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不是应试更不该应付

来源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lm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教育部下发《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大学生体育课程考核,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者不能毕业。此举旨在引导素质教育推进的方向,提高体育在高等教育中的位置。
   健康的体魄和精神,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根基。而现实的情况是:学生越来越“宅”,近视人群不断扩大,“刷题”挤占了锻炼的时间,体育成绩在教学评价中权重较低,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也存在误区。不管是高等教育阶段,还是中小学阶段,体育教育都需要更多方法和措施加以推进。
   无论是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还是从生命教育、素质教育的高度,都需要我们对体育教育进行重新定位。体育的意义并不止于跑多快、跳多高,实际上是重视人最基本的发展。不管一个人将来有怎样的成就,强健的身体和积极的精神,都是人生幸福的基础、事业成功的保障。从古至今,体育都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近代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主张教育要“归于自然”,发展人的天性,追求身心协调发展,注重体魄健康。我国古代体育教育源远流长,骑射、蹴鞠、击剑、操舟等运动形式多样,“文武兼备”一度成为人才的评价标准。新中国成立以来,“德智体美劳”也一直是教育提倡的大方向。在升学压力巨大、教育焦虑越来越重的現在,让体育真正回到教育中应有的位置,紧迫且必须。
   体育是一种终身的修为。当体育真正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自觉、自然,而不是考试、任务,我们就能在体育中收获健康的身体、坚忍的意志、乐观的精神。
  (摘自《湖北日报》)
  【多维解读】
   1.身体是本钱。教育部提出的“本科生体育不合格不能毕业”的硬性要求,看似苛刻,其实是用心良苦,是对青年学生的爱护。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若没有一个强健的身体,纵使你能腾云驾雾也是空谈。想要有一个好的身体,离不开体育锻炼。武汉大学周叶中副校长曾受邀做客央视《开讲啦》,跟青年学子分享他四十年如一日,每日坚持跑步十公里的锻炼心得。跑步,让他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
   2.全面发展。德育抓不好会出“危险品”,智育抓不好会出“残次品”,体育抓不好会出“报废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育部提出的“本科生体育不合格不能毕业”的要求,无疑是在向“报废品”宣战。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方向。然而遗憾的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智育,忽视了孩子的体育,导致孩子身体虚弱。这一现状委实令人担忧,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适用话题】
   锻炼身体、顾此失彼、深化改革……
其他文献
二十文章惊海内。人们这样评价你。   对于你,我曾试图读懂,但却难以读懂。你的生命,被赋予了太多灵慧——你诗词了得,绘画了得,篆刻了得,音乐了得,戏剧了得。你怀着一颗恭肃的心,侍弄自己挚爱的文学艺术。读书、作画、弹琴之前,都要净手。你说,音乐是所有人的灵魂圣水;你第一个把光与影请到中国的画纸上;你束起腰,就能反串瑪格丽特;你写的歌,我的母亲、我和我的孩子都喜欢唱……似乎随便哪碗饭你都能吃得很硬气—
期刊
新近因了某种因缘,和方外友弘一和尚聚居了好几日。和尚未出家时,曾是国内艺术界的先辈,披剃以后,专心念佛,见人也但劝念佛,不消说,艺术上的话是不谈起了的。可是我在这几日的观察中,却深深地受到了艺术的刺激。   他这次从温州来宁波,原预备到了南京再往安徽九华山去的。因为江浙开战,交通有阻,就在寧波暂止,挂褡于七塔寺。我得知就去看望他。云水堂中住着四五十个游方僧。铺有两层,是统舱式的。他住在下层,见了我
期刊
我得之矣   晚唐诗人周朴,曾寓居于闽(今福建),在一座寺庙中借一间僧房居住。和尚们早上食粥,卯时进食,他也拿着一个饭碗到斋堂吃饭,和尚也不觉得他讨厌。他喜欢写诗,是一个苦吟诗人,遇到好的景物,搜索枯肠,寻觅好句,如果想出一联一句甚佳,就高兴得很。   有一次,他在野外漫步,遇到一位背着柴的樵夫。他突然一把把樵夫抓住,厉声说:“我得之矣!”   樵夫大吃一惊,挣脱手臂就跑,连柴都不要了。正好有一队
期刊
踏莎行  晏 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赏析】   这首《踏莎行》写平常之物,状平常之景。然而,其音韵和谐,语言婉丽,个中之情思,倒也极合李后主“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之意境。   上片是郊行所见。起首三句写“小径”“芳郊”“树色”,看似意象不连,却颇具马致远“小桥”“流
期刊
满江红·斗帐高眠  无名氏   斗帐高眠,寒窗静、潇潇雨意。南楼近、更移三鼓,漏传一水。点点不离杨柳外,声声只在芭蕉里。也不管、滴破故乡心,愁人耳。 无似有,游丝细;聚复散,真珠碎。天应分付与,别离滋味。破我一床蝴蝶梦,输他双枕鸳鸯睡。向此际、别有好思量,人千里。  【赏析】   这是一首咏雨词。词人敏锐地捕捉住雨滴声这一听觉形象,把雨滴声贯串全篇,并且别出心裁地联想出相似的人生感受。   上片写
期刊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古往今来,劳动一直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因为劳动,我们脱颖而出,屹立于食物链的顶端;因为劳动,中华儿女创造出了五千年华夏文明;也是因为劳动,中国才从任人宰割走到如今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可否认,劳动乃欣荣之源,固国之本。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劳动在有些人心中的地位日趋低下。诚然,科技就是为了把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但是,有了高科技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劳动,劳动
期刊
【导语】  一般写景抒情的文章,怎样才算佳作?我认为应当做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无尽之意,见于言外”。就是说要把不容易描写的景象,写得使读者像亲自看见的一般,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则蕴含在形象里,让读者通过形象自己去领会。要让难写之景,如在目前,都有哪些办法呢?  1.动静结合。描绘景物如能做到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就能达到以形写神的功效。有的以动写静,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描绘了荷
期刊
李叔同“二十文章惊海内”,会作诗、会填词、会书法、会作画、会篆刻,又会音乐、会演戏……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他不会的?   鲁迅、郭沫若以得他一幅字为无上荣耀;他作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我毕业的时候还在唱;这样的歌就是诗了,他的诗又怎能不好:“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连他给友人夏丏尊的画随便题两句话,都好
期刊
湖口送友人  李 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湖”,指洞庭湖,诗人即在湘江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别友人。全诗大半写景,不见伤别字面,只是将一片离情融入景中。一、二两联写“湖口”所见:先是放眼湘江水岸,看到暮霭、芦苇、田野;接着远眺云梦,但见飞雪、去雁;
期刊
2019年,《宸汐缘》《长安十二时辰》《小欢喜》等优秀剧集先后成为热点,话题度不断走高,且在台网两端各有亮眼表现。   虽然今天的台网环境为国产剧的传播创造了更多可能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国产剧可以在“速食化”“碎片化”的网络环境中随波逐流。能够获得观众认可的始终是作品精工细作打磨的品质与匠心。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观众对影视作品在故事情节、主旨情感等方面的欣赏水平并不因媒体平台的迁移而改变,严谨的逻辑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