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内聚焦是指热奈特划分的聚焦类型之一,在内聚焦叙事中,叙述者就是人物。本文分析门罗的短篇小说《播弄》中的内聚焦叙事,指出这种叙事模式使得女性经验得以言说,人物内心的秘密花园得以展示。
关键词:《播弄》 内聚焦 可靠叙述
聚焦,是指叙事时采用的眼光或视点,也就是关于“谁看”的问题。叙述学家们对于“谁看”的术语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比如视点、叙述视角、叙述情境、叙述样式、叙述焦点等。热奈特采用了“聚焦”这个术语,它包括了是谁在作为视觉、精神或心理感受的核心,谁的眼光和心灵传达出的叙述信息,谁的眼光“过滤”或限制了在叙述文本中所表现的一切。热奈特将聚焦类型划分为三类:零聚焦或无聚焦、外聚焦、内聚焦。内聚焦叙事中,叙述者只说出某个特定人物所知道的事情,并深入这个人物的内心,读者通过这个人物去了解一切。热奈特把内聚焦叙事分为固定式、不定式和多重式内聚焦。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播弄》采用了第三人称固定式内聚焦模式,这种模式成功地呈现了女性内心的秘密花园,显示了女性作品独特的魅力。
《播弄》由时间跨度很大的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中,年轻的若冰是一位护士,有一年看了戏出来发现她的手包不见了,陌生男人丹尼洛乐意借钱给她买回程火车票,邀请她到他的店铺吃点东西再走。那天晚上,两人在火车站相拥亲吻,约定来年的夏天若冰还来看戏,还穿同样的衣服,还到店铺里去找他。可是当若冰按照约定来到店铺门前,店铺里的那人却相当反感地当着她的面关上了店门。第二部分讲述四十年后的事情。年过六旬的若冰已经成了精神病人专区的一个上司,但是她仍然单身,一天她上班时无意间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四十年前当着她的面关上门的是丹尼洛的双胞胎兄弟,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人。
一 《播弄》的内聚焦叙述者的可靠叙述
先来看看内聚焦叙述者的可靠性问题。内聚焦的核心在于视点或眼光的限制,最大的特点是叙述者不再扮演上帝的角色,而将自己的感官限定在了某个或某些人物的意识中,其权利和活动范围受限。巴尔认为,“如果聚焦者与人物重合,那么,这个人物将具有超越其他人物的技巧上的有事。读者以这一人物的眼睛去观察,原则上将会倾向于接受由这一人物所提供的视觉。”同时,巴尔也注意到,“这样一个与人物相连的聚焦者,会产生偏见与限制。”人物—聚焦者所提供的“视觉”,读者一般来说可以接受,因为这是由一个特定的人物—聚焦者将他或她眼里所看到的传达给人们,至于人们如何对他或她传达的东西进行解释,或如何去理解,则是另一个问题。
学术界普遍认为,对于可靠叙述者和不可靠叙述者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叙述者与隐含作者的思想规范的一致性。叙述者与隐含作者的最大区别在于隐含作者不承担叙事任务,“没有声音,没有直接交流的手段。它通过整体的设计,借助于所有的声音,采用它所选择的使我们得以理解的所有手段,无声地指导着我们”。
《播弄》中,零聚焦、外聚焦和内聚焦三种叙事模式结合给读者讲述了恋爱中的若冰毫无预兆地被拒门外和四十年后的若冰发现了被拒门外的真相,这种由双胞胎引起的闹剧听上去是不可思议的,可是由于全知叙述者和人物叙述者相互融合,隐含作者的思想规范通过人物叙述者的心理活动在字里行间显示了出来:人们难逃命运的播弄,可是也很难说清这种播弄是幸还是不幸。隐含作者的思想规范跟若冰的幡然醒悟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播弄》中的人物——聚焦者是可靠的叙述者。
第三人称内聚焦者若冰是可靠叙述者还有两个原因:第一,《播弄》采用了有限异故事叙事,而不是全知全能的零聚焦叙事。传统小说大多采用全知叙事,用上帝的眼光告诉读者一切,这种叙事模式大大降低了叙事的真实性。《播弄》中的全知视角被限制在了最大范围之内,隐含作者更多的时候让人物自身去聚焦,发出自己的声音,因此作品有了最大程度的真实性。其次,由于人物—聚焦者的偏见和限制会因为年龄、阶层、受教育程度、价值观念、智力因素等等的不同而出现,因此有必要对若冰这个人物做个简要的分析。若冰是一位护士,喜欢看莎士比亚戏剧,这让她在生活圈子里与众不同,还要常年照顾一位生病的姐姐,因此不管从受教育程度还是智力因素等方面来讲,若冰这一人物内聚焦叙事的可靠性都毋庸置疑。
二 《播弄》的内聚焦叙事
《播弄》中,若冰从剧场出来,路上发现手包不见了,好不容易记起了手包应该是在洗手间的洗手台上,她一路奔跑来到剧场,天气很热,她的汗珠从上唇周围冒了出来。由于担心洗手间已经关门,或手包已经被人拿走了,她紧张地心都在怦怦直跳。
但愿那儿的门还没锁上吧,但愿那儿的门还没锁上吧,但愿手包还在那儿吧。
尽管三句话的前后并没有诸如“若冰想”,“若冰说”,“若冰祈祷”之类的词语表示聚焦者是若冰,但是读者能直接感受到这几句自由间接思维的主体一定是焦急如焚的若冰。三个“但愿”组成的排比句单独成一段,表现出了若冰想要找回包的迫切心情。前两句话是一模一样的重复,强调如果门锁了,就进不了洗手间了,就不能到洗手台边了,没有锁门是若冰的第一希望。手包里有钱和回程的火车票,丢了手包,可是大事儿。
若冰在陌生男人丹尼洛的帮助下买到了火车票,离别之前,两人相拥亲吻。若冰第一次有了恋人。而回到家,若冰却不敢跟姐姐分享她的喜悦,她深知姐姐肯定会用尖酸刻薄的话给自己泼一盆冷水的。因此,跟姐姐简短打过招呼之后,若冰提出自己要赶快上床。
“我想我要立刻上床了。”
“我想你最好这样。”
是踩在荣耀的云朵之上呀,若冰拾级上楼时一边这么想。是上帝赐予的云彩呀,上帝是我们的家宅啊。
这是多么的愚蠢啊,简直都是亵渎神灵了,如果你相信有渎圣这样事情的话。在火车月台上任别人亲吻,而且被通知一年之后报到。如果乔安妮知道这事,她会怎么说呢?一个外国人。外国人才会拣拾没人要的女孩的呀。 第三人称内聚焦将若冰恋爱中的喜悦和激动表现得淋漓尽致。文中直接指出这就是若冰上楼时的想法,若冰的喜悦是隐秘的,是不为人所知的,只能留在心里一个人慢慢回味。人称代词“你”的出现,暗示下一段文字也是若冰对自己所说,或是对想象中的听众所说。如果换做全知叙述者来叙说若冰隐秘的喜悦,其喜悦程度的表达将会大打折扣。
若冰在接下来的一年的时间,都沉浸在对他们见面的回忆和再次见面的期待中。她查阅了很多丹尼洛的国家——门的内哥罗的资料,发现自己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有了心灵的寄托。
她感觉到有一种光芒在照亮着她,照着她的身体、她的声音以及她在做着的一切事情……她觉得那是她的愉快:能在同一时间内既惦念着一件事,又做她的日常工作……
“她感觉”、“她觉得”显示了聚焦模式是典型的第三人称人物内聚焦。门罗让女性人物展现自己的所看所想,读者对女性的心理和经验世界一览无遗,从而拉进了读者与女性人物的距离。
最能体现内聚焦模式的一种形式就是“意识流”。关于丹尼洛和若冰见面的回忆,一直如影随形地跟着她。
那面散漫都没挂的墙,透过百叶窗,一行行的光线映照在墙上。那些杂志的粗糙纸页,上面的插图是老式的线条画,而不是照片。那只厚重的粗瓷碗,周围有一道黄圈,他用这碗给她成了斯特柔伽诺夫。朱诺鼻吻上的巧克力颜色,它那细细的却很结实的腿。还有街上那凉爽的空气,市政园林部门花坛上飘过来的香气,河边的路灯,以及围着它们横冲直撞与盘旋的一群群小虫子。
这些文字无逻辑无情节,只是事物的简单罗列和堆砌:墙、杂志纸页、瓷碗、朱诺、空气、香气、路灯、小虫子,却极好地表现了若冰的头脑被回忆填得满满的,读者也通过意识流感受到了年轻的若冰的浪漫和纯情。
第二年,若冰如约来到店铺,满怀希望地站在门开着的店铺外,却被在柜台专心修理钟表的“他”坚决地、十分反感地关在门外。若冰感到莫大的羞辱,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门罗专门用了单独的一节文字来展现若冰激动和恼怒的思绪。
在内聚焦模式下的这一节,聚焦者若冰先是猜测丹尼洛去年夏天在车站所做的诺言和告别“根本就是随口一说”,是对当时那个丢了钱包的弱女子的同情,说不定还没等他回到家就后悔了,只希望若冰千万别真的来找他。然后,若冰在心里进一步做了自认为更为合理的推测:丹尼洛在门的内哥罗有了新欢,把她带回来了,若冰在店铺外叫他的名字时,很可能这个老婆就在楼上,怪不得丹尼洛看到若冰出现在门外,一脸惊慌,对直她的脸狠狠地把门关上。
下一节文字里,第三人称内聚焦使得小说字里行间都带上了强烈的女性色彩。若冰红着眼睛回到家后,一方面跟乔安妮解释说虫子飞进了眼睛里,一方面在内心里对自己发誓说,“永远也不去斯特拉特福了,永远不再在那几条街上散步了,连别的任何一出戏也永远不看了。再也不穿绿裙子了……任何有关门的内哥罗的消息都一概不听,想做到这一点应该并不困难。”但凡女性求爱遭拒觉得屈辱,都会有类似极端孩子气的想法。这段文字从若冰的视点出发,用了女性发怒时言语中常用的“永远也不”、“永远不再”、“再也不”等字眼,刻画出了一个感性、自尊心强的典型女性。
若冰确实也照她发誓的那样做到了。而四十年后,当她在医院里看到一个新入院的病人的资料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把门砰的一声关上的是丹尼洛的双胞胎兄弟,一位“感情上无法与人沟通的”聋哑人。门罗将这位病人的资料完整地用斜体字呈现出来,赋予了叙述者毋庸置疑的权威。紧接着是这样的文字:
简直不可思议。
兄弟。
双胞胎。
若冰想把这份材料成交到某个人,某个权威部门的面前去。
这是荒谬可笑的。我不能接受。
然而。
门罗用这样新鲜奇特的排列形式和文字完成了文学上的“陌生化”,收到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它表现了主人公若冰看到资料之后的直接感受,一个词组成为一个单独的句子,每个句子单独成段。除了第四句是陈述一个事实之外,其余句子都是自由间接话语,直观而强烈地表达了若冰的震惊和难以置信。最后一句“然而”也单独成段,巧妙地说明若冰在震惊之后停顿下来思考这件事情的好坏,表现了老年的若冰理性的一面。
“然而”二字引导了接下来的内聚焦模式下的自由间接引语。若冰弄清楚了当时命运是怎么样播弄她和丹尼洛的过程。她想到了有可能那天刚好丹尼洛出去办事了,留下这个兄弟来看管一小会儿,而她就在这个时间的缝隙里碰到这个兄弟。她也想到了如果她早一点来,或是晚一点来,跟丹尼洛如约成功见面,但是“那又能怎么样呢?”他要管他的这个聋哑兄弟,而她还有个患严重哮喘病的姐姐。若冰很感谢自己发现了兄弟两人混淆的身份,她可以把这一切归咎于命运的播弄,而不是丹尼洛的狠心了。全文的内聚焦都固定在了若冰一人身上,第三人称固定式内聚焦模式巧妙运用间接引语、自由间接引语、陌生化的文字排列,以独特的方式刻画女性人物的性格,直接呈现女性的内心世界,带领读者走进一个色彩绚丽的秘密花园。
参考文献:
[1] 艾丽丝·门罗,李文俊译:《逃离》,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2] 申丹、韩加明、王丽亚:《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 谭君强:《叙事理论与审美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 米克·巴尔,谭君强译:《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代莲,内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关键词:《播弄》 内聚焦 可靠叙述
聚焦,是指叙事时采用的眼光或视点,也就是关于“谁看”的问题。叙述学家们对于“谁看”的术语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比如视点、叙述视角、叙述情境、叙述样式、叙述焦点等。热奈特采用了“聚焦”这个术语,它包括了是谁在作为视觉、精神或心理感受的核心,谁的眼光和心灵传达出的叙述信息,谁的眼光“过滤”或限制了在叙述文本中所表现的一切。热奈特将聚焦类型划分为三类:零聚焦或无聚焦、外聚焦、内聚焦。内聚焦叙事中,叙述者只说出某个特定人物所知道的事情,并深入这个人物的内心,读者通过这个人物去了解一切。热奈特把内聚焦叙事分为固定式、不定式和多重式内聚焦。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播弄》采用了第三人称固定式内聚焦模式,这种模式成功地呈现了女性内心的秘密花园,显示了女性作品独特的魅力。
《播弄》由时间跨度很大的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中,年轻的若冰是一位护士,有一年看了戏出来发现她的手包不见了,陌生男人丹尼洛乐意借钱给她买回程火车票,邀请她到他的店铺吃点东西再走。那天晚上,两人在火车站相拥亲吻,约定来年的夏天若冰还来看戏,还穿同样的衣服,还到店铺里去找他。可是当若冰按照约定来到店铺门前,店铺里的那人却相当反感地当着她的面关上了店门。第二部分讲述四十年后的事情。年过六旬的若冰已经成了精神病人专区的一个上司,但是她仍然单身,一天她上班时无意间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四十年前当着她的面关上门的是丹尼洛的双胞胎兄弟,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人。
一 《播弄》的内聚焦叙述者的可靠叙述
先来看看内聚焦叙述者的可靠性问题。内聚焦的核心在于视点或眼光的限制,最大的特点是叙述者不再扮演上帝的角色,而将自己的感官限定在了某个或某些人物的意识中,其权利和活动范围受限。巴尔认为,“如果聚焦者与人物重合,那么,这个人物将具有超越其他人物的技巧上的有事。读者以这一人物的眼睛去观察,原则上将会倾向于接受由这一人物所提供的视觉。”同时,巴尔也注意到,“这样一个与人物相连的聚焦者,会产生偏见与限制。”人物—聚焦者所提供的“视觉”,读者一般来说可以接受,因为这是由一个特定的人物—聚焦者将他或她眼里所看到的传达给人们,至于人们如何对他或她传达的东西进行解释,或如何去理解,则是另一个问题。
学术界普遍认为,对于可靠叙述者和不可靠叙述者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叙述者与隐含作者的思想规范的一致性。叙述者与隐含作者的最大区别在于隐含作者不承担叙事任务,“没有声音,没有直接交流的手段。它通过整体的设计,借助于所有的声音,采用它所选择的使我们得以理解的所有手段,无声地指导着我们”。
《播弄》中,零聚焦、外聚焦和内聚焦三种叙事模式结合给读者讲述了恋爱中的若冰毫无预兆地被拒门外和四十年后的若冰发现了被拒门外的真相,这种由双胞胎引起的闹剧听上去是不可思议的,可是由于全知叙述者和人物叙述者相互融合,隐含作者的思想规范通过人物叙述者的心理活动在字里行间显示了出来:人们难逃命运的播弄,可是也很难说清这种播弄是幸还是不幸。隐含作者的思想规范跟若冰的幡然醒悟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播弄》中的人物——聚焦者是可靠的叙述者。
第三人称内聚焦者若冰是可靠叙述者还有两个原因:第一,《播弄》采用了有限异故事叙事,而不是全知全能的零聚焦叙事。传统小说大多采用全知叙事,用上帝的眼光告诉读者一切,这种叙事模式大大降低了叙事的真实性。《播弄》中的全知视角被限制在了最大范围之内,隐含作者更多的时候让人物自身去聚焦,发出自己的声音,因此作品有了最大程度的真实性。其次,由于人物—聚焦者的偏见和限制会因为年龄、阶层、受教育程度、价值观念、智力因素等等的不同而出现,因此有必要对若冰这个人物做个简要的分析。若冰是一位护士,喜欢看莎士比亚戏剧,这让她在生活圈子里与众不同,还要常年照顾一位生病的姐姐,因此不管从受教育程度还是智力因素等方面来讲,若冰这一人物内聚焦叙事的可靠性都毋庸置疑。
二 《播弄》的内聚焦叙事
《播弄》中,若冰从剧场出来,路上发现手包不见了,好不容易记起了手包应该是在洗手间的洗手台上,她一路奔跑来到剧场,天气很热,她的汗珠从上唇周围冒了出来。由于担心洗手间已经关门,或手包已经被人拿走了,她紧张地心都在怦怦直跳。
但愿那儿的门还没锁上吧,但愿那儿的门还没锁上吧,但愿手包还在那儿吧。
尽管三句话的前后并没有诸如“若冰想”,“若冰说”,“若冰祈祷”之类的词语表示聚焦者是若冰,但是读者能直接感受到这几句自由间接思维的主体一定是焦急如焚的若冰。三个“但愿”组成的排比句单独成一段,表现出了若冰想要找回包的迫切心情。前两句话是一模一样的重复,强调如果门锁了,就进不了洗手间了,就不能到洗手台边了,没有锁门是若冰的第一希望。手包里有钱和回程的火车票,丢了手包,可是大事儿。
若冰在陌生男人丹尼洛的帮助下买到了火车票,离别之前,两人相拥亲吻。若冰第一次有了恋人。而回到家,若冰却不敢跟姐姐分享她的喜悦,她深知姐姐肯定会用尖酸刻薄的话给自己泼一盆冷水的。因此,跟姐姐简短打过招呼之后,若冰提出自己要赶快上床。
“我想我要立刻上床了。”
“我想你最好这样。”
是踩在荣耀的云朵之上呀,若冰拾级上楼时一边这么想。是上帝赐予的云彩呀,上帝是我们的家宅啊。
这是多么的愚蠢啊,简直都是亵渎神灵了,如果你相信有渎圣这样事情的话。在火车月台上任别人亲吻,而且被通知一年之后报到。如果乔安妮知道这事,她会怎么说呢?一个外国人。外国人才会拣拾没人要的女孩的呀。 第三人称内聚焦将若冰恋爱中的喜悦和激动表现得淋漓尽致。文中直接指出这就是若冰上楼时的想法,若冰的喜悦是隐秘的,是不为人所知的,只能留在心里一个人慢慢回味。人称代词“你”的出现,暗示下一段文字也是若冰对自己所说,或是对想象中的听众所说。如果换做全知叙述者来叙说若冰隐秘的喜悦,其喜悦程度的表达将会大打折扣。
若冰在接下来的一年的时间,都沉浸在对他们见面的回忆和再次见面的期待中。她查阅了很多丹尼洛的国家——门的内哥罗的资料,发现自己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有了心灵的寄托。
她感觉到有一种光芒在照亮着她,照着她的身体、她的声音以及她在做着的一切事情……她觉得那是她的愉快:能在同一时间内既惦念着一件事,又做她的日常工作……
“她感觉”、“她觉得”显示了聚焦模式是典型的第三人称人物内聚焦。门罗让女性人物展现自己的所看所想,读者对女性的心理和经验世界一览无遗,从而拉进了读者与女性人物的距离。
最能体现内聚焦模式的一种形式就是“意识流”。关于丹尼洛和若冰见面的回忆,一直如影随形地跟着她。
那面散漫都没挂的墙,透过百叶窗,一行行的光线映照在墙上。那些杂志的粗糙纸页,上面的插图是老式的线条画,而不是照片。那只厚重的粗瓷碗,周围有一道黄圈,他用这碗给她成了斯特柔伽诺夫。朱诺鼻吻上的巧克力颜色,它那细细的却很结实的腿。还有街上那凉爽的空气,市政园林部门花坛上飘过来的香气,河边的路灯,以及围着它们横冲直撞与盘旋的一群群小虫子。
这些文字无逻辑无情节,只是事物的简单罗列和堆砌:墙、杂志纸页、瓷碗、朱诺、空气、香气、路灯、小虫子,却极好地表现了若冰的头脑被回忆填得满满的,读者也通过意识流感受到了年轻的若冰的浪漫和纯情。
第二年,若冰如约来到店铺,满怀希望地站在门开着的店铺外,却被在柜台专心修理钟表的“他”坚决地、十分反感地关在门外。若冰感到莫大的羞辱,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门罗专门用了单独的一节文字来展现若冰激动和恼怒的思绪。
在内聚焦模式下的这一节,聚焦者若冰先是猜测丹尼洛去年夏天在车站所做的诺言和告别“根本就是随口一说”,是对当时那个丢了钱包的弱女子的同情,说不定还没等他回到家就后悔了,只希望若冰千万别真的来找他。然后,若冰在心里进一步做了自认为更为合理的推测:丹尼洛在门的内哥罗有了新欢,把她带回来了,若冰在店铺外叫他的名字时,很可能这个老婆就在楼上,怪不得丹尼洛看到若冰出现在门外,一脸惊慌,对直她的脸狠狠地把门关上。
下一节文字里,第三人称内聚焦使得小说字里行间都带上了强烈的女性色彩。若冰红着眼睛回到家后,一方面跟乔安妮解释说虫子飞进了眼睛里,一方面在内心里对自己发誓说,“永远也不去斯特拉特福了,永远不再在那几条街上散步了,连别的任何一出戏也永远不看了。再也不穿绿裙子了……任何有关门的内哥罗的消息都一概不听,想做到这一点应该并不困难。”但凡女性求爱遭拒觉得屈辱,都会有类似极端孩子气的想法。这段文字从若冰的视点出发,用了女性发怒时言语中常用的“永远也不”、“永远不再”、“再也不”等字眼,刻画出了一个感性、自尊心强的典型女性。
若冰确实也照她发誓的那样做到了。而四十年后,当她在医院里看到一个新入院的病人的资料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把门砰的一声关上的是丹尼洛的双胞胎兄弟,一位“感情上无法与人沟通的”聋哑人。门罗将这位病人的资料完整地用斜体字呈现出来,赋予了叙述者毋庸置疑的权威。紧接着是这样的文字:
简直不可思议。
兄弟。
双胞胎。
若冰想把这份材料成交到某个人,某个权威部门的面前去。
这是荒谬可笑的。我不能接受。
然而。
门罗用这样新鲜奇特的排列形式和文字完成了文学上的“陌生化”,收到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它表现了主人公若冰看到资料之后的直接感受,一个词组成为一个单独的句子,每个句子单独成段。除了第四句是陈述一个事实之外,其余句子都是自由间接话语,直观而强烈地表达了若冰的震惊和难以置信。最后一句“然而”也单独成段,巧妙地说明若冰在震惊之后停顿下来思考这件事情的好坏,表现了老年的若冰理性的一面。
“然而”二字引导了接下来的内聚焦模式下的自由间接引语。若冰弄清楚了当时命运是怎么样播弄她和丹尼洛的过程。她想到了有可能那天刚好丹尼洛出去办事了,留下这个兄弟来看管一小会儿,而她就在这个时间的缝隙里碰到这个兄弟。她也想到了如果她早一点来,或是晚一点来,跟丹尼洛如约成功见面,但是“那又能怎么样呢?”他要管他的这个聋哑兄弟,而她还有个患严重哮喘病的姐姐。若冰很感谢自己发现了兄弟两人混淆的身份,她可以把这一切归咎于命运的播弄,而不是丹尼洛的狠心了。全文的内聚焦都固定在了若冰一人身上,第三人称固定式内聚焦模式巧妙运用间接引语、自由间接引语、陌生化的文字排列,以独特的方式刻画女性人物的性格,直接呈现女性的内心世界,带领读者走进一个色彩绚丽的秘密花园。
参考文献:
[1] 艾丽丝·门罗,李文俊译:《逃离》,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2] 申丹、韩加明、王丽亚:《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 谭君强:《叙事理论与审美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 米克·巴尔,谭君强译:《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代莲,内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