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看八极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uph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极拳又名开门八极拳,因其技术风格独特而备受武林关注,是我国北方流传甚广的传统拳种之一。
  当今关于八极拳的文章很多,本人在此不想妄加评论,只把自己练八极的体会和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述诸笔端,纯属一家之言,敬请方家指正。
  
  1、关于拳名
  
  对于“八极拳”一名,现有多种解释,有的说取义于古八极之天然深广,乃八方极远之意;有的说取之于易经;有的说八为阴阳,极为妙……不一而足。在我看来,拳名和人名一样,不过是取其响亮吉利。吴钟传播八极拳之初并无拳名,到吴永修谱时才有八极之名。当时也许经过了仔细推敲,但未必有后人演绎的那些深义。就像八卦掌一样,据说是董海川先生在肃王府表演时随口所起。所以作为后世弟子,没必要在八极拳为什么叫八极拳上喋喋不休,更没必要把“八极拳”一名挂靠在古代哲学上而牵强附会,吴钟是一代宗师。可他练的是“异术”。
  
  2、关于拳祖
  
  关于八极拳的创始人,也有很多说法。一说八极拳发源于河南岳山寺,故有岳山八极之说;一说八极拳是少林寺的看家拳;一说八极拳由孟村丁发祥所创,经张四成传于吴钟。其实,任何拳种都不是某人在某一天突然创立的,而是拳家在本门传承的基础上,广收并蓄逐步演化形成自己的特色。一个拳种的创立,需要多代先贤的共同努力,而不是某一个人的心血来潮,拳术只有主要的整理者和传播者,没有单一的创始人。八极拳的主要整理者和传播人是孟村吴钟。
  
  3、关于拳理
  
  当今名拳的拳理,多是高深莫测,甚至晦涩难懂,什么太极、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什么五行生克,恨不得把古人的玄词全部用于拳理,让初学者如坠雾里,望而却步。即便有潜心研究者,花费很大的精力去琢磨这些与拳术毫无关系的古代哲学名词,也是在浪费生命。难怪意拳传人韩星垣先生有“前人功夫好,今人理论高”之叹。
  其实,天下拳种都离不开一个“武”字,所谓“武”可演变成两个字即“练”和“打”,前人称“体”和“用”,这是拳的本质。
  通过练拳,首先我们可以改变自身的骨骼、肌肉、呼吸、循环、神经等先天素质,其次我们可获得一种拳术特有的力量,这种力量有的拳种叫圆劲,有的叫整劲,有的叫浑圆力,总之是同一种劲,八极拳把它叫做松整力。具备了这种松整力,如何把它作用到对手身上,这是我们练习招法的原因。可以说,改变自身素质是健身的需求,松整力是技击的基础,招法是技击的技术和技巧。如何获得松整力并把它学以致用,每个拳种都有其独特的完整的训练体系。这就是拳理,也是各门派不肯昭示于人的东西。
  
  4、关于松整力
  
  作为拳术特有的有效的打击力量,松整力仍是由肌肉收缩而产生的。习武者先练习放松换劲,进而体验松紧转换,但要做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
  初习八极者以小架入门,先以松、慢为主,待小架顺活后,再练肌肉的松紧转换。松紧转换的时间越短,调动肌肉参与紧张的数量越多,指向的点越具体,所发出的劲就越大、越整。可以说,没有松就没有速度,没有紧就没有力量。八极拳“发力如骤”的风格其实就是肌体由松到紧快速转换的具体体现。
  
  5、关于内容
  
  据说吴钟传播八极拳时,就一趟小架,一趟单打,一趟对练,一趟大枪。为什么二百多年后的今天八极拳的内容那么多、那么杂呢?我认为,八极门的每一位有成就的先辈,都是在实践中不断地通过学习来充实自己,既吸收其他门派的精华,又对本门习练的内容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取舍,最终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成系统的东西。就这样代代相传,才出现当今八极门如此浩繁的内容。作为后世学者,不可能把现有的八极门内容全部学尽,因此需要选择,这就是为什么制定八极拳必修课的原因。
  所谓必修课有两层意思:一是作为八极拳入门弟子,它是登阶垒进的阶梯。通过这些内容的训练,我们既能逐步体会到松整力,又能掌握技击的技术和技巧(学会运用松整力的方法),也就是找到劲、得到劲、还能会用劲。只有真正掌握了必修课的内容,才有学习其他东西的资格。可见,一个人功夫的深浅不在于学会了多少套路,更不在于辈分高低,而在于其对八极拳的原则、原理通与不通,倘若能通,并认真钻研、练习,才能逐渐步入功夫的殿堂,否则将与武术的真义背道而驰。二是必修课的内容每天必须按时全部训练。
  
  6、学练顺序
  
  一是学的顺序:作为入门弟子,先学基本间架,然后由小架入手。练小架先求姿势正确,再求动作顺活,在劲力求整的阶段,可学八极拳,但小架每天要蹲。练小架要慢,要充分体验肌肉的松紧转换,练八极拳要速度快、劲力整、节奏感强、意念到位。进而学对练、明攻防。练大枪可以体会区别于其他器械的特殊发力,尤其是腰部。苗刀能体现八极拳的凶猛暴烈。散手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徒手搏击,是八极拳的训练内容之一。必修课掌握后,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喜好学练其他内容。
  二是练的顺序:即八极拳每天训练的顺序,以每天训练90分钟为例来说明。准备活动(10分钟),单拆手(10分钟),休息(5分钟),蹲小架(15分钟),休息(5分钟),练小架(5分钟),练八极(5分钟),对练(5分钟),练苗刀(5分钟),练大枪(5分钟),专项训练(20分钟)。其中练每趟拳的时间含休息时间,专项训练可强化必修课的某一项内容,也可学练新东西。
其他文献
陈广路这个名字,在大多数读者的眼里是非常陌生的,对于哈市武术界的年轻同道来说,恐怕也不大熟悉。然而,黑龙江老一辈的武术家,如陈再实先生、张继修先生、王连成先生、孙铭九先生
<正>古语说:"观人于微。"我也要模仿着说一句:"观拳于微。"很多人功夫不长进,不能"观拳于微",这也是种种原因之一种,而且是极重要的一种。我虽非正宗心意门人,可我爱研究正宗
下盘腿第三趟——勾扫腿    此趟,乃为练习勾、扫二诀直劲之法。  承第二趟正採腿右式至尽,配合身向左转后之势,收左掌至腿际,同时提右腿,运劲至右脚之前胫部,向前勾扫自己左脚之后胫部(右脚勾扫时,左脚须迎力施劲站稳,否则可能将自己勾倒)(图11)。  承上式。右足勾扫毕,向前开一步,成右弓步式,是为勾扫腿之右式。  承上式,立稳重心。再以左脚如右式法,向前勾扫自己右脚后胫,是为勾扫腿之左式。  承
提出了在城镇排水管道维护管理中,如何做好验收接收排水管道、排水许可管理、排水管道检查、管道疏通、维护维修、档案与信息管理及作业安全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13条改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侠文化是一个游离于边缘但又不可或缺的文化系统。早在《韩非子&#183;五蠹》中就有“侠以武犯禁”的记载,这是最早“侠”与“武”二字的同时出现。在往后数千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民族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特点,而经济全球化对其最大的影响就是多样性的减少,在保护性开发中,要抓住这些特点,制定合理科学的保护对策,扩大广西非物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