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政治大环境,需要符合实际的政策支撑,这离不开对政府政治职能的改进和创新。本文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的途径,以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政府职能 途径
邓小平同志说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要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各项制度的前提下,对民主政治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充分尊重和维护宪法和法律赋予广大农民的正当的民主权利,保障他们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立健全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尽快形成村民自治的组织网络。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真正让农民当家作主。引导农民依法运用民主机制,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引导农民把该办的事议好,把议定的事办好。及时根据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努力提高立法质量和可操作性。要规范执法主体的执法行为,建立责任追究体系,严格追究各种失职、违法行为。培育和增强执法主体特别是基层行政人员民主政治的程序意识,以保证行为过程的确定性和公开性。除此之外,要充分尊重和保障农民平等纳税权、平等就业权、医疗卫生保健权、社会保障权等,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成立维权组织,以保障和维护宪法和法律赋予农民的一切正当权利。
作为国家的管理者和政策的执行者,公务员的整体素质关系到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形象,更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务员队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缺乏具有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的人才。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三是观念落后,创新意识不强。公务员制度和公务员本身存在的问题,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逐步予以改进:首先,要建立健全公务员制度,坚持考试录用、竞争择优、经常流动的原则,根据工作实际招录专业技术人才,从源头上保证公务员自身的素质。其次,在严格公务员准入的同时,拓宽公务员进入途径,大力引进高学历、高素质、复合型的年轻公务员,逐步改善公务员年龄结构。最后,注重培训工作,强化思想教育。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业知识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建立健全培训考试考核制度,完善公务员终身学习机制,鼓励创新,不断提高公务员自身素质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坚决纠正不正之风,严肃干部人事工作纪律,牢记“两个务必”,强化公务员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市场意识、效率意识和服务“三农”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行政文化的现代化和行政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是行政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行政文化的现代化必须以现代化的行政管理为基础,进而形成整个行政队伍坚定的行政信念,健康的行政心理,创新的行政观念,良好的行政习惯,正确的行政思想,积极向上的行政理想,高尚的行政情操。当然,行政文化的现代化,对传统行政文化的整合与创新,绝不意味着对其合理部份的否定,而是在继承、发扬我国优秀行政文化的同时,从实际出发,批判地吸收、借鉴中外现代文化中合理的部分,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行政文化。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调整我国的财政支农政策,逐步提高财政支农比重。在新增财力的安排中、在国债资金的投放上要向广大农村倾斜。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贴息等手段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增大对农业的投入,充分发挥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经营作用,重点将贷款投向能够带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项目和企业,为广大农民和其他农村经济组织拓展更多的融资渠道。将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投入方向从农产品流通领域转向农业生产领域,为广大农民提供免担保生产性贷款。按照无偿使用和有偿使用相结合原则,增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性农业活动的支持。同时,通过政府担保、统借统还等方式,积极争取国际农业贷款。对于涉农企业,税务部门要根据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及时调整相关涉农税收政策。严格执行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他们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良种等予以免税,降低农产品加工转化企业的增值税率。其他相关执法部门要规范对涉农企业的收费行为,照章收费,合理收费,为涉农企业良性发展提供一个宽松的经济大环境。
要切实解决制约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问题,在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经费,且要根据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予以增加。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文化市场。要充分发挥机关、高校自身优势,大力开展送文化、科技下乡活动,开展对口帮扶、赠书送教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来关心、支持、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办针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广播、电视频道和栏目,借助已开通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农民提供图书、戏剧、电影、農业科技知识和信息等,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精神文化需要。在广大农村建设众多体育活动健身场所,为农民强身健体提供平台。逐步推广在农村建设文化大院和文化活动室,为农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提供场所。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抵制腐朽落后文化,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要进一步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加强农业高技术研究,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要充分依托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和应用研究,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改善农业技术创新投资环境,鼓励企业参与建设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技术推广机制。坚定走农技服务市场化路子的决心,逐步建立覆盖广泛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重点推广一批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的农业技术,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能等节约型农业。
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继续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加大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力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在巩固农村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实施“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计划”,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重点加强职教中心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专业技能型实用人才。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差距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政府公共管理的职能日益突出。要进一步提高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就要加强对城镇化建设的指导,依法界定和保护各类涉农产权,大力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的监管。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政府应当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和我国的具体国情,准确定位自身职能,及时纠正不利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面,充分发挥好自身职能,以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金朱贵.论农业“零赋税”时期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D].浙江大学,2007.
[2]邢杰.乡镇政府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组织保障[J].学习月刊,2007年22期.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政府职能 途径
邓小平同志说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要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各项制度的前提下,对民主政治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充分尊重和维护宪法和法律赋予广大农民的正当的民主权利,保障他们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立健全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尽快形成村民自治的组织网络。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真正让农民当家作主。引导农民依法运用民主机制,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引导农民把该办的事议好,把议定的事办好。及时根据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努力提高立法质量和可操作性。要规范执法主体的执法行为,建立责任追究体系,严格追究各种失职、违法行为。培育和增强执法主体特别是基层行政人员民主政治的程序意识,以保证行为过程的确定性和公开性。除此之外,要充分尊重和保障农民平等纳税权、平等就业权、医疗卫生保健权、社会保障权等,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成立维权组织,以保障和维护宪法和法律赋予农民的一切正当权利。
作为国家的管理者和政策的执行者,公务员的整体素质关系到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形象,更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务员队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缺乏具有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的人才。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三是观念落后,创新意识不强。公务员制度和公务员本身存在的问题,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逐步予以改进:首先,要建立健全公务员制度,坚持考试录用、竞争择优、经常流动的原则,根据工作实际招录专业技术人才,从源头上保证公务员自身的素质。其次,在严格公务员准入的同时,拓宽公务员进入途径,大力引进高学历、高素质、复合型的年轻公务员,逐步改善公务员年龄结构。最后,注重培训工作,强化思想教育。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业知识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建立健全培训考试考核制度,完善公务员终身学习机制,鼓励创新,不断提高公务员自身素质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坚决纠正不正之风,严肃干部人事工作纪律,牢记“两个务必”,强化公务员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市场意识、效率意识和服务“三农”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行政文化的现代化和行政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是行政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行政文化的现代化必须以现代化的行政管理为基础,进而形成整个行政队伍坚定的行政信念,健康的行政心理,创新的行政观念,良好的行政习惯,正确的行政思想,积极向上的行政理想,高尚的行政情操。当然,行政文化的现代化,对传统行政文化的整合与创新,绝不意味着对其合理部份的否定,而是在继承、发扬我国优秀行政文化的同时,从实际出发,批判地吸收、借鉴中外现代文化中合理的部分,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行政文化。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调整我国的财政支农政策,逐步提高财政支农比重。在新增财力的安排中、在国债资金的投放上要向广大农村倾斜。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贴息等手段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增大对农业的投入,充分发挥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经营作用,重点将贷款投向能够带动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项目和企业,为广大农民和其他农村经济组织拓展更多的融资渠道。将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投入方向从农产品流通领域转向农业生产领域,为广大农民提供免担保生产性贷款。按照无偿使用和有偿使用相结合原则,增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性农业活动的支持。同时,通过政府担保、统借统还等方式,积极争取国际农业贷款。对于涉农企业,税务部门要根据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及时调整相关涉农税收政策。严格执行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他们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良种等予以免税,降低农产品加工转化企业的增值税率。其他相关执法部门要规范对涉农企业的收费行为,照章收费,合理收费,为涉农企业良性发展提供一个宽松的经济大环境。
要切实解决制约农村文化发展的投入问题,在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经费,且要根据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予以增加。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文化市场。要充分发挥机关、高校自身优势,大力开展送文化、科技下乡活动,开展对口帮扶、赠书送教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来关心、支持、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办针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广播、电视频道和栏目,借助已开通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农民提供图书、戏剧、电影、農业科技知识和信息等,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精神文化需要。在广大农村建设众多体育活动健身场所,为农民强身健体提供平台。逐步推广在农村建设文化大院和文化活动室,为农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提供场所。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抵制腐朽落后文化,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要进一步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加强农业高技术研究,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要充分依托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和应用研究,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改善农业技术创新投资环境,鼓励企业参与建设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技术推广机制。坚定走农技服务市场化路子的决心,逐步建立覆盖广泛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重点推广一批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的农业技术,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能等节约型农业。
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继续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加大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力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在巩固农村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实施“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计划”,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重点加强职教中心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专业技能型实用人才。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差距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政府公共管理的职能日益突出。要进一步提高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就要加强对城镇化建设的指导,依法界定和保护各类涉农产权,大力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的监管。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政府应当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和我国的具体国情,准确定位自身职能,及时纠正不利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面,充分发挥好自身职能,以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金朱贵.论农业“零赋税”时期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D].浙江大学,2007.
[2]邢杰.乡镇政府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组织保障[J].学习月刊,2007年22期.