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园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随着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逐渐重视,优化校园环境日益成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新形势下,要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方位、全过程,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的正确引导,还要注重课堂外的环境建设,要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养成提供良好的客观基础。本文主要论述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物质环境、精神文化环境、制度环境和网络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校园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路径
马克思曾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样离不开环境,也同样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改造环境进而实现环境育人的目的。校园环境不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必要场所,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良好的校园环境更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持续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保证。因此,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充分发挥其特有的感染与渗透功能,进而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起一定的强化作用,与此同时也为实现全方位育人奠定一定的基础。
一、加强校园物质环境建设,赋予校园文化特色
优美、完善的校园物质环境能无形中透射出学校倡导的思想、风范和审美准则,对学生的思想具有熏陶功能、凝聚功能和导向功能。因此,加强校园物质环境建设,赋予校园物质环境散发出的文化色彩和教育意识,增强物质环境的育人功能显得尤为必要。首先,必须搞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即使是独立办学或校址搬迁的情况下,都要适当把握好建设新校区的投入力度,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丰富资料的图书馆、先进的试验设备、教学所需的设备仪器以及教室的空调、风扇等必须配齐。其次,注重学校建设的内涵式发展,在自然环境的建设与规划中注入文化的理念。校园物质环境具有很好的育人功能,它是校园文化的物质化表现形式。因此,在绿化景观中要体现与人的理念,要设立一些爱护环境的警示标语,或赞美环境的优美诗词,时时刻刻引导学生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此外,校园物质环境必须规划富含优秀文化的伟人画像、雕塑或誓词警句等物质景观,为学生营造营造高雅、庄严、艺术气息浓厚的环境氛围,进而使师生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与熏陶。
二、加强人文关怀,创建民主规范的制度环境
制度环境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特点,人性化的制度环境有利于提高学校成员遵守制度的自觉性与彻底性,更有利于校园的和谐。所以,在学校的制度环境建设中,一是应提高学校领导机构的决策能力和制度制定水平,要根据学校成员的组成部分选取一定的代表参与制度的讨论和修改之中,从而使制度变成大家都遵守的行为准则,增强学校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并间接提高学校成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二是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增强以人为本、管理育人的理念。管理制度是呆板的,刚性的,而制度的执行者则是有情的。因此,在管理制度的操作过程中也可以赋予情感的色彩,做到充满人情味,可批评处理在前,安抚引导在后。这样既不失制度的严肃性,又充满了人性关爱。三是建立评估反馈机制,对制度的实行进行检查与监督,掌握制度实施的效果,并针对反馈结果及时做出修改。只有营造人人参与制度制定、自觉遵守制度规定,时刻监督制度执行的良好制度环境,才能真正体现民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三、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环境
新时期,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肯定了文化的自身价值及重大现实意义,并提出“文化自信”的战略思想。因此,作为党的领导下的人才培养重地,需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环境。首先,必须重视历史传统,根据学校发展历程,提炼和总结符合大学特色的大学精神。积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校歌、校训,校徽、校史,并以此为引领重温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担当意识。其次,严格把關学风、教风及师德师风的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教风及学风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必须“牢抓、狠抓”。此外,现实中越来越多的师德败坏的案例不胜枚举。教师的言行势必会对学生的思想及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除了学风、教风要严格把关外,还要注重师德师风的考察。必须严格审查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确保每位教师都以身作则、知行合一,才能保证为学生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
四、加强网络环境建设,打造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普及,不法分子便利用网络的特点发起攻势,让历史虚无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潮成渣泛起。西方意识形态在日益渗透渗透,敌对势力也不断在网络上恶意煽动不发言论,其根本目的在于毁掉我们的青年,期望通过网络设置陷阱诱导我国青年误入歧途。大学生是青年一代的主力军,因此,必须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抢占舆论的话语权,形成网上网下合力,为大学生给予正确的引导。其一,必须加大对校园网络建设的投入力度,培育一支线上线下协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队伍。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校园网络,在校园官网、校园官微、官方微博等公众平台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视频教学或者每天定时推送与学生密切联系的优秀的视频课程及相关文献供学生学习。或者号召全校教师增强责任意识,充分利用各种聊天工具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其二,加大对校园网络的监管力度,对网络信息进行监控与过滤并在网上唱响主旋律,提高舆论引导水平,进而净化网络环境。同时,还要创建校园舆情监测团队对校园舆情进行全程监督。制定突发事件舆情的处理方案,及时将突发事件进行处理避免事态进一步扩散影响校园正常运转,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其三,加强对学生网络法规知识的普及教育。这样既能有助于学生养成健康上网、文明上网的习惯,又能防止学生陷入网络陷阱遭受伤害,进而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页
【关键词】校园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路径
马克思曾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样离不开环境,也同样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改造环境进而实现环境育人的目的。校园环境不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必要场所,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良好的校园环境更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持续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保证。因此,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充分发挥其特有的感染与渗透功能,进而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起一定的强化作用,与此同时也为实现全方位育人奠定一定的基础。
一、加强校园物质环境建设,赋予校园文化特色
优美、完善的校园物质环境能无形中透射出学校倡导的思想、风范和审美准则,对学生的思想具有熏陶功能、凝聚功能和导向功能。因此,加强校园物质环境建设,赋予校园物质环境散发出的文化色彩和教育意识,增强物质环境的育人功能显得尤为必要。首先,必须搞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即使是独立办学或校址搬迁的情况下,都要适当把握好建设新校区的投入力度,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丰富资料的图书馆、先进的试验设备、教学所需的设备仪器以及教室的空调、风扇等必须配齐。其次,注重学校建设的内涵式发展,在自然环境的建设与规划中注入文化的理念。校园物质环境具有很好的育人功能,它是校园文化的物质化表现形式。因此,在绿化景观中要体现与人的理念,要设立一些爱护环境的警示标语,或赞美环境的优美诗词,时时刻刻引导学生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此外,校园物质环境必须规划富含优秀文化的伟人画像、雕塑或誓词警句等物质景观,为学生营造营造高雅、庄严、艺术气息浓厚的环境氛围,进而使师生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与熏陶。
二、加强人文关怀,创建民主规范的制度环境
制度环境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特点,人性化的制度环境有利于提高学校成员遵守制度的自觉性与彻底性,更有利于校园的和谐。所以,在学校的制度环境建设中,一是应提高学校领导机构的决策能力和制度制定水平,要根据学校成员的组成部分选取一定的代表参与制度的讨论和修改之中,从而使制度变成大家都遵守的行为准则,增强学校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并间接提高学校成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二是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增强以人为本、管理育人的理念。管理制度是呆板的,刚性的,而制度的执行者则是有情的。因此,在管理制度的操作过程中也可以赋予情感的色彩,做到充满人情味,可批评处理在前,安抚引导在后。这样既不失制度的严肃性,又充满了人性关爱。三是建立评估反馈机制,对制度的实行进行检查与监督,掌握制度实施的效果,并针对反馈结果及时做出修改。只有营造人人参与制度制定、自觉遵守制度规定,时刻监督制度执行的良好制度环境,才能真正体现民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三、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环境
新时期,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肯定了文化的自身价值及重大现实意义,并提出“文化自信”的战略思想。因此,作为党的领导下的人才培养重地,需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环境。首先,必须重视历史传统,根据学校发展历程,提炼和总结符合大学特色的大学精神。积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校歌、校训,校徽、校史,并以此为引领重温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担当意识。其次,严格把關学风、教风及师德师风的建设,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教风及学风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必须“牢抓、狠抓”。此外,现实中越来越多的师德败坏的案例不胜枚举。教师的言行势必会对学生的思想及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除了学风、教风要严格把关外,还要注重师德师风的考察。必须严格审查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确保每位教师都以身作则、知行合一,才能保证为学生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
四、加强网络环境建设,打造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普及,不法分子便利用网络的特点发起攻势,让历史虚无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潮成渣泛起。西方意识形态在日益渗透渗透,敌对势力也不断在网络上恶意煽动不发言论,其根本目的在于毁掉我们的青年,期望通过网络设置陷阱诱导我国青年误入歧途。大学生是青年一代的主力军,因此,必须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抢占舆论的话语权,形成网上网下合力,为大学生给予正确的引导。其一,必须加大对校园网络建设的投入力度,培育一支线上线下协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队伍。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校园网络,在校园官网、校园官微、官方微博等公众平台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视频教学或者每天定时推送与学生密切联系的优秀的视频课程及相关文献供学生学习。或者号召全校教师增强责任意识,充分利用各种聊天工具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其二,加大对校园网络的监管力度,对网络信息进行监控与过滤并在网上唱响主旋律,提高舆论引导水平,进而净化网络环境。同时,还要创建校园舆情监测团队对校园舆情进行全程监督。制定突发事件舆情的处理方案,及时将突发事件进行处理避免事态进一步扩散影响校园正常运转,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其三,加强对学生网络法规知识的普及教育。这样既能有助于学生养成健康上网、文明上网的习惯,又能防止学生陷入网络陷阱遭受伤害,进而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