了今后的方向。
  经过与慧嫱的沟通,她对学业开始有了比较平和的心态,知道不能老要那个“尖”。同时也坚定地表示要锻炼自己的生存能力。当表示一定要努力重返学校的时候,咬住嘴唇使劲地点头。我知道,认知调整已经有了效果。
  最后,遵照系统脱敏的原理,我和女孩的母亲共同研究了孩子返回学校的步骤。不能一下子就让孩子进入常规的学校生活,需要按孩子的恐惧程度由轻到重分几步安排:可以先请同学或老师来家里辅导,进入学习状态后,再到学校去,这时,老师也要给予配合,并特别照顾,安排几个同学陪伴学习,一定不能急,要一步一步地进行,不给孩子逃避的机会。
  慧嫱母亲表示会努力的,慧嫱自己也表示一定与父母合作。最后,我建议慧嫱写“成功日记”,记录每一步的收获。这有助于坚持走向成功。
  当母女告别时,我发现,慧嫱原来是一个阳光女孩,她的笑容是那样灿烂。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