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本视阈中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践行维度

来源 :公关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q1984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本视阈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党始终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理念,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特征与内涵,在民本视阈的内涵建设中彰显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自主性,要以科学、高效、务实的改革创新之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本 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 践行维度
  习近平书记提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深刻论述了教育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民本视阈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作为反映人民心声的价值诉求,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发展前景,深化了对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认识,是应对和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一、民本视阈中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应然价值
  1.价值论角度全面阐释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价值论是反映主体和客体系统性、关联性和互动性的理论体系,价值论的教育内涵和意义体现在施教者和受教者价值关系的特殊范畴。马克思认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在当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关系和教育理念中,如何理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宗旨和价值指向关系是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与原则性如何有效整合直接决定和影响其他诸多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也直接决定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维度和现实导向。
  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目的就是要在党的全面领导下,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温度、维度和深度,在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中为实现国家教育现代化而奋斗,这是一个不断地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的内涵增值过程。具有政治性和原则性、多样性和灵活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和专业性程度越高,其价值涵养也就越高。
  民本视阈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要转化为教育现代化的现实需要,理论创造和现代化制度的构建需要国家、社会、个人的共同努力,其延续和发展也同样需要持之以恒的推动。这种价值引导和实践方式也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现实诉求,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自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自我变革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实现价值追求和服务现实时,要契合社会发展的主体性、脉络性和时代性。
  2.在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价值观认同基础上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
  民本视阈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对象是以学生为中心,不能混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和行动趋向。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是党和国家重视教育事业,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决心和方向,是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理念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党和国家的价值诉求。
  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发展要充分体现现实认同,人民群众的现实认同要融合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诸要素之间的关系,更要体现党的全面领导,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是体现主体客体关系、师生之间良好交流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得以发展。派伊指出,认同性危机是现代国家建构过程中第一个、也是“最根本的危机”。也只有在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价值认同基础上实现改革创新才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纽带。只有坚持民本视阈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执政党才能赢得人民在文化上、心理上的高度认同,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民本视阈中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践行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创新性和自主性既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能以主体的身份,自主地决定教育的发展和运行,又能够以主体的身份排斥和抵御任何外部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干扰和侵袭,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立性和纯洁性。
  1.在民本视阈的内涵建设中彰显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自主性
  思想政治教育要在以学生为中心,符合现实诉求中充分体现自身的自主性。搞不清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多样性,也就无法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指向和目标诉求。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地位,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和变革的前提和基础。
  民本视阈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包含两层基本内涵: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要顺利历史潮流,是发展的、创新的、自主的;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必须是以学生为中心不断进步的。全面提升人的整体素质,内涵非常丰富,思想政治教育也在这一过程中,尤其是在提升人更高层次素质培养上,例如理想、信念、意志、行动、感情、思考等,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更强指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才能完成。如果没有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和更适宜教学的优秀环境,是无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创新性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在教育的思想性和实践性在根本意义上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根本内涵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本质内涵也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驱力和主动性。
  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也要赋予前瞻性和主动性的良性互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要能够顺应国家和现实需要,就更需要自主地决定思想政治教育要有完善的制度和体系来更好的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来更好的实现。具体来说,要促成思想政治改革的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劳动教育的完美融合,要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和理念,展现思想政治教育又红又专的价值导向,以思想政治教育特有的地位和作用,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地位。
  2.以科学、高效、务实的改革之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續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想政治教育的衡量指标和内生动力更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可持续发展,务必以科学、高效、务实的改革之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处理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和原则性、多样性和灵活性之间的关系。   站在宏观层面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在积极推进教育管理和教学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特点和使命,也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方向和变革内容与现实经济政治发展的现实性、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调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比例与发展趋向相适应。“……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人们从几千年前直到今天单是为了维持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从事的历史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
  因为具体国情和历史条件的限制,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并没有跟上社会现实生产力的发展,高等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质量也在稳步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但经济全球化、社会生产力的要求,在教育现代化化、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特别是经济转型的不断优化、教育越来越大众化、思想政治教育也越来越重要的现实需求中,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现实诉求的需求,国家教育现代化的水平和质量保持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另一方面,随着思想政治教育民本性、以学生为中心的内涵的不断拓展,国家现实和人民对教育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的要求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和全面的内涵提升;随着信息革命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和灵活性、原则性和多样性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代的步伐契合起来,要体现不断培养多规格、高质量、多类型、多层次的人才。这一系列新任务、新变化、新情况预示着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之路正由传统意义的教学模式,正式转向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路径和价值导向、转向办人民满意的思想政治教育上来的趋势。
  民本视阈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生动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要服务于国家现实发展的政治内涵,服务于软实力对人民群众文化权益要求的文化底蕴,服务于个人与社会、民族和国家全面整合的价值导向。而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上的政治内涵、文化底蕴、价值导向是相互关联、相互结合的有机整体,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推动着民本视阈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背景下的教育现代化的既定目标不断地从理想转化为现实,从思想转化为行动,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目标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得以实现。
  基金项目:1.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路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SZC—071,主持人:王周刚);
  2.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儒家式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研究”(项目编号:20JYD007,主持人:马建新);
  3.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五化育人路徑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9SJB541,主持人:王周刚);
  4.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魂育人的教育思想研究”(主持人:王周刚)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09.
  [2].鲁恂·W.派伊.政治发展面面观[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3].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4].周光迅.大学教育综合化[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5].蒋艳红,陈琳.基于协同理论的网络学习环境设计[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2).
其他文献
随着“三权分置”改革的不断深入,宅基地制度步入市场化改革阶段,宅基地流转已是大势所趋.在宅基地流转推进过程中,存在基层地方政府治理的缺位与越位、村级组织的错位与失位
在中国文学史上,《狂人日记》的存在是独一无二的。纵观百年《狂人日记》阐述史,其中交缠着政治、文化与百年间知识分子的思想精神变迁,是知识分子自我建构的一面镜子。通过史料梳理的方式,回溯20世纪80年代《狂人日记》的阐释史,剖析其中所寄寓的学者们的自我意识及其对现实的指向,尤其关注新启蒙思潮中提出关键性理论的研究者——王富仁、钱理群、汪晖的《狂人日记》研究,还原新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变迁史。
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公债政策的演进,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与产生、新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探索与挫折、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发展与成熟、新时代的优化与完善四个阶段,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是:公债政策始终随着特定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而发展变化,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科学的公债政策是实现公债发行目标的前提;坚持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公债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要求,坚持公债的市场化改革取向;始终重视和维护公债的良好信誉
结合蔡昉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方法,分析了要素结构变化、矛盾冲突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点及其发展阶段归因,研究得出:“马尔萨斯陷阱”阶段,农业劳动力“淤积”在农村,资本要素不足,农业机械化发展缓慢;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阶段,农业机械化水平随着要素流动半径加大而提高;刘易斯转折阶段,出现要素短缺,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减缓;新古典经济发展阶段,要素市场竞争促使农业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因此,农业机械化发展出现减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和必然结果,在这个连续谱全景图框架下,需要规范土地流转并实施土地改良
课堂空间是发展学生知、情、意、行的重要学习空间,其样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人工智能背景下,智能技术通过与课堂空间融合,可以增进课堂空间生产和分配的正义性,激发课堂空间主体参与空间建构的积极性。人工智能背景下课堂空间的正义性建构应注重发展民主化的智能服务,增进课堂空间生产的正义性;发展教育性的智能技术,增进课堂空间分配的正义性;发挥智能技术的激励性功能,激发课堂空间主体建构的积极性。
基于中国2014—2019年40家种业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运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探讨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供应链集中度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对当期和滞后1期的企业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相关系数分别为0.054、0.022,对滞后2期和3期的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影响呈逐渐增加趋势,相比前1期相关系数分别增加0.036、0.011;供应链集中度在1%的显著水平上正向调节研发投入与当期企业绩效的关系。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版社编辑积极应对的出版实践充分彰显其主动担当的政治意识和务实专业的服务能力,但同时也呈现对出版行业融合发展认知不足、具体选题分析判断存在局限、编印发等基本执行能力不足等短板。文章提出应从提升境界、加强学习、守正创新等方面进行能力建设,以促进编辑自身与出版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文化强国建设做出贡献。
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是推动和引领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引擎,也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也决定了在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做好长期努力工作的准备。其中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选择向度更多的是特指路径的思路和向度,因此在思考如何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应该处理好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国际化与本土化、一体化与多样化以及传统与现代这四者之间的关系,且不可偏废任何一方,才能全面认识到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过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从而为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
《上层林冠》以“树”为主角,以“树状”生态叙事结构以及围绕“树”展开的生态叙事情节,展现了一个关于人与树的生态寓言。理查德·鲍尔斯在小说中采用的生态叙事给予树木作为“非人类群体”更多的话语权,打破了传统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模式;通过树木与人类群体关系的探讨指出自然与人从二元对立到和谐统一的关键在于自然与科技相融。以“树”为核心,让人重新审视人类在地球上的地位,这对反思全球生态危机下的人类中心主义,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摘要:当我们用“各行各业”这一统括性的说法来描述现代社会时,其实是说现代社会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专业。专业化是近代以来社会发展的一个维度,而且专业化也带来了职业化,使得每一个人都需要选择某个职业而参与到社会发展过程中来,扮演某种社会角色。专业化是社会大分工提出的要求,反过来又对分工—协作体系形成了支持。组织是专业化的典型形态,除了国家之外,所有组织都需要在自身的专业化中提升社会价值和获得生命力。即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