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记之作,起始何时,历代说法不一,最早以日记命名此种文献始于宋代。据《宋史·艺文志》记载,有司马光《日录》、王安石《舒王日录》、《赵概日记》等。早期的日记都是十分简单的,最早的比较成形的大约是唐人李翱的《来南录》,但是半年时间所记还不满千字。而宋人欧阳修的《于役志》,虽比李氏的“千字文”要详一些,但还是较为简单的形式。流传至今的清代以及清代以前的属于古籍善本的重要日记,尚存多少呢?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的条目,日记共有353条款目,也即三百多人,时间上是从元代至清末。清人的稿本日记,多为道光、咸丰年间学者所作,而乾隆、嘉庆学者所存留者,寥寥无几。苏州博物馆所藏中文古籍有10万余册,尤其是众多的稿、抄、校本,是苏州博物馆馆藏古籍的最大特色,这些古籍善本中苏州名门望族的日记手稿多达二十余种。
《潘世恩日记》,清潘世恩撰(图1)。书衣有墨笔楷署“潘世恩日记稿本”,记事从道光十八年(1838)至二十六年(1846)。目前所知潘世恩日记稿本存世者,仅此种及上海图书馆藏《亦吾庐随笔》二种。此日记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编号03984。
潘世恩(1769—1854),历事乾嘉道咸四朝,被称为“四朝元老”,见证了清王朝从繁荣到衰败。陈康祺《郎潜纪闻》称其为:“本朝耆臣,生加太傅者五人,重宴琼林者八人,状元作宰相者八人,唯潘文恭公兼之。” 嘉庆十四年(1809),潘世恩为奉养老父潘奕基,在苏州购“凤池园”宅第,修建“留余堂”为藏书楼,卸官之后在藏书楼内遍读群书,作诗研史。与堂兄潘世璜、孙潘祖荫合称为“苏州三杰”。
《癸丑锁闱日记》,清潘曾莹撰(图2)。记录时间为清道光二十六年闰五月十四日至九月初二日。日记封面为近代词人夏孙桐署。卷后有潘氏后人潘承厚、潘承弼题跋:“右咸丰《癸丑锁闱日记》一卷,曾王父星斋公遗墨。谨案:是岁正月公以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派稽察中书科事务。二月署工部左侍郎,三月充会试副考官,旋充朝考阅卷大臣。记自三月初六入闱,迄四月初十到家,前后才逾匝月,寥寥数虽不盈帙,所记典试制度略具梗概,足备词林观采。谨付墨版,以光家乘,并昭子姓毋忘先泽云尔。庚辰孟夏之日曾孙潘承厚、潘承弼谨识。”潘曾莹日记除此种外,存世尚有天津图书馆藏《潘黼廷先生日记》,上海图书馆藏《小欧波馆日记》。此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编号03989。
潘曾莹(1808—1878),吴县人。字申甫,号星斋,潘世恩次子。道光十四年(1834)举人,二十一年(1841)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历至礼部、户部左侍郎,兼管三库事务。学植深厚,尤长于史学。工诗古文词。画以青藤白阳为宗,书法初学赵孟頫,晚学米芾,且得其神髄。有小鸥波馆,以收藏书画著名。
《潘曾绶日记》,清潘曾绶撰(图3)。版心上镌有“士礼庐丛钞”、下镌有“越缦堂杂著”。记事从光绪四年正月初一至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除夕。潘曾绶日记稿本存世者,有上海图书馆、天津图书馆藏《陔兰书屋日记》、上海图书馆藏《绂庭日记》。此日记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编号03990。
潘曾绶(1810—1833),字绂庭,吴县人,潘世恩子,潘祖荫父。历官内阁中书等。工诗文和词。符葆森《国朝正雅集》云其“为诗清丽有则,无贵介气。”
《潘祖荫日记》,潘祖荫撰(图4)。记录日期为清同治二年,光绪七年至十三年,光绪十五年至十六年。潘祖荫日记稿本存世,另有上海图书馆藏《潘文勤日记》。上图所藏本为光绪十四年册,苏州博物馆所藏恰缺光绪十四年,故可将两书缀合为一部。日记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编号01598。因为潘祖荫将此日记携带在身边,闲来无事时便在书衣及空白处钤盖印章,朱白灿然累累皆是。另外,关于此日记的发现经过亦非常有趣,据苏州博物馆原馆长钱镛老先生回忆,上世纪50年代,在南石子街潘家旧宅的住户上报文管会称旧宅孳生白蚁,苏州市文管会即派人前往察看,发现白蚁是由“废书成堆”所致。在“废书”的清理过程中,捡出了这部《潘祖荫日记》。
潘祖荫(1830—1890),字伯寅,号郑庵。除了议论朝政之外,三代钟鼎、秦砖汉瓦、魏晋碑帖以及宋版图书都是其搜罗的对象。潘祖荫不但是晚清重臣,官至军机大臣,叠掌文衡,堪称士林领袖,更是著名藏书家,毕生所聚古籍善本,今宝藏于海内外知名图书馆和博物馆,足见潘氏在中国藏书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香禅日记》,潘钟瑞撰(图5)。首册书衣有墨署:“香禅日记”,右上角有小字“光绪十年”。记事从光绪十年正月初一至光绪十六年五月十九日,末册封底有墨笔楷署:“全稿七册共约卅六万二千多字”。潘钟瑞日记稿本存世者,有上海图书馆藏《鄂行日记》(光绪三年记)。此日记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编号03992。
潘钟瑞(1822—1890),长洲人。精篆隶,工词章,长于金石考证,究心文献,熟诸掌故。嗜爱山水,所交皆当世名士。精于金石考证。与吴昌硕深有默契,每次得到珍贵的书画碑版,都一起赏析。他常为吴昌硕书画题跋,吴昌硕则为之奏刀刻印。潘钟瑞亦为苏州潘氏一脉,虽不比潘祖荫尊贵,家事也很华贵。
《潘琴谱日记》不分卷,清潘祖同撰(图6)。首册书衣有墨笔楷署“辛亥日记”,下有小字“咸丰元年时年二十一岁”。记事从咸丰元年正月初一至三年十二月三十日。版心上镌有“花隐盦”。此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编号03993。
潘祖同(1829—1902),字桐生,号谱琴,潘世恩第二子潘曾莹之长子,潘祖荫从兄。咸丰八年因受顺天考试舞弊案牵连,被免去官职,充军新疆。归田以书画、收藏古籍为事。家有藏书楼竹山堂,藏书至4万余卷,皆手自校雠。
《洪钧日记》不分卷,洪钧撰(图7)。记录日期为清同治九年九月十六日至同治十年九月二十六日,光绪二年十一月初四至光绪四年九月二十二日,光绪七年正月初一至光绪九年正月二十九日,光绪十年七月十五日至光绪十三年至九月二十日,光绪十八年四月初一至光绪十九年七月初三。此日记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编号01601。
洪钧(1839—1893), 清末外交家,字陶士,号文卿。同治年间中状元,任翰林院修撰。后出任湖北学政,主持陕西、山东乡试,并视学江西。1881年任内阁学士,官至兵部左侍郎。1889年至1892年任清廷驻俄、德、奥、荷兰四国大臣。
《潘观保日记》不分卷,清潘观保撰(图8)。记录日期为清光绪八年六月初一至十年十二月三十日。
潘观保(1828—1894),吴县人。字辛芝、辛之。室名鹊泉山馆、吟诗拜佛之轩。潘遵祁长子。咸丰八年(1858)顺天中试举人。署彰卫怀兵备道。少廪庭诰,博通楹书,又作壮游,出入燕赵,登涉齐鲁。潜心经史,诗学韦、孟,兼工西昆。
《吴荫培日记》不分卷,吴荫培撰(图9)。记录日期为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三日至三十二年七月二十五日,十月二十八日至三十三年三月初六,五月二十一日至七月初十,八月初九至十月二十六日。
吴荫培(1851—1930),字树百,号颖芝,与张一麐、费树蔚、李根源齐名,喜交艺友,论诗文,作书画,一时如同治元年状元徐郙、陆润庠、叶昌炽、潘遵祁、潘曾莹以及太仓的陆增祥等,时有往来。民国时修苏州地方志,组织“吴中保墓会”,晚年潜心考据学问,归隐于朝市。
《潘世恩日记》,清潘世恩撰(图1)。书衣有墨笔楷署“潘世恩日记稿本”,记事从道光十八年(1838)至二十六年(1846)。目前所知潘世恩日记稿本存世者,仅此种及上海图书馆藏《亦吾庐随笔》二种。此日记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编号03984。
潘世恩(1769—1854),历事乾嘉道咸四朝,被称为“四朝元老”,见证了清王朝从繁荣到衰败。陈康祺《郎潜纪闻》称其为:“本朝耆臣,生加太傅者五人,重宴琼林者八人,状元作宰相者八人,唯潘文恭公兼之。” 嘉庆十四年(1809),潘世恩为奉养老父潘奕基,在苏州购“凤池园”宅第,修建“留余堂”为藏书楼,卸官之后在藏书楼内遍读群书,作诗研史。与堂兄潘世璜、孙潘祖荫合称为“苏州三杰”。
《癸丑锁闱日记》,清潘曾莹撰(图2)。记录时间为清道光二十六年闰五月十四日至九月初二日。日记封面为近代词人夏孙桐署。卷后有潘氏后人潘承厚、潘承弼题跋:“右咸丰《癸丑锁闱日记》一卷,曾王父星斋公遗墨。谨案:是岁正月公以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派稽察中书科事务。二月署工部左侍郎,三月充会试副考官,旋充朝考阅卷大臣。记自三月初六入闱,迄四月初十到家,前后才逾匝月,寥寥数虽不盈帙,所记典试制度略具梗概,足备词林观采。谨付墨版,以光家乘,并昭子姓毋忘先泽云尔。庚辰孟夏之日曾孙潘承厚、潘承弼谨识。”潘曾莹日记除此种外,存世尚有天津图书馆藏《潘黼廷先生日记》,上海图书馆藏《小欧波馆日记》。此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编号03989。
潘曾莹(1808—1878),吴县人。字申甫,号星斋,潘世恩次子。道光十四年(1834)举人,二十一年(1841)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历至礼部、户部左侍郎,兼管三库事务。学植深厚,尤长于史学。工诗古文词。画以青藤白阳为宗,书法初学赵孟頫,晚学米芾,且得其神髄。有小鸥波馆,以收藏书画著名。
《潘曾绶日记》,清潘曾绶撰(图3)。版心上镌有“士礼庐丛钞”、下镌有“越缦堂杂著”。记事从光绪四年正月初一至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除夕。潘曾绶日记稿本存世者,有上海图书馆、天津图书馆藏《陔兰书屋日记》、上海图书馆藏《绂庭日记》。此日记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编号03990。
潘曾绶(1810—1833),字绂庭,吴县人,潘世恩子,潘祖荫父。历官内阁中书等。工诗文和词。符葆森《国朝正雅集》云其“为诗清丽有则,无贵介气。”
《潘祖荫日记》,潘祖荫撰(图4)。记录日期为清同治二年,光绪七年至十三年,光绪十五年至十六年。潘祖荫日记稿本存世,另有上海图书馆藏《潘文勤日记》。上图所藏本为光绪十四年册,苏州博物馆所藏恰缺光绪十四年,故可将两书缀合为一部。日记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编号01598。因为潘祖荫将此日记携带在身边,闲来无事时便在书衣及空白处钤盖印章,朱白灿然累累皆是。另外,关于此日记的发现经过亦非常有趣,据苏州博物馆原馆长钱镛老先生回忆,上世纪50年代,在南石子街潘家旧宅的住户上报文管会称旧宅孳生白蚁,苏州市文管会即派人前往察看,发现白蚁是由“废书成堆”所致。在“废书”的清理过程中,捡出了这部《潘祖荫日记》。
潘祖荫(1830—1890),字伯寅,号郑庵。除了议论朝政之外,三代钟鼎、秦砖汉瓦、魏晋碑帖以及宋版图书都是其搜罗的对象。潘祖荫不但是晚清重臣,官至军机大臣,叠掌文衡,堪称士林领袖,更是著名藏书家,毕生所聚古籍善本,今宝藏于海内外知名图书馆和博物馆,足见潘氏在中国藏书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香禅日记》,潘钟瑞撰(图5)。首册书衣有墨署:“香禅日记”,右上角有小字“光绪十年”。记事从光绪十年正月初一至光绪十六年五月十九日,末册封底有墨笔楷署:“全稿七册共约卅六万二千多字”。潘钟瑞日记稿本存世者,有上海图书馆藏《鄂行日记》(光绪三年记)。此日记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编号03992。
潘钟瑞(1822—1890),长洲人。精篆隶,工词章,长于金石考证,究心文献,熟诸掌故。嗜爱山水,所交皆当世名士。精于金石考证。与吴昌硕深有默契,每次得到珍贵的书画碑版,都一起赏析。他常为吴昌硕书画题跋,吴昌硕则为之奏刀刻印。潘钟瑞亦为苏州潘氏一脉,虽不比潘祖荫尊贵,家事也很华贵。
《潘琴谱日记》不分卷,清潘祖同撰(图6)。首册书衣有墨笔楷署“辛亥日记”,下有小字“咸丰元年时年二十一岁”。记事从咸丰元年正月初一至三年十二月三十日。版心上镌有“花隐盦”。此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编号03993。
潘祖同(1829—1902),字桐生,号谱琴,潘世恩第二子潘曾莹之长子,潘祖荫从兄。咸丰八年因受顺天考试舞弊案牵连,被免去官职,充军新疆。归田以书画、收藏古籍为事。家有藏书楼竹山堂,藏书至4万余卷,皆手自校雠。
《洪钧日记》不分卷,洪钧撰(图7)。记录日期为清同治九年九月十六日至同治十年九月二十六日,光绪二年十一月初四至光绪四年九月二十二日,光绪七年正月初一至光绪九年正月二十九日,光绪十年七月十五日至光绪十三年至九月二十日,光绪十八年四月初一至光绪十九年七月初三。此日记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编号01601。
洪钧(1839—1893), 清末外交家,字陶士,号文卿。同治年间中状元,任翰林院修撰。后出任湖北学政,主持陕西、山东乡试,并视学江西。1881年任内阁学士,官至兵部左侍郎。1889年至1892年任清廷驻俄、德、奥、荷兰四国大臣。
《潘观保日记》不分卷,清潘观保撰(图8)。记录日期为清光绪八年六月初一至十年十二月三十日。
潘观保(1828—1894),吴县人。字辛芝、辛之。室名鹊泉山馆、吟诗拜佛之轩。潘遵祁长子。咸丰八年(1858)顺天中试举人。署彰卫怀兵备道。少廪庭诰,博通楹书,又作壮游,出入燕赵,登涉齐鲁。潜心经史,诗学韦、孟,兼工西昆。
《吴荫培日记》不分卷,吴荫培撰(图9)。记录日期为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三日至三十二年七月二十五日,十月二十八日至三十三年三月初六,五月二十一日至七月初十,八月初九至十月二十六日。
吴荫培(1851—1930),字树百,号颖芝,与张一麐、费树蔚、李根源齐名,喜交艺友,论诗文,作书画,一时如同治元年状元徐郙、陆润庠、叶昌炽、潘遵祁、潘曾莹以及太仓的陆增祥等,时有往来。民国时修苏州地方志,组织“吴中保墓会”,晚年潜心考据学问,归隐于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