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ddh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以生为本。”笔者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把学生分开层次进行教学,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能较好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数学教学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必须要以生为本,充分挖屈学生的潜能。基于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不尽相同,对他们进行分层教学能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较快地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将学生分层,制订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1.将学生分层
  A层: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能力也较好;B层:数学基础一般,思维能力一般或较好;C层:数学基础中下,思维能力一般,或思维能力较好但数学基础较差,学习品质不够好;D层:数学基础较差,思维能力一般或中下。
  当然,这样将学生进行分层我是不告诉学生的,只要自己心中有数,教学有针对性就行了。
  2.制订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A层:数学基础要更扎实,数学思维能力要更强,成为数学尖子。
  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较高要求和开小灶。要求他们除完成课本习题外,尽量多看些有关解题和数学竞赛的数学课外书,鼓励他们提数学问题,多鼓励他们自学和进行一题多解。
  B层:提高数学基础知识水平和数学基本运算技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一部分能向A层转化。
  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问,多提问题,多鼓励他们自学,多鼓励他们一题多解,要求他们在测验时争取优分并追上成绩最好的同学。
  C层: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其中一部分向B层转化。
  多鼓励多提问多辅导,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数学题的兴趣。要求他们在测验中取得合格以上成绩。
  D层:尽量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部分向C层甚至B层转化。
  多耐心辅导教育多鼓励,尽量多提问,提高他们听数学课的兴趣,要求他们完成作业和在测验中争取合格以上成绩。
  二、结合学生情况做好教材的分析研究处理
  初中数学教材尽管较系统地叙述初中的数学知识,但其中包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没有明显地叙述出来,探索推导的过程也不可能全部叙述出来,所以,我首先吃透教材,把握数学知识的系统,挖掘数学知识所包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每节数学课都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各层次的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如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如何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讨论;如何把例题分解和组合;哪个地方该精讲,哪个地方该让学生去探究;如何设计各层次学生的作业等等。
  三、进行分层教学
  在我担任初二两个数学基础一样的班中,选择二班用分层教学法而一班还是用传统教学法,以便探究分层教学法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下是我在二班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
  1.采取不同的导学方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发展能力
  课堂上多让A和B层学生探究问题(例题,习题或老师和同学提出的数学问题),讨论问题,最后独立地或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答案,并多鼓励他们质疑已有答案(或解法,证法)和对数学题进行一题多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对C和D层次的学生则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后还加强个别辅导。
  上课前的复习提问,课堂的练习,课外的作业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开层次,一般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分基础题(教材中练习,习题中较浅的题目和老师编的单或双知识点题,必做)和提高题(练习和习题中较深的题目,开放性数学题和新型数学应用题,选做),提高题鼓励A层次和B层次的学生做,C和D层次的学生可以不做,但仍鼓励他们尽量去做。如何将各章节的练习和作业分层次则视学生的整体基础情况而定。如果学生对某节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则对该节的基础题和提高题的深度就适当增加一些。
  2.提高学生(尤其是C、D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班C、D层次的学生基础较差,有一次,我发现他们老是把解方程当作式题计算来做,知道他们对解方程的同解原理不理解,我就这样引导他们认识解方程的同解原理:我要知道你们这一列同学中最后一位同学有多少只手指,现在我要倒数第二位同学跟最后一位同学比较手指数,如果相同,则要倒数第三位同学跟倒数第二位同学比较手指数,如果相同,再进行下去,直到我面前这位同学。因为你们这一列同学前后两个同学的手指数都相同,所以,我只要看我面前这位同学的手指数就可以知道最后那位同学的手指数。然后,我类比此例讲解用同解原理解方程的原理。通过这样举例讲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C、D层次的学生理解了用同解原理解方程的原理,以后他们都会用同解原理按解方程的步骤来解方程了。
  3.对学生的引导由少到多,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所需的启发
  在初二几何中的梯形中位线定理的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方法进行分层教学:
  要求学生先回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梯形中位线的概念(鼓励C、D层次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以后,我提出问题: 梯形中位线有没有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类似的性质呢(要求学生画图探讨和讨论,然后讲出答案或猜想答案)?
  学生讲出答案(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且等于梯形两底之和的一半)后,我把学生讲出的答案作为命题板书在黑板上,再要求学生就这命题画图写已知求证。
  然后抽一个B层次的学生板书他自己所写的关于这命题的已知求证。该学生板书后,通过让C、D层次学生提问,该学生作答,老师再引导的办法纠正学生所写的已知求证。
  已知:梯形ABCD的中位线为MN
  求证:MN∥BC,MN=1/2(AD+BC)
  接着,我要求学生写证明过程或思考证明过程(要求:A层次学生用两种以上方法来证,B层次学生写出一种证明方法的全过程,C、D层次的学生思考并尽量写出一种证法的部分或全部证明过程)
  引导1:能不能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来证明?引导后检查A、B层次学生有多少能写出证明过程(发现还有很多学生没能写出证明过程)。
  引导2:如何把你画的梯形转化成以梯形中位线作为它的中位线的三角形?
  让学生讨论这问题后再去证明。我再检查又有多少学生能写出证明过程(发现A层次的少数,B层次的多数,C、D层次全部还是不能写出证明过程)。
  引导3:在梯形ABCD中,过D、M作射线交BC的反向延长线于点E得△DEC引导后,我再检查又有多少学生能写出证明过程(发现B层次部分,C和D层次的多数学生还是没能写出证明过程)。
  引导4:能不能证明线段MN是△DEC的中位线?点N已是DC边的中点,要证MN是△DEC的中位线先要证明什么?
  提问B、C、D层次学生,学生答出:要证明点M是DE边的中点即DM=EM.我再问:要证明DM=EM先要证明什么?(提问B、C、D层次学生)学生答:要证明△ADM≌△BEM。够条件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提问C、D层次学生,直到他们答对为止)?
  然后,抽一位B层次的学生板书他对这命题的证明过程。学生板书后,我请A、B层次的学生纠正。要求C、D层次不能写出证明过程的学生认真看黑板上正确的证明过程,鼓励他们对不理解的地方提问。并让A、B层次的学生回答。最后,为了使C和D层次的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再讲解一次这命题的证明思路和证明过程。
  接着,检查A、B层次学生对这个命题的另外的证明方法,抽其中部分学生讲解他们的证明思路。我板出学生所讲的证明思路,并作评价和纠正。
  教学效果对比:①教学进度:进行分层教学的二班要比用传统教学法的一班快。因为在一班经常要补课和增加练习课,而在二班则较少需要这样做。②两班年终考数学成绩对比:使用分层教学法比使用传统教学法教学效果要好。差生减少了,而优生增多了。原因是:在班级教学中,传统教学法主要照顾全面,往往没有强调个别,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而分层教学法虽然也是班级教学,但要求老师强调个别(至少是一个层面上的部分学生),也就是在某个层面上做到因材施教,体现出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因而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提高了数学的教学效果。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素质教育任重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资料】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
  「2」周俊 肖婵婵 <<分层导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中学数学研究>>2000年第6期)
其他文献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的保障。“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一直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为夯实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落实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的开展,抓好学校的德育管理,使学校德育工作再迈一个新台阶。重庆市黔江区水田乡中心小学校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今年开学以学校坚持以德育创新为动力,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期刊
【摘 要】: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独特的魅力,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它的语言凝练含蓄,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古诗教学,引领学生走进诗词的王国,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古诗教学 思维能力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它语言简练,意味深
期刊
【摘 要】民族地区教育相对落后,素质教育难于落实,教师“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如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转变观念,尽快为实施素质教育寻找到突破口成了当务之急的任务。  【关键词】民族地区 素质教育 基本途径     一、转变教育思想,坚持教书育人。  长期以来,民族地区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及“唯分论”的影响,数学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基本知识的传授,忽视思想品德教育的培养;只重教学的结果,忽
期刊
[摘 要]加强少年儿童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事关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坚持德育为先”作为育人的战略主题,给中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广大中小学校应充分发挥学校德育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努力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有效性,着力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中小学 德育工作 新途径 新方法    少年
期刊
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变革经济体制、变动社会结构、变化思想观念﹍﹍时代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新的课题,给教育的前景带来新的要求。近几年教育领域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落实要求之一就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创新教育的科学运用和发展是我国教育在新世纪最重要的历史使命。  人才是为社会服务的,启迪人生路的教育,
期刊
我不知道应该怎么说出我的心情。当我成为一名教学老师的时候,忽然发现面临的问题远远不止是简单的养成教育。记得那是一个清晨,冒着砭骨的风进到教室,打开抽屉才发现昨天刚买的便利贴不见了,当时我很疑惑,看着教室中仅有的几个人我欲言又止。下课时,我随口说要便利贴记东西,有个孩子跑出来递给我。我看着崭新的薄薄一小打,和我丢的一摸一样,孩子说那是他同桌小A的。我微笑着询问,小A说:“早晨我在教室捡到的。”看着他
期刊
摘 要: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本人通过注重实验探究 在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 建构物理概念规律 开展课外探究活动 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阐述了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得出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物理探究实验 培养 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活动在物理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各种要素。
期刊
历史分析思维方法,是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几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这是思维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高中历史课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分析思维方法,是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需要,他是适应高校选拔的需要。  一、历史分析思维方法须有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作理论基础  历史是一门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综合性极强的社会科学,其分析思维的方法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的特色。马列主义基本原理
期刊
在创新写作教学中,语言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言为心声,语言能揭示、披露人物的心理,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要写活人物,必须运用创新的鲜活语言。如何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创造这种语言的能力呢?现献拙于下:  一、注意作品中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让学生在阅读中分析体会人物的心理。  如小说《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一段:(熙风)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
期刊
众所周知,思维是语言的核心,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乌申斯基说:谁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要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离开思维单纯地发展语言是不可能的。同样语文教学脱离发展学生语言去单纯地搞思维训练也是不可取的(这个语言,是指语法规范、用词准确、表达生动的语言,而非生活中的一般的谈话语言)。那么,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在于思维的强化训练,还是在于对语言的独特运用,两者孰轻孰重,如何摆正它们之间的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