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场摸着石头过河的全新战争样式,一些具体做法对今后反恐战争将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美军最近发动的成效不大的"蟒蛇"行动表明,代号为"持久自由行动"的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远没有结束。尽管如此,美军在战略指导上和战争谋划上确实表现出一些值得重视的特点。
与精心准备的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不同,此番作战美军仓促上阵,是在不利的作战环境中迅速完成作战部署的。
海湾战争一结束,当时的美国参联会主席鲍威尔上将就指出:这是一场在理想的时间、理想的战场、以理想的联盟和理想的敌人打的一场理想的战争。其后的科索沃战争也是在美国经过精心准备和盟国大力配合下仅靠空中打击就取得胜利的。此次阿富汗战争则不同,9.11恐怖袭击事件是美国人做梦都想不到的,美国在没有任何选择的情况下仓促上阵,除了联盟力量外,其他的四个理想条件都不具备。
美军海外作战的第一要素就是海外基地和前沿存在,而此次行动则是在阿富汗周围没有自己和盟国军事基地的不利战略环境下迅速展开的。从美军行动必不可少的基地条件看,南面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亚基地距阿富汗5000公里,西边的波斯湾及附近基地均在2000公里以外,北约国家最靠近的基地是土耳其因吉尔利切空军基地,也在2000多公里以外。换言之,对美军来说,如果以喀布尔为圆心,以2000公里为半径,在12~13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大多是敌对性国家和俄罗斯传统的势力范围,除了远程战略轰炸机,陆基战斗机都必须经过空中加油才能飞临敌空,这种战略态势与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美军强有力的基地阵容形成强烈反差。在这样不利的战略环境下,美军从9月16日开始部署到10月7日发动空中打击仅用了23天。实际仅用15天就完成作战准备,9月30日,巴基斯坦陆军副参谋长公开对媒体指出:美国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部署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发动空中打击。
美此次紧急部署有以下特点:首先,主要依靠本土基地和距阿富汗2000公里以外的阿曼、阿联酋、巴林、沙特、科威特和在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亚基地等海湾基地,以及英国、意大利、土耳其等盟国基地,迅速调集和部署了300余架战机。与此同时,美海军舰只紧急调往战区,9月21日,美军在利雅得的苏丹亲王空军基地设立作战指挥中心,到9月30日,美、英等国在霍尔木兹海峡和波斯湾已经部署21艘军舰,在阿曼湾部署20艘军舰,从西、南两个大的战略方向完成对阿进行远程空中打击的陆地和海上部署。第二,在展开远程部署的同时,美通过政治谈判、外交斡旋和经济手段三管齐下,迅速获取在巴基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阿邻国境内一线基地的使用权。美在派遣特种作战部队抵近阿富汗边界的同时,将大批弹药,油料等作战物资转运到位,完成了特种部队进入阿境内和建立飞行员搜救营地的部署,从北(乌、塔)、南(巴基斯坦)两个战略方向,快速完成了对阿的抵近部署。第三,美在进行空中打击的同时,派特种部队进入北方联盟控制区,与北方联盟的作战密切配合,不断跟进建立新基地,使之成为美军在后期搜捕本·拉登行动的重要依托和战后部署及保持军事存在必不可少的战略预置。
抓住中亚战略枢纽,苦心经营渗透,建立软存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美军这次充分利用本土基地和海外距战区2000公里外的军事基地,及时获取对阿邻国关键军事基地的使用权,并随着战争的进展,迅速在阿境内开辟和巩固前进基地,最终完成在阿境内地面行动及战后部署。这既是美军此次对阿动武在战略指导上的新特点,也是其海外干涉作战的一种新模式。在今后的反恐作战中,美多数情况下也将是在不利的战略环境下展开行动。
如果说,中亚成为美军在不利的战场环境中迅速打开局面的战略枢纽,那么,及时获取对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的基地使用权和巴基斯坦对军事行动的支持就是关键的关键。美军之所以能够抓住枢纽,迅速进入中亚,除了强有力的外交和经济手段,美军的软存在(即平时的双边和多边联合军事演习、对这些国家军事人员的无偿培训和意识形态渗透)在关键时刻对确保战略枢纽发挥了关键作用。
冷战后,尽管美军在中亚还没有建立硬存在(军事基地、军事设施和战略预置),但其对中亚国家的渗透一刻也没有放松。美国始终与乌兹别克斯坦保持着接触,1999年乌退出"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后美更加紧做乌的工作,不仅使乌成为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的成员,并多次举行乌美联合军事演习,让乌军官赴美学习,还签署了向乌提供武器和军事技术的协议。这次美对阿军事行动,乌始终积极配合,允许美通过其领土和领空对阿实施军事打击。由于乌向美提供了空军基地,使美得以部署无人驾驶飞机并取得从乌进攻马扎里沙里夫的通道。美对乌工作的最终成就是与乌签定了80亿美元的租让军事基地协议,与乌形成军事同盟关系。美对塔吉克斯坦的工作也进行了多年。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塔军约20%的军官在美和西方国家接受过培训。自1997年以来,塔每年都参加美国与中亚国家举行的"中亚营"联合军事演习。塔吉克斯坦与阿富汗有1000多公里的边界线,是美国地面部队进出阿的必经之路,其军用机场距阿也最近。但塔是"独联 体集体安全条约"成员国,为避免刺激俄,塔在私下里与美国接触,讨价还价。当普京总统发表支持美的声明后,塔立刻对美采取全面配合态度,允许美军进驻。11月初,当战争陷入停滞,美国必须借道塔进入阿时,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与塔总统拉赫莫诺夫会谈后决定进一步扩大合作。塔对美的支持,成为战局转变的关键。塔最终也与美国签定了几十亿美元的军事基地租让协议。对南亚的巴基斯坦,美国则更是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冷战后,美国一度采取重印疏巴的政策。9.11之后,鉴于不借助巴就无法对阿动武,美迅速解除对巴的大部分经济制裁和政治制裁,在提供1亿多美元的援助后又做出30多亿美元援助的许诺,并进一步允诺加强与巴的军事合作和向巴提供军火。同时美政要还警告印度,不要在克什米尔问题上挑起事端。急欲摆脱内外困境的穆沙拉夫政府决定向美国开放领空和军事基地,并果断地撤换了一批强硬派将领,断决与塔利班的外交关系。2002年1月31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美国国防大学演讲回答学员提问时,高度评价巴基斯坦的合作,称"巴为美国和反恐怖战争做出了完美的贡献"。
突破“禁区”,手段多析,张“反恐”大旗,四面出击。
海湾战争以来,为避免整个穆斯林世界的强烈反应和防止出现文明的冲突,斋月期间不对穆斯林动武和在穆斯林地区作战已成为美海外作战指导的模式和惯例。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国在已经完成作战部署的情况下,按兵不动,直到斋月结束后才动手。美国第一次对伊采取惩罚性打击,也是在斋月结束的第二天进行的。1999年的"沙漠之狐"行动则是在斋月到来前结束。海湾战争期间,对伊拉克飞毛腿导弹袭击,美也要求以色列"打不还手",就是怕使问题复杂化。美军此次对阿军事行动则打破了这个禁区,斋月期间并没有停止空中和地面军事打击,在美国对阿动武的整个过程中,美国也没有对以色列在所占领土滥用暴力进行任何限制,而是更加公开站在以一方,不断向阿拉法特施加压力。这表明,美国及其西方盟国认为自己既有足够的力量控制和主导战争进程,也有把握控制穆斯林世界的反应。在今后的反恐行动中,类似斋月这样的政治限制,对美军的行动恐怕不再是重要的和难以克服的障碍。
由于对手的特殊性和战场条件的复杂性,美军没有采用海湾战争的战略轰炸--战术轰炸--地面进攻的模式,也没有采用科索沃只靠空中打击,不动用地面部队的模式。而是空中打击一开始就动用了地面部队(主要是特种作战部队)。使这场战争明显呈现高技术战争与特种作战相结合的特征,大大提高了特种作战的作用。
此次军事打击给人的另一个较深印象是一边扔炸弹,一边空投食品,一边撒传单,而不是科索沃式的狂轰滥炸。空中打击后不久美就开始向阿遭受空袭地区空投食品和物资,而且是多批次大数量而非象征性的。这种做法,确实对化解阿富汗平民的反美国情绪,瓦解塔利班的斗志,甚至对战争的进程和战后的安排,都起到相当的作用。
与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不同,这次美国的对手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主权国家,而是不被国际社会承认的塔利班政权和本·拉登基地组织,因此战争胜负对美国来说,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志,战争会拖得很长。加之战争目的是复合的:美一方面称直接目的是捉拿9.11的主犯及其庇护者;另一方面又声称这场战争只是长期反恐怖战争的开始。其间接目的是趁机把军事力量延伸到中亚和南亚。所以,美国在战事初定之后一再扬言要对伊拉克动武。接着又是派兵进入格鲁吉亚,又是协助菲律宾清剿阿布沙耶夫武装。"反恐"的旗号下究竟隐藏着多少战略企图,恐怕布什政府的高官们最清楚不过。▲
美军最近发动的成效不大的"蟒蛇"行动表明,代号为"持久自由行动"的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远没有结束。尽管如此,美军在战略指导上和战争谋划上确实表现出一些值得重视的特点。
与精心准备的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不同,此番作战美军仓促上阵,是在不利的作战环境中迅速完成作战部署的。
海湾战争一结束,当时的美国参联会主席鲍威尔上将就指出:这是一场在理想的时间、理想的战场、以理想的联盟和理想的敌人打的一场理想的战争。其后的科索沃战争也是在美国经过精心准备和盟国大力配合下仅靠空中打击就取得胜利的。此次阿富汗战争则不同,9.11恐怖袭击事件是美国人做梦都想不到的,美国在没有任何选择的情况下仓促上阵,除了联盟力量外,其他的四个理想条件都不具备。
美军海外作战的第一要素就是海外基地和前沿存在,而此次行动则是在阿富汗周围没有自己和盟国军事基地的不利战略环境下迅速展开的。从美军行动必不可少的基地条件看,南面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亚基地距阿富汗5000公里,西边的波斯湾及附近基地均在2000公里以外,北约国家最靠近的基地是土耳其因吉尔利切空军基地,也在2000多公里以外。换言之,对美军来说,如果以喀布尔为圆心,以2000公里为半径,在12~13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大多是敌对性国家和俄罗斯传统的势力范围,除了远程战略轰炸机,陆基战斗机都必须经过空中加油才能飞临敌空,这种战略态势与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美军强有力的基地阵容形成强烈反差。在这样不利的战略环境下,美军从9月16日开始部署到10月7日发动空中打击仅用了23天。实际仅用15天就完成作战准备,9月30日,巴基斯坦陆军副参谋长公开对媒体指出:美国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部署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发动空中打击。
美此次紧急部署有以下特点:首先,主要依靠本土基地和距阿富汗2000公里以外的阿曼、阿联酋、巴林、沙特、科威特和在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亚基地等海湾基地,以及英国、意大利、土耳其等盟国基地,迅速调集和部署了300余架战机。与此同时,美海军舰只紧急调往战区,9月21日,美军在利雅得的苏丹亲王空军基地设立作战指挥中心,到9月30日,美、英等国在霍尔木兹海峡和波斯湾已经部署21艘军舰,在阿曼湾部署20艘军舰,从西、南两个大的战略方向完成对阿进行远程空中打击的陆地和海上部署。第二,在展开远程部署的同时,美通过政治谈判、外交斡旋和经济手段三管齐下,迅速获取在巴基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阿邻国境内一线基地的使用权。美在派遣特种作战部队抵近阿富汗边界的同时,将大批弹药,油料等作战物资转运到位,完成了特种部队进入阿境内和建立飞行员搜救营地的部署,从北(乌、塔)、南(巴基斯坦)两个战略方向,快速完成了对阿的抵近部署。第三,美在进行空中打击的同时,派特种部队进入北方联盟控制区,与北方联盟的作战密切配合,不断跟进建立新基地,使之成为美军在后期搜捕本·拉登行动的重要依托和战后部署及保持军事存在必不可少的战略预置。
抓住中亚战略枢纽,苦心经营渗透,建立软存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美军这次充分利用本土基地和海外距战区2000公里外的军事基地,及时获取对阿邻国关键军事基地的使用权,并随着战争的进展,迅速在阿境内开辟和巩固前进基地,最终完成在阿境内地面行动及战后部署。这既是美军此次对阿动武在战略指导上的新特点,也是其海外干涉作战的一种新模式。在今后的反恐作战中,美多数情况下也将是在不利的战略环境下展开行动。
如果说,中亚成为美军在不利的战场环境中迅速打开局面的战略枢纽,那么,及时获取对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的基地使用权和巴基斯坦对军事行动的支持就是关键的关键。美军之所以能够抓住枢纽,迅速进入中亚,除了强有力的外交和经济手段,美军的软存在(即平时的双边和多边联合军事演习、对这些国家军事人员的无偿培训和意识形态渗透)在关键时刻对确保战略枢纽发挥了关键作用。
冷战后,尽管美军在中亚还没有建立硬存在(军事基地、军事设施和战略预置),但其对中亚国家的渗透一刻也没有放松。美国始终与乌兹别克斯坦保持着接触,1999年乌退出"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后美更加紧做乌的工作,不仅使乌成为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的成员,并多次举行乌美联合军事演习,让乌军官赴美学习,还签署了向乌提供武器和军事技术的协议。这次美对阿军事行动,乌始终积极配合,允许美通过其领土和领空对阿实施军事打击。由于乌向美提供了空军基地,使美得以部署无人驾驶飞机并取得从乌进攻马扎里沙里夫的通道。美对乌工作的最终成就是与乌签定了80亿美元的租让军事基地协议,与乌形成军事同盟关系。美对塔吉克斯坦的工作也进行了多年。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塔军约20%的军官在美和西方国家接受过培训。自1997年以来,塔每年都参加美国与中亚国家举行的"中亚营"联合军事演习。塔吉克斯坦与阿富汗有1000多公里的边界线,是美国地面部队进出阿的必经之路,其军用机场距阿也最近。但塔是"独联 体集体安全条约"成员国,为避免刺激俄,塔在私下里与美国接触,讨价还价。当普京总统发表支持美的声明后,塔立刻对美采取全面配合态度,允许美军进驻。11月初,当战争陷入停滞,美国必须借道塔进入阿时,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与塔总统拉赫莫诺夫会谈后决定进一步扩大合作。塔对美的支持,成为战局转变的关键。塔最终也与美国签定了几十亿美元的军事基地租让协议。对南亚的巴基斯坦,美国则更是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冷战后,美国一度采取重印疏巴的政策。9.11之后,鉴于不借助巴就无法对阿动武,美迅速解除对巴的大部分经济制裁和政治制裁,在提供1亿多美元的援助后又做出30多亿美元援助的许诺,并进一步允诺加强与巴的军事合作和向巴提供军火。同时美政要还警告印度,不要在克什米尔问题上挑起事端。急欲摆脱内外困境的穆沙拉夫政府决定向美国开放领空和军事基地,并果断地撤换了一批强硬派将领,断决与塔利班的外交关系。2002年1月31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美国国防大学演讲回答学员提问时,高度评价巴基斯坦的合作,称"巴为美国和反恐怖战争做出了完美的贡献"。
突破“禁区”,手段多析,张“反恐”大旗,四面出击。
海湾战争以来,为避免整个穆斯林世界的强烈反应和防止出现文明的冲突,斋月期间不对穆斯林动武和在穆斯林地区作战已成为美海外作战指导的模式和惯例。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国在已经完成作战部署的情况下,按兵不动,直到斋月结束后才动手。美国第一次对伊采取惩罚性打击,也是在斋月结束的第二天进行的。1999年的"沙漠之狐"行动则是在斋月到来前结束。海湾战争期间,对伊拉克飞毛腿导弹袭击,美也要求以色列"打不还手",就是怕使问题复杂化。美军此次对阿军事行动则打破了这个禁区,斋月期间并没有停止空中和地面军事打击,在美国对阿动武的整个过程中,美国也没有对以色列在所占领土滥用暴力进行任何限制,而是更加公开站在以一方,不断向阿拉法特施加压力。这表明,美国及其西方盟国认为自己既有足够的力量控制和主导战争进程,也有把握控制穆斯林世界的反应。在今后的反恐行动中,类似斋月这样的政治限制,对美军的行动恐怕不再是重要的和难以克服的障碍。
由于对手的特殊性和战场条件的复杂性,美军没有采用海湾战争的战略轰炸--战术轰炸--地面进攻的模式,也没有采用科索沃只靠空中打击,不动用地面部队的模式。而是空中打击一开始就动用了地面部队(主要是特种作战部队)。使这场战争明显呈现高技术战争与特种作战相结合的特征,大大提高了特种作战的作用。
此次军事打击给人的另一个较深印象是一边扔炸弹,一边空投食品,一边撒传单,而不是科索沃式的狂轰滥炸。空中打击后不久美就开始向阿遭受空袭地区空投食品和物资,而且是多批次大数量而非象征性的。这种做法,确实对化解阿富汗平民的反美国情绪,瓦解塔利班的斗志,甚至对战争的进程和战后的安排,都起到相当的作用。
与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不同,这次美国的对手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主权国家,而是不被国际社会承认的塔利班政权和本·拉登基地组织,因此战争胜负对美国来说,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志,战争会拖得很长。加之战争目的是复合的:美一方面称直接目的是捉拿9.11的主犯及其庇护者;另一方面又声称这场战争只是长期反恐怖战争的开始。其间接目的是趁机把军事力量延伸到中亚和南亚。所以,美国在战事初定之后一再扬言要对伊拉克动武。接着又是派兵进入格鲁吉亚,又是协助菲律宾清剿阿布沙耶夫武装。"反恐"的旗号下究竟隐藏着多少战略企图,恐怕布什政府的高官们最清楚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