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97-01
当前,教师正面对着一个新的课程环境,新的课程研究模式,一个要求教师角色向广度延伸,向深度扩展的时代背景。在这个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方式激烈对峙的转型时期,交织着教师的退缩,彷徨,奋进的各种心态。课程改革的基础是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群体素质,是顺利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目标的重要前提和关键所在。因此,本人试从新时期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和提升教师素质的途径两方面予以论述。
一、新形势下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1.教育观念的新要求
教会学生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教师的一切工作都要服从“教书育人”的宗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社会对人才的类型、规格和层次的需要时多方面的,学生在个性上获得最充分的发展,应该选择的是“适合学生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特长,而不是“适合教育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着眼点要放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上,而不是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因此,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是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状况,而不是单凭考试成绩。考试可以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一个标志,但不是主要唯一的标准。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应当根据学科的性质和特点,衡量学生各项基础素质的发展状况。
2.对师德的要求
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要渗透爱国情操、法律意识、功德意识、科学和人为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校无小事,处处存在教育过程。那么,新时代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想到教师的一言一行均会对小事起到一定程度某个方面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充分重视以身垂范的教育行动。
3.对扩宽文化视野的新要求
教师是传递人类文明的使者,又担当着推动和促进人类文化发展的重任。教师要从满足于所学知识的局限中走出来,向文化知识的广度发展,教师除具备所教知识外,一定要基本掌握其他各科以及开展思想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相关知识。要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学目的,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交往、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此外,教师还要教育学生遵守社会规范,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在社会需要和发展需要的结合上找准人生坐标。这样的教师,没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不行的。教师应该明确,文化素养不单指知识,更应该包括人文精神、文化视野、精神理念、道德观念等内容。只有在广泛的文化基础上学习、完善和发展,才能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和创造的思想,而欲达此目的的教师必须走出重学历文凭、轻实际教育能力,重专业知识、轻整体文化素质的误区,学习、学习、再学习。
二、如何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1.加强师德建设,铸炼师魂,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要搞好教育教学工作,首先要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思想武装教师。因此,应该重视加强对教师的理论学习,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去武装教师,去引领教师,让教师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教师观、学生观。从思想上,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人为本、敬业奉献”的师德理念。大力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尚精神,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人格、风范;要具有热爱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集体荣誉感;淡泊名利,耐得清苦,受得寂寞,不为红尘所感、名利所累;要知难而进,永挑重担。要加强教师“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教育,使教师言语与行动堪称学生的表率。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汲取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有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才能有自己的思辩能力,才能更充分地适应新课改,使学习成为终身的需求。通过学习,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就会有更新,课改意识就会有增强,教育教学效果就会有所提高,促使教师都能用先进的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教育教学质量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2.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发展专业能力与知识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新一代教师的要求
博览群书、增长阅历是一名现代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素养。“少而好学,及壮有成;壮而好学,及老不衰;老而好学,及死不朽。”广大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在深化本学科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教育思想大讨论,加强对古今中外重要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学习,加深对教育大家以及我们身边名师教学经验的感悟和体验,加强对自我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批判,广泛涉猎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前沿知识,通过学习去掉肤浅,学会深入;去掉浮躁,学会理智;去掉单薄,变得丰厚;从而更好地引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教学的实践归根到底要靠教师有效的、高超的专业技能来实现。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必须具备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划、决策能力和组织能力。教师要不断优化自己的管理行为,把学生管理工作变为锻炼学生、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团结合作能力的手段,让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发展特长、发挥优势,把课堂变成生动活泼、民主开放、科学高效的充满生命力的乐园。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研究能力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关键是看教师能否从日常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激发智慧,反思探究,寻找出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努力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科研型教师,是每一位教师提升教学技能的重要目标。引导教师优化思维模式,优化教学结构、优化教学方法,鼓励广大教师立足岗位,练就一套新的过硬的教育教学基本功,促进课堂效益最大化,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总之,新一轮教育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发展提高的大好机遇。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全面审视和反思自身的各方面素质,明确努力的方向和任务,有计划、有重点地完善提高自己,尽快成为新时期新课程改革时期所需要的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当前,教师正面对着一个新的课程环境,新的课程研究模式,一个要求教师角色向广度延伸,向深度扩展的时代背景。在这个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方式激烈对峙的转型时期,交织着教师的退缩,彷徨,奋进的各种心态。课程改革的基础是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群体素质,是顺利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目标的重要前提和关键所在。因此,本人试从新时期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和提升教师素质的途径两方面予以论述。
一、新形势下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1.教育观念的新要求
教会学生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教师的一切工作都要服从“教书育人”的宗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社会对人才的类型、规格和层次的需要时多方面的,学生在个性上获得最充分的发展,应该选择的是“适合学生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特长,而不是“适合教育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着眼点要放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上,而不是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因此,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是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状况,而不是单凭考试成绩。考试可以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一个标志,但不是主要唯一的标准。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应当根据学科的性质和特点,衡量学生各项基础素质的发展状况。
2.对师德的要求
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要渗透爱国情操、法律意识、功德意识、科学和人为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校无小事,处处存在教育过程。那么,新时代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想到教师的一言一行均会对小事起到一定程度某个方面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充分重视以身垂范的教育行动。
3.对扩宽文化视野的新要求
教师是传递人类文明的使者,又担当着推动和促进人类文化发展的重任。教师要从满足于所学知识的局限中走出来,向文化知识的广度发展,教师除具备所教知识外,一定要基本掌握其他各科以及开展思想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相关知识。要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学目的,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交往、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此外,教师还要教育学生遵守社会规范,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在社会需要和发展需要的结合上找准人生坐标。这样的教师,没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不行的。教师应该明确,文化素养不单指知识,更应该包括人文精神、文化视野、精神理念、道德观念等内容。只有在广泛的文化基础上学习、完善和发展,才能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和创造的思想,而欲达此目的的教师必须走出重学历文凭、轻实际教育能力,重专业知识、轻整体文化素质的误区,学习、学习、再学习。
二、如何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1.加强师德建设,铸炼师魂,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要搞好教育教学工作,首先要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思想武装教师。因此,应该重视加强对教师的理论学习,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去武装教师,去引领教师,让教师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教师观、学生观。从思想上,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人为本、敬业奉献”的师德理念。大力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尚精神,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人格、风范;要具有热爱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集体荣誉感;淡泊名利,耐得清苦,受得寂寞,不为红尘所感、名利所累;要知难而进,永挑重担。要加强教师“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教育,使教师言语与行动堪称学生的表率。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汲取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有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才能有自己的思辩能力,才能更充分地适应新课改,使学习成为终身的需求。通过学习,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就会有更新,课改意识就会有增强,教育教学效果就会有所提高,促使教师都能用先进的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教育教学质量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2.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发展专业能力与知识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新一代教师的要求
博览群书、增长阅历是一名现代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素养。“少而好学,及壮有成;壮而好学,及老不衰;老而好学,及死不朽。”广大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在深化本学科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教育思想大讨论,加强对古今中外重要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学习,加深对教育大家以及我们身边名师教学经验的感悟和体验,加强对自我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批判,广泛涉猎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前沿知识,通过学习去掉肤浅,学会深入;去掉浮躁,学会理智;去掉单薄,变得丰厚;从而更好地引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教学的实践归根到底要靠教师有效的、高超的专业技能来实现。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必须具备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划、决策能力和组织能力。教师要不断优化自己的管理行为,把学生管理工作变为锻炼学生、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团结合作能力的手段,让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发展特长、发挥优势,把课堂变成生动活泼、民主开放、科学高效的充满生命力的乐园。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对教师研究能力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关键是看教师能否从日常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激发智慧,反思探究,寻找出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努力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科研型教师,是每一位教师提升教学技能的重要目标。引导教师优化思维模式,优化教学结构、优化教学方法,鼓励广大教师立足岗位,练就一套新的过硬的教育教学基本功,促进课堂效益最大化,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总之,新一轮教育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发展提高的大好机遇。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全面审视和反思自身的各方面素质,明确努力的方向和任务,有计划、有重点地完善提高自己,尽快成为新时期新课程改革时期所需要的合格的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